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朱元璋在位时,杀功臣灭贪官树敌无数,为何明孝陵从来没人盗?

花花心心


有人盗,但没有成功。

明孝陵未被盗掘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至明永乐十一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达30多年。

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跟以往朝代任何一个皇陵的神道笔直宽大截然不同,因为整个皇陵的布局是按照北斗七星设计的。

在为明孝陵选址时,精通堪舆术的刘伯温,以及大将徐达、汤和等一班开国功臣,到东郊钟山一带“寻龙点穴”。反复勘察后,选中了“独龙阜”。



朱元璋认为自己功绩宏伟,太牛叉了,“让孙权给我看门”,于是就把独龙阜一带包括大墓小冢在内的名胜古迹,统统被挖毁了,只有孙权墓被保留在明孝陵弯弯曲曲的神道门口,皇陵的布局也因此被塑造成了北斗七星。

所以说,朱元璋也是个挖坟掘墓的贼子,按照他自己制定的《大明律》,应该被判绞刑。

朱元璋下葬时,还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让人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棺椁所在。

明孝陵的建筑壮观宏伟,代表了明清两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那么如此伟大的一座皇陵,盗墓贼当然也不肯轻易放过。

漫长的明清两朝民间一直都有传说明孝陵的地宫曾经被盗,甚至在建国后有一段时期紫金山山麓附近都盗洞连连。

而考古工作者,直到2000年左右才发现墓道入口所在,不由得不让人担心地宫的安全与否。而专家通过精密磁测技术配合地面调查研究确认了地宫位置,认为地宫完好,并未被盗。

据说清嘉庆年间,有百余人乘夜色集体盗掘明孝陵,结果挖到了异常坚硬的青石就再也挖不下去,无功而弃,到了天亮就很快被官府发现了。

明孝陵为何能在数百年间躲过贼手?

现代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高科技手段对明孝陵进行了勘探和研究证实,历史上没有一次能够盗掘成功。



孝陵能至今保存完好,是由于特殊防盗措施、历史机缘以及地理位置共同决定的。

一、设计精心,施工坚固

明孝陵所在的独龙阜原本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

大多数别的陵墓是从上往下扒开一个深穴,建好后再封起来,但明孝陵却是横向凿入山体,从内部掏空建成的。

横穴式的方法工程浩大,十分坚固。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古代盗墓贼从顶部向下打盗洞根本就行不通。

横穴式设计使墓道成为盗墓贼的唯一可能的进入通道。而为了隐藏好墓道,修建明孝陵的工匠也是费尽心机。通过精密磁测,墓道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在正中间,而是偏在一边,这种反常规的设计让许多盗墓贼无功而返。



二,防盗严密,措施有效

除了横穴和侧墓道,考古人员在明孝陵宝顶封土堆下发现了厚厚一层鹅卵石。

鹅卵石在自然情况下只会出现在低洼的山涧中,而出现在山顶上,只有一个原因——这是有意运输上来铺设的,不仅便于雨水迅速渗透父排水设施中流出去,更为重要的就是防盗。类似于古代一种流沙防盗法,当盗墓贼挖开一个洞时,鹅卵石就会从四面八方滚落下来把洞填满。让盗墓贼无可奈何。而想把全部鹅卵石弄走,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浩大工程。

这就是现在连盗掘的痕迹都很难找到的原因。

三,历代保护,机缘巧合

虽然采用了各种有效的盗墓措施,但是如果遇上握有重兵和炸药的军阀,也难逃一劫,幸运的是,历史机缘却让明孝陵逃脱了这些大贼的魔爪。

虽然明代以后南京城屡经战火,但每个新政权无一例外地对明孝陵加以保护。

明朝历代,肯定用心守护,这不用说。而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虽然对明王朝恨之入骨,但因实力原因,也未打到这里。



清朝建立后,认为自己是明朝的合法继承者,通过保护明孝陵,还有效消除了江南地区的抗清思想。甚至康、乾二帝每次下江南必定要来明孝陵祭拜,康熙还在陵前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他就是明粉的始祖。

洪秀全、孙中山在南京成立政权后的第一件事也是祭拜明孝陵,以示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决心。尽管现在明粉对洪秀全颇多攻讦,但实际上,他们也是一家子,都是明粉。



四、位置邻城,风吹草动

明孝陵躲过贼手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它离南京城实在太近了,只要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城里立即会知道,大呼小叫,这让众多较小规模的盗掘活动根本就不可能延续太长的时间,只有无功而返。


以上就是明孝陵未被盗掘的原因。


馋嘴肥猫铲史官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距今已有600年历史。在这六百年中,明朝北京的13陵,清朝康熙、乾隆、慈禧的陵墓都被盗过。那历时比它们还久的明孝陵为什么没有被盗过呢?这跟历史机缘、防盗措施和地理位置有关。



