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任泽平称生育全面放开或已不远,你怎么看?

绝不收兵


生育全面放开,确实已经在路上了。这是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到趋势。

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9008万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人口的供给支付额度对人口比例较小的青壮年形成极大的压力,社会财富创造与现代化建设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快速发展需求。

尤其是目前普遍存在的4-2-1家庭结构,给中青年带来巨大的赡养压力,极大的遏制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改变这种趋势,必须提高生育率,增加年轻人口供给,从而改善人口结构。

这是事实的需求。

而从政策上来看,1978年,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呼吁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当时中央预期只执行三十年计划生育就调整,原文是:“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也就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确定初期,中央已经预计到未来人口发展状况,为现在放开计划生育提供政策上的历史依据。

但现实的发展,超乎人们想象。现在的人,不需要计划生育,就已经不想生育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0.52‰,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

2015年起,90后开始接替80后成为最佳生育年龄段的主力军。而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80后总数是2.28亿,90后是1.74亿。80后和90后人数差5400万,保守推算女性差2500万人。以20-29为最佳育龄,这一进度会走十年,即到2025年,总的育龄妇女下降30-50%。

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压力、生存压力,让很多正处育龄的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已经让现在的年轻人疲于奔命,他们哪儿愿意多生!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极大改变。

在过去20年间,中国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这是未来一个巨大的隐忧。因为社会稳定、发展、进步,需要大量新增人口支撑。

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目前中国生育率为1.60。生育率如此之低,与大部分发达国家接近。生育率低,意味着每年的劳动年龄人口老一批就少一批,劳动年龄人口得不到足够补充,而老年人口却急剧增加,人均养老压力日益增大。这是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

根据人口统计学标准,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比15%~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目前日本的少儿人口比重约为13%,处于“超少子化”阶段。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2010年0~14岁人口总量为2.2亿,占总人口的16.6%;在2016年,0~14岁人口总量为2.3亿人,占比依旧是16.6%,同期美国为18.85%,欧盟为15.46%,可以说中国已经接近欧盟,处于严重少子化水平。

而全面放开生育就成为必然,因为总有一部分人,依旧愿意多生育。比如富豪阶层,以及贫困人群。城市中产,是不愿意多生的。


波士财经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先生这份研究报告从计生机构取消、各地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生肖邮票启示以及人民日报发文建议出台实质性政策鼓励生育等四个信号得出,生育全面放开或已不远,不过,笔者认为,目前来论全面放开生育还为时尚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生育政策的容忍度越来越大。

实际上,虽然生育是每个家庭的事情,但终归是家事也是国事,因此,这个生育政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从鼓励多生,到控制多生,再到严格多生,只能生一胎,再到允许独生子女,再进一步推广至全面二胎。

但是,在当前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老龄化加快以及生育意愿下降等因素影响,生育政策再次面临进一步放开的可能性,不容忽视的是,多生育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生活成本要素,以及少生优生理念的形成,因此,即使全面放开了,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待考验。

因此,在全面放开政策来临之前,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福利政策需要得到进一步得到落实,这是前提条件和铺垫,在这些政策没有进一步明朗之前,全面放开政策的出台还为时尚早。


财经观察徐叔


这是变着法子为房地产企业卖房、卖高价房鼓与呼,是为房地产企业拉高房价,卖房造势!这是没有道德底线和社会职责的观点,是屁股决定脑袋的观点,是他的天职!不要忘记他是恒大的经济学家!


金融猫


放开生育,刻不容缓


流年碎影59879393


只知道我们河南农村,只要结婚的,生育还是比较稳定的,多数两个孩子,就是三十岁左右的单身汉很多,放开生育可能对那些有二奶,三奶的富豪有用,一般人没有两胎以上生养条件,不愿多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