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已經被死亡宣判的孩子,卻被醫生的朋友圈救了回來

幾天前,四川南充的一戶人家火急火燎地趕往重慶的醫院。

原本就早產的孩子,在進行B超檢查時發現消化道出了嚴重問題,南充當地的醫院無法診斷治療,於是一家人就來到重慶的醫院。一查,孩子的小腸已經全部壞死,對於醫生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解不開的死局。家長了解情況後,也明白事情的嚴重性,只能轉院到重慶九龍坡區的一家醫院,讓孩子接受臨終前的“關懷治療”,也就是讓孩子能夠安然離去。

已經被死亡宣判的孩子,卻被醫生的朋友圈救了回來

在轉院後的幾天,孩子的腹部已經腫脹成了一個小球,無論是家長還是醫生都只能幹看著乾著急。得知情況的新生兒科醫生朱大夫不願意就這樣放棄,仍抱一絲希望將孩子的病情信息發到了朋友圈,希望同行之間能有辦法。

“醫療圈求助,一個NEC早產兒,不知道是否有二次手術機會。”

朋友圈發出去不久,一名浙江兒科醫院的專家立刻聯繫到了朱大夫,表示自己曾經遇到過類似的案例,孩子可能還有獲救的希望。

兩位醫生在手機上簡單交換過病情信息後,當即決定連夜派救護車帶著孩子去浙江杭州治療。

已經被死亡宣判的孩子,卻被醫生的朋友圈救了回來

朱大夫和一名護士陪伴孩子的爺爺奶奶一起乘坐救護車,車上的救護設施一應俱全,就是怕孩子路上有什麼需要。所幸,一路上孩子安睡,沒有突發情況。經過18個小時路程後,救護車終於抵達了杭州的兒科醫院。

杭州的醫生對孩子進行手術,發現孩子的腹腔內粘連十分嚴重,但並非沒有獲救的可能,需要將壞死的部分小心翼翼剔除,儘可能多保留健康部分,看看是否能做一個連接。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手術,孩子基本脫離了生命危險,但考慮到術後是否會感染、小腸功能是否正常還要繼續觀察。

已經被死亡宣判的孩子,卻被醫生的朋友圈救了回來

不得不說,原來朋友圈也可以變得如此正能量,這多虧了好心醫生們的愛心傳遞,硬生生挽回了一條小生命。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發生大面積小腸壞死呢?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又簡稱NEC,通常有三種原因:

1、腸胃供血不足導致的腸壞死:由於新生兒往往伴隨著呼吸不暢、低血壓等症狀,所以很容易造成腸胃供血不足,就像我們把手用鐵絲勒住,時間長了,手部沒有新鮮血液交換,手部就會壞死,腸胃也是一樣的道理。

2、敗血症或細菌感染:如果新生兒不幸感染了敗血症或者其他細菌病毒,也會對脆弱的腸胃造成毀滅性打擊。

3、飲食與藥物:這種情況比較少見,通常是孩子喝了高滲乳汁(長時間未哺乳的乳汁)或是其他藥物刺激導致的腸道壞死。

這種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致死率很高,能夠幸運活下來的孩子都是家長和醫生護士們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