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事让你对中国电影感到失望?

影视范特西


现在在影视剧在创作的时候真正缺少的不是钱,而是缺的是好的剧本、脚本,真正的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是我们想从电影中学到的东西,可惜这些好的剧本真实可遇不可求

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也是有很多了,基本上每一部我都看了。感觉其中剧情比较好的就是《白蛇:缘起》,这个剧情感觉很完美,没有什么大问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陈国锢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去年李易峰力压段奕宏得到百花奖最佳男配角了吧

(哦不,是前年了吧)

如果说是张译或者夏雨获奖的话,我可能会失落,为特别喜欢的老段骂骂咧咧过过嘴瘾打抱不平一下。

但得奖的是李易峰……还是老炮儿里面的李易峰,

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憋屈,就是特别憋屈,这特么是什么事啊……

还失望个屁啊,简直就是绝望嘛*

我是真真特别喜欢老段烈日灼心演的这个伊队长,

我第一次发现配角警察角色能演得这么具有感染力,也是我第一次发现一个中年男人竟然有这么……性感,就像一个永不熄灭的荷尔蒙移动反应堆(也不知道这样形容准不准确)

但是他输给了老炮儿的李易峰,说实话,演技碾压这个角色都不需要贴图证明的,可就是输了。

老炮儿我看过后,李易峰演的角色叫啥名我都不知道。

如果我在荧屏里看到认识的明星,有一种我会嚷嚷出来“欸,这不是xxx吗”,然后这个角色的名字在我心里就叫xxx,比如古剑奇谭里面的李易峰,盗墓笔记里面的李易峰,老炮儿里面的李易峰。

还有一种,我不会说出他的名字,嘴角上扬,不动声色的窃喜。好像一下子忘记了他真名叫什么,然后记住了这个角色的名字。比如《士兵突击》里面的袁朗,《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龙文章,《烈日灼心》里面的伊谷春。


七炫小剧场


当然就是,有钱就是爷,艺术是什么,没人关心

下面举例一波

《唐人街探案》网剧

金主爸爸投资,但要硬塞流量花瓶。

不肯加,金主爸爸不投资,就没有现在单集1000万(据说)的《唐探》网剧。没办法,只能妥协呗,可又不甘心被几颗老鼠屎坏了一整锅好粥,这时候单元剧似乎是最好的两全办法。

既有资金保证前八集的高质量,又完成了用大ip捧流量的任务,我想稍有智商的观众应该都看得出策划的用心良苦,可以理解这波骚操作。

由此看这剧属实业界良心了,没把观众当傻子遛,而是和观众联手,给没实力的流量和想把观众当傻子遛的资本,狠狠的打脸。

而对流量如此明显的捧杀,我怀疑陈思诚是故意的。如果之后唐探宇宙延展,网剧拍第二季,一来不缺投资商,毕竟前八集的人气有目共睹,二来也没人敢再往里硬塞小鲜肉了,得被戳着脊梁骨骂死。

不过话说回来,后四集除了流量的锅,导演也难辞其咎,辣眼睛的高饱和配色,不走心的划水群演,五分钱特效还是星爷《百变星君》那时候的水平。还有,流量没经验可以指导嘛,看样子导演是放弃治疗了,任他们自由发挥过度用力。

比起整12集里这几个人不时来蹦跶两下,情愿像现在这样后4集任他们胡搞,至少我可以当这部《唐人街探案》网剧只有八集,对我观剧感受影响不大。


皮皮剪辑集


无趣酒馆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最近一年或者两年。


谈不上失望,因为作为观众的我也没资格对中国影视剧感到失望,但确实有些事情真的......其实这个现象许多真·影视大咖也不止一次说过了,最有名的有王劲松老师和刘德华老师,都对行业内某些现象公开的指责过。个人总结了一下,包括各大咖老师们的言论和看不惯此现象的网友们的理由大致如下:


1:流量网红当道,先成团再单飞的不成文规定,连字都认不全的就去拍戏了(让电影学院的学生欲哭无泪),脑残粉们还TA有多努力,不行你上啊的花式捧(这里不指真正有才华和演艺天赋的极少数人)


2:颜值即正义,赞助即正义,流量即正义


3:会背台词而感动自己,不会背就改成1234567


4:主要综艺玩一玩,业余时间拍拍戏


6:铁打的剧情流水的演员(固然有优秀的作品,这里是指某些套路式的剧,当然也不少)


7:演戏事业家族代代传,学历文凭无所谓


8:还有的粉丝支持抄袭的

......

