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蝶變”之路——武威城區公交改革系列報道之一

“蝶變”之路——武威城區公交改革系列報道之一

有人說,公交車是一個城市的窗口,是一個城市的臉面。也有人說,瞭解一個城市,就從乘坐當地公交車開始。

2017年7月31日,對於生活在武威城區的每一個人來說是欣喜的——武威城區公交進行“大換血”,3家民營公交公司與國有公交公司的企業間收購工作全部完成,改革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和階段性的成果,涼州區公交行業多家經營主體、多種經營模式並存的局面成為歷史,公共交通發展邁出嶄新一步。

“蝶變”之路——武威城區公交改革系列報道之一

背景

名為“公交”,實為“私交”

上世紀90年代,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海石公交公司,普通的車輛、簡單的線路,這是武威城市公交的雛形。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到2016年,武威的城市公交已初具規模,3家民營公司、18條線路承載起武威城市公共交通的重任。

由於歷史原因,多年來,武威公交運行基本靠市場化運作,運營模式以個體承包、掛靠經營為主。這種經營模式在當時乃至一定時期內對緩解公交事業發展資金不足,特別是在滿足廣大市民出行、發揮城市功能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貢獻。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的加快和人們出行需求的提升,武威城區公交的體制弊端日益凸顯。經營主體過多、公交資源分散、企業各自為政、車主單獨經營等問題,困擾著武威公交事業進一步發展。

名為“公交”,實為“私交”。資本的逐利性與社會事業的公益性之間產生矛盾和博弈。為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私人經營者採取各種手段阻礙城市公交線路的正常新增、調整及延伸;在車輛投入上壓縮成本,造成車容車貌較差,車輛檔次低,損壞的硬件設施不願及時維修、更換,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和乘客舒適出行;公司之間、車主之間惡性競爭,利益糾紛頻繁。此外,司機超載超速、亂停亂靠、甩客滯站等現象突出,經營行為極不規範。這不僅引起群眾不滿,還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

種種公交亂象,直指體制根源。

要解決這些難題,對公交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勢在必行。

“蝶變”之路——武威城區公交改革系列報道之一

進程

從“冒黑煙”到“純電動”

改革是民心所向,刻不容緩。加快城區公交體制改革,人民群眾的呼聲越來越高。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市委四屆五次全體會議,明確改革時限,使公交改革和發展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關注程度。

如何改革,也考驗著政府的智慧。

涼州區認真學習借鑑嘉峪關市公交改革成功經驗,充分徵求有關部門、公交企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群眾代表意見,結合實際,相繼制定出臺城市公交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城市公交改革車輛評估收購移交方案、城市公交改革人員聘用方案等具體實施方案。

成立改革領導小組、落實部門協作,形成多方參與、上下聯動的組織保障;加強輿論宣傳、營造社會氛圍,達成廣泛的改革共識;成立國有武威公交公司……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有序展開。

2017年6月30日,完成興盛公交公司75輛車的收購移交工作;7月14日,完成德盛公交公司51輛車的收購移交工作;7月31日,完成海石公交公司136輛車的收購移交工作……

思路就是速度,好思路就是高速度,城區公交改革邁出堅實一步。

改革之難,稍有不慎,就容易激化矛盾,甚至引發不良的社會反應。“我們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做透做細。”參與改革的涼州區運管局副局長葉平花說。

“讓投資者得利”,區政府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依法對海石、興盛、德盛3家民營公交公司的262輛運營車輛、車載設備等資產進行評估。經評估,3家民營公交公司資產總值為4026.69萬元,由涼州區人民政府委託涼州區運管局一次性收購,移交國有武威公交公司運營。

“讓勞動者就業”,武威公交公司研究制定了《涼州區城市公交經營管理體制改革人員聘用方案》,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優先聘用3家民營公交公司原有從業人員,對符合條件的原公交車駕駛員採取優先上崗、培訓上崗等方式,再次聘用,並依法與其建立勞動關係,解決就業問題。

政策講清了,補償到位了,工作落實了……由於兼顧了民營公交公司、車主和廣大市民的利益,改革得到了民營公交企業的理解與支持,退出工作快速平穩,取得預期效果: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完成民營企業公交車輛收購移交工作。

在確保老舊客車平穩“下崗”的同時,涼州區認真推進公交車輛的更新升級,讓新型公交車及時“上崗”。武威公交公司承建的總投資4.18億元的武威市純電動公交車充電樁及停車場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1670.53萬元,一期建設完成停車位400個、200個充電樁電力工程、購置運營純電動公交車166輛;完成對3家民營公交企業262輛公交車的接收運營、車身顏色噴塗及維修工作。區政府一次性淘汰116輛“冒黑煙”超標排放公交車,發展集團投資8000萬元購置116輛純電動公交車於2017年6月1日投入運營;第二批購置的50輛12米長純電動公交車於2017年12月30日投入運營。

“蝶變”之路——武威城區公交改革系列報道之一

效果

成果豐碩 群眾叫好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見金。

城區公交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至目前,武威城區共上線運營公交車332輛,運營線路20條,基本達到了城區主幹道全覆蓋的要求,實現了武威城區公交行業“政府主導,規模經營”的改革目標。

“新公交車舒適潔淨,運行快捷,坐著舒坦!這才真正代表武威的形象。”

“公交車站就建在小區門口,上下班很方便,車也準點了。”

“學校外面開了夜班公交車,現在孩子下晚自習,不用我去接了。”

異口同聲,道出的是武威百姓的滿意和認同。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發展,公交姓“公”後,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也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以前公交車冒黑煙不說,車內臟亂差,寧可走路,都不願意坐。現在新公交車舒適度比以前大大提升。另外,公交車按時按點發車,極大地方便了出行。”乘坐新能源公交車後,市民張偉讚不絕口地說。

“以前的公交車就是招手停,上下班高峰期擠都擠不上去,司機有時態度不好,經常甩客。現在好得不得了,準時準點,司機服務意識也強了。”市民汪子怡說,“現在公交姓‘公’了,司機師傅禮貌待客,遇到老人上下車,都會特意多停會兒。車裡有空調了,班次多了,也不擠了。”

在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武威公交監控中心監控大屏上,記者看到,每一趟公交車的運行線路、發車時間、運行時速清晰可見,後臺可以根據車輛實際情況隨機調配車輛,減少高峰期乘客候車時間。

“私”改“公”,改出的是民生之所盼。有理由相信,隨著公交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武威的幸福公交一定會開得更穩健、更快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