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朱元璋在位時,殺功臣滅貪官樹敵無數,為何明孝陵從來沒人盜?

花花心心


有人盜,但沒有成功。

明孝陵未被盜掘成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東郊紫金山(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合葬於此。



明孝陵建於明洪武十四年,至明永樂十一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達30多年。

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跟以往朝代任何一個皇陵的神道筆直寬大截然不同,因為整個皇陵的佈局是按照北斗七星設計的。

在為明孝陵選址時,精通堪輿術的劉伯溫,以及大將徐達、湯和等一班開國功臣,到東郊鐘山一帶“尋龍點穴”。反覆勘察後,選中了“獨龍阜”。



朱元璋認為自己功績宏偉,太牛叉了,“讓孫權給我看門”,於是就把獨龍阜一帶包括大墓小冢在內的名勝古蹟,統統被挖毀了,只有孫權墓被保留在明孝陵彎彎曲曲的神道門口,皇陵的佈局也因此被塑造成了北斗七星。

所以說,朱元璋也是個挖墳掘墓的賊子,按照他自己制定的《大明律》,應該被判絞刑。

朱元璋下葬時,還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棺,讓人不知道到底哪一個是真正的棺槨所在。

明孝陵的建築壯觀宏偉,代表了明清兩代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那麼如此偉大的一座皇陵,盜墓賊當然也不肯輕易放過。

漫長的明清兩朝民間一直都有傳說明孝陵的地宮曾經被盜,甚至在建國後有一段時期紫金山山麓附近都盜洞連連。

而考古工作者,直到2000年左右才發現墓道入口所在,不由得不讓人擔心地宮的安全與否。而專家通過精密磁測技術配合地面調查研究確認了地宮位置,認為地宮完好,並未被盜。

據說清嘉慶年間,有百餘人乘夜色集體盜掘明孝陵,結果挖到了異常堅硬的青石就再也挖不下去,無功而棄,到了天亮就很快被官府發現了。

明孝陵為何能在數百年間躲過賊手?

現代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高科技手段對明孝陵進行了勘探和研究證實,歷史上沒有一次能夠盜掘成功。



孝陵能至今保存完好,是由於特殊防盜措施、歷史機緣以及地理位置共同決定的。

一、設計精心,施工堅固

明孝陵所在的獨龍阜原本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山。

大多數別的陵墓是從上往下扒開一個深穴,建好後再封起來,但明孝陵卻是橫向鑿入山體,從內部掏空建成的。

橫穴式的方法工程浩大,十分堅固。在沒有炸藥的情況下,古代盜墓賊從頂部向下打盜洞根本就行不通。

橫穴式設計使墓道成為盜墓賊的唯一可能的進入通道。而為了隱藏好墓道,修建明孝陵的工匠也是費盡心機。通過精密磁測,墓道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那樣在正中間,而是偏在一邊,這種反常規的設計讓許多盜墓賊無功而返。



二,防盜嚴密,措施有效

除了橫穴和側墓道,考古人員在明孝陵寶頂封土堆下發現了厚厚一層鵝卵石。

鵝卵石在自然情況下只會出現在低窪的山澗中,而出現在山頂上,只有一個原因——這是有意運輸上來鋪設的,不僅便於雨水迅速滲透父排水設施中流出去,更為重要的就是防盜。類似於古代一種流沙防盜法,當盜墓賊挖開一個洞時,鵝卵石就會從四面八方滾落下來把洞填滿。讓盜墓賊無可奈何。而想把全部鵝卵石弄走,簡直是無法想象的浩大工程。

這就是現在連盜掘的痕跡都很難找到的原因。

三,歷代保護,機緣巧合

雖然採用了各種有效的盜墓措施,但是如果遇上握有重兵和炸藥的軍閥,也難逃一劫,幸運的是,歷史機緣卻讓明孝陵逃脫了這些大賊的魔爪。

雖然明代以後南京城屢經戰火,但每個新政權無一例外地對明孝陵加以保護。

明朝歷代,肯定用心守護,這不用說。而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雖然對明王朝恨之入骨,但因實力原因,也未打到這裡。