第一,历代政权对明孝陵都采取保护政策。

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这是明孝陵没有被大规模盗掘的主要原因。朱元璋是1398年驾崩的,明朝1644年灭亡,这中间的246年都是大明王朝的天下,对于开国皇帝的陵寝自然是奉为神明,绝对不容出现盗贼,更加不可能出现官方破坏。东北的满清夺得天下后,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氏把自己的大清当成是明朝的合法继承者。因为满族人并不认为是自己从大明手里夺过了天下,而是从李自成手里夺过了天下。再者,清朝属于外来政权,汉人占绝对多数。虽然明朝亡了,但南方广大的士子百姓对长达300年的明朝还具有感情,如果大肆破坏明朝开国皇帝的明孝陵,会引起民心沸腾,国家局势的不稳。但如果顺势加以保护和褒奖,反而能够起到笼络民心的作用。所以清朝统治的268年时间里,清朝官方不仅没有对明孝陵进行故意破坏,反而加以保护。千古一帝康熙甚至前后六次拜谒了明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礼,并且专门给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陵墓题写匾额“治隆唐宋”。乾隆皇帝为了跟爷爷康熙保持一致,每次下江南时也都会到南京明孝陵来祭拜朱元璋。有皇帝题词在此,又有康熙乾隆两代帝王长达120年的关照和推崇,大清朝廷对明孝陵保护还不及,怎么会去破坏明孝陵呢?

而到了后来的太平天国占据南京的14年时间里,明孝陵同样被很好地保护起来。因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而太平天国的国王洪秀全也是汉人。洪秀全为了彰显自己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就把自己塑造成赶走满族政权(清朝),恢复汉族正朔的上天使者。洪秀全的做法也正印证了这一点。占领南京以后,洪秀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文武百官跪在朱元璋的明孝陵前痛哭流涕,甚至自称是不孝子。


至于后面的民国,我们就更加熟悉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口号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也就是赶走满清,恢复中华正统。所以孙中山也拜谒过南京的明孝陵。再后来就是日军占领南京的8年时间了,为了收拢人心,再加上日军本身自顾不暇,所以也没有破坏朱元璋的明孝陵。

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明孝陵无论是在那一代都是被重视和保护的对象,不得不说运气也着实是很好的。

第二,防盗措施做得到位。

明孝陵结构奇特坚固,难以盗挖。明孝陵选址南京紫金山的独龙阜,独龙阜原本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明孝陵的建造方式不是传统的从顶部向下挖个坑,然后把陪葬器物放入坑中,而是从侧面横向把山挖空。专家从外部对明孝陵进行过全方位的探测,发现明孝陵的顶部岩石非常坚固且非常厚。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想从上方挖洞进入地宫,根本不可能。而横向建造方式使墓道成为唯一一个可以进入地宫的通道。当时的工匠在隐藏墓道上花足了功夫,他们没有将墓道设计在正中间,而是隐藏在旁边,这让多数盗墓贼无功而返。

另外,考古人员还在明孝陵顶部发现了大量散布的厚厚一层鹅卵石。这些鹅卵石的主要作用也是防盗。当盗墓者挖开一个洞时,四周的鹅卵石会迅速汇集过来把洞堵住。这个设计使明孝陵拥有了流沙墓的防盗效果。


哈达博士


明朝有专门守卫朱元璋陵墓的军队,即“孝陵卫”,大约有5000-6000精锐军队守卫者朱元璋的陵墓,一直到明朝灭亡。不要说盗墓,就是在孝陵附近动土都是夷灭三族的大罪,所以明孝陵当然不会被盗。到了清朝之后,康熙、乾隆年间都设置由陵户,专门保护陵墓。晚清时期因为内战,孝陵的地面设置毁坏严重,但是陵墓本省应该一直没有被盗。


永乐三年(1405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永乐皇帝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驻守。

按照明朝军队的编制,孝陵卫编制有5600名官兵,下辖有5个所,每一个所中有1120人。这些官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挑选出来的,选择标准是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这些精兵每五年进行调整考核一次,据史书记载,“不能胜任者,可令其男儿承替,无男儿承替者,应侍禄回乡养老。”和末位淘汰制一样,不能胜任的人,就可以令他们的儿子来继续帮着守陵。如果没儿子顶职的士兵,就可以领着俸禄回乡养老去了。