的确,从某博网友们看法中凝练这么几条,确实也不止这几条,这点我也承认。


我觉得过度营销演员有什么好呢,只有对演员们自己好,可是全国的演员行业的人毕竟占少数。我们需要倡导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即使不可能,那也要有这种趋向,在我们的一个四线城市,家长让那么小的孩子们误学业课去上各种艺考班的不占少数,还云云出名要从娃娃抓起,功利心太强,这才是真正让人失望的。电影学院那么多学生,出名的只有从小出名的那么几个(他们我绝不批判,毕竟人家学历文凭有了,科班出身名正言顺),其他人却连初中都没上过的单凭不知道是不是纯天然的长相的某些人都不如,作为局外人的我都为他们感到不公。


以上陈列现象不是批判影视剧行业,也不是失望,这只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影视行业中一点点令很多人都不太满意的不和谐的小因素,脑残粉勿和我辩论(敌军还有五秒到达战场,但我不向你们出击),钻牛角尖者勿和我辩论,咬文嚼字者勿和我辩论。

对中国影视剧还是要有信心的,怎么能谈失望呢,


无趣酒馆


审查制度。这是个没法改变的事情。电影首先他是要讲个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告诉你小明今天早餐吃了2个包子。一个能通过吃包子传递给观众什么思想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那我们有个宝剑悬在头顶上,时刻提醒你包子只能是糖包。可能肉包酸菜包都不行。糖包里面还不能加芝麻。有芝麻的他也不是不给你卖。要你把芝麻挑出去再卖。

你东西做出来了还有36个人代替全国14亿人替你先品尝,卫生不达标,面粉不劲道,甜度太高或太低,造型不好看,吃了可能拉肚子...... 他们替你先决定了这个包子好不好吃。甚至36个人中可能就有不吃糖宝的,或者只吃某个地方产的糖?这些人权利之大,以至于不可能不存在腐败问题。

一个包子首先给你框定了,要糖包,还要大部分人爱吃,没市场也不行,造型也得规规矩矩,有棱有角的给你削了。做包子的人怎么办?太甜了,怕小孩吃了长蛀牙。不甜的怕卖不去出。加点焦糖可能压根就不给卖。只能大家铆足了劲从外观,从宣传下功夫。

曾经也有几个好厨子做出几个好包子。(最出名的厨子,最高分的包子还不能再市场上卖)后来两厨子发现,所谓的好包子不太好卖。远远不如做些好看的包子来得划算。古时候考状元都是为了光宗耀祖,振兴门楣。总不能为了研究个甜的有回味的包子,把自己一生都耽误在里头

长此以往,大家也习惯了糖包。做包子的人也找到了各种能让糖包卖的更好手法。想吃肉包的只能去黑市,想做肉包的只能卖别的市场去。

这玩意说多了没意思,只能吐槽下。观众不是狗,不是吃口生肉就爱上咬人的。电影市场不应该是只能卖膳食不准卖烧烤的夜市。我们愿意做被驯化的熊猫,但不能一生都只吃竹子。一个面点协会控制下的市场,口味驳杂的人哪能有啥希望。



有眼无心


当我突然发现很多剧开始拿老戏骨当作宣传的手段,一部剧请几个老戏骨参演,然后大肆宣传,我们观众万分期待,然后播放时却总是就给我们失落。平心而论,这些剧并没有特别差劲,只是没达到我们期待的程度,尤其老戏骨们参演的角色总能给我们亮点,让这部剧不至于太难看。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说老戏骨的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些剧的题材其实都是很好的,比如远大前程,破冰行动…特别是远大前程,如果是另外一个演主角我想一定会成为大热剧的,但是陈思诚的油腻演技却让我在第一集就弃剧了。破冰行动,平心而论在现在算是一部好剧了,但是放在15年前,甚至10年前也才勉强及格,因为剧情崩坏太厉害了,有那么多好演员,剧本取材于现实事件,本来应该成为另一部重案六组的,可是现在却是这个结果。

