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對於“塑料迴流到餐桌”的現象,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有效應對塑料垃圾?

ttz1291666822


2018年年初,我國“向陽紅01”科考船在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時,在南極鮑威爾海盆通過船載泵取得500升表層海水中,經過層層過濾和觀測,發現南極區域的表層海水裡有肉眼不可見的塑料微粒(指直徑小於5微米的微型塑料),含量甚至高於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科考隊員科考隊員初步估計,這些微塑料很可能是纖維狀的塑料繩。


據瞭解,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3億噸,其中約有10%的塑料會進入海洋。它們的化學性質較為穩定,難以降解,可以在海里存在數百甚至數千年。這些塑料受風化、日照和機械負載而發生分解,漂進大海的塑料垃圾,會在太平洋垃圾帶中的漩渦裡被慢慢粉碎,最終形成不可降解的微塑料。

塑料迴流餐桌的方式

1.塑料瓶

2018年3月中旬,美國華盛頓的非營利性新聞機構Orb Media和紐約州立大學弗裡多尼亞分校的科學家對11個知名品牌的259瓶瓶裝水進行了測試,發現幾乎所有的瓶裝水中都含有塑料微粒。你以為自己在喝“純淨水”,實際上也嚥下了不少塑料微粒。

這次被檢測的11個瓶裝水品牌都有較大的知名度,在世界範圍內波及的消費者眾多。其中,5家全球領先品牌——純水樂(Aquafina)、依雲(Evian)、雀巢純淨生活(Nestle Pure Life)、達薩尼(Dasani)、聖佩萊格里諾(San Pellegrino);6家全國性品牌——印度尼西亞的Aqua、印度的Bisleri、墨西哥的Epura、德國的Gerolsteiner、巴西的Minalba,以及中國的娃哈哈。

據統計,2016年,全球共賣出約4800億瓶飲料,也就是說這一年每分鐘賣出的塑料瓶達100萬瓶,其中有1100億瓶的飲料來自飲料巨頭可口可樂。

2.自來水

根據統計,塑料垃圾佔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這些塑料微粒易通過海洋生態系統進入人類自來水系統。

同時,我們日常使用的部分個人護理產品,如牙膏、沐浴露、洗面奶、化妝品等,也含有大量人為生產的塑料微粒。根據美國Five Gyres研究所初步計算,一支普通的深層淨化潔面乳就含有多達36萬個塑料微粒。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Heather Leslie博士研究發現,市面上常見的一瓶磨砂啫喱中就含有高達10.6%的塑料微粒。

在我們用水沖洗這些化妝品和護膚品時,塑料微粒會不經過任何處理和過濾,就被直接排放到河流等自然水體中,並通過自來水系統進入人類餐桌。



2017年9月,一個名為Orb Media組織的科研人員收集了包括烏干達、厄瓜多爾、印度尼西亞等十多個國家的159份自來水樣本,利用一項標準技術隔離了其他汙染源,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展開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83%的樣本存在塑料微粒汙染問題。其中,美國自來水受塑料微粒汙染的比例高達94%,居各國樣本之首;其次是黎巴嫩、印度的自來水。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自來水受汙染的比例最低,但仍有72%的自來水遭汙染。

3.魚類等海洋生物

在海洋被分解的塑料微粒尺寸與浮游生物接近,非常容易成為海蟲、魚類、貝類和蝦蟹的食物,並在其體內積聚。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研究員發現,在每2克貝類組織中就有2個塑料微粒。

加利福尼亞西南漁業科學中心的Joel E. Van Noord發現,生活在菲律賓海的燈籠魚中,有40%的胃裡面有塑料微粒。 有預測顯示,到2025年,海洋裡每一條海魚(按一條1千克來計算),就有330克塑料縈繞在它生活的海域;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將會超過這些海魚自身的重量。 人類在食用這些魚類等海洋生物時,塑料微粒就進入了食物鏈,並最終流向我們的餐桌。


4.食鹽

2015年10月29日,美國權威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發佈了一份關於中國食鹽的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從中國各地所購的15個品牌的普通食鹽中,都發現了用於生產塑料瓶的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以及玻璃紙和其他多種塑料。海鹽被塑料汙染的程度最高。每磅(453g)中所含的塑料顆粒高達1200餘粒。鹽礦食鹽的塑料微粒雖相對略低,但也達800粒。

如何應對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塑料微粒,需要我們從源頭上控制塑料製品的使用,減少塑料垃圾,從而最終能抑制,以至於根除塑料迴流餐桌的問題。

根據我國國情,我認為應該從國家制度和公民意識兩方面雙管齊下:

  1. 升級我國自2008年以來實施的“限塑令”,拓寬監管範圍,並進一步明確監管者、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等各個環節的責任和義務,增加長效監管機制以遏制塑料袋的使用。國家郵政局等10部門在2017年11月初也聯合發文,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提出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提高到50%。這意味著,“限塑令”將迎來加碼落實的新時期。

  2. 其次,完善我國塑料袋在銷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鏈條制度設計,以此減少塑料袋的浪費和重複生產。據有關統計,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回收,而最終被有效回收的僅有10%。如果利用好這一資源,僅此一項就可以減少垃圾填埋量30%,同時減少垃圾的運輸量30%。
  3. 儘快發明和推廣替代品,並提高公眾環保意識,這是最終使塑料垃圾得以禁止的根本所在。以全球“限塑”最為成功的愛爾蘭為例,除了通過收稅提高塑料袋價格,愛爾蘭還將“限塑”重心放在了公民意識培養上。政府長期在學校、社區等開展宣傳教育,給消費者分發環保宣傳手冊、環保購物袋等,如今愛爾蘭全社會已經形成不接受、不歡迎塑料袋的氛圍。

因此,我國不僅應從源頭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生產和流通,更應從替代品和提升公眾意識方面使不使用塑料袋。

日常生活中減塑小貼士

1.自備購物袋

2.隨身攜帶可重複使用的水瓶

3.自備水杯

4.自備可重複使用的餐盒/容器

5.拒絕使用不可降解的吸管&餐具

6.不用塑料袋

7.不選擇或者儘量少選擇外帶/外賣

8.選擇玻璃罐保存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