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导弹为什么还要研究战略轰炸机?

小右PAI


战略轰炸机顾名思义就是执行战略任务的轰炸机,执行这一任务的是远程轰炸机,作战半径大、航程长,而且是现代战争体系下核威慑能力的重要代表。现代核三位一体既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海基潜射导弹、战略轰炸机。很多人认为有陆基隐蔽式和高机动车载式核弹就可以完美完成核反击任务,没必要发展战略轰炸机,轰炸机需要实际飞行到目标上空,至少也要飞到发射的极限距离才能发动有效的核攻击,这样就会有极大的危险存在,反击任务也会因此失败,这些都是反对战略轰炸机发展的因素。

不可否认战略轰炸机存在这样那样的危险,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事情,核弹是不会轻易使用的大杀器,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用的,真要发生战争了,还是常规弹药作用更大,这时候用洲际导弹发射常规弹药就变得非常不划算了。其实很多人对战略轰炸机有误解,把它的主要任务定性为核威慑,这是很片面的。常规战争中非常需要远程轰炸机对重要的战略目标进行轰炸,消灭敌人的重要能力,这一点在二战时被盟军诠释的淋漓尽致。

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保持一只拥有完备轰炸能力的战略轰炸机梯队是非常必要的,战略轰炸机超大的载弹量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数量完成有效的轰炸任务,在经济效益和实际战果上更有优势。而且陆基洲际导弹自然是陆军的,空军要保持常规威慑和核威慑就必须发展战略轰炸机,战机在空中时刻保持机动巡航,对敌人也是非常的的威慑。所以,战略轰炸机是绝对不可以省略的。


李三万的三万里


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是两码事,战略轰炸机可以多次利用,洲际导弹可以吗?战略轰炸机可以执行常规任务,洲际导弹可以吗?现阶段洲际导弹顶多就是个威慑平台而已,但是轰炸机是实实在在的带着炸弹到处炸。

第一,战略轰炸机作为一个远程空中作战平台可以短时间内达到各个作战地域,就比如美俄的战略轰炸机可以全球到达,但是中国的轰6因为航程问题最远只能控制到第二岛链。

第二,战略轰炸机使用成本低,可以反复使用。一枚UGM133A三叉戟洲际导弹造价6500万美金,只要一发射6500万美金就没了。但是战略轰炸机不一样,虽然轰炸机本身贵,但是可以反复利用,一次任务下来几十万美金的成本。如果同样执行10次任务,那么洲际导弹成本6.5亿美金,图160战略轰炸机算上本身飞机价格也不过3亿多美金。

第三,战略轰炸机虽然能带核武器,但是不代表他只能带核武器,他是核常兼备的。平时它主要携带的是导弹、航弹、精确制导炸弹等武器,执行任务的面比较广。但是洲际导弹可不行,他的主要载荷是核弹头,在当今世界除了二战的广岛长崎谁也没用过核武器,谁先用了谁就是罪人。所以洲际导弹的任务面非常窄。

第四,战略轰炸机作为威慑力量可以飞到天上让你看见,告诉你我的战略核力量在这让你别乱找麻烦。但是洲际导弹可不行,他平时是待在发射筒里的,你总不能整天扛着导弹到处跑吧。所以论威慑力还是战略轰炸机最直观的。

所以,有了洲际导弹不代表没有研究战略轰炸机的必要。


雏菊西瓜Peterpan


武器的使用要考虑很多因素,每一款武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现代的有核大国都发展这自己的“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其中包括洲际导弹,核潜艇,还有就是搭载核弹的战略轰炸机。其中洲际导弹的打击效率最高,核潜艇拥有可靠的隐蔽性,只有战略轰炸机最为独特。

目前世界上主流战略轰炸机都是亚音速的,跨洲际飞行至少需要十小时以上,而且目标容易暴露,难以突破对方防空系统达到攻击目的。但是战略轰炸机使用灵活,不像洲际导弹开弓没有回头箭。核武器的存在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要真的去摧毁对方,鱼死网破。



其最大的目的就是核威慑,逼迫对手就范。洲际导弹在发射架上威力是最大的,战略轰炸机在空中盘旋时最具威慑力。战略轰炸机的威力虽然不如洲际导弹,但是其威慑效果远比看不见摸不着的洲际导弹更具冲击力。在谈判时起飞一架战略轰炸机对对手的震慑力远比起竖洲际导弹来的直接。

