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盲目抢人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深度危机?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在影片《天下无贼》中的台词一语道破了如今人才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都信奉“得人心者得天下”,近年来,“新一线”、二三线城市的“抢人大战”也愈演愈烈。

在经济发展、区位拼不过“北上广深”的前提下,那些加入“人才争夺战”的城市又是怎么做的?

“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盲目抢人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深度危机?

显而易见——烧钱。这个被互联网企业用烂了的老梗,如今却在“人才争夺战”中被频频启用:百万人才补贴”、“千万购房优惠”、“租房即可落户等等层次不穷吸引人才的方法越来越多。

“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盲目抢人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深度危机?

举两个案例:

案例一:为了吸引高新人才,2018年1月9日,天津市公安局对外发布了服务民生服务企业“双十条”措施。其中,最重磅的一条就是:实行引进人才“租房落户”政策!

大致意思是天津成为全国首个“租房即可落户的直辖市”。这个政策可能让隔壁的“北漂族”们心动了三秒钟。

“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盲目抢人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深度危机?

案例二:长沙、南昌、沈阳、呼和浩特等城市均提出“中专以上学历零门槛落户”政策,只要在当地工作、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均可落户。就这么简单。

“落户”这个在“北上广”难如登天的问题,却在这些城市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而这些为了招揽人才而颁布的落户、补贴政策,也确实为这些城市的人口净增数据提高了很多。

“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盲目抢人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深度危机?

但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却发现,那些曾经在“抢人大战”中获得胜利的“新一线”、二三线城市,在经济发展、城市特色建设、楼市红海等方面,却并没有独占鳌头,异军突起。

问题出在哪儿?

人才也抢到了,经济发展、城市房价、城市排名不是应该越来靠前吗?

例如合肥这座城市,在2016年初,合肥的房价以涨幅超过48.4%,涨幅排名,全球第一,而2016年合肥净增人口却相较于前一年减少1.5万人。

“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盲目抢人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深度危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按理说,需求市场的增长带动房价的增长,而需求市场的增长又来源于人口数量的增长。这里我们说的合肥房价却恰恰和人才(人口)净增成反比。

这座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发展在中部各个城市当中也表现平平,却因为房价涨幅火了一把。

由此也论证了一个道理: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的人才未必能促进该城市的发展。盲目的加入“人才争夺战”,也只会让本身存在的诟病越来越多,导致更深的危机。

我们继续举例:

2017年成都以36.43万净增人口居于首位,假设我们把净增人口与人才占比按1:5来区分,显而易见,在人才数量上,成都的人才净增量却远远高于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但是在城市特色经济发展速度、房价涨幅以及城市排名上,成都跟以上三个城市差距悬殊。

“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盲目抢人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深度危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盲目抢人的结果,反而会造成城市拥堵、物价上涨、城市环境越来越差、薪资水平偏低、人才过剩等社会问题。

而以上这些问题,在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对未来城市发展会造成巨大影响。

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城市特色产业链。例如:杭州的互联网产业、上海的金融产业、长沙的文娱产业。而这些特色的产业链,需要与之匹配的人才来促进其发展速度,反之,则会留下诟病。

在众多盲目加入“人才抢夺战”的城市当中,昆明可以算是大环境中的一股清流。

在人才招揽方面,昆明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用以吸引人才的各类福利和补贴,并不是由政府发放,而是以用人单位、特定产业为主导,对特定的人才进行激励。

这也就造就了早前刷爆朋友圈的《600万购房补贴+120万年薪!云南这些单位为抢人放!大!招!》

等新闻。

“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盲目抢人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深度危机?

按照城市发展实际需求招揽的高新人才,会更加精准,对于城市发展产生的作用也会更大。

这就好比企业招人,HR和公司管理层应该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选择标准肯定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广撒网”,优秀的人才未必能为这个企业的发展带来大的帮助,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盲目抢人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深度危机?

例如,一个企业在初创阶段,它需要有梦想和激情的人,对产品和市场都要有一定的独到眼光,专业能力较强,而不是养一群整天悠闲安逸,对于产品发挥不出任何作用的员工。在企业稳定发展期,需要严格执行公司制度具备执行力的人;在公司的变革期,需要有魄力和战略思维的人。

反之,则会为这个企业的发展埋下危机,造成用户流失、产品竞争力下降、口碑恶劣等一系列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款产品最好的传播方式是以用户体验为主,让用户可以自发式的口碑传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决定产品的“生与死”,前几天宣布破产的小鸣单车,大致也是早期用户口碑差、后期被资本巨头打压而酿成的悲剧。

同样,一座城市如果从多方面努力,对外形成好的口碑,我相信,不论补贴与否,也会受到越来越多人才的青睐。

最后,话题回到我们的城市“人才争夺战”。

每个城市招揽人才也是一样,要“知己知彼”,熟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放大优势,弱化劣势。用精准的方法引入一批批“适合城市发展”的高新人才。

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才争夺战”中真正的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