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三位戒毒者的口述:当吸了第一口毒品后,我……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文章,还可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2017年中国禁毒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250.5万名。按照国际惯例,每个显性吸毒者背后至少有4个隐性吸毒者,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一千万吸毒者。

连日来,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了多个戒毒者,并把他们的戒毒过程记录下来,相信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对毒品的危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1主动戒毒,但出现戒断反应

18岁的小宁正值花季,高二那年,在朋友的带领下,她开始频繁逃课,出入网吧、KTV。

小宁第一次接触毒品就是在KTV,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卸下了青春无邪的伪装。当时还年幼无知,加上正值青春期,有些叛逆,对毒品缺乏警惕和认识,在“好姐妹”的怂恿下,小宁踏入了这个圈子。谁知道刚开始接触毒品,就被父母发现了。

小宁的父母得知她吸毒后,不想让她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就为她请长期病假,办了休学手续,在家强制戒毒。

一开始,小宁的父母以为把小宁关在家里,不让她接触毒品就行了。但事与愿违,小宁出现了戒断反应,在家里大喊大叫、哭闹不止。小宁的父母回忆说,“刚开始的几天,毒瘾犯了,用绳子都绑不住。”

一天中午,强烈的戒断反应让小宁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她找到了一个美工刀,割破了自己的手腕。“啊”的一声大喊,惊醒了正在午休的小宁父亲。于是小宁父亲赶紧拨打120,才挽回了她的生命。

河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河南省戒毒中心)副所长张环告诉记者,她所接触的大多是在家庭环境戒毒的吸毒者,很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戒断反应,甚至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亡事故,合成毒品吸食者因“心瘾”的发作出现自残、自杀行为,是常有的事。解除“心瘾”,是戒毒的第一步。

三位戒毒者的口述:当吸了第一口毒品后,我……

戒毒者在做身体测试

此外,吸毒人员在家庭环境戒毒,缺乏专业心理医生的辅导,不能及时排除吸毒者内心的困扰,难以解除心瘾。而且,在家庭环境戒毒,很难做到完全监管,戒毒人员受到毒友、毒贩的诱惑,失去控制能力,容易复吸。

2强制戒毒,可提前结束戒毒生活

今年31岁的王飞(化名)在强制戒毒之前,在南阳市某市直机关工作,有一个美满的家庭。2013年春天,王飞的妻子得了重病,在妻子治疗期间,王飞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找不到减压的方式。一天,王飞的发小找到他,说:“走,到我家放松放松。”

“到了他家之后,他拿出来一个瓶子,直接告诉我这是毒品,吸一下没事,还能减压,让我试一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冰毒。”王飞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吸毒后,异常亢奋,在网吧连续打了两天游戏,没有休息,没有吃饭。

在他接触毒品不到一个月时,就因吸毒被当地公安机关拘留。“拘留了十几天,感觉吸毒也不过如此,释放当天,我又找到了发小,继续吸冰毒,让自己放松一下。”王飞说,怕影响妻子的情绪,他每天下班之后,总是在车里吸完毒,再上楼睡觉。之后的四年,家人完全没有发现他吸毒。

四年的时间,王飞因吸毒花费了70多万元。直到2017年4月,王飞再次因吸毒被拘留,被送到河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

“因为冰毒的成瘾特性所在,只要看不到它,一般就不会想吸毒的事,戒断反应很小,我一个多月就度过了入所适应期。”王飞说。

之后在戒毒所的日子,王飞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吃完早饭就去车间里劳动,挣取“工资”。主要通过团体劳动的方式帮助康复、提前适应社会生活。周末休息的时候,王飞就在宿舍吹吹口琴、弹弹吉他。

通过一年三个月的时间,王飞以优异的表现将累计积分达到要求的分值,通过诊断评估申报提前解除剩余期限,再有一到两个月,他就可以回归家庭。

3社区戒毒,可一边工作一边戒毒

第一次见到何峰(化名)时,他告诉记者:“我现在就想尽快度过这段日子,早日拿到驾照,恢复工作。”

今年52岁的何峰早年在广东工作,后来积攒了一定的资金后,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当上了老板。

“开公司时,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一次聚会时,一个同行掏出来一包粉末状的东西让我尝尝。他们告诉我说‘尝尝吧,尝过就让你知道什么才叫爽’。之后又和同一拨人接触过几次,不知不觉就染上了毒瘾,再也停不下来。”何峰告诉记者。

2015年,何峰由于经常吸毒被拘留,被当地警方开始执行强制戒毒。一年多后,何峰表现优异,被提前解除了强制隔离戒毒,允许在社区进行戒毒,可以一边生活,一边戒毒。

2016年,由于经营不善,加之长时间无暇打理,何峰的公司倒闭了,他也成了无业游民,回到了老家郑州,在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路派出所的监督下,他签署了社区禁毒协议,在禁毒社工的配合下,开始在社区戒毒。

“在社区戒毒,每个月要进行一次尿检、心理测试,我们会把相关结果汇报给派出所,输入网络系统中,做一个动态监测。”中原区棉纺路街道办事处禁毒社工马清华告诉记者,处于动态管控中的戒毒人员,出入酒店、网吧或者购买火车票、去银行取钱等,都会联网自动触发预警系统,当地警察会根据其体检情况决定是否上门进行尿检,确定其是否有复吸行为。

在60多平方米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里,分布有办公区、录入区、登记区、档案区、阅览区、宣传区、多功能区、心理咨询室,并配置有心理沙盘、毒品展示模型等。

按照规定,何峰需在社区戒毒三年,每个季度接受一次尿检,证明自己没问题。除此之外,社工还邀请他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定期给予心理咨询辅导。

4戒毒三部曲:自行戒毒、强制戒毒、社区戒毒

不管是在强制戒毒所,还是在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统称戒毒者为“病人”“戒毒人员”,不以“犯人”相称。

根据目前的《禁毒法》规定,单纯的个人吸毒,且没有做出危害社会和其他人的行为,在法律上只是违法,并非犯罪,吸毒人员是违法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并规定社会不能歧视戒毒人员,要关爱并帮助他们。因此,在对待吸毒者时,本质上是希望挽救他们,通过行政措施对其进行戒毒规劝,只有屡教不改者才会被安排强制隔离戒毒。

据了解,吸毒者首次被抓,先进行批评教育,拘留十日左右,并责令其自行戒毒。第二次被抓,则属于屡教不改,将在拘留十五日后,安排其强制隔离戒毒。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2008年6月1日开始,被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执行期限均为两年,强制隔离戒毒期满一年并且累计积分达到要求分值,通过诊断评估可申报提前解除剩余期限。在解除隔离戒毒后,要安排其在社区戒毒三年。

三位戒毒者的口述:当吸了第一口毒品后,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