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评价首个国产抗癌药即将上市?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抗癌药物能否真正惠及中国老百姓?

單莼de嗳


国产靶向抗癌药物的上市,加上欧美正版原研药及印度仿制药,怎么有点“三国鼎立“的味道啊。

呋喹替尼是由和记黄埔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将拥有独立专利权的高选择性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关键作用靶点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公认的肿瘤血管生成的最重要的因子,在多种实体瘤中均存在过高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导致肿瘤血管生成,最终引起肿瘤长大并通过血管转移到别的器官。


呋喹替尼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就无法长大或是血行转移。

这个消息肯定是振奋人心的,毕竟这个药是由中国人独立发明、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药物,这标志着中国的医药技术慢慢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正版垄断及印度阿三的盗版侵扰,让中国的医药技术真正有实力和欧美叫板!!这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相信很多结肠癌患者对于它的上市充满期待,甚至觉得救星来了。但是否真的可以惠及中国百姓?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医生,关心的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药物疗效,二就是能不能买得起:

一、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疗效。

既然能上市,肯定是经过各期临床验证,比其他药物相比,此药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也是因人而异,即使欧美的药物,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效,所以,假如真的对某些病人效果欠佳,你也不要觉得国产药物不行,总体而言,它的上市,值得庆祝,除了造福中国百姓,相信对其他国家的结直肠癌患者也会带来了福音。

二、另一个关心的问题就是价格。

想必大家对于这下抗肿瘤药的最大感受就是价格昂贵,正版的欧美产品就不用多讲了,每个月没有几万块钱是下不来的,虽然可以吃几个月送几个月,但整体费用分摊开来,对于大多数工薪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印度版要好一点,按理说,印度版应该物美价廉才对,如果能直接买到印度版,当然是物美价廉,但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途径可以直接购买到?可以说大部分人是没有这样的途径的,只好通过医药公司购买,本来物美价廉的药物,通过层层代购层层加价,估计和欧美的正版药物价格也相差无几了。

当然了,现在有一部分抗肿瘤的靶向药物逐渐进入医保了,而且肯定是正版药物,但可以看看那些通过医保可以报销的靶向抗癌药物的报销条件吧,往往是非常晚期的肿瘤,或是已经确定转移的肿瘤病人才有条件享受医保报销的靶向抗肿瘤药,估计达到这些条件的,吃与不吃,差别有多大??

对于首个国产的靶向抗癌药物能否惠及中国百姓,价格肯定占据最最重要的一方面。但考虑到每一种药物的问世都是经过立项、研发、动物实验、临床验证等等环节,其中的困难、花费的时间、人力、物力及财力都是不可估计的,因此,上市后的定价也是充满变数的,如果定价低了,上述研发成本很难收回来,如果定价高了,如何才能惠及中国老百姓??

不管这个药的最终疗效如何,不管这个药的最终价格如何,这个药的问世,都是标志着中国的医药水平达到了全新高度,这肯定是值得骄傲的,希望中国的各个领域的研发人员再接再厉,做出让国人更为骄傲的成就来。


头号在线医生


目前此项临床研究结果已经申报国家药监局,准备注册上市。且已获进入优先审评的绿色通道。但截至目前,还在审评审批中,还没最终获得批准。

重大意义

1、药效、毒副作用等具有极大竞争力

目前市场上的进口抗癌新药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都是多靶点的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理论上毒副作用会大一些。而呋喹替尼是自主研发的全新小分子靶向药物,对血管生成相关激酶VEGFR家族有高选择性的强效抑制作用,但是对其他生长信号激酶抑制活性较弱,所以理论上毒副作用要更小一些,安全窗更大。临床试验结果确实证明了呋喹替尼常见不良反应均可控,患者对本药耐受性较好。

2、自主研发、打破垄断

呋喹替尼一旦上市,势必逼迫进口药降低价格。就拿舒尼替尼来说,一个疗程6个月的治疗费用高达30万,患者经济负担太重。所以呋喹替尼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和良好的治疗效果造福中国癌症病人。而且也不用再担忧进口药因某些原因缺药了。

3、鼓励创新,振奋制药行业

国内靶向抗肿瘤药的研发起步相比国外较晚,所以一些重大的创新性药物都是国外企业垄断。所以呋喹替尼的研发成功,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剂兴奋剂。不但以此奠定了此类新药的开发基础和平台,而且也鼓舞了科研和制药工作者的士气,不断研发出拥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惠及老百姓。