而且战略轰炸机的使用更加灵活,起飞时恐吓对手,要是对手中途怂了还能再飞回来。在达到核威慑的同时不会完成严重后果,性价比极高,这也是世界主要强国一直没有放弃战略轰炸机研制的原因之一。


赤焰哒哒哒


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都属于攻击性武器装备,都可以用作远程作战。但两者的作用和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从技术门槛上来说,由于冷战后弹道导弹技术的扩散、以及弹道导弹不属于可重复使用武器,研制弹道导弹的门槛事实上相比于研制战略轰炸机要低得多(目前能研发生产中程以上级别弹道导弹的国家为8个,而能研发生产战略轰炸机的国家仅为3个)。

这就使得战略轰炸机成为一种非常具有“非对称优势”的武器——相比于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虽然速度慢、突防能力差,但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机动部署、可作为战略反击兵力或第二波战略打击兵力,相对于弹道导弹具备重复利用的优势。

在弹药投送量上,远程弹道导弹也不如战略轰炸机,这其实抵消了部分突防能力上的差距,同时还拉大了费效比的差距。而相比于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在平时能够通过远程巡逻飞行、巡航导弹试射等手段实现战略威慑、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局势。另外,战略轰炸机除执行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任务外,还能在一般性军事冲突中执行攻击、侦察任务,并且可作为信息节点使用,这是远程弹道导弹所难以做到的。

因此不难看出,战略轰炸机和远程弹道导弹在的作用、分工各不相同,两者虽然同属于战略打击力量,但并不能一概而论,互相之间也不存在替代关系。


军机图



在二战后头十年导弹飞速发展时期,美苏两国都出现过“导弹万能论”,因为战略洲际核导弹突防能力强的特点,被立足于打核战争的超级大国当成优先发展的撒手锏武器。尤其是苏联的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苏联对战略导弹的痴迷到了剑走偏锋的地步,使得战略轰炸机的发展被美国远远的甩开。

但是历史的发展证明洲际导弹无法全面替代战略轰炸机,真正的核打击能力必须是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和路基战略洲际导弹三位一体的均衡发展。尤其是战略轰炸机,作为战略空军的标志性武器,与洲际导弹相比有如下优点:

一是性价比优势。洲际战略导弹是吞金兽,价格及其昂贵,按目前的价格,每枚洲际导弹的价格在1亿美元左右。战略轰炸机当然也非常昂贵,B2轰炸机的价格在20亿美元以上。但是轰炸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每个架次的成本也就在百万美元左右;

二是使用灵活性。利用洲际战略导弹进行和核打击是一锤子买卖,导弹一旦发射就无可挽回,大家一起走向世界末日。战略轰炸机进行核打击可以根据双方博弈的情况进行召回,给大家留个回旋的余地。再者战略轰炸机可以执行常规轰炸任务,任务灵活性和弹性好。而战略导弹一般来说只能执行核打击任务,执行常规打击任务不划算,而且容易引起对方误判形势,本来的常规战争升级成核战争;

三是战略轰炸机是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三种打击手段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构成完整的核打击能力可以提高打击效能和在核战争中的报复能力,对对手构成强大的威慑,使其放弃打核战争的选择;

四是战略轰炸机是国家力量的重要威慑手段,跟航母一样。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经常采用派遣战略轰炸机到敏感空域巡航的办法显示威慑力,比如美国一般在朝鲜不老实的时候就派遣关岛的B2等轰炸机到朝鲜半岛转一圈。我国近年来使用轰6K出岛链和绕台飞行也是这个意思。

正是因为战略轰炸机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世界军事强国一直在维持和发展战略轰炸机。美国目前正在推进新一代隐身轰炸机B21的研制,俄罗斯也开始生产图160的改进型。而我国在装备了准战略轰炸机轰6K后,又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传说中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轰20,据说不远的将来就会有消息。笔者想起抗美援朝的空战英雄、原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刘玉堤中将在临终前用较强的意志力向来看望的时任空军司令马晓天写下临终遗言:大大发展轰炸机!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导弹与轰炸机的核心性质都是把炸弹扔到对方的头顶,区别在于载具不同,一个是火箭,一个是飞机。这两款载具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就导致了导弹与轰炸机各有自身的特色,谁都很难取代谁。

