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腰穿有後遺症嗎?

安安201170153


腰穿,即腰椎穿刺術,一項特殊的臨床醫學操作,一般情況下是為了穿刺出腦脊液,做特殊治療或送檢;還可以通過腰椎穿刺,做脊髓造影和鞘內藥物治療。

腦脊液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主要由側腦室脈絡叢產生,存在於腦室及蛛網膜下腔內,可以起到保護、營養腦及脊髓的作用。但其生理生化特性容易受到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影響,最常見的疾病為感染。所以,腰椎穿刺可以作為一些疾病的特殊檢驗及治療路徑。

腰椎穿刺點選取腰3.4、腰4.5、腰5骶1椎間隙,要求左側臥位,屈頸抱膝,拉大椎間隙,背部與床垂直,脊柱與床面平行,擺放體位是腰穿成敗的關鍵。局麻,操作過程要求嚴格無菌,(穿刺前需要絕對排除禁忌症:顱內壓高、血液系統疾病、後顱窩佔位、皮膚有感染者)穿刺完成後,要求患者去枕平臥5―6小時。最常見的併發症為頭痛,嚴重者還會有噁心、嘔吐,所以,穿刺後囑患者大量飲用水,必要時靜脈補液。

腰穿畢竟是有創操作,穿刺後還可能會出現穿刺點出血,出血量較少時考慮穿刺過程中損傷局部靜脈,壓迫止血即可。如果出血量大時,就要考慮有無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再者,還有感染,較為少見,無菌操作不嚴格,局部皮膚有感染等導致。

對於顱內壓高的患者,可能會合並有腦疝的發生,這是最危險的併發症。此類患者在穿刺前,可以先予以脫水降顱壓,操作後,密切關注病情,注意有無腦疝的發生。

臨床上,排除禁忌症後,患者很少出現腰穿併發症,最常見的輕微頭痛,休息,補液後可緩解。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