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养殖户,农民种植户接连赔钱都不做了,靠进口会造成什么社会影响?

清水煮白酒


如果说中国没有人种地,没有人做养殖,我们点点滴滴都进口,就好比那些在城市里上班的人,不种粮食,点点滴滴都是靠买,一旦市场是物价波动,要吃饭的话,无论多少都得买,任市场摆布。而我们还有一点,国家对物价还是有调控的,如果任凭市场发展,很多人会吃不上饭的。。。

所以说如果我们中国自己不生产粮食,什么东西都靠从外国买,那么就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的喉咙都捏在了外国人的手上,会变得非常被动,在国家上的话语权就会变少。一旦受到别的国家的侵犯,我们要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时候,发现士兵打仗用的粮食还要在敌人那里买,多么可怕!


爱农帮


您这个问题太尖锐了,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能理解这种心情。

首先我国是农业大国,养殖种植都属于农业范畴。我们村无论多大的养殖户都会种地,因为即使种地不挣钱,粮食可以喂猪,喂牛等,而且现在种地成本并不高,全过程可以雇佣机器犁地,播种,打农药现在都是飞机模型打,一亩地才八元。去年的花生冬天的时候将近4元一斤,但是再看看猪肉,现在超市的猪肉都卖到6.98一斤了,仿佛回到了我小时候5元一斤的年代。我没开五代的堂哥14年曾经养猪养大后一番死了30多头,赔掉好几年继积蓄,又不放弃接着养,今年现在家里养了一百对头猪,现在有的猪都五百斤了,依然不敢出手,每头猪最少陪两百元。还有,15年辽宁大旱,我同学包了将近二百亩地种花生,结果赔个底朝天,今年依然再包地种植!

我说的这两个人都赔了,按照你的说法,他们会放弃种植、养殖吗?

当然不会。国家有宏观调控的手段,不会让老百姓饿死,党和国家是公平的。今年种地赔了,来年种子化肥一定会降价。

靠进口,完全说不通!

为什么说不通?因为不会进口,进口了,你连五花都吃不上。

看过韩国大胃王的人都知道,韩国人普通人家吃西瓜吃不起,吃草莓吃不起。他们那里折合人民币一百多一斤,买一个西瓜得多少钱?看看我们的中国市场,谁家能吃不起西瓜和草莓?如果我们全靠进口,本金加税,加运输成本,哪的多少钱,我估计水果猪肉啥的都拉到了!这辈子说拜拜了,再有中国这片秀丽河山,广袤的种植环境不种地,是否太可惜了呢?

个人观点,文化不高。


让你一笑有多难


如果养殖户,农民种植户接连赔钱都不做了,靠过口会造成什么社会影响?这又是个假设题,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社会会产生动荡,人心不稳,饥荒将笼罩在每个人身上。


一、显而意见,大家都没有吃的,连基本生活的粮食、蔬菜都没有,更別提肉食了,饥饿将伴随着每一个普通人,十几亿人口的基数,全靠进口,只能是杯水车薪。

二、凡是能吃的,估计都会被吃完,野生动、植物资源,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在饥饿面前,保护珍稀动植物,那是扯蛋。


三、金钱再多也没有用,在高价粮食面前,一样的都是废纸,估计到那地步,能吃顿饱饭就是人的最高诉求了。粮食将被垄断,再多的钱也难买到粮食。

四、人口将大量减少,大量的人会被饿死,因为进口粮食,根本无法满足十几亿人的需求。解决这么多的人口粮食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顺利解决,只能看着一目目饿死的悲剧在上演,大家都会麻木,因为都无能为力。

五、国外粮食出口国,肯定会卡住出口粮食的脖孑,什么不平等条约,高粮价,拿高科技换粮食,拿珍稀矿产换粮食等都会出现。你若不交换,不给你粮食,饿你一个月试试,就什么都会妥协了。


六、国家会号召所有人,重新去进行农业生产自救,毕竟靠进口,始终不会是长久之计。

总之,上面的种种只是小编的一个大胆假设,国家是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家有余粮,心不慌”,这是句老俗语。可见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人们的吃始终是头等大事。人们连吃的都没有了,这个社会还怎么发展。该题是希望引起大家对食物安全的足够重视,才会有这么个假设。


坏男人说小龙虾


问题:如果养殖户,农民种植户接连赔钱都不做了,靠进口有什么社会影响?