能与战略轰炸机放在一起探讨的,也肯定是弹道导弹,所以,我这里说的导弹也都指的是弹道导弹(现在写点东西,真是防火防盗防杠精,稍微有点瑕疵他们就能跟你抬一下)。

然后咱们在这里先简单做个小科普。弹道导弹,就是这种大圆筒。

外面的圆筒是存储和发射导弹用的。里面的导弹大体是这样的结构:由载具也就是火箭发动机和弹头也就是战斗部组成。

工作的流程就是导弹发射,到达一定高度后,弹头与载具分离,载具、火箭发动机自己就随便找个地方掉下去了,弹头则以抛物线的形式砸向敌方。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1,就是弹头与弹体分离。2,大家注意导弹的比例,火箭发动机其实是占了整个导弹的绝大部分,而最后真正发起打击的弹头很小。注意这两点,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

导弹的优点首先是快,敌方几乎是无妨抵御。弹道导弹是先发射到大气层外,在那里,弹头与火箭分离,然后弹头在重新进入大气层,像陨石一样,砸向敌人,这期间的速度可以达到20倍音速。以美国的实力想拦截,那也是在理论上有可能而已,实际上就是防不住。而且它最后坠下来的弹头本身体积很小,这也增加了拦截的难度。

导弹的第二个优点是不需要驾驶人员,发射出去就收工,不用担心被击落损失飞行员的问题。

但如果与轰炸机比,导弹也有缺点。

太贵了。也可以说作战效能不如战略轰炸机。上面已经说了,导弹是靠弹头发起最后的攻击,而导弹的绝大部分是火箭发动机,这部分是一次性的。

咱们以东风26为例,这么大的导弹,实际上他的弹头、战斗部也就是1吨重。也就是说一枚东风26可以把1吨的弹药扔到对方头顶。

一架B2轰炸机它的载弹量在30吨左右。也就是说B2出动一次,它能达到的效果,换成使用导弹,得发射30枚东风26,一个架B2的威力等于一个地对地导弹旅。

B2是烧油的,跟咱们开车比,那是贵,但跟30枚火箭比,B2出动的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战略轰炸机,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导弹的火箭发动机是一次性。在使用的价格上,轰炸机要便宜得多。而轰炸机是直接扔炸弹,这就相当于去掉了巨大的火箭发动机,直接扔体积小的战斗部,它可以搭载高出火箭几十倍的弹药。

歼16号称炸弹卡车,它的载弹量达到了12吨。像F15E这类的飞机,载弹量也是12吨。也就是说一枚东风26投放的弹头,也就是歼16的十几分之一,是B2这类战略轰炸机的几十分之一。算上巨大昂贵、一次性的火箭,导弹的效费比要比轰炸机低很多。

投放核弹和常规炸弹没有区别,咱们是按载弹量算的。扔核弹轰炸机也是导弹的几十倍。

所以说,导弹的特点是速度快、无法拦截、即使被被拦截也不损失飞行员,缺点就是一次性使用,价格昂贵。

而轰炸机的特点是载弹量大、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成本很低,缺点是速度慢,有被拦截或击落风险。轰炸机要是被击落这麻烦可就大了,它的便宜是使用成本便宜,也就是油钱和维护。但轰炸机本身还是极其昂贵的,B2轰炸机在当年的造价是24亿美元,是自身体重的4倍黄金价格。也就是说买一架B2的钱可以打造4架纯金B2。这要是被击落,天上掉金机啊。而且开B2的飞行员那也得是国宝级,2名B2飞行员,如果被敌方活捉,也得值24亿美金,死了最低也得5折。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就能看出来,导弹,适合高烈度战争,发起第一波攻击,打击强大的敌人。如果敌方有比较完善的防空体系,甚至是全球顶级的防空网。尤其是在己方并不掌握绝对的制空权的情况下,用轰炸机就有被敌方战机、地空导弹击落的风险,这时候,用导弹就是不二之选。贵也得认,物有所值。通过导弹的攻击,破坏掉敌方的防空系统以后,再加上自己空军的掩护,轰炸机才能出场,但即便是这时候,攻击的模式也得是轰炸机发射巡航导弹,在2500公里外打击敌人。等敌人彻底残了,才能用轰炸机飞到头顶扔炸弹。