清朝建立後,認為自己是明朝的合法繼承者,通過保護明孝陵,還有效消除了江南地區的抗清思想。甚至康、乾二帝每次下江南必定要來明孝陵祭拜,康熙還在陵前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他就是明粉的始祖。

洪秀全、孫中山在南京成立政權後的第一件事也是祭拜明孝陵,以示推翻滿清、恢復中華的決心。儘管現在明粉對洪秀全頗多攻訐,但實際上,他們也是一家子,都是明粉。



四、位置鄰城,風吹草動

明孝陵躲過賊手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它離南京城實在太近了,只要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城裡立即會知道,大呼小叫,這讓眾多較小規模的盜掘活動根本就不可能延續太長的時間,只有無功而返。


以上就是明孝陵未被盜掘的原因。


饞嘴肥貓鏟史官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寢,距今已有600年曆史。在這六百年中,明朝北京的13陵,清朝康熙、乾隆、慈禧的陵墓都被盜過。那歷時比它們還久的明孝陵為什麼沒有被盜過呢?這跟歷史機緣、防盜措施和地理位置有關。



第一,歷代政權對明孝陵都採取保護政策。

明朝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這是明孝陵沒有被大規模盜掘的主要原因。朱元璋是1398年駕崩的,明朝1644年滅亡,這中間的246年都是大明王朝的天下,對於開國皇帝的陵寢自然是奉為神明,絕對不容出現盜賊,更加不可能出現官方破壞。東北的滿清奪得天下後,清朝皇帝愛新覺羅氏把自己的大清當成是明朝的合法繼承者。因為滿族人並不認為是自己從大明手裡奪過了天下,而是從李自成手裡奪過了天下。再者,清朝屬於外來政權,漢人佔絕對多數。雖然明朝亡了,但南方廣大的士子百姓對長達300年的明朝還具有感情,如果大肆破壞明朝開國皇帝的明孝陵,會引起民心沸騰,國家局勢的不穩。但如果順勢加以保護和褒獎,反而能夠起到籠絡民心的作用。所以清朝統治的268年時間裡,清朝官方不僅沒有對明孝陵進行故意破壞,反而加以保護。千古一帝康熙甚至前後六次拜謁了明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禮,並且專門給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陵墓題寫匾額“治隆唐宋”。乾隆皇帝為了跟爺爺康熙保持一致,每次下江南時也都會到南京明孝陵來祭拜朱元璋。有皇帝題詞在此,又有康熙乾隆兩代帝王長達120年的關照和推崇,大清朝廷對明孝陵保護還不及,怎麼會去破壞明孝陵呢?

而到了後來的太平天國佔據南京的14年時間裡,明孝陵同樣被很好地保護起來。因為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而太平天國的國王洪秀全也是漢人。洪秀全為了彰顯自己的合法性和正統性,就把自己塑造成趕走滿族政權(清朝),恢復漢族正朔的上天使者。洪秀全的做法也正印證了這一點。佔領南京以後,洪秀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文武百官跪在朱元璋的明孝陵前痛哭流涕,甚至自稱是不孝子。


至於後面的民國,我們就更加熟悉了,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口號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也就是趕走滿清,恢復中華正統。所以孫中山也拜謁過南京的明孝陵。再後來就是日軍佔領南京的8年時間了,為了收攏人心,再加上日軍本身自顧不暇,所以也沒有破壞朱元璋的明孝陵。

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明孝陵無論是在那一代都是被重視和保護的對象,不得不說運氣也著實是很好的。

第二,防盜措施做得到位。

明孝陵結構奇特堅固,難以盜挖。明孝陵選址南京紫金山的獨龍阜,獨龍阜原本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山。明孝陵的建造方式不是傳統的從頂部向下挖個坑,然後把陪葬器物放入坑中,而是從側面橫向把山挖空。專家從外部對明孝陵進行過全方位的探測,發現明孝陵的頂部岩石非常堅固且非常厚。在沒有炸藥的情況下,想從上方挖洞進入地宮,根本不可能。而橫向建造方式使墓道成為唯一一個可以進入地宮的通道。當時的工匠在隱藏墓道上花足了功夫,他們沒有將墓道設計在正中間,而是隱藏在旁邊,這讓多數盜墓賊無功而返。

