08.20 一個月58次!撲爾敏400元漲到23300元 誰在幕後

幾天前,遼寧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網絡發佈了一份預警通知,涉及81種無法正常供應和分發的藥品。其中,12種藥品由於原料和企業生產線的改造,生產能力不足。13種藥物因缺乏原料而停藥。17種藥品不能正常供應,理由是原油價格上漲,投標價格低。

一個月58次!撲爾敏400元漲到23300元 誰在幕後

13家因無法購買原料而停止生產某些藥品的製藥公司中,有一家是浙江一家制藥公司。

一個月58次!撲爾敏400元漲到23300元 誰在幕後

事實上,受原材料短缺影響的浙江製藥公司並不是名單上唯一的公司。

一個月58次!撲爾敏400元漲到23300元 誰在幕後

新華社信息照片

一個月58次!撲爾敏400元漲到23300元 誰在幕後

在製藥行業工作了30多年後,浙江一家制藥公司的負責人胡坤(化名)很少像現在這樣焦慮。他剛收到員工的報價。五種散裝藥物被經銷商壟斷,其中馬來酸氯苯那敏(也稱為氯苯那敏,主要用於鼻炎、皮膚粘膜過敏和緩解感冒症狀,如流淚、打噴嚏和流鼻涕)每月增加58次,從400元/ kg增加到23300元/ kg。

“這個(價格)太離譜了。”胡坤說,總經銷商還給他另一個計劃,“生藥的供應價格已經翻了一番,但是藥品銷售給了他們每片0.05元的回扣。"

胡坤工廠的原材料成本每年增加至少180萬元人民幣,僅基於目前價格上漲的少數原材料藥品。聽起來不算太多,但情況越來越糟。“在今年的API展覽會上,許多原材料製藥公司拒絕簽署合同。”在他看來,這是一個信號,“原材料藥品價格必須上漲!"

一個奇怪的奇怪的電話

三年前,大約在同一時間,胡坤工廠的買主接到一個奇怪的電話,說肌苷(一種用於白細胞減少症、各種心臟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大宗藥物)。)將來會和他聯繫。他們是“全國總經銷商”。

“起初,我們認為這是電話欺詐,結果是與原始原材料廠的接觸是真實的。”胡坤情不自禁地說,“一般發行”只是一個標題,“實際上它是一種壟斷。全國只有兩三家肌苷原料生產企業,他們手中掌握著所有的供應品。"

肌苷被“分銷”後發生的第一件事是漲價: 2015年7月,肌苷的價格從92元/ kg上漲到200元/ kg,漲幅超過100 %。今年7月上升到600元/公斤。它在三年內增長了五倍。

“兩年前我見過他們一次。胡坤說,這些經銷商通常通過電話或微信聯繫製藥廠,甚至與第三方簽訂合同,“所以即使有問題,他們也不能被追究責任。”。"

會議是因為另一方想要壟斷胡坤工廠生產的肌苷產品。最初,胡坤沒有必要在這種級別的商務談判中挺身而出,但他秘密地以副銷售經理的名義參加了談判:“我只是想知道誰在幕後耍了花招。"

在湖北,人們會說普通話,在談論藥店時,他們會問三個問題,但是條件相當優厚。“另一方要求承銷,對我來說,供貨價格是30 %,合同期限是兩年。後來,胡坤意識到這基本上是總經銷商的“示範合同”:包銷兩到三年,供應價格上漲了30 %到50 %。很少有原材料工廠會拒絕這種條件。“一個不用擔心銷售,兩個可以賺更多的錢,誰不願意”

生藥生產線。新華社信息照片

一種散裝藥物每月增加到58次。

市場已經不同於三年前。胡坤手中的藥物壟斷名單已經從兩個變成了五個,而且趨勢還會更大。馬來酸氯苯那敏被壟斷後,價格從400元/公斤飆升至23300元/公斤,一個月上漲58次。

為什麼不找另一個供應渠道“我也希望有另一個渠道!"

只有6家國內製造商擁有馬來酸氯苯那敏的批准文件。“但實際上只有兩個在生產。“胡坤坦率地承認,閒置審批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原油市場的特點是供需波動很小,價格穩定。基本上,兩三家大型製藥公司佔據了超過90 %的市場份額。因此,壟斷市場和操縱價格更容易。"

馬來酸氯苯那敏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去年12月底,據報道瀋陽新迪非法生產馬來酸氯苯那敏,該產品後來被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實,GMP證書被吊銷。此後,河南九石製藥廠成為唯一一家。

“當時,業內有傳言稱撲爾敏將被壟斷。“兩個月前,這種擔憂變成了現實。五月,買方去下訂單。他從河南酒市得到的不是大宗藥品,而是一個總分銷電話號碼,“我們無權銷售這些商品。我們會在貨物中找到他們。"

