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道教“四大天師”之——薩守堅

道教“四大天師”之——薩守堅

薩守堅,號全陽子,南宋道教神霄派的著名道士,在中國民間有著良好的信仰基礎。東漢張天師(張陵)、西晉葛仙翁(葛玄)、東晉許真君(許遜)、南宋薩守堅,並稱為我國道教的“四大天師”。薩守堅比其他三位天師至少晚出八百年,卻能夠與他們並稱,不能不說是一個謎。這個謎團側面反映出薩守堅的影響力並不遜於前三位天師。

薩守堅出生於北宋元符三年(1100)九月二十五日,相傳出生前已經過兩世修緣,第一世是改棄前非的屠夫,第二世為修積善果的富人。

自稱“汾陽薩客”,又被載作“汾陽西河人”,說明其遠祖的籍貫地為汾陽郡西河縣(今山西孝義縣)。薩姓在我國非常罕見,普遍認為宋代山西薩姓的先祖是來自中亞的胡人。

史籍記載薩守堅為“西蜀人”,但生於蜀中何地卻不詳。年青時他先做抄錄工作的筆吏,因有救人之心,改而學醫,但醫術低劣,曾經開錯藥而醫死了人,悔疚之下遂棄醫學道。

聽聞江西龍虎山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以及著名道士林靈素、王文卿的大名,薩守堅曾出蜀尋訪。據說行至陝西,由於盤纏不足而滯留途中,幸遇三位道士,從三道士處學得雷法、治病術和咒術。

不過更可信的說法是,薩守堅是在青城山學得王文卿(1093-1154)的神霄派雷法。所謂“雷法”,相傳可致雷雨、役鬼神,除害免災。青出一藍勝於藍,薩守堅的道法功力遠遠超越了王文卿,“咒符水以濟病者無不痊癒”。

道教“四大天師”之——薩守堅

晚年他曾隱居在金州(今陝西安康市)城內的東門裡。七十歲遠遊東南,布德施仁,濟貧救苦。

遊至今湖南的湘陰縣,見當地人用童男、童女獻祀城隍廟神,薩守堅就用一把火將城隍廟燒燬。相傳廟神王善懷恨在心,暗中追隨薩守堅十二年,想乘他持戒疏失的機會實施報復。

薩守堅道行高深,持戒堅定,曾寫有這樣的名詩:“道法於身不等閒,思量戒行徹心寒。千年鐵樹開花易,一入豐都出世難。”王善一直不能得逞,最終在龍興府的渡口歸順薩守堅,成為了薩守堅施法驅鬼時的得力助手。

元代民間已流傳著許多關於薩守堅的故事,如雜劇《薩真人夜斷碧桃花》講述了一個神話味道濃厚、情節離奇的愛情劇,內容大致是:

廣東潮陽縣令徐端與縣丞張珪均為開封人,前者有年芳十八歲女兒徐碧桃,後者有二十歲英俊瀟灑的張道南,二家遂達成婚配之約。某日張道南為尋從籠中飛走的白鸚鵡,誤闖入徐府的後花園,結果與徐碧桃偶遇,得知對方的身份後,二人相談甚歡,不料被徐端撞見。

道教“四大天師”之——薩守堅

認為女兒舉止不夠矜持,有辱家風,徐端因而怒責。徐碧桃一氣身亡,家人便將其葬於花園中。三年後張道南考中進士,做了潮陽知縣。途經徐碧桃所葬花園,適逢桃花盛開,追思情人,“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傷感的張道南茶飯不思,抑鬱患病。徐端派人去看望張道南,答應將次女玉蘭嫁給他,但張道南不為所動。由於病重難愈,其父張珪懷疑有鬼怪纏擾張道南,就請來薩守堅做法事驅鬼。

薩守堅施法術查明徐碧桃的陽壽未終,與張道南的姻緣未了,又發現徐玉蘭的陽壽很快將盡,於是令徐碧桃借妹妹玉蘭的屍體還魂。後來徐玉蘭暴亡,不久人又甦醒,但醒來的人卻自稱是徐碧桃,敘述以前的事情歷歷在目,讓眾人困惑不解,於是薩守堅說明了緣由。張道南隨即痊癒,終於與心愛的女子徐碧桃結成夫妻。

後來薩守堅遊歷福建,在今泉州、建陽等地留下足跡,坐化於漳州龍溪縣(今屬龍海市)的昇仙宮,享年逾百歲。

道教“四大天師”之——薩守堅

古代道教徒尊稱薩守堅為“薩祖”,以繼承了其雷法或咒法之術為榮。明代宣德年間皇帝諡封薩守堅為“崇恩真君”,赤心忠良的王善為“隆恩真君”。北京城西建有一所道觀,專門祭祀此二人,“每年換袍服,三年一小焚,十年一大焚,復易以新,珠玉、錦綺所費不貲。每節候歲時皆遣官致祭”。

自古以來,百姓之家每逢喪事,通常會請道士做“放焰口”法事,登門的道士們則要誦一部《一元無上薩祖鐵罐焰口》的經文,據說它就是薩守堅超度徐碧桃亡魂的法咒。

民間又將薩守堅的弟子王善俗稱為“王靈官”。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形象塑造為“赤面,紅鬚髮,雙目火睛,紅袍,綠靴,風帶,左手火車,右手金鞭,狀貌躁惡”,《西遊記》第七回描述王靈官在靈霄殿外與孫悟空對打難解難分。王靈官鎮守著今天幾乎所有道教宮觀的山門,成都青羊宮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