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婺劇現在在金華還流行嗎?

___呂曉龍-


婺劇在現在的金華還很流行,而且不僅在金華,在整個浙江的戲曲界,都佔有一席之地,是浙江省戲曲文化的重要劇種之一。

由於金華市獨特的地理位置原因,使其享有得天獨厚的戲曲文化氛圍,在長期的外來劇種薰陶下,金華地區的群眾們,喜歡的劇種口味也不盡相同。

比如有的人喜歡崑腔,有的人喜歡皮黃腔,有的人喜歡灘簧戲,有的人喜歡弋陽腔,但是沒關係,作為包容性非常強的婺劇,人們喜歡的腔調,婺劇幾乎都有。

婺劇共有六個聲腔,分別是崑腔、高腔、亂彈、徽戲、灘簧戲、時調。而這六個聲腔,幾乎可以滿足喜歡各個戲曲聲腔的人群,因為它包括了崑腔、高腔、梆子腔以及皮黃腔等中國戲曲四大聲腔。

根據統計,全國所有的劇種,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屬於這四大聲腔體系的,而豫劇能夠同時擁有這四大聲腔,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的了,在全國幾百個劇種中,能同時擁有三個聲腔及以上的劇種,也是屈指可數的。

而且除了這四大聲腔之外,婺劇中包含的灘簧戲,也是江南地區非常流行的一個戲曲體系,江南地區的十幾個知名的劇種,比如滬劇、蘇劇、杭劇、紹劇、姚劇等都是由灘簧戲演變而成的。

而婺劇擁有了灘簧戲的唱腔,無疑是擁有了這十幾家劇種的優點,而灘簧戲的腔調,剛好適合江南水鄉的柔婉情懷,特別受江南人們的喜愛。

現在婺劇在浙江省,有十幾個官方劇團,而民間劇團更是數不勝數,正是這些劇團能夠長盛不衰,才可以判定婺劇仍然受到金華地區,人們的熱愛與歡迎,才可以證明豫劇在金華市仍然很流行。


魏青衣


本人生長在金華農村,從我觀察的角度,婺劇在金華農村還是流行,但觀眾還是老年人居多。


自記事起,小時候最開心的事除了過年,就是鎮上的物資交流大會。(物資交流會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集市貿易。它的特點是間隔時間長,一般一年或半年舉行一次;交易時間短,一般兩三天,最長5天;規模大,上集人數和商品品種數量,都可達到平常集期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影響面廣,參與交易的不僅有本地的,而且有來自鄰縣以至於外省的,稱得上商賈雲集。——摘自度娘)每年一到那時候,鎮上便是熱鬧非凡,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擺滿了各種商品,吃的、穿的、家用的、農用的、小孩玩的,應有盡有。


當然更少不了的就是做戲——婺劇。做戲一般提前一星期就開始搭戲臺子,鎮上的人都會提前打電話邀請附近村子的親戚來鎮上看戲,當然家裡也會擺上一桌好菜招待,規格不亞於逢年過節。小孩子則是從聽到消息後,便開始數著日子盼著做戲。等到起戲那天,愛看戲的老人,湊熱鬧的年輕人,好奇的小孩子都聚集在戲臺前。老人們喜歡買個茶座,坐著觀看,等到茶座座無虛席,人們便開始圍著茶座看,裡三層外三層。這時候身高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個子高的,視眼開闊,個子矮的,伸長脖子,踮著腳尖,才勉強看到半個戲臺。小孩子們則使出渾身解數:三四歲的小孩可以坐在大人的肩膀上,開心的不得了;十來歲的小孩子最鬧騰,有的穿梭在戲臺底下不亦樂乎,有的混入後臺一探究竟,有的則坐在戲臺邊沿兩側近距離觀看,也看得津津有味。


除了物資交流,還有哪家老爺子大壽也會請戲班子來做戲。請人來唱戲似乎是隆重的象徵。


當然很多年輕人也只是看個熱鬧,也有真正喜愛的,領居家的小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看戲曲頻道的戲,看得津津有味,大學裡也有學生組織的戲曲社團,但是唱越劇的。地方劇種能延續至今,自有它的獨特之處。只是現在的社會娛樂方式太多,信息更新太快,人們寧願花時間在明星八卦上,在微博上為愛豆打口水戰上,在網紅的直播吃飯上,也不願花時間,買上兩塊錢的茶座,坐上半天,欣賞這穿越千年的婺劇魅力,和古人來一場跨時空的靈魂交流。


我也擔心婺劇在農村變的不流行,那樣的話,老人的娛樂也沒有了,愛看戲曲的老人只能在電視上看到婺劇,小孩子不能好奇地在戲臺裡鑽來鑽去,那個熱鬧的童年不復出現。


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果兒


婺劇,是兼具崑曲、高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大聲腔的地方劇種的總稱,俗稱“金華戲”。主要流行於浙江省金華、衢州、建德、麗水、淳安等地。建國後,因金華古稱婺州,改稱婺劇。2008年6月7日,婺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較有影響的婺劇傳統劇目就有《斷橋》、《僧尼會》、《白蛇傳》、《白蛇前傳》、《西施淚》、《黃金印》》等。


  婺劇,是根植於金華的文化藝術,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讓這一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發展,近幾年,我市有關部門做了很多努力。

  在婺劇的資料整理方面,近幾年,我市出版了很多書籍,涵蓋了婺劇的歷史資料、音樂、服飾、臉譜、聲腔以及婺劇名家等。

  在婺劇的理論研究上,我市已連續舉辦三屆婺劇理論研討會,邀請了全國戲曲界名人為婺劇出謀劃策。



  在培養婺劇青年演員上,有關部門舉辦過“婺星爭輝”婺劇青年演員選拔賽,此賽還在中央電視臺播放過。最近,婺劇青年演員排名段、唱名角的活動也在開展,主辦方希望給一些青年演員排出最有特色的摺子戲,爭取達到“看到那出戏想到那名演員,看到那名演員想到那出戏”的效果。另外,從2007年起,政府每年出資培訓青年演員,民營婺劇團的演員也可報名參加,條件是所在劇團必須雙證齊全。


金華身邊事


婺劇的“斷橋”是精彩的,可算一絕。可是昨晚(端午節)在戲劇頻道看了婺劇“斷橋”給我的感覺好像全是青兒與許仙的戲了,白娘子成了配角了,觀眾看完戲腦子裡留下的盡是青兒與許仙的鬧猛,幾乎沖淡了白娘子的印象,“斷橋”中儘管青兒的份量很重,但青兒應該還是“斷橋”中的配角,不能淹沒了白娘子的主角地位。本人粗見,盡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