对于养殖户和种植户来说,往往因为掌握不了市场行情变化而导致赔钱,就拿今年的养猪行情来说,就有人看到了行情即将转变方向,而卖掉了自己所有的猪,而还有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以为猪市场行情还会继续延续好行情,都往里面进,这不又开始赔钱了!

作为农民,肯定是需要谋生路的,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国家都不会让其完全停摆,国家有调控政策,这几年的粮食补贴就是为了调动广大粮食种植户的积极性,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补贴调高点,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补贴调低点,也不至于让广大粮食种植户连年赔钱。



粮食完全依靠进口是不会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在我国,特别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国家力保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自己的粮食安全需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一旦失去了这个主动权,粮食机及肉类完全依靠进口,那么我们就失去了议价的能力,让其他国家牵着我们缺粮的鼻子走,失去自由。社会也会变得动荡不安,人们整天都在担心哪天就没有粮食吃的问题,很不安心。欢迎大家都该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作者、三农问答达人,我将以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专讲三农问题,为大家解疑答惑,欢迎大家的关注!


洞察三农万象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看日本和韩国,他们国家是典型的农产品非常贵,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都非常昂贵,因此如果售价不高,那么农民就会无法生存,就没有人种地了。


特别是在韩国,肉类和水果类商品的价格还是挺高的,这是违反常见的市场规律的,因为这些农民种地效率是不高的,进口的商品价格很低,一方面能把农民的劳动力释放到其他领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是一举两得么?为什么这些所谓的市场经济国家却干着这么不市场的事情?比方说中国的西瓜和日本的西瓜价格差别很大等等。


那么请问,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别人制裁韩国或者日本,对其进行封锁,那么日本和韩国内部怎么办,连种植的农民都没有了,只能饿肚子了,别人要什么就给什么了,连底裤都要输掉了。所以粮食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农民问题是基础性问题。既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来确保粮食安全,又要降低粮食价格来提高生活水平,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所在。


所以,关键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增加农民的人均土地量,从而增收,在不广泛提高价格的情况下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


以股易金


我就拿两个比较典型的说一下我对进口农副产品理解吧。

  • 一、猪肉

我国每个月进口猪肉虽说占猪肉总消耗量的百分比很低,对国内的猪肉价格和生猪价格影响不大,但是却一直是养殖户的心里痛。

就最近的数据显示3月份的全国均价仅有5块多,几乎全国的养殖户都处于赔本状态。而3月份猪肉进口量为135,930吨,环比增长89.55%,较上一个月多进口猪肉64,218吨,接近翻了一倍,这就是让农民养殖户理解不了的地方,要是国内生猪供不应求,猪价很高进口都无可厚非,可是在全国严重供大于求,养殖户都在赔钱的时候还如此大量的进口肉,这真的让养殖户接受不了。

设想一下,若是养殖户都不养猪而完全依靠进口,那么以后的猪肉价格就完全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不是大家嘴里说的十块钱二十块钱的猪肉价格了,那时候猪肉可能就成了奢侈品了。


  • 二、大豆

虽说我国很多地方都种植大豆,但大豆依然是严重短缺,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大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年后豆粕价格的走势没,大豆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经历了从天上到地下的变化。若是大豆完全靠进口可能一点点关系的紧张,豆粕价格就会有剧烈变化。

当然话又说回来,要是国内没人养猪了,那么大豆、玉米这些粮食也基本就不需要进口量。



果然悠


农业也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行业,农业的方方面面全都关系着国民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一个国家的生存也是在靠农业。如果中国真的农业全部没有的话,那就说明中国的命脉都被别人掌控着,别人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没有一点的还手之力。对于这样的情况还是不能发生的。

而且国家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虽然目前可以看到确实农业的很多方面都是在依赖进口,给本国的养殖户种植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很多人会发现,外国的一些农产品即使到了中国加上运费,关税等等各种各样的费用还是比本国的要便宜。这个就是值得中国农业借鉴和深思的地方。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的农业模式目前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太落后了,中国的农业在北方的平原还好些,但是南方的山区来说,已经完全是停滞不前了,因为没有人从事农业了,可以看到日本这个国家,虽然我们不喜欢他们,但是我们可以讨厌一个人,一个国家,但是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就从农业这一个方面来说,日本基本上都是山地岛国,但是看到日本的精细农业在全球也是非常出名的。美国的农业主要还是依赖美国强大的科技支持,美国的农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了,但是中国的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的农业现在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还远远不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农业之中来,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农帝国