【不药不药】简介

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不药博士


首先在祝贺“呋喹替尼”即将面世的同时,笔者要更正一下,完全由中国自主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抗癌药物,“呋喹替尼”并不是第一个。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先后批准了三种创新型的生物大分子药物,都是世界首创,虽然这三种药物(深圳赛百诺药业的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上海三微生物制药的世界首个治疗鼻咽癌溶瘤病毒药物(H101)、以及北京清华大学罗永章教授开发的恩度(后来卖给了先声药业))最早的研发地在美国,主要是由美国科学家在科学上提出的原创思想,但对于制药业而言,从科学论文到产品是一个十年以上需要耗资数亿美元的漫长链条,这一链条几乎完全是在中国完成的,何况后来这几家企业分别从这些药物的其他早期研发者手中购买了它们的专利,所以说它们是中国的自助创新药物完全没有问题。

但很遗憾,这几种药物在市场上都不是很成功,研发药物的科学家与投资企业的投资人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纷争。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也与上述几种药物都是大分子药物,在治疗上都受到了一定限制有关。

今又生是针对大多数癌症会发生的P53基因变异发挥作用的,使用一种经过工程加工的腺病毒来“运载”正常的P53基因修复这种变异。H101是使用一种经过改造的溶瘤病毒,专门消灭人体中发生变异的P53基因。恩度是一种蛋白质药物,用来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从而让肿瘤不能长出新的血管,最终被饿死。

前两种大分子药物都要求肿瘤内注射,这增加了护士的操作难度,且前两种药物都是针对鼻咽癌作为适应症批准的,但在市场上,鼻咽癌毕竟数量较少,所以在治疗中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癌症种类。但这又增加了批准使用跨癌肿用药(off-label use)的临床医生的风险,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它们在临床应用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笔者注意到,这次获得批准的“呋喹替尼”肯定是一个小分子化学药物,它可能拥有比上述大分子药物更容易的给药途径,从这一点上说无疑是一个优势。但它最终被批准的临床应用如果只是从著名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成果中显示的大肠癌的话,其适用范围也还是会受到限制。而且从JAMA论文公布的结果来看,呋喹替尼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延长至9.3个月,比对照组延长2.7个月。这虽然在医学上是很显著的结果,但在临床应用上延长6个月的生存期可能具有的感召力还是不够。另一方面,作为小分子化学药物,“呋喹替尼”是否会像其他化疗药物一样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这一点也未可知(如果痛苦很大,价格很高,那很多病人可能愿意牺牲6个月的生命延长期的)。而且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无疑是手术,通过癌症筛查和无痛肠镜,直肠癌的较早期检测准确率已经大幅度提高,加上手术治疗,近年来肠癌是美国五年生存率提升比较高的癌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呋喹替尼”的患者无疑都是很严重的患者(如果用美国情况来衡量),有可能本来死亡率就很高,这就导致了这种新药的治疗意义会受到影响。

当然,上面只是客观地看待这种药物在将来应用上可能受到的一些挑战。无论如何,“呋喹替尼”作为中国科学家自己研发、中国药厂自己开发的一种创新型药物,其上市都是值得我们期待和兴奋的。在总体上也是中国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福音。


科学时评


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国内第一起由中国人发明、中国人研究、中国人生产的抗癌药“呋喹替尼”即将问世,给重症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重大生的希望,在临床研究中已被证实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延长患者生命周期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并能真正惠及中国老百姓。可以说是中国医学药物革命性、颠覆性和开创性的成果。据我所知,随着知识创新尤其在药学领域的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发明不断增多,成果转化不断增加,各类型抗癌药物也将逐渐上市。将会给肺癌、肝癌以及其它肿瘤癌症患者带来福音。我了解到上海的张江高新技术区聚集了多家生物药物研究型小型企业,已经研究出不同种类抗癌药物,目前正在申请上市走向市场,对抑制癌症、减缓症状、降低死亡、提高康复,让患者回归社会,恢复正常人生活起到决定性作用。将癌症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逐渐转型控制成为慢性病治疗。美国在治疗癌症方面已经基本做到了这点。

另一方面,随着中美贸易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将大量进口美国各种类型的抗癌药物并将绝大部分药物纳入医疗保障体系之中,为中国癌症患者治疗癌症产生重大现实意义,换句话说,改革开放所释放的红利会真正惠及中国老百姓。