明孝陵

孝陵卫的官兵共驻扎了267年,直到明朝灭亡。此后,孝陵不再有驻军把守,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乾隆南巡谒陵时,都觉得孝陵应当保护,特设守陵监两员,陵户四十,并拨出司香田若干。到清咸丰三年,孝陵地区又成了太平军和清军的战场,孝陵和灵谷寺等地面的木结构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象眼观天下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过很多次了,看到了还是忍不住进来唠叨一下。

明孝陵没有被盗,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历代保护,二是机缘。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规模就不用说了,自然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到最大。

防盗手段也不用说了,在现有的技术里边,用的算是最顶尖的。

在明朝,保护工作做的很到位,在孝陵附近迁移了护陵人,对于保护和平常维护祭祀等等工作。

明朝时期,自然不会有人对明孝陵动心思,也不敢动心思。

明朝以后,满清入关,天下成了满人的。

老百姓肯定有诸多的不满,很多人不剃头,以死明志。还有一些人选择隐忍,这些人就是后来反清复明的重要组成力量。另外的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最低层的普通百姓,寻常人家,为了活一条命,不太关心政治。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盗墓门派。面对清朝的统治,不管表面如何,内心依然认定是外族入侵。

那么,对于这个曾经赶走入侵中原的蒙古人的农民皇帝,自然有着敬畏。他的陵墓,更多的人都会有保护意识,而不是偷盗。


满清入关以后的统治者出于在政治层面的考虑,决定对前朝的陵墓加以保护。

这一举动,多多少少赢得了一些人心。所以在整个清朝时期,整个明朝所有皇帝的陵墓保护完好。

除了除了一些乾隆借着修缮的名义,偷换十三陵里的金丝楠木这些丑事。其他大面工程做的还是很好的。

清以后,孙中山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带领着众多要员,拜祭明孝陵。意为告诉朱元璋,天下又回到了汉人的手里。

抗日战争时期,虽然日本人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对于明孝陵却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

这就是明孝陵的机缘了。

接下来就更简单了。解放战争胜利以后,政府明令禁止挖掘帝王陵。要用保护的目的,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明孝陵因为时间相对较短,加之历代的保护,至今地宫完整无损。

就算在抗日战争的动荡时期,由于是由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对于开创者的陵墓,大多数人是敬畏的,不会有人动心思。

所以,明孝陵保存完好,有历代保住者的功劳,也有机缘在里面。


观复一鉴


朱元璋在位之时虽然杀贪官无数,但他是明朝全部皇帝的祖宗啊,这些皇帝们肯定会派部队严加看守他的陵墓,所以,有明一代孝陵是不会被盗的。

现在的明孝陵在南京的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当年建造的时候派了十万民夫,开山造陵。花了将近二十五年,才建造成功,不说固若金汤吧,那要是想挖开,也一定难上加难。


如果非要盗掘明孝陵,那就要等到明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可是,清廷一入关,就派人把明孝陵给保护起来了。而且还派兵进驻,日夜把守,等到大局已定,明孝陵作为前朝皇帝的陵寝,在清朝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满清当时也是打着为明朝皇帝报仇的名义入的关,康熙和乾隆两个帝王还亲自拜祭过朱元璋,行的三拜九叩大礼,是当祖宗祭扫的。当然,他们也是为了收买人心,安抚那些前朝遗老,才会这么委屈自己。所以,在清朝早中期,明孝陵也是相对安全的。


到了清朝晚期,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攻入南京的太平军,破坏了明孝陵地面上的所有建筑。砸碎了康熙亲笔御赐的石碑,几次寻地宫入口未果,就放弃了。同治三年,曾国藩赶跑太平军,重新光复南京,在祭扫孝陵时,看到已经破败不堪,就上书朝廷,需要拨款二十万两白银修复。

可当时的清廷内忧外患,亏空严重,只拨了740两白银,简单清理维修了一下。直到1912年民国成立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带领官员祭扫明孝陵,才重新修整翻新。


新中国成立以后,孝陵一直在保护之中,在1997年,文物保护部门对明孝陵勘探,研究之后,确定朱元璋陵墓地宫并没有被盗掘,一直保存完整。

孝陵一直保存完好,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修建陵墓的时候,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历代修建陵墓经验慢慢积累,使孝陵异常坚固,用十万人修了二十五年,要想再挖掘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陵墓的防盗措施完备,在地宫顶上有流沙碎石,一旦有人强行进入,就会触动机关。

三,孝陵建在南京附近,南京是个重镇,一直都有大量部队驻守,也震慑了很多盗墓者。若是发现有人盗墓,也可以做出快速反应。


朕就是这樣的汉子


谁敢盗?找死啊!