当今世界发生大国之间生死对决的可能还是很小,大多数的战争还是低烈度的,大国欺负小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轰炸机就更适合。本身小国就没什么防空力量,大国这边电磁压制,轰炸机再隐身设计,那就放心大胆的开过去,然后扔炸弹。美国打阿富汗,你要是发射弹道导弹就太不划算了。

即便是面对伊朗、伊拉克这类的中等国家,其实也用不上弹道导弹,他具备一定的防空实力,但可以采取轰炸机+巡航导弹的模式。在2500公里以外就能发起攻击,他充其量能把导弹拦截,但打飞机是不可能的。而巡航导弹也要比弹道导弹便宜很多。

最后,战争也不过是政治的延续。绝大多数的对抗其实都是在讲价。导弹发射出去,那就是正是开打,没得谈了。但轰炸机出动,是一种威慑,既表达了我的态度,也留下了余地,咱们之间还可以谈。


锐度何老师


您好,我是齐奥尔科夫,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虽然有了导弹,但是近百年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都反复证明了使用空中进攻力量——轰炸机的重要性,并向人们揭示: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谁拥有天空,谁就在战争中握有主动权,就会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战果,战争的进程就会对谁更有利,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谁倾斜;用空中轰炸的进攻手段压制地面防空火力,取得制空权,摧毁敌有生力童,为胜利奠定基础;轰炸机的主旨是进攻,在进攻中要不断承受防空兵器的攻击,在不停的防御中完成最后的进攻,达成战略、战术目的。

美军B-2战略轰炸机结构图

为此,轰炸机必须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装备起来,成为进攻之“矛”和防御之“盾”的完善结合,并能不断地适应变化的战场环境,在与敌防空系统的博弈中不断发展壮大;轰炸机的发展受战争规律的支配、作战思想的驱动、经济实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牵引,在战争中接受检验与磨练。由于现代战略轰炸机具有航程远、突击力强、信息化程度高的特点,使之成为战略威慑和实战的有效装备,它可以在战略、战役中发挥作用。虽然受到战略导弹的激烈竞争和现代防空体系的严峻挑战,战略轰炸机仍有顽强的生命力,仍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中。

俄罗斯图-160战略轰炸机

相比于导弹,在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时,轰炸机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反应能力。轰炸机能携带多种核武器,并可在攻击前紧急召回,具有较好的攻击灵活性。在执行常规任务时,轰炸机的主要任务是对敌方机场、雷达站和指挥通信系统、运输与发电设施、大型军工企业、经济命脉等高价值目标实施战略空袭,协助地面部队作战,实施空中遮断,轰炸敌重兵集团,以及与海军共同实施反舰攻击和布设水雷等。


齐奥尔科夫


战略导弹与战略轰炸机之间孰优孰劣、各有何用的争论其实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从冷战结束之后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目前,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有三个采取了折中的策略,既装备战略导弹、也装备战略轰炸机。而还有两个国家已经放弃了战略轰炸机,只装备战略导弹作为自己的战略核反击力量了。

总的来看,导弹尤其是战略导弹在国家的核打击体制上,有着装备成本低、维护成本较低、反应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的优点。以美国的UGM-156“三叉戟”潜射战略导弹为例,可以携带10枚W88型可调当量先进核弹头打击10个战略目标,单弹头当量可达47.5万吨,而导弹的建造成本与维护成本只有B-2型战略轰炸机的不到1%;且固体战略导弹可以在接到发射命令的情况下迅速完成发射,在一个小时之内打击到预定的攻击目标,这种速度也是任何战略轰炸机都望尘莫及的。因此饶是美国空军这种对于战略轰炸机有着异常偏好的空军,在冷战初期走了一阵子邪路之后也迅速转到发展战略导弹的方向上去了,目前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也就150来架,却有超过700枚洲际导弹处于时刻待命的状态。