另外,考古人員還在明孝陵頂部發現了大量散佈的厚厚一層鵝卵石。這些鵝卵石的主要作用也是防盜。當盜墓者挖開一個洞時,四周的鵝卵石會迅速彙集過來把洞堵住。這個設計使明孝陵擁有了流沙墓的防盜效果。


哈達博士


明朝有專門守衛朱元璋陵墓的軍隊,即“孝陵衛”,大約有5000-6000精銳軍隊守衛者朱元璋的陵墓,一直到明朝滅亡。不要說盜墓,就是在孝陵附近動土都是夷滅三族的大罪,所以明孝陵當然不會被盜。到了清朝之後,康熙、乾隆年間都設置由陵戶,專門保護陵墓。晚清時期因為內戰,孝陵的地面設置毀壞嚴重,但是陵墓本省應該一直沒有被盜。


永樂三年(1405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為保衛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後的一個月內,永樂皇帝即設孝陵衛和神宮監駐守。

按照明朝軍隊的編制,孝陵衛編制有5600名官兵,下轄有5個所,每一個所中有1120人。這些官兵都是經過長期訓練而挑選出來的,選擇標準是能騎馬揚鞭,飛速奔馳,還要騎馬跨過一道壕,越過一堵牆,並在馬上開弓射箭,三箭中兩箭者才為合格。這些精兵每五年進行調整考核一次,據史書記載,“不能勝任者,可令其男兒承替,無男兒承替者,應侍祿回鄉養老。”和末位淘汰制一樣,不能勝任的人,就可以令他們的兒子來繼續幫著守陵。如果沒兒子頂職的士兵,就可以領著俸祿回鄉養老去了。

明孝陵

孝陵衛的官兵共駐紮了267年,直到明朝滅亡。此後,孝陵不再有駐軍把守,遭到嚴重的破壞。康熙、乾隆南巡謁陵時,都覺得孝陵應當保護,特設守陵監兩員,陵戶四十,並撥出司香田若干。到清咸豐三年,孝陵地區又成了太平軍和清軍的戰場,孝陵和靈谷寺等地面的木結構建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象眼觀天下


關於這個問題回答過很多次了,看到了還是忍不住進來嘮叨一下。

明孝陵沒有被盜,根本原因在於:一是歷代保護,二是機緣。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陵,規模就不用說了,自然是在可能的範圍內做到最大。

防盜手段也不用說了,在現有的技術裡邊,用的算是最頂尖的。

在明朝,保護工作做的很到位,在孝陵附近遷移了護陵人,對於保護和平常維護祭祀等等工作。

明朝時期,自然不會有人對明孝陵動心思,也不敢動心思。

明朝以後,滿清入關,天下成了滿人的。

老百姓肯定有諸多的不滿,很多人不剃頭,以死明志。還有一些人選擇隱忍,這些人就是後來反清復明的重要組成力量。另外的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最低層的普通百姓,尋常人家,為了活一條命,不太關心政治。

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盜墓門派。面對清朝的統治,不管表面如何,內心依然認定是外族入侵。

那麼,對於這個曾經趕走入侵中原的蒙古人的農民皇帝,自然有著敬畏。他的陵墓,更多的人都會有保護意識,而不是偷盜。


滿清入關以後的統治者出於在政治層面的考慮,決定對前朝的陵墓加以保護。

這一舉動,多多少少贏得了一些人心。所以在整個清朝時期,整個明朝所有皇帝的陵墓保護完好。

除了除了一些乾隆藉著修繕的名義,偷換十三陵裡的金絲楠木這些醜事。其他大面工程做的還是很好的。

清以後,孫中山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帶領著眾多要員,拜祭明孝陵。意為告訴朱元璋,天下又回到了漢人的手裡。

抗日戰爭時期,雖然日本人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對於明孝陵卻沒有做出什麼過分的舉動。

這就是明孝陵的機緣了。

接下來就更簡單了。解放戰爭勝利以後,政府明令禁止挖掘帝王陵。要用保護的目的,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明孝陵因為時間相對較短,加之歷代的保護,至今地宮完整無損。

就算在抗日戰爭的動盪時期,由於是由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對於開創者的陵墓,大多數人是敬畏的,不會有人動心思。