明太祖虽说树敌太多,但他是明朝的太祖啊,后面的皇帝都是他的子孙,作为子孙能让自己祖上的陵墓被盗,况且当时中国都是他老朱家的,他的子孙肯定派有重兵守卫啊,一般人能盗?有钱有权的人会盗?


明朝虽然亡了,但是清廷为了笼络人心,一直保护着明朝皇陵,康熙还去明孝陵跪拜朱元璋的。

虽说在混战期间有张献忠、李自成的流寇,但是明孝陵在南京,没有被农民军攻破,他老家凤阳就被攻破了,其祖上陵墓就被破坏了。

清朝亡后,民国政府也对明孝陵保护有加,孙中山先生也曾祭拜明孝陵。


司马长史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乞丐皇帝”朱元璋一命呜呼,驾鹤西去,享年七十一岁。出殡当日,应天府十三个城门齐开,朱元璋的十三个棺椁,由十三驾马车载着,同时从十三个城门驶出。

朱元璋死后的这一手却让盗墓者无从下手。名义上是葬在了明孝陵,但实际葬在那里就由你们去猜了。于是有人觉得明孝陵中陪伴马大脚皇后的只是朱元璋的衣冠而已。也有传言,朱元璋使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将自己葬在了南京王府大街朝天宫三清殿下,朝天宫里的三千名道士,便是朱元璋的守墓人。这些也都只是猜测而已。



朱元璋花了那么大心思建造了明孝陵,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马大脚皇后也葬在了明孝陵,因此,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历经六百年的风风雨雨,明孝陵的地宫却几乎没有遭到任何的破坏,这是与它的地理位置和防盗措施分不开的。


明孝陵选址在独龙阜这座石头山上,从石头山腰横向凿入,在石头山山体中凿出一个巨大的整体的空间,在内部建造地宫,然后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封门,然后封土,施工难度非常之大。连入口都找不到,更别说盗墓了。

清朝对明孝陵的保护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入关后,扬州三日、嘉定三屠使得汉人对满人怀恨在心。于是清朝皇帝为了安抚汉人,想出了一个保护明朝皇陵的办法,对盗墓者一律处以重刑。甚至像康熙和乾隆皇帝还要大张旗鼓的去祭拜明孝陵以稳定统治。



明孝陵得以完完整整保存至今,无人敢盗,也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财富。想想经历了六百年的风吹日晒、雨打飘摇,我们的“乞丐皇帝”和“大脚皇后”还安安稳稳的躺在一起,何尝又不是一种莫大的欣慰呢!
平凡的我们又何尝不希望能与心爱的人“生则同室”、“死则同穴”呢!


卓达典范


朱元璋杀功臣很多时候都是直接灭族,即便那些被灭族的功臣中偶尔也有几个后代逃出生天,也是从此隐姓埋名。谁又敢在朱元璋死后去挖他的坟复仇。而且朱元璋死后,明朝国怍还有几百年,明孝陵还有专门的守灵军队,谁也不会敢冒这个风险。再说贪官,历史上被杀的贪官这么多,还没有听说过哪个朝代的贪官后代会有能力报复国君的。



明末的时候流民起义频繁,虽然李自成最终攻陷北京,但他们在北京待的并不长久,很快就被打着为明朝报仇旗号的清军驱逐。所以即便当时李闯有挖明十三陵的心,也没挖的命!再者明孝陵在南京,一直在南明的控制之下,流民根本没有机会对其进行破坏。



清军入关攻灭南明之后,同样对明孝陵进行保护,并让世袭的军队继续为朱元璋守灵。清朝入关之后,国君无论是顺治,还是康熙都对明孝陵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康熙甚至还亲自去南京祭拜朱元璋。这些都是清朝出于稳定统治,安定汉人,收买人心,以及炫耀文治武功的一种手段。也得益于此,经清一朝,明孝陵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盗墓猖獗,就连清朝的慈禧和乾隆墓都被军阀炸开,陪葬品被劫掠一空,尸骨遭受侮辱。而位于南京的明孝陵为什么又幸免于难?

这源于清末孙中山提出的革命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以明太祖朱元璋为汉人正统,赞扬其推翻元朝统治,恢复汉人江山的不世功勋,孙中山本人更是亲祭明孝陵。在这样的宣传下,朱元璋所代表的不只是明朝开国皇帝,还是推翻异族统治的民族革命英雄。朱元璋在这层外衣的保护下,上至大军阀,下至小贼小盗,谁要是动了他的墓不得成民族罪人,成为整个国家攻击的活靶子。所以谁也不敢打这个主意。



当然,明孝陵未被盗还与建筑本身防盗设计高超等因素有关。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即便地面建筑因为战争而损毁,但民国和新中国都继承了对明孝陵的保护而对其进行修缮,这也是明孝陵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