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理髮只需5元,身殘志堅剃頭匠靠手藝養活智障妻兒


從成都坐公交車30公里來到彭鎮老茶館,黑瓦覆頂的老房子顯得搖搖欲墜,殘破的土灶臺上擠滿了冒著騰騰熱氣的水壺。屋裡亮著幾盞昏黃的燈泡,牆上殘留著不少40多年前文革時期的宣傳畫與標語。黑暗的屋內,嘎吱作響的竹椅上坐著一群風燭殘年的老人。坎坷不平的泥地上滿是痰跡,空間充斥著旱菸刺鼻和尿騷的味道。

這裡有一家百年老茶館“觀音閣”,完整的保留了文革時期的歷史痕跡。 “羅鍋”剃頭匠袁師傅的剃頭鋪,一年四季就擺在百年老茶館門前。

“觀音閣”遠離城市的喧囂和浮躁,展現著一種清閒平淡質樸的生活方式,勾勒出一幅幾十年前老成都市井生活的獨特畫面。

起早貪黑都在茶館門前的這位自食其力的“羅鍋”剃頭匠袁師傅,正在為一位老人理髮,理完髮正在小心翼翼地為老人掏耳朵。

剃頭師傅叫袁明成,先天性駝背,殘聯鑑定為三級殘廢,因為駝背的原因,袁師傅看起來特別矮小,今年已經60歲。對於攝影愛好者長槍短炮的拍照袁師傅已經顯得很習慣,埋頭做自己的事,根本不受干擾。

袁師傅有個兒子名字叫袁洪全,今年25歲,出生就有心智障礙,殘聯鑑定為二級殘廢。讀到小學畢業,還是不認識幾個字。父親想讓他子承父業學理髮,可是兒子學了幾年才能用電推子剃頭髮,不敢拿剃頭刀,袁洪全都是給父親打下手,主要做洗頭之類簡單的活兒。

沒客人的時候,徐師傅會把理髮鋪打理的井井有條,把剃鬚刀磨的鋥亮。

彭鎮老茶館門前,老人們喜歡在這裡談天說地,袁師傅的理髮鋪就在老茶館的門前。袁師傅的手藝好,收費低 ,街坊鄰居都跑來找他理髮,這樣每天的收入還是能夠維持日常的生活。

在茶館門前擺攤,都是鄉里鄉親,這樣的老行當放在這兒,無疑是為百年老茶館充當起了綠葉,相得益彰,一年四季袁師傅的剃頭攤子擺在觀音閣老茶館的門口,每月交租金150元,包括水電。袁師傅收費十分便宜,剃髮、修面、掏耳,洗頭全套服務共十元,如果單剪只需5元。

一般每天能剪十幾個人,客人都是街坊老人,所以袁師傅不愁沒有生意,如果逢趕場天生意要好些,平均下來一天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

雖然現在鎮上有很多時尚的髮廊和理髮店,但是鎮上的老人都願意來袁師傅的剃頭鋪子來剃頭。

簡單的理髮工具掛在木板牆上,鏡子裡每天都折射著最真實的生活。

來剃頭鋪的基本都是袁師傅的老熟客,天長地久都很熟絡了。邊剃頭邊聊天,老人們常來常往,外來的遊客都喜歡在這裡拍拍照片,看看熱鬧。

年輕人是絕對不會光顧這裡的,只有鎮上的街坊鄰居才會持續的支持袁師傅的生意。但更多的是來這坐坐消磨下時間,聊聊家長裡短和陳年往事,簡陋的剃頭鋪子裡卻有著滿滿的“人情味”。

袁師傅心底善良,他的家庭非常困難,袁師傅有個老伴名叫朱春容,今年50歲,患有嚴重的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袁師傅每天晚上都要把第二天的飯菜提前做好,到飯點時妻子和兒子熱一熱就可以吃了。

老茶館門上面有還帶有歷史意義的大標語印跡,老建築的存在也代表著一段歷史的存在,身殘志堅的袁師傅就是靠著手藝養活智障妻兒養活一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