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对于“塑料回流到餐桌”的现象,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有效应对塑料垃圾?

ttz1291666822


2018年年初,我国“向阳红01”科考船在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任务时,在南极鲍威尔海盆通过船载泵取得500升表层海水中,经过层层过滤和观测,发现南极区域的表层海水里有肉眼不可见的塑料微粒(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微型塑料),含量甚至高于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科考队员科考队员初步估计,这些微塑料很可能是纤维状的塑料绳。


据了解,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其中约有10%的塑料会进入海洋。它们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难以降解,可以在海里存在数百甚至数千年。这些塑料受风化、日照和机械负载而发生分解,漂进大海的塑料垃圾,会在太平洋垃圾带中的漩涡里被慢慢粉碎,最终形成不可降解的微塑料。

塑料回流餐桌的方式

1.塑料瓶

2018年3月中旬,美国华盛顿的非营利性新闻机构Orb Media和纽约州立大学弗里多尼亚分校的科学家对11个知名品牌的259瓶瓶装水进行了测试,发现几乎所有的瓶装水中都含有塑料微粒。你以为自己在喝“纯净水”,实际上也咽下了不少塑料微粒。

这次被检测的11个瓶装水品牌都有较大的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波及的消费者众多。其中,5家全球领先品牌——纯水乐(Aquafina)、依云(Evian)、雀巢纯净生活(Nestle Pure Life)、达萨尼(Dasani)、圣佩莱格里诺(San Pellegrino);6家全国性品牌——印度尼西亚的Aqua、印度的Bisleri、墨西哥的Epura、德国的Gerolsteiner、巴西的Minalba,以及中国的娃哈哈。

据统计,2016年,全球共卖出约4800亿瓶饮料,也就是说这一年每分钟卖出的塑料瓶达100万瓶,其中有1100亿瓶的饮料来自饮料巨头可口可乐。

2.自来水

根据统计,塑料垃圾占海洋漂流垃圾的约70%,在风吹日晒下塑料垃圾逐渐碎片化,这些塑料微粒易通过海洋生态系统进入人类自来水系统。

同时,我们日常使用的部分个人护理产品,如牙膏、沐浴露、洗面奶、化妆品等,也含有大量人为生产的塑料微粒。根据美国Five Gyres研究所初步计算,一支普通的深层净化洁面乳就含有多达36万个塑料微粒。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Heather Leslie博士研究发现,市面上常见的一瓶磨砂啫喱中就含有高达10.6%的塑料微粒。

在我们用水冲洗这些化妆品和护肤品时,塑料微粒会不经过任何处理和过滤,就被直接排放到河流等自然水体中,并通过自来水系统进入人类餐桌。



2017年9月,一个名为Orb Media组织的科研人员收集了包括乌干达、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等十多个国家的159份自来水样本,利用一项标准技术隔离了其他污染源,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展开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83%的样本存在塑料微粒污染问题。其中,美国自来水受塑料微粒污染的比例高达94%,居各国样本之首;其次是黎巴嫩、印度的自来水。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自来水受污染的比例最低,但仍有72%的自来水遭污染。

3.鱼类等海洋生物

在海洋被分解的塑料微粒尺寸与浮游生物接近,非常容易成为海虫、鱼类、贝类和虾蟹的食物,并在其体内积聚。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员发现,在每2克贝类组织中就有2个塑料微粒。

加利福尼亚西南渔业科学中心的Joel E. Van Noord发现,生活在菲律宾海的灯笼鱼中,有40%的胃里面有塑料微粒。 有预测显示,到2025年,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就有330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 人类在食用这些鱼类等海洋生物时,塑料微粒就进入了食物链,并最终流向我们的餐桌。


4.食盐

2015年10月29日,美国权威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食盐的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从中国各地所购的15个品牌的普通食盐中,都发现了用于生产塑料瓶的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以及玻璃纸和其他多种塑料。海盐被塑料污染的程度最高。每磅(453g)中所含的塑料颗粒高达1200余粒。盐矿食盐的塑料微粒虽相对略低,但也达800粒。

如何应对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塑料微粒,需要我们从源头上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塑料垃圾,从而最终能抑制,以至于根除塑料回流餐桌的问题。

根据我国国情,我认为应该从国家制度和公民意识两方面双管齐下:

  1. 升级我国自2008年以来实施的“限塑令”,拓宽监管范围,并进一步明确监管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增加长效监管机制以遏制塑料袋的使用。国家邮政局等10部门在2017年11月初也联合发文,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提出到2020年,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提高到50%。这意味着,“限塑令”将迎来加码落实的新时期。

  2. 其次,完善我国塑料袋在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链条制度设计,以此减少塑料袋的浪费和重复生产。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的仅有10%。如果利用好这一资源,仅此一项就可以减少垃圾填埋量30%,同时减少垃圾的运输量30%。
  3. 尽快发明和推广替代品,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这是最终使塑料垃圾得以禁止的根本所在。以全球“限塑”最为成功的爱尔兰为例,除了通过收税提高塑料袋价格,爱尔兰还将“限塑”重心放在了公民意识培养上。政府长期在学校、社区等开展宣传教育,给消费者分发环保宣传手册、环保购物袋等,如今爱尔兰全社会已经形成不接受、不欢迎塑料袋的氛围。

因此,我国不仅应从源头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和流通,更应从替代品和提升公众意识方面使不使用塑料袋。

日常生活中减塑小贴士

1.自备购物袋

2.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水瓶

3.自备水杯

4.自备可重复使用的餐盒/容器

5.拒绝使用不可降解的吸管&餐具

6.不用塑料袋

7.不选择或者尽量少选择外带/外卖

8.选择玻璃罐保存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