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拼多多上市前夜現調價“烏龍” 風波背後存管理隱憂

一面是資本市場的接連利好,一面是品牌商售假起訴、商家維權等糾紛事件,上市前的拼多多風波不斷。

7月25日,根據自媒體“IPO早知道”消息稱,拼多多最新IPO定價為22.8美元。同時該消息中稱,由於獲得超過13倍超額認購,所以拼多多決定在價格區間上限的基礎上再上調20%。但在上述消息發酵後不到半天時間內,事件又出現反轉。據網絡媒體億邦動力網從相關人士處獲悉,IPO調價消息並不真實,具體定價要在7月26日由官方宣佈。

對於上述調價“烏龍”事件,截至記者發稿時,處於上市靜默期的拼多多並未作出回應。但根據此前拼多多發佈的招股書顯示,IPO發行價格區間為16~19美元。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拼多多7月24日提交SEC的最新F-1/A文件中,並未對發行價格區間作出調整。

實際上,從遞交招股書以來,拼多多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從製造廠商投訴其售假,到平臺凍結商家資金,以及商家被扣的保證金用途不明等各類的消息不絕於耳。儘管在專業投行人士看來,如售假等消息或許會在短時間內會對拼多多的股價造成影響,但並不會長期影響後者的市場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衝擊上市的拼多多即將走入了一個新賽道,這同樣也讓其揹負了更多責任。想要走好未來的路,還有很多問題留待拼多多去思考和解決。

拼多多上市前夜现调价“乌龙” 风波背后存管理隐忧

拼多多官網截圖

拼多多再獲資本市場提振

據悉,拼多多將於7月26日在納斯達克上市,而此次傳出拼多多提高發行價的消息就在上市前一天。這樣的情形,彷彿又讓人們看到了當時百度上市前一天的場景。

投資行業分析師何廣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在上市前一天提高發行價的情況並不常見。他表示,一般情況下企業在上市前的2~3天內不會對發行價進行調整,因為在此前的詢價過程中,承銷商會與國內外各大機構投資者交流詢價,此後根據出價從高到低的順序提前確認,臨時提高發行價可能導致此前的投資者放棄認購。

“但若企業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就會有臨時調價的可能。”何廣鋒進一步表示,或許是此前在詢價過程中受到市場、環境因素影響,或受到負面信息影響,當時的投資人還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熱情,但在最近一段時間隨著企業情況的展現,又有大型投資者入局,所以會提高發行價。

據瞭解,企業IPO發行價一般由承銷商和股東進行協商確定。根據此前拼多多提交的招股書信息顯示,公司IPO交易的承銷商為高盛、瑞信、中金和華興資本,受託銀行為德意志銀行。

此外,拼多多在最新招股說明書中表示,截至本週,該公司授予和發行在外的股票期權已接近5.82億份,若完全行使,則公司發行在外的股份可能增至50.1億股,高於此前文件中披露的44.3億股。之前對該公司的估值上限約為210億美元。

快速崛起放大管理漏洞

與資本市場的強烈信心形成對比的是消費市場的各類質疑聲音。拼多多的崛起速度不容置疑。根據此前披露的招股書文件,在用戶活躍程度和GMV方面,拼多多已經成為僅次於阿里和京東的國內第三大電商。但正是因為跑得過快,其在運營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被充分放大。

一週前,根據紐約時報報道,紙尿褲製造商Daddy's Choice(爸爸的選擇)向紐約聯邦法院起訴拼多多售假。爸爸的選擇方面稱,去年就發現了拼多多存在銷售自家品牌假冒產品的現象,經過協商和舉報,儘管拼多多最終撤下了偽劣品,但不久後又有類似產品出現。此外,有關該平臺凍結商家資金、雙方存在矛盾衝突的消息也不絕於耳。近期最激烈的一次衝突當屬6月13日被媒體曝光的數十名商家圍堵拼多多上海總部事件。

在各類糾紛事件背後,暴露出的實則是拼多多在運營管理機制上存在的漏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前拼多多在吸引商家入駐是打出的是“零門檻”的口號,只要通過實名認證即可完成入駐。而在上線商品時,只需要通過平臺內的48小時審核。

《天下網商》曾在報道中援引商家的表述稱,“名牌產品不要授權書,不要任何資質,標題隨便寫,價格隨便設,48小時的審核期也很隨意。”但報道中也表示,相對“寬鬆”的審核機制讓部分商家能夠快速湧入平臺,但這也為此後平臺和商家產生衝突埋下隱患。

拼多多的發展路徑被業界評價為典型的“先發展、再治理”路線,但隨著上市步伐迫近,加大治理力度迫在眉睫。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