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萌娃放假老人陷入“暑期焦慮” 專家:子女應和老人做好“接力”

“孫子放暑假了,以後晨練和晚鍛鍊,我都不能參加了,大夥別想我,等孫子開學,我就回來和大家‘團聚’。”在孫子放暑假前一天,合肥的吳奶奶在微信群裡和老夥伴們“暫時告別”。隨著暑假來臨,不少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又接過照顧孩子的重擔,甚至有些老人陷入了“暑期焦慮”。

讓老人們焦慮的是,原本規律的生活節奏被打亂:晨練被擱在一邊,不但每天要讓孩子吃好,還要陪著他們上各種補習班,盯著輔導作業,空閒時還要陪他們參觀各類博物館,輔導閱讀各種課外書籍……不少老人都表示對於這份“甜蜜的負擔”有點吃不消。對此心理專家表示,子女應和老人做好“接力”,讓老人有時間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能把孩子“扔”給老人就不聞不問了。

調查:6成老人暑期帶娃壓力大

近日,記者隨機採訪了40位55歲至70歲的老人,其中25位老人表示,暑假要幫子女帶娃,佔調查人數的6成。其中有8位老人是專門從老家趕來合肥幫忙帶孫,佔調查人數2成。

對於這個“暑期任務”,9成老人表示“,“不僅有壓力,而且責任重大。”3成老人表示,若非子女要上班,實在不想接此重任,“既要操心孩子的一日三餐,還得輔導功課,任務艱鉅啊!”

對於剛剛開啟的“暑期任務”,有部分老人已流露出“擔憂”,排在首位的便是擔心自己照看不周,孩子會遭遇意外傷害。其次是不會輔導作業,害怕影響孩子學習成績;排在第三位的則是怕孩子不聽自己管教。此外還有老人擔心,“自己做的飯菜不合孩子胃口”“和子女教育觀念不同,引發家庭大戰”等。

調查中,不少老人表示,為了專心照料孫子孫女,原本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市民朱阿姨的一席話更是道出了不少老人的心聲,“原本每天早上,我都和一群老朋友打太極拳,逛逛菜市場,晚上跳跳廣場舞,有時還相約去爬山、K歌,或者去合肥周邊短期旅行,一到暑假,這悠閒的生活就徹底沒啦。”

焦慮一:作息被打亂

暑假期間,在各大興趣班門口,每天都會有一群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耐心等待放學的孫子孫女,家住合肥市沁心湖社區的胡阿姨便是其中一位。

“一放暑假,孫子便來了,我和老伴的生活全被打亂了。”胡阿姨的孫子,今年8歲,“平時,我和老伴早晚都要在小區周邊散步、鍛鍊鍛鍊身體,可現在壓根沒時間了。”胡阿姨說,自己和老伴每天忙著買菜、煮飯,上下午還要送孫子上興趣班,“孩子的作息時間和我們不同,晚上不早睡,早上愛晚起,我和老伴的作息時間也跟著被改變了。”

“最大的影響就是作息,平時我和老伴在家,每天早上7點才起,可現在要接送孫子上補習班,早上6點就要起床做家務了。”胡阿姨說,每天下午2點半,她還要送孫子去學鋼琴,“連睡午覺的時間都沒有了。”

對此,胡阿姨的好朋友周阿姨也深有同感,“平時我在家喜歡看看電視劇,現在孫女放暑假住在我這兒,我連看電視的時間都少了。”周阿姨說,她一開電視,孫女便跟著看,“可兒子兒媳不讓她看電視,我也只好少看電視了。”

焦慮二:“家庭大戰”常爆發

“每到假期,‘家庭大戰’總是不斷,而且導火索都是因為孩子。”說起帶娃,張阿姨是一肚子苦水。張阿姨的外孫今年8歲,開學上三年級,女兒和女婿對孩子要求很嚴,給孩子制定了非常具體的暑假作息時間表。因為工作繁忙,沒時間管孩子。照看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張阿姨身上,女兒要求她嚴格執行外孫的作息時間表。

放假第一天,張阿姨覺得外孫剛考完試,就讓他多睡了一會兒。沒想到,正巧碰到女兒打電話來“查崗”,母女倆在電話裡大吵一架,女兒怪她“太縱容”孩子。當天晚上,女兒檢查作業時發現,孩子算錯了好幾道數學題,當即噼裡啪啦把孩子訓了一通,外孫委屈得嚎啕大哭,這可把張阿姨心疼壞了,“孩子寫錯了,你慢慢教好了,幹嘛這麼嚴厲地罵他呢。”張阿姨說,女兒的教育理念,自己無法接受,“為了這事,我倆好幾天沒說話了。”

焦慮三:飲食翻花樣

60歲的黃大爺最近很苦惱,“外孫女太挑食了,我和老伴都很頭疼。”黃大爺說,放假前每隔一星期,外孫女會來自己家過週末,“平時女兒女婿偶爾忙不過來,喊我去接送她一下。”可如今天天照看外孫女,讓他和老伴有些身心俱疲,“外孫女特別挑食,不喜歡吃蔬菜,也不愛吃魚蝦,我們每天都在為買什麼菜煩惱。”

“我和老伴在家一菜一湯就行了,可現在外孫女來了,起碼三菜一湯,還得天天變換花樣。”黃大爺說,最近自己很懷念以前無憂無慮的退休生活,“沒事招呼老朋友們去唱唱歌、釣釣魚,輕鬆又開心。”

焦慮四:生怕出問題

“去年夏天,孫女的胳膊被燙傷了,今年再來帶娃,我總是心驚膽戰的。”58歲的丁阿姨說,去年暑假,她從六安老家來合肥幫忙照顧5歲的孫女,“有一天下午,我煮了一鍋綠豆湯,放在餐桌上,就接個電話的功夫,孫女自己拿著碗勺去盛綠豆湯,不料打翻了碗,綠豆湯灑到了胳膊上。”她說,幸好綠豆湯已經不太熱,胳膊沒留疤,“但紅腫了好幾天才好。”

雖然兒子兒媳沒說什麼,但丁阿姨非常自責,“今年,兒子又讓我來帶孫女,我精神高度緊張,幾乎寸步不離,生怕出什麼岔子。”

和丁阿姨有著一樣煩惱的還有陳大爺,“前兩天,我差點把4歲多的小孫子弄丟了。”他說,當時,自己帶著孫子在樓下玩,恰好碰到一位老朋友,“只顧和他聊天,一轉眼,孫子不見了。”心急如焚的陳大爺趕緊四處尋找,“好在孩子沒跑遠,在旁邊小廣場和小朋友玩耍呢。”雖然是虛驚一場,但他為此焦慮了好幾天。

採訪中記者發現,遇到上述困擾的老人不在少數。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老人還從以往的“爭著帶”漸漸變成“推著帶”。據瞭解,老人們並非不想管孩子,但需要整天陪著孩子,確實有些吃不消,還有不少老人認為,帶孩子責任重大,壓力也很大,生怕自己一時疏忽,導致孩子遭遇意外。此外為了照看好孩子,他們還要犧牲大量個人時間,生活也因此變得枯燥。

對此,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周金妹表示,現在帶孩子“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一到放假,就是老人在家看孩子,老人成了家庭的“全職保姆”,這直接導致老人會逐漸出現心理上的焦慮。

“兒女要儘量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不能把孩子‘扔’給老人就不聞不問了。首先,兒女工作之餘要儘量自己帶孩子,和父母做好‘接力’,讓老人有時間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周金妹建議,子女平時要多關心父母,留意他們身體和情緒變化,要和父母多溝通,多從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現分歧後,要多體諒,千萬不要指責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