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三位戒毒者的口述:當吸了第一口毒品後,我……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2017年中國禁毒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現有吸毒人員250.5萬名。按照國際慣例,每個顯性吸毒者背後至少有4個隱性吸毒者,也就是說我國至少有一千萬吸毒者。

連日來,大河健康報記者採訪了多個戒毒者,並把他們的戒毒過程記錄下來,相信每一個看過的人,都會對毒品的危害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1主動戒毒,但出現戒斷反應

18歲的小寧正值花季,高二那年,在朋友的帶領下,她開始頻繁逃課,出入網吧、KTV。

小寧第一次接觸毒品就是在KTV,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中,卸下了青春無邪的偽裝。當時還年幼無知,加上正值青春期,有些叛逆,對毒品缺乏警惕和認識,在“好姐妹”的慫恿下,小寧踏入了這個圈子。誰知道剛開始接觸毒品,就被父母發現了。

小寧的父母得知她吸毒後,不想讓她被公安機關強制戒毒,就為她請長期病假,辦了休學手續,在家強制戒毒。

一開始,小寧的父母以為把小寧關在家裡,不讓她接觸毒品就行了。但事與願違,小寧出現了戒斷反應,在家裡大喊大叫、哭鬧不止。小寧的父母回憶說,“剛開始的幾天,毒癮犯了,用繩子都綁不住。”

一天中午,強烈的戒斷反應讓小寧做出了不理智的行為:她找到了一個美工刀,割破了自己的手腕。“啊”的一聲大喊,驚醒了正在午休的小寧父親。於是小寧父親趕緊撥打120,才挽回了她的生命。

河南省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河南省戒毒中心)副所長張環告訴記者,她所接觸的大多是在家庭環境戒毒的吸毒者,很多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戒斷反應,甚至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傷亡事故,合成毒品吸食者因“心癮”的發作出現自殘、自殺行為,是常有的事。解除“心癮”,是戒毒的第一步。

三位戒毒者的口述:當吸了第一口毒品後,我……

戒毒者在做身體測試

此外,吸毒人員在家庭環境戒毒,缺乏專業心理醫生的輔導,不能及時排除吸毒者內心的困擾,難以解除心癮。而且,在家庭環境戒毒,很難做到完全監管,戒毒人員受到毒友、毒販的誘惑,失去控制能力,容易復吸。

2強制戒毒,可提前結束戒毒生活

今年31歲的王飛(化名)在強制戒毒之前,在南陽市某市直機關工作,有一個美滿的家庭。2013年春天,王飛的妻子得了重病,在妻子治療期間,王飛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卻找不到減壓的方式。一天,王飛的發小找到他,說:“走,到我家放鬆放鬆。”

“到了他家之後,他拿出來一個瓶子,直接告訴我這是毒品,吸一下沒事,還能減壓,讓我試一下,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冰毒。”王飛告訴記者,他第一次吸毒後,異常亢奮,在網吧連續打了兩天遊戲,沒有休息,沒有吃飯。

在他接觸毒品不到一個月時,就因吸毒被當地公安機關拘留。“拘留了十幾天,感覺吸毒也不過如此,釋放當天,我又找到了發小,繼續吸冰毒,讓自己放鬆一下。”王飛說,怕影響妻子的情緒,他每天下班之後,總是在車裡吸完毒,再上樓睡覺。之後的四年,家人完全沒有發現他吸毒。

四年的時間,王飛因吸毒花費了70多萬元。直到2017年4月,王飛再次因吸毒被拘留,被送到河南省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進行強制戒毒。

“因為冰毒的成癮特性所在,只要看不到它,一般就不會想吸毒的事,戒斷反應很小,我一個多月就度過了入所適應期。”王飛說。

之後在戒毒所的日子,王飛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吃完早飯就去車間裡勞動,掙取“工資”。主要通過團體勞動的方式幫助康復、提前適應社會生活。週末休息的時候,王飛就在宿舍吹吹口琴、彈彈吉他。

通過一年三個月的時間,王飛以優異的表現將累計積分達到要求的分值,通過診斷評估申報提前解除剩餘期限,再有一到兩個月,他就可以迴歸家庭。

3社區戒毒,可一邊工作一邊戒毒

第一次見到何峰(化名)時,他告訴記者:“我現在就想盡快度過這段日子,早日拿到駕照,恢復工作。”

今年52歲的何峰早年在廣東工作,後來積攢了一定的資金後,開辦了自己的公司,當上了老闆。

“開公司時,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一次聚會時,一個同行掏出來一包粉末狀的東西讓我嚐嚐。他們告訴我說‘嚐嚐吧,嘗過就讓你知道什麼才叫爽’。之後又和同一撥人接觸過幾次,不知不覺就染上了毒癮,再也停不下來。”何峰告訴記者。

2015年,何峰由於經常吸毒被拘留,被當地警方開始執行強制戒毒。一年多後,何峰表現優異,被提前解除了強制隔離戒毒,允許在社區進行戒毒,可以一邊生活,一邊戒毒。

2016年,由於經營不善,加之長時間無暇打理,何峰的公司倒閉了,他也成了無業遊民,回到了老家鄭州,在鄭州市中原區棉紡路派出所的監督下,他簽署了社區禁毒協議,在禁毒社工的配合下,開始在社區戒毒。

“在社區戒毒,每個月要進行一次尿檢、心理測試,我們會把相關結果彙報給派出所,輸入網絡系統中,做一個動態監測。”中原區棉紡路街道辦事處禁毒社工馬清華告訴記者,處於動態管控中的戒毒人員,出入酒店、網吧或者購買火車票、去銀行取錢等,都會聯網自動觸發預警系統,當地警察會根據其體檢情況決定是否上門進行尿檢,確定其是否有復吸行為。

在60多平方米的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裡,分佈有辦公區、錄入區、登記區、檔案區、閱覽區、宣傳區、多功能區、心理諮詢室,並配置有心理沙盤、毒品展示模型等。

按照規定,何峰需在社區戒毒三年,每個季度接受一次尿檢,證明自己沒問題。除此之外,社工還邀請他到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定期給予心理諮詢輔導。

4戒毒三部曲:自行戒毒、強制戒毒、社區戒毒

不管是在強制戒毒所,還是在社區,相關工作人員統稱戒毒者為“病人”“戒毒人員”,不以“犯人”相稱。

根據目前的《禁毒法》規定,單純的個人吸毒,且沒有做出危害社會和其他人的行為,在法律上只是違法,並非犯罪,吸毒人員是違法者,同時也是受害者,並規定社會不能歧視戒毒人員,要關愛並幫助他們。因此,在對待吸毒者時,本質上是希望挽救他們,通過行政措施對其進行戒毒規勸,只有屢教不改者才會被安排強制隔離戒毒。

據瞭解,吸毒者首次被抓,先進行批評教育,拘留十日左右,並責令其自行戒毒。第二次被抓,則屬於屢教不改,將在拘留十五日後,安排其強制隔離戒毒。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2008年6月1日開始,被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執行期限均為兩年,強制隔離戒毒期滿一年並且累計積分達到要求分值,通過診斷評估可申報提前解除剩餘期限。在解除隔離戒毒後,要安排其在社區戒毒三年。

三位戒毒者的口述:當吸了第一口毒品後,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