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農村民諺“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常能聽到一些朗朗上口的農村民諺,有指導人生的,也有指導農活的,也有婚喪嫁娶的,可謂是包羅萬象。之所以能流傳到現在,說明這些簡短的語句中,蘊含著大道理,才讓這些民諺如此的有傳播力。

農村民諺“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其中尊老更是我國的優良傳統,古代人把尊老和尊師並列,奉為立身處世的大學問。但是農村卻有這麼一種說法卻似乎與這個傳統背道而馳,是這麼說的“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農村民諺“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話的意思是,人到了70歲之後,走親訪友時間很晚了,也要把老人送回家,不要在自己家留宿。人到了80歲,到了飯點也不要邀請老人在家就餐,以免發生是什麼意外。到了90歲後,連坐都不要坐了。

農村民諺“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其實每個歲數,都有每個年齡要留心的事情。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例如農村就有話說“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50歲,年過半百了,腦力也好,體力也好,都不如年輕時候了,這時候需要自己準備好養老的錢,要設法減輕家裡人的負擔,不要橫生枝節。對於60歲,只有看到置辦好的棺材,心裡才能得到安然。

農村民諺“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飯中的講究可真是不少。誰坐在哪個方位,誰先動筷子,這都是有講究的。另外還有老話講“桌上莫擺三盤菜,六人莫成烏龜席”,就是說上菜要成雙,不要擺三道菜。座次不能開六人席。

還有說法是“吃飯不談白,醉酒不騎馬”,這是說吃飯過程中“食不言”,吃飯時候是不能說話的,古代人很忌諱這個的,極不禮貌。“醉酒不騎馬”則類似現在喝酒不開車。因為騎馬時候會上下顛簸,喝酒後上下顛簸,容易嘔吐或者發生窒息,甚至還會出現摔傷等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