據估計,許多製藥公司的生產將受到散裝藥品成本增加58倍的影響。“雖然撲爾敏是一種很小的原料藥物,但生產的專利藥物都是低價抗過敏和抗感冒藥物,市場需求近1000億元。“胡坤說,撲爾敏在他的工廠加工的成品藥品的出廠價剛剛超過1塊。如果成本上漲如此之多,他只能暫時停止生產。

業內人士說,

原材料的增長太快了。製藥公司要麼停止生產,要麼提高價格。最終,買單的是普通人。

《錢江晚報》的記者詢問了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官方網站。421個藥品批准直接以馬來酸氯苯那敏命名,2100多個藥品批准包含馬來酸氯苯那敏,包括鼻炎片和其他常用的大劑量藥品。

小品種和大劑量也是總經銷商選擇目標的兩個主要標準。“小品種意味著這種散裝藥物的製造商不多,這很容易談判。大劑量意味著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然而,局勢逐漸惡化。在最近壟斷的各種生藥中,“葡萄糖”被赫然列出。葡萄糖是一大類大宗藥品,涉及近5000個藥品批准。僅葡萄糖注射液的每日劑量就數不清。“我沒想到他們如此大膽,竟然敢炒大品種的散裝藥物。”胡坤說,他聽到的最新消息是,甚至製造葡萄糖瓶的玻璃瓶製造商也已經被接觸到談論“承銷”。

新華社信息照片

製藥公司為什麼敢生氣,不敢說話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胡坤。錢江晚報的記者立即打電話給兩家浙江製藥公司。另一方承認原油價格的上漲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他們對細節和供應商保持沉默。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胡季強主席公開表示,與往年相比,許多生藥的價格已經上漲了20到30倍。幾年前,尿酸原料藥的價格是30 - 40元/公斤,在過去兩年裡曾一度上漲到900元/公斤。最後,政府部門出面干預,繼續生產。

既然這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為什麼大多數製藥公司保持沉默

“沒有辦法說話,(我們)不能討價還價,因為擔心他們不會給貨物。"

胡坤直言不諱地說,一旦風聲洩露,“另一方(指經銷商)一旦檢查到供應將被切斷,我們只能停止生產。"

在胡坤面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是:中標的政府採購法案如何

“如果你在中標後放棄了投標,你將不得不被政府列入黑名單。如果你將來參加投標,你將會受到限制,你將不能接受大量訂單。如果你按照最初的訂單生產,你不能輸。”胡坤說,在收到訂單後,原油價格有所上漲,“損失了10 % - 20 %,子彈已經打完了,但是現在已經漲得太多了!"

午餐時間,胡坤會見了銷售經理,說他已經起草了一份政府邀請產品的價格調整申請,並準備第二天提交給上級主管部門。

胡坤不知道它能否被批准。這可能被認為是不合理的申請並被駁回。

幾天後,胡坤在朋友圈子裡發佈了一份最新的原油漲價清單。這份名單已經從《錢江晚報》記者首次看到的5個類別變成了14個類別。

創下最高增幅的記錄:苯酚從230元/公斤上升到23000元/公斤,上升了99倍。

新聞+

省醫藥工業協會秘書長陳傳英:

大宗藥品價格飆升是不可持續的

剛剛掛斷一家制藥公司的電話,陳傳英無奈地笑了笑,過來請她出面談判併購買大宗藥品。作為浙江醫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她今年已經接到了不少這樣的電話。“科學研究(散裝藥物)仍能對此有所作為。產量很大,在哪裡可以協調?”陳傳英在《錢江晚報》上告訴記者,去年年底,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專門對大宗藥品價格上漲進行了調查。

去年7月底,浙江省物價局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處理浙江新賽科製藥有限公司和天津漢威製藥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價格銷售異煙肼原料藥、無正當理由拒絕依法處理的案件的決定。上述兩家公司因其行為被視為“價格壟斷”,被罰款43.99萬元。

與非法收入相比,罰款幾十萬元並不痛苦。大宗藥品的所謂“協議價格”和“分銷價格”長期以來一直是該行業的秘密。

“多少知道情況,但真要查起來很困難。”陳傳英說,“投訴多於舉報。"

“然而,原料藥的壟斷價格是不可持續的,相關的原料藥和藥用輔料審批將很快開始。”陳傳英更樂觀了。她說,去年12月,《原材料、藥用輔料和藥用包裝材料及藥物製劑聯合審查審批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開始徵求公眾意見,這意味著原材料今後不再單獨發放批准文號。“也就是說,製藥公司可以找到自己的原料藥公司來生產原料藥。只要質量符合標準,他們就可以申請相關的批准。大宗製藥公司不得不壟斷高價的局面將會得到緩解。"

資料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記者詹麗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