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水木清華區塊鏈基金袁曄: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1980年代是日本的黃金時代,1985年美國強迫日本簽訂“廣場協定”,1989年底到1991年,日本這個被吹得無比巨大的泡沫破滅,之後的日本陷入了“失去的十年”(目測快有二十年了)。美國成功收割自己的“乾兒子”日本。

1980年代末期,隨著日本經濟的逐漸衰退和泡沫的破滅,全球資金迴流美國,之後再逐漸流向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東南亞地區: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韓國。接下來的十年,上述國家和地區經歷了8-10%的年增長率,成就了新老“四小龍”,也被稱為“亞洲經濟奇蹟”。

豬養肥了才能宰,經歷了十年的增長週期,新老四小龍的本地區經濟泡沫“豐富”,同時因為多數實現了“資本項下的自由流通”,國際資本進出自由,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資本殺手故伎重演,刺破泡沫,橫掃東南亞經濟奇蹟。以中國香港的人均GDP為一個表徵指數,從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海嘯爆發,之後經濟滑坡,直到十年後的2007年,人均GDP才再次回到1997年的水平。同時被殃及池魚的還有俄羅斯。

美國在1990年代迎來了強勁增長,也成就了克林頓的黃金時代(1993年至2001年),每每通過刺破高速增長地區的泡沫來實現最大規模的“割韭菜”,完成全球範圍的收割。

打鐵還需自身硬,美國每次收割都是因為自身的綜合實力,隨著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和“911”事件的影響,美國的實力轉折點稍有顯現。

再到2008年的美國金融海嘯和2009年底開始的歐債危機,美國為了自救拉老朋友“歐洲”下水。整個世界經濟陷入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恢復。

時間來到2018年,美國自2017年開始多次加息,中國逐漸跟進,歐洲則在考慮退出“量化寬鬆政策”。早在去年底今年初,阿根廷,巴西,土耳其等國的境內資金就在快速逃離,當地的銀行利率已經超過40%,美國又再收割全球經濟?收割他國也需要自身實力夠強,上一次2009年通過歐債危機來收割歐洲並且角力東亞地區,表現得“踉踉蹌蹌”,這一次故技重施,結果充滿了未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全球經濟將再次迎來巨大的危機和挑戰。

關注一下數字貨幣市場,各個數字貨幣的價格都在下降,面對全球經濟危機重重,數字貨幣無論作為證券,還是資產,都會受到此次危機的影響。根據歷史經驗,大大蕭條和危機期間,黃金作為全球避險工具,往往逆勢上漲。都說比特幣是數字黃金,證明你是“黃金”的時候來了,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袁曄,水木清華區塊鏈基金執行董事,盜火者區塊鏈應用聯盟發起人。

文章轉自金色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