老戏骨们选剧其实都有一定条件,要么是剧本好,至少也要去他演的这个角色有挑战性,所以他们其实很不容易。他们只是被某些另有目的的人给利用了,拿一个好剧本、请几位老戏骨收视就有保障了,再拍出一部在及格线左右的作品就可以保证不至于被人骂了。可以快速套现,又能保证名声,多好啊,简直是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浪费着老戏骨的演技,很好的剧本,消费者老戏骨的口碑,最后导演、编剧得名,投资者得利,而我只是心疼老戏骨。

你们觉得现在影视圈应该怎么出现好的作品?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闲鱼影视吧


不请自来还望见谅,大家好我是影视领域创作者:高能影视团

前段时间做过一次悟空问答,问题是:中国电影何时能赶超好莱坞电影?当时我就给出了肯定的否定答案!

正好做这次回答,我想详细的表述一下我的原因,中国电影让我感到失望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审核制度

国产电影的审核机制真的如同虚设,这就导致了太多太多三流导演伙同某些大款的二奶、三奶或者是干女儿成就了无数毫无营养的烂片,这种影片的标配就是;浓妆艳抹的俊男靓女,露腿露胸,有钱就能拍电影,拍电影就会出名的风气一直作祟,国产电影怎么会好呢!

2、流量明星占据主导

明星就是明星,演员就是演员,我感觉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拍电影就应该找演员,演员的演技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再好的剧情,演员演技不到位,都会让影片大打折扣,《上海堡垒》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这部上映两个月惨遭无数人唾骂在豆瓣狂砍2.9分的国产“科幻大片”,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还是希望国产电影越来越好,我相信,中国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不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平心静气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盲目的跟随效仿,只有踏踏实实做出自己的东西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是高能影视团,喜欢我的加个关注,一起开心的聊电影吧!


老电影社区


说实在话!我对中国电影没有什么太失望的地方!

我看了一些人的回答,我来解答一下为什么不失望!

第一审核制度:以前我以为只有中国电影有审核制度。接触了欧美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以后才知道:美国也是有审核制度的。就是著名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美国通过这个制度,把不符合美国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分到三级以下。只能在部分影院小规模公映。(全美院线应该超过5000场,通常能够播放的就只有100—200场)其次如果有没有“黑人主义”(反种族主义泛滥),不能上映。就是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都必须有黑人,而且还是男女几号的那种!

所以中国电影审核制度确实应该有。事实上网络大电影,已经拉下来不少电影的下限。如太上老君和铁扇公主的那部电影!要不是没有电影审核机制,我猜战狼X,战狼外传,战狗……一定满天飞。而相关的美国则通过七大院线公司,保证了电影的基本品质!

第二.演员问题。中国电影的演员其实一点问题也没有。在经过流量明星骚操作以后。有关部门只用了两手:严查票房打假和评分打假的机制。就把一部一部流量电影打残了。如果仔细看电影票房排行榜,前面的全都是戏骨电影。到了十五亿左右这个级别,才开始出现流量明星。而且在最近两年,打击之后,他们已经上不了十亿了。如号称重新打开流量明星大门的《诛仙1》5亿都没有。

第三.电影发展有问题。中国电影其实一直被广电总局保护着,小心翼翼呵护着。如果有人去搜索票房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十大票房电影变化,就是广电的功劳。

开始欧美占据8部,剩下的两部就是靠着广电的操作,勉强杀入前十的。

然后是各占一半。这是还有所谓的广电保护月一说。

到如今国产已经占了大半,彻底压制了欧美电影。而且质量也越来越高。不管你怎么否认:复仇者联盟4观影人数要少于战狼2和流浪地球。后者都超过一亿人次,前者只有8000万人次。哪吒人次不清楚,考虑到平均票价低于流浪地球,估计也超过了1亿人次。

我相信,下一步就是放开所谓的新年档期,估计美国电影连杀入这个档期的欲望都没有。最后就是放开暑假档期,全面竞争!

所以基本上我都中国电影很满意。要是一定有什么不满就是:那些靠拍摄矮矬穷电影的人,也只会拍摄矮矬穷(而且是想象的矮矬穷)电影的人。早点滚蛋!

这次国庆电影,某电影某一节,被网民骂死,就是我的观点!


