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寧夏靈武水洞溝的發現之旅

在我的家鄉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有一塊鮮為人知的地方,這裡曾經是水肥地美原始的古文明誕生地,這裡曾經是兵家爭奪交鋒的古戰場,這裡曾經是邊防交通的要塞之地。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和冷落,沉睡在荒漠寂靜之中,這個地方是靈武水洞溝,中國石器時代的著名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關於對它的發現和開發,我給大家簡單的敘述一下。

上世紀初,我的家鄉靈武和其他地方一樣也有很多的外國傳教士。1919年,有一位比利時名叫肖特的傳教士路過水洞溝時,驚奇的發現水洞溝懸崖處有一件披著毛犀的頭骨和一塊石英石器,憑他所學的簡單考古知識判斷,這兩件物品應當是遠古人類留下來的物品,他也就對水洞溝這塊區域位置牢記在了心頭。1923年,肖特遇見了法國著名考古專家、地質學家桑志華,把自己在中國寧夏靈武水洞溝遇見的驚奇發現告訴了桑志華,桑志華隨後聯繫到“北京猿人”的最早發現人法國人德日進,開始了他們的探索和挖掘水洞溝考古之旅。

1923年6月,他們來到中國後打著“中國農林諮議”的名譽開始在水洞溝考察,對水洞溝的地貌特徵和地質岩土進行採集和記錄,並蒐集到水洞溝附近許多古人類打製的石器和鴕鳥蛋皮飾品,裝入木箱,運回到國外。由於當時中國處在水深火熱的軍閥混戰、國共內戰、抗日外戰、解放戰爭等一系列的戰火,沒有人注意到水洞溝的考古價值,水洞溝也自然淡出在人們的視野之外,依舊沉默和荒寂地沉睡在荒野中。

時光進入到新中國成立以後。1960年,中國和蘇聯的科考專家對水洞溝進行了第二次探索和挖掘,發現了很多古人類使用的石塊石器,初步判定水洞溝遺址屬古人類早期活動的遺址之地。

1963年8月,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開始了第三次考古和挖掘,領隊是“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者裴文中先生,經過一個多月的研究發現,水洞溝有舊石器遺址,還有新石器的現象。

1974年,考古專家賈蘭坡先生又對水洞溝進行了考古挖掘,但沒有形成正式的考古挖掘報告,因此考古界也沒有把此次考察列入正式記載中。

1980年夏季,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寧夏博物館對水洞溝進行第四次考古挖掘,通過土壤地質勘探和植物種類收集研究,形成了研究報告並在《考古學報》上發表。中國著名地質專家、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劉東生院士說出:水洞溝不同於一般考古遺址,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閃光點,是中國史上考古探索挖掘最長的一次事業。

2003年8月,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國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對水洞溝遺址進行第五次科研挖掘,隊員有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鄭州大學、浙江文物研究所、雲南文物研究所等多家單位考古精英,歷史四年之久。中國著名地質專家、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劉東生院士對此次挖掘給予“中國舊石器考古的文藝復興”的高度評價。

水洞溝的歷史是一條長河,證明著遠古的人們在使用簡單的石器與動物進行戰鬥,用簡單的石器用來生活,雖然他們已不在世上存在,但保留下來的物品,證明他們實實在在的在這裡生存過。2011年6月18日,水洞溝遺址博物館正式建成開館,通過現場實物和視頻實景體驗山崩地裂、洪水爆發等場景,讓更多的遊客瞭解水洞溝,瞭解古人類的文明,瞭解我的家鄉靈武這塊充滿朝氣蓬勃和魅力四射的過去和未來…

“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寧夏靈武水洞溝的發現之旅

圖片選自網絡

“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寧夏靈武水洞溝的發現之旅

“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寧夏靈武水洞溝的發現之旅

“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寧夏靈武水洞溝的發現之旅

“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寧夏靈武水洞溝的發現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