靠进口,还真满足不了我国这么大的粮食和肉蛋奶类需求。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中国这么多的种植户、养殖户,不去种地、搞养殖,以什么生活?打工,哪有那么多的机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有多少?去看看城市的劳务市场,还有一些大路口,多少等待着打零工的人。市场本身有风险,无论是种植和养殖,都是市场的一份子,以后还是需要逐渐建立风险防控意识和接受风险的能力。而且,作为国计民生的第一产业,本身国家是有很多政策扶持的,要利用好政策,积极争取政策。当然,政策也不是全部兜底的。

其次,我国粮食的总产量2017年是6.2亿吨,这几年基本保持在6亿吨以上了;2017年粮食的需求量约7.3亿吨,本身存在一定的缺口,当然主要表现在大豆品种上。而从全球来看,本年度全球谷物的总贸易量是4.2亿吨,油籽中大豆的贸易量1.5亿吨,加在一起也没有6亿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际上的分类是把大豆划分到油脂油料类别了,而我国因为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的历史,所以算到了粮食类别里面。

从肉类来说,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72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6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长0.5%。禽蛋产量3070万吨,下降0.8%。牛奶产量3545万吨,下降1.6%。而对比肉类消费的数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发布《2016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显示,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约59公斤,达到世界平均数的两倍,而且预计后期还会继续增长。但从全球看,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猪肉的进口量是787.9万吨,出口量是827万吨,我国的进口量是虽然比较大,但据海关公布,2017年中国冷鲜冻猪肉进口量也只有121.69万吨。

所以说,对于我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里,是必须要保证的。


粮小咖


如果养殖户赔钱不搞了,农民种地不赚钱,大量土地弃耕荒芜了,国民所食用的各种肉类和粮米食油都靠进口来维持国内所需,那就会造成各类农产品不断涨价,在纯商业性质经营下,你从其它行业所得的再多收入都不够维持这个无法保障稳定的吃饭问题!中国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那就实际是把一个国家的吃饭问题交给了外国人来负责供应!几百万、一千万人口的小国它所处的地域条件好的话还不要紧,那要是上几千万、几亿以上人口的国家,这样的状况用不了多少时间,在不断涨价或其它如贸易矛盾磨擦和别国故意遏制,还有战争等动荡因素的影响下,这个国家的所有产业经济都会为了吃饭而被压垮打垮!最终会变成无法控制局面而灭亡!


越仙788


这是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啊!



国家领导层早就睿智地提出了"自家饭碗要盛自家粮"!这其实就是讲到的粮食安全问题!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粮食的自给自足能力关系很大,是战略性问题,有时还是生死存亡问题!

所以,国家在扶持农业,振兴农业的政策是日益加强的。特别是目前的乡村振兴战略必然会要从政策层面全面支持农民种粮,资本下乡;指挥棒也会发挥将人才、科技、资本等资源引向农村的积极作用!

也就是说,虽然目前农村养殖户、种植户有不少存在赔钱退出的现象,但按照国家政策指导甚至决定财富流向的规律,那么农村在此后必然会有更多的财富机会!



这也是很多工商资本大举进军农村的有力证明!因为他们的嗅觉更灵敏!中国国内在未来的几年会很快出现抢占农村土地资源的局面(当然这种抢占是指合同流转)。那么,早几年或者刚进入农业领域的,如果因为一时的市场失利而无法存续的话,便会错过中国新一轮的财富机会!

为什么目前很多养殖和种植行为会赔钱呢?除了从业者自身的原因,如技术,成本控制,产品选择,天灾等原因外,确实国际廉价农产品在中国加入世贸后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有很大关系!

不过,农产品市场也不会无限制地开放,特别是当美国等对华发动贸易战后,中国作为反击,同时也为保护国内农业的目的,就会加大征收像美大豆等农产品关税,也就是提升了国内相关农产品价格,这既提高了本国农产品竞争力,又增加国内农业从业者的收入!这些动作就是在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生产者!



何况,国家如果重视粮食安全,也会更加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农村和补贴农业力度!

我认为,虽然目前进口量是存在增量并有进一步挤压国内农业从业者生存空间的现象,但从更长点的时间来看,这种现象会随时刹车,并随时可能出现峰回路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