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今晚八点,这节课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将播出

“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

安徽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当前,青少年吸毒形势严峻。

为了让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了解毒品危害和禁毒戒毒法律法规,正确识别毒品,教育引导他们远离毒品侵害,拒绝第一口毒品,安徽省司法厅、教育厅等单位联合录制了主题为“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2018安徽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专题节目。

今晚八点,这节课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叮叮叮……”清脆的上课铃响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为了青少年拒绝第一口毒品”2018安徽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在安徽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精彩开讲。毒品知识、毒品危害,吸毒人员现身说法,戒毒民警的管教故事……不仅让台下数百名中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会给他们以强烈震撼。安徽广播电视台会录制的这场公开课,在6月26日第31个国际禁毒日当晚将向全省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播放。

这是安徽继去年禁毒日后第二次举办禁毒戒毒大型电视公开课。

今晚八点,这节课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毒品渗透力强,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重,辨识能力还不强,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害。举办电视公开课就是要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毒品危害,自觉预防和拒绝第一口毒品,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安徽省司法厅厅长姜明说,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利用司法行政戒毒资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毒品警示教育,这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举办公开课的最大动力。

公开课总共分为四课:

第一课《禁毒知识》安徽滨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王晓雅讲授,在课上,她从第一代由植物经过物理提取的大麻、鸦片、海洛因,到多出现在娱乐场所的冰毒等第二代合成毒品,再到能够产生兴奋、致幻、麻醉的彩虹烟、阿拉伯茶等第三代毒品,王晓雅结合PPT仔细讲解了各类毒品的知识、形态及人吸食后的表现和症状。

王晓雅还用一个穿着尿不湿的案例,生动阐述了为什么要禁毒。这个女孩只有19岁,从高中开始吸食氯胺酮(K粉),产生严重恶果,她的膀胱容量只有30毫升,每10分钟需要上一次厕所……

王晓雅为同学们讲述的这个故事,让同学们对毒品的恐惧油然而生。

“这个画面永远都不会在我的脑海里消失,会提醒我远离毒品。”一位来自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校望岳校区的同学说。

今晚八点,这节课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第二课《毒品危害》是安徽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周洁讲授的,她说,毒品危害远不是VR眼镜能够体验到的,毒品除了会在生理上感到难受外,还能产生许多更加严重的危害,不仅损害身体、危害健康,还会严重危害社会,许多人吸食毒品后,从此就走上了违法犯罪、万劫不复的道路。

周洁用一位14岁广西女孩吸毒后死亡的案例,开始了她的毒品危害课。这位女孩名叫陈桥,一天中午突然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家人赶紧拨打120急救,抢救几个小时后死亡。为什么孩子会突然死亡?医生给出的结论是:过量吸毒而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周洁说,毒品就像恶魔,沾染上它,不但会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甚至会剥夺生命。“我希望广大青少年一定要认清毒品的危害,从我做起,坚决拒绝第一口毒品。”

课上,周洁还邀请一名正在安徽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戒毒的戒毒学员晓东,走上舞台现身说法,讲述毒品的危害。

晓东本来拥有优越的家境,父母对他万般宠爱,直到毒品的出现,让一切成了泡影。15岁的他就成了毒品的俘虏,“毒品毁掉了我的生活,夺走了我的全部,同学们绝不能像我一样,绝不能沾上毒品啊!”晓东的呼唤强烈地撞击着现场的同学们。

因为年龄相仿,同学们互动踊跃。看着大屏幕上一幅幅毒品危害带来恶果的图片,听着令人扼腕的故事,一些同学们说,他们都是屏着气听完民警老师讲的课,震撼了他们的心灵。

今晚八点,这节课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就在同学们不解为何这么小就吸毒时,安徽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李瑾讲授的第三课《毒品陷阱》,使同学们犹如在听老师解析一道数学难题,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了舞台中央的李瑾身上。

李瑾说,生活中,关于毒品的陷阱有很多,其中很多就是针对一些没有社会经验的孩子。

“有人劝别人吸毒时,会说,没事的,偶尔吸一次不会上瘾。”

“有人称,毒品能治病,有奇效。”

“有人称,女孩子吸毒可以减肥。”

“这些都是骗人的谎言,千万别相信。”李瑾告诉同学们,通过对在戒毒所戒毒人员和社会调查走访发现,当有人试图劝你吸毒时,他们的说辞往往天花乱坠,特别有迷惑性,你一不小心相信了,你就掉进了陷阱里。

只要洁身自好,就一定不会沾染上毒品吗?

“同学们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答案是否定的。”李瑾说,即使自己洁身自好,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很多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都加上了难以辨别的伪装,一些看似寻常的零食、饮料,也可能有毒品潜伏其中,一些贩毒者甚至将毒品混在烘焙原料中制成曲奇饼干,方便运输、售卖,时刻要擦亮双眼,“青少年出入情况复杂的娱乐场所,千万要长点心,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饮料”。

今晚八点,这节课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一日吸毒,永远想毒,终身戒毒,毒品是一道高压线,碰不得。”

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张国安对青少年提出三个建议:首先,建议你们慎重交友,要远离吸毒人群,以免因交友失误悔恨终生。其次,要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学习压力大,考试分数低,缺少父母关爱等不顺心的事情时,你可能会精神苦闷,心情低落,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试图用毒品麻醉自己,要学会向老师亲友寻求心理帮助,找到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第三,青少年正值叛逆期,有的青少年会因为赌气和逆反心理作怪而吸毒。“你不让我干,我偏要试试”,不要试图证明自己非同一般,不要让叛逆毁了你的人生。”

今晚八点,这节课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安徽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学员陈芳讲述的故事是第四课《科学解读》,陈芳因丈夫沾染上了毒品,劝丈夫戒毒不成的情况下,就自己吸毒逼丈夫戒毒,她用近乎匪夷所思的理由让自己尝试了第一口毒品。正是这第一口,让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彻底分崩离析。通过强制隔离戒毒,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希望能够永远远离毒品,做一个正常人。

陈芳现场讲述了她吸毒后给家庭、孩子带来的痛苦,“自己生活在虚幻世界里犹如行尸走肉般痛苦”。

现场的同学们无不唏嘘不已。

让这些灵魂迷失的戒毒人员找回自我,离不开广大戒毒人民警察,在他们的辛勤付出下,一个个戒毒人员有了新的人生。

安徽南湖戒毒所凤凰山大队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民警金云海、安徽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尹晓娟讲述自己与戒毒人员之间的故事更是催人泪下。

公开课“课间休息”时,安徽戒毒民警与戒毒人员现场表演了由他们共同创作的文艺节目,使这场公开课更加生动有趣。

今晚八点,这节课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版式:李宏

视觉:后生策划

策划:安徽长江法治文化研究所

统筹:安徽省法宣办

审核:夏有强 缪崟

今晚八点,这节课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