据我所知,目前,美国仍旧是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在科技创新,成果转换走在世界前沿。在癌症预防、癌症检查检测、癌症综合治疗已经形成体系化,普及化、精细化程度。已经把癌症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严格控制在慢性病行例之中。为最终战胜癌症,彻底治愈癌症开启了革命性成果。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任期间已经做过承诺,这种承诺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我完全相信,随着国内的医疗创新持续深入发展,体制创新不断完善,成果转换不断加快,新抗癌药物将会批量上市,更随着进口药品力度的加大,中国癌症患者将迎来革命性、颠覆性巨变,生命周期将会持续延长。再配合综合环境治理,在治理水污染,空气污染和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加上养成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五年甚至十年后,我们也会像美国一样将癌症疾病的治疗就像治疗慢性病一样,大幅降低死亡率,就是大幅度提高生命率。


上海BlairChe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癌药品“呋喹替尼”即将上市,在临床上将作为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有效药物,可显著延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


在我国,转移性结肠癌每年新发37万6000例,且确诊患者大部分都处于中晚期,目前我国应对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手段一般是化疗,一旦化疗失败,就很难再有其他治疗手段来拯救患者,并且由于之前我国抗癌医药自主研发这一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患者需要花费重金购买进口抗癌药,这对患者家庭来说是极大的负担。此次我国所研发的“呋喹替尼”不但填补了我国抗癌药物领域的空白,也成为了癌症病人家庭的一道福音。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我国新确诊的癌症病例为380.4万例,这意味着每天就有超过10000例病人在医院被确诊为癌症,参照我国人口比例,我国的癌症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278.07人,这个数据远远高于于国际标准的186.53人。


由于我国目前在抗癌药物领域力量薄弱,很多抗癌药物不得不从国外进口,这其中很多药品对患癌家庭来说是“天价”,尤其是进口靶向药,价格极其昂贵,甚至有“一人得癌,全家返贫”的说法。例如治疗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俗称赫赛汀),一支药剂的零售价格就高达2万多元,平均需连续使用约24至26周,这足以拖垮一个中产家庭,很多负担不起药物的穷苦人家甚至不惜用“火烤杀死癌细胞”、“自制抗癌药”等方式以身试险。因此国产抗癌药的上市刻不容缓,对患者家庭来说意义也极其重大。


尽管“呋喹替尼”上市在即,前景美好,我们仍然不能过分乐观。我国癌症发病率已经远远高于国际标准,而在农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仍在上升,在那些穷苦的农村人眼里,得癌症就意味着得绝症。我国仍需要加大药品研发力度,将进口抗癌药的重担从老百姓的肩上移开,同时将国产药品普及到这些家庭当中,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也会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


姚广孝wayne


国产抗癌药“呋喹替尼”即将上市,这无疑为结肠癌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福音。结肠癌直肠癌又称作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它的发病与环境和遗传有关。我国患这种病的人明显低于美国,但移民到美国后的第二代人就会和美国差不多。由此来看这种下消化道疾病和饮食习惯相关,主要是高脂肪食物和食物纤维不足造成的。因此,大家在饮食上养成良好习惯,多些蔬菜,缮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看来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大肠癌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外科治疗;结肠镜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后的结肠镜随访。我们说的就是第三个问题:化学药物治方。氟尿嘧啶与其它化疗药联合应用,至今仍是大肠癌化疗的首选药物,但,一般认为大肠癌对化学药物不是太敏感。这就是“呋喹替尼”为什么提出是对已进行了2次化疗,仍控制不住转移才用的药的原因,也就是说:在别的药无效的情况下,它可能有效。说来也是救命药了。临床上己做过对照试验,用了“呋喹替尼”药的平均生命延长了9.2个月。生命宝贵,有所帮助就是人类的福音。但,让它真正造福于老百姓,特别是普通,收入较低的人群,还得继续努力,把疗效进一步搞上去,把价格真正降下来。


天太2


新药创新上市不上市与惠不惠及底层人民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我国新型抗癌药物呋喹替尼三期临床获得不错的进展还是让人欢喜高兴,并且其临床数据效果明显,还被登进了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

呋喹替尼是国内和记黄埔制药公司与礼来制药共同研制开发的高选择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除了呋喹替尼抗肿瘤药物外,还有吡咯替尼、丹诺瑞韦钠、安罗替尼都有国内制药公司参与研发。

而呋喹替尼三期临床实验主要是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秦叔奎教授共同带领的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其针对人群主要是接受过二线化疗但未接受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共404例完成实验。

结果表明呋喹替尼组中位总生存为9.3个月,而对照组为6.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呋喹替尼为3.7个月,对照组为1.8个月。

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在生物制药研究领域与抗肿瘤药物正在快速发展,并且国家也在大力支持新药创新,仿制药保质量。我相信以后这样的例子还会越来越多,希望好药新药能够普及到每一位需要救治患者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