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又是一年錄取季,這些常見騙術請留意

又是一年錄取季,這些常見騙術請留意

又是一年錄取季,每年這時候總有一些不法分子動起“歪腦筋”,藉著高考的由頭散佈謠言、實施詐騙。為了提高考生和家長的防騙識騙意識,小編整理了常見的高考招生騙局,希望大家提高防患意識,不要上當受騙。

1.以發助學金為名義的電信詐騙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明確,所有資助項目均不要求學生預先繳納任何費用,不要求在ATM機或網上進行任何操作。考生一旦接到以某某機關或工作人員名義打來的承諾發放助學金或助學貸款等類似內容的電話,不要根據對方要求通過ATM機或手機銀行等方式對自己的賬戶進行任何操作,並及時向當地教育和公安機關反映情況。

2.含有木馬程序的短信詐騙

李女士在女兒參加高考前夕,收到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說是可以查看女兒的高考體檢報告。因孩子姓名和自己的手機號都正確,她以為是學校發送的短信,未核實短信來源便點擊了鏈接,幾分鐘後李某就收到了銀行發來的短信,自己銀行卡內的錢不翼而飛。

詐騙者向考生和家長髮送的查詢分數、查詢錄取結果等信息,一般附帶有木馬病毒的鏈接。考生或家長一旦點開鏈接,木馬程序便植入手機,獲取關聯銀行卡等信息,從而造成財產損失。專家提醒考生和家長,不要輕易點開手機中來源不明的網站鏈接。

3.冒充軍人謊稱掌握內部指標

某考生高考成績不理想,其父親吳先生四處託朋友幫忙。朋友介紹了賈某,他聲稱自己是軍隊的少將,認識一個學校的校長,有內部指標,可以幫忙辦理入學,但要想獲得入學名額,除去交給學校的學費6萬元之外,還需要額外向辦理相關手續的學校領導支付9萬元。吳先生深信不疑,依約支付費用。但女兒就讀後發現,學校並非正規學校。吳先生只好報警,經查賈某根本不是軍人,最終被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

省考試院提醒考生,軍校招生從來沒有所謂的“內部招生指標”,也不向考生和家長收取任何費用,不要聽信繳納費用即可辦理入學的謊言。

4.偽造錄取通知書實施詐騙

張考生高考失利,家人經熟人介紹,認識了同鄉陳某。陳某稱,只要張家願意拿出15萬元,就可以將某送進某大學讀統招本科,四年後可以拿到正規的本科生畢業證。張父向陳某支付現金後,陳某拿出一張武漢某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通知書上寫著,他被某大學金融學專業錄取,有報道時間和該大學的公章。直到2015年,他才發現自己度過的美好4年“大學”生涯竟是一個騙局,到手的是一紙假畢業證書。

考生應通過省教育考試院公佈的渠道查詢錄取結果,考生收到的錄取通知書應與查詢到的錄取結果相一致。

5.有些APP“有毒”

孫女士從手機應用市場下載了一款APP,孫女士下載後雖然沒有異常,但許多親友卻收到由她手機號發送的借錢短信,而這些信息都不是孫女士發送的。民警介紹,孫女士下載的軟件中被植入病毒,一旦點擊下載等於將所有隱私都暴露給不法分子。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會利用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製出假的高考查分APP、志願填報APP等,誘惑大家點擊下載。建議考生及家長謹慎安裝不明來源的APP,避免上當受騙。

為幫助考生及時獲知成績和錄取信息等,省教育考試院不僅通過官網和官微發佈消息,還開發了小程序供廣大考生使用,小程序無需下載安裝,考生可放心使用。

6.大學被冒用

日前,一所名為武漢經貿大學的網站引發多名網友關注,該網站從網頁設計到領導介紹均與其他學校高度雷同,被指抄襲多所高校的官網信息。

6月8日,河北省網信辦根據調查情況發佈通報,經向湖北省教育部門核實,在湖北168所正規高校中,並沒有“武漢經貿大學”,該網站屬違法網站。依據互聯網有關法律規定,河北省網信辦對該網站進行了關停。下一步,省網信辦將聯合公安、教育等部門對其涉事網站及相關人員開展進一步調查。

提醒考生,遇到不明情況的大學時,可通過查詢教育部網站公佈的高等學校名單和新批准學校名單進行對比。

7.混淆成人教育與普通高校教育

一些招生人員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輔導等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矇騙希望就讀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重點大學。家長花錢後,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入學之後方知上當受騙,就讀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科,而是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網絡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不同。

8.“協助”查詢錄取信息

每年招生期間,有些騙子住在招生現場附近的賓館,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報名號或准考證,冒充考生家長或親戚,在招生錄取現場諮詢點查詢考生投檔軌跡,鑽家長和考生對錄取信息不瞭解的空子。

本屬於正常投檔和錄取的,卻向考生家長“報功”:是由於他找了朋友,花錢疏通關係,考生才被投檔或錄取,並藉機向家長收取錢財。

9.“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

一些騙子利用考生和家長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進行欺騙,吹噓可以弄到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公開叫價,收取高額“定向費”。

10.高額費用諮詢志願填報

一些社會諮詢機構、個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高校名義搞高考志願填報現場諮詢、輔導活動。仿冒官方網站開展網上諮詢、輔導,號稱專家指導,包準包錄,向考生和家長收取高額諮詢費、輔導費,令考生和家長遭受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還可能被誤導,喪失正常錄取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