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農村這一歪風蔓延,農民覺得無可奈何,專家不解:以前不也這樣?

邦農村不比城市,農村的圈子本來就比較封閉,再加上本村的農民或多或少祖上都有點親戚關係,農村在這種封閉的,小圈子的發展中就形成了比較獨特的鄰里關係,農民之間也遵守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其中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鄰里相親之間的禮尚往來。不管是村子裡哪家有點什麼事兒,很快整個村子都知道了,接下來就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了。

農村這一歪風蔓延,農民覺得無可奈何,專家不解:以前不也這樣?

當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是屬於以前的說法了,現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好了,所謂的出力的情況早就不存在了,基本上現在農村再辦點什麼事兒都是出錢的居多。要說出點錢也沒什麼,畢竟都是鄰里相親的,有好事兒了大家互相道喜,慶祝下。有壞事兒了,大家互相幫扶,出點錢幫著渡過難關。但可怕的是農村的這種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變了味兒,甚至被個別人當作了斂財手段。

農村這一歪風蔓延,農民覺得無可奈何,專家不解:以前不也這樣?

大多數農民現在也都發現了這一點,但是身處農村這個複雜的關係網當中,農民往往也會覺得無可奈何,無法抽身。因為這種事情,如果不參加,肯定會招來別人的不滿,次數多了也就沒法在村子裡混了。可如果參與了,就不是一二百能辦下來的,長此以往辛苦種地,打工賺的那點錢一多半都得貼進去。

農村這一歪風蔓延,農民覺得無可奈何,專家不解:以前不也這樣?

對於農民的無可奈何,

專家表示很難理解,因為在專家看來,農村以前不是也這樣嗎?其實只有真正的農民知道,以前的確不是這樣的,因為農村這一風氣已經開始轉變成歪風了,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有2點原因:1、農村以前是會互相走動,也會辦酒席,但是理由僅限於老人大壽,婚宴,喪宴,但是現在只要是有事兒就辦宴會,俗話說物極必反,這樣的宴會多了,農民的生活都要受影響了;2、以前農民辦宴席是為了聯絡感情,圖的是熱鬧,現在就是圖錢,所以參加不參加,意義不大。

農村這一歪風蔓延,農民覺得無可奈何,專家不解:以前不也這樣?

相信農民也都發現了,農村的宴席現在早就不是最初的那種感覺了,充滿了功利性和“銅臭味”,根本起不到聯絡感情的作用,為此國家也開始要求各地移風易俗,加強宣傳,杜絕掉這個歪風,讓農村的風氣回到正軌上來。農民也要積極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農村這一歪風蔓延,農民覺得無可奈何,專家不解:以前不也這樣?農民朋友,你們那有這股歪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