相比战略导弹,战略轰炸机却有独特的优势:灵活。战略导弹的优势再明显,本质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底线优势”:发射出去,就再无转圜的余地,意味着对手可以立即启动战略核反击。而战略导弹在待命与发射之间,并没有可以让对手意识到危险的部署环节——因为战略导弹的待命就是部署。相比而言,战略轰炸机的带弹起飞、战略巡航可以多出一个“部署”的环节,在战略上有着警告对手、昭示态势升级的独特作用,给双方以更多的转圜余地。因此,冷战时期的美苏都同时装备了战略轰炸机与战略导弹,而战略轰炸机的带弹巡航更是双方不约而同上演的固定戏码。


军武次位面


因为战略轰炸机不仅能打击,还能机动和执行其他任务,比如反舰、威慑、巡航、精确打击、核打击等任务。

战略轰炸机可以在远洋地区跨战区机动巡航,这是导弹不能做的。


导弹是什么,导弹是一种弹药,一种可以制导的弹药,他并不具备自有的机动性,他的威慑性是在发射之前,但是我们不能总靠导弹去威慑敌人,因为你必须有发射才能证明你能发射。但是轰炸机不同,它可以不断的使用,导弹发射出去就必然要落地,要爆炸,要打击,而轰炸机不同,它可以全副武装,挂上核武器去执行战略巡航任务,他可以带给敌人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威慑,而且不需要真的发射什么武器。

导弹射程再大,再先进,也是一次性的,发射出去就意味着攻击,威慑仅限于发射前。


另外导弹的用途单一,大射程的战略导弹只能执行核打击任务,发射出去还会遭受敌人的核反击,而战略轰炸机不同,比如我国的轰6K和美国的B1B以及俄罗斯的图160,他们经常挂着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在远海地区绕着对方的空域画圈圈,这样不仅能威慑,战时也可以投入到战役级的打击行动中,并不一定非要是核打击。比如反舰攻击。

另外轰炸机具备机动性,导弹当然也能变轨,但是次数很少,基本上攻击到达的方向是固定的,不能作出绕过战区范围的机动,除非是新一代的核动力导弹,射程近乎无限后才能作出那样的机动,否则就必须要靠飞机和军舰去进行机动,以确保作战的维度和纵深是全面的,而不是固定的方向。

战略轰炸机具有长期使用能力,前沿部署带给敌人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的威慑,图为服役超过几十年的B1B战略轰炸机(上面两架)。


最后,战略轰炸机可以执行战术任务,但是战略导弹不能,战略轰炸机可以在战场上对地攻击,或者进行轰炸和空袭,导弹则只能打击已经标定好的目标,不能巡航打击即时出现的战术目标。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海事先锋


二战诞生并首次于日本实战的核武器是个好东西,它依靠人类畏惧的杀伤威力,依靠核威慑一举奠定了冷战几十年的和平。而核威慑核威慑,最重要的是要能把核武器扔到别人家里。

早期美苏都努力研制战略轰炸机。不过苏联人率先搞出了弹道导弹,这玩意比轰炸机好用多了。20世纪60-70年代,陆基弹道导弹,海基弹道导弹是苏联核威慑体系的核心。

而战略轰炸机方面,美国因为在欧洲有机场所以搞战略轰炸机搞的比较多。苏联嘛,飞机飞不过去老老实实玩导弹。而且在当时,要拦截轰炸机可比拦截弹道导弹简单多了。

所以实际上啊,从核威慑的角度看,弹道导弹显然比战略轰炸机要好得多。

但是如果是投放常规战斗部呢?这个时候战略轰炸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虽然可能会被拦截,但是毕竟普通炸弹比核弹便宜的多。

实际上弹道导弹打核弹,常规弹头飞机扔的思路如今是有广泛体现的,比如中国。美国空军一直努力搞战略轰炸机主要是为了保持军种地位,弹道导弹是陆军的,弹道导弹是海军的。空军虽说是可以发展弹道导弹,但是这玩意毕竟陆海军都有了,指不定哪天砍你军费,轰炸机就不一样了。

另外,飞机可以在天上待机,这意味着相比地面导弹发射井,战略轰炸机的生存能力要强得多。所以冷战时期无论美苏,任何时候都有一定数量的战略轰炸机携带核武器作战备巡航。没事就往你防空识别区边上一靠,作为一种战略威慑。

总之,穷时玩导弹,富时玩飞机。这是不变的真理。你看这几年土鳖有钱了H-6先改改感觉不行还要做轰-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