斗天斗地斗自己


2013年,人们文化消费的最重要选择就是看电影。这一年,全国电影票房竟然飙升到217亿。可是,如果要问起这一年有哪部电影令人怦然心动,很多人也许都会失望地摇摇头。  正在十大主流网络媒体火热展开的第5届华语电影“金扫帚”奖,是对中国电影“最失望”之处进行的一次盘点。据最新数据统计,列“最令人失望影片”前三名的影片依次为《小时代》、《富春山居图》、《私人订制》。这三部电影的导演郭敬明、孙健君和冯小刚也被标注为“最令人失望的导演”。  尽管说,对有些的网络票选不应轻易盲从迷信,但是,在评选“最烂电影”这件事上,由于是评选主体的自由选择,体现了自主精神与独立人格,自然也就能够被赋予某种“民主的色彩”。从某种意义讲,“金扫帚”奖也可以说是网络民意关于电影文化选择的意见表达,是对电影这种文化产品的审美与价值的自由梳理,是一次围绕中国电影的文化批评。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批评是具有自由、独立、民主的特质,“金扫帚”奖给人的感觉,也比一些官方设置的“表扬奖”更符合公众内心的价值判断。   比如,郭敬明一人能够有“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导演”、“最令人失望编剧”3项上榜,说到底,也就是因为更多人清晰看到,郭敬明虽然能赢得市场,但依旧无法获得价值认同,得到文化尊重。  原因并不难理解。依然一副“青春美少年”范儿的郭敬明,从图书到电影在市场上一路飘红,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商人,但他始终未能成为一个有价值担当的文化偶像,原因也就在于,他制造的文化产品无法助推社会的公共精神与人文情怀。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年轻人缺乏文化价值判断的年代,郭敬明关于风花雪月的小资呓唔,以及使用投机倒把式的市场写作,可以带来时尚、前卫、享乐这些表层的直接观感,但是,人们在沉静下来之后,因为无法从中发现可以沉淀的价值,最终还是会给郭敬明一个明晃晃的“差评”。  虽然人们都不希望郭敬明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郭小四”,但是,少不更事,多少也容易让人有所谅解。然而,冯小刚一而再,再而三去摘取“最失望”的电影奖,无疑就扫了公众关于文化的兴致了。毕竟,冯小刚绝对不是因为缺少文化价值判断,从他以前一些电影作品,包括微博言论,也都能清晰感受到他对文化价值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问题是,在强大的资本面前,在巨大的票房利益面前,冯小刚没有选择真正从人格上站起来,对作品负责,对文化负责,对艺术负责,对价值负责。特别是,在《私人订制》被公众普遍标注为“烂片”遭到炮轰的时候,冯小刚非但没有表现应有的反思与认知,反而对民意进行亵渎与侮辱。这就是最让人失望的文化所在。  “中国的电影阳痿,现在比十几年前更进一步,已经到了娱乐至死的地步。”日前,著名导演吴天明这样说。文化不能娱乐至死,而需要在公共责任中醒来。然而,这些年中国电影人闷头大发财,在文化工具性的导向下,中国电影要么直指经济利益,要么讴歌权力形象,既没有给人性留存空间,又不能提供独立自由的价值判断,这样的电影自然就不可能具有让人尊重的创新力。  郭敬明、冯小刚等有着较高文化辨识度的中国产品制造者,让人“最失望”的,还是丢掉了文化的核,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支撑。如果电影不能传递符合公共诉求的价值精神,不能展现电影人独立自由的价值判断,那么,就算电影年票房飙升到千亿万亿,背后的电影人也没有勇气说,他们是站着把钱给挣了。


Darksir影视推荐


要说最失望的大家就是现在拍电影越来越注重小鲜肉的参演,想着小鲜肉的流量高, 一

点不在意他到底有没有演技,导致演出来的电影各种尴尬,而且小鲜肉的片酬还高的离

谱,大部分的资金都用到请一个小鲜肉身上去了,然后各种特效啊,场地啊,拍出来实

在让人出戏,就说去年那部【上海堡垒】演个军人却还留着长长的刘海,别人都是干脆利落的寸头,就你特立独行,哪一点像军

人了,你让观众怎么去入戏,然后就导致骂声不断,最后连导演都出来道歉了。中国电

影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喜剧片了,但观众们年年看喜剧片也会腻啊,最后好不容易出了

一个【流浪地球】,让大家体验了一下国产科幻片巅峰,然而却听说因为请的都不是名人而被圈内抵制了,就是这样固步自封的样子,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