所以,明孝陵保存完好,有歷代保住者的功勞,也有機緣在裡面。


觀復一鑑


朱元璋在位之時雖然殺貪官無數,但他是明朝全部皇帝的祖宗啊,這些皇帝們肯定會派部隊嚴加看守他的陵墓,所以,有明一代孝陵是不會被盜的。

現在的明孝陵在南京的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的獨龍阜,當年建造的時候派了十萬民夫,開山造陵。花了將近二十五年,才建造成功,不說固若金湯吧,那要是想挖開,也一定難上加難。


如果非要盜掘明孝陵,那就要等到明末天下大亂的時候,可是,清廷一入關,就派人把明孝陵給保護起來了。而且還派兵進駐,日夜把守,等到大局已定,明孝陵作為前朝皇帝的陵寢,在清朝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滿清當時也是打著為明朝皇帝報仇的名義入的關,康熙和乾隆兩個帝王還親自拜祭過朱元璋,行的三拜九叩大禮,是當祖宗祭掃的。當然,他們也是為了收買人心,安撫那些前朝遺老,才會這麼委屈自己。所以,在清朝早中期,明孝陵也是相對安全的。


到了清朝晚期,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攻入南京的太平軍,破壞了明孝陵地面上的所有建築。砸碎了康熙親筆御賜的石碑,幾次尋地宮入口未果,就放棄了。同治三年,曾國藩趕跑太平軍,重新光復南京,在祭掃孝陵時,看到已經破敗不堪,就上書朝廷,需要撥款二十萬兩白銀修復。

可當時的清廷內憂外患,虧空嚴重,只撥了740兩白銀,簡單清理維修了一下。直到1912年民國成立的時候,孫中山先生帶領官員祭掃明孝陵,才重新修整翻新。


新中國成立以後,孝陵一直在保護之中,在1997年,文物保護部門對明孝陵勘探,研究之後,確定朱元璋陵墓地宮並沒有被盜掘,一直保存完整。

孝陵一直保存完好,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修建陵墓的時候,已經到了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歷代修建陵墓經驗慢慢積累,使孝陵異常堅固,用十萬人修了二十五年,要想再挖掘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陵墓的防盜措施完備,在地宮頂上有流沙碎石,一旦有人強行進入,就會觸動機關。

三,孝陵建在南京附近,南京是個重鎮,一直都有大量部隊駐守,也震懾了很多盜墓者。若是發現有人盜墓,也可以做出快速反應。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誰敢盜?找死啊!

明太祖雖說樹敵太多,但他是明朝的太祖啊,後面的皇帝都是他的子孫,作為子孫能讓自己祖上的陵墓被盜,況且當時中國都是他老朱家的,他的子孫肯定派有重兵守衛啊,一般人能盜?有錢有權的人會盜?


明朝雖然亡了,但是清廷為了籠絡人心,一直保護著明朝皇陵,康熙還去明孝陵跪拜朱元璋的。

雖說在混戰期間有張獻忠、李自成的流寇,但是明孝陵在南京,沒有被農民軍攻破,他老家鳳陽就被攻破了,其祖上陵墓就被破壞了。

清朝亡後,民國政府也對明孝陵保護有加,孫中山先生也曾祭拜明孝陵。


司馬長史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乞丐皇帝”朱元璋一命嗚呼,駕鶴西去,享年七十一歲。出殯當日,應天府十三個城門齊開,朱元璋的十三個棺槨,由十三駕馬車載著,同時從十三個城門駛出。

朱元璋死後的這一手卻讓盜墓者無從下手。名義上是葬在了明孝陵,但實際葬在那裡就由你們去猜了。於是有人覺得明孝陵中陪伴馬大腳皇后的只是朱元璋的衣冠而已。也有傳言,朱元璋使了一個金蟬脫殼之計,將自己葬在了南京王府大街朝天宮三清殿下,朝天宮裡的三千名道士,便是朱元璋的守墓人。這些也都只是猜測而已。



朱元璋花了那麼大心思建造了明孝陵,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馬大腳皇后也葬在了明孝陵,因此,生則同室,死則同穴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歷經六百年的風風雨雨,明孝陵的地宮卻幾乎沒有遭到任何的破壞,這是與它的地理位置和防盜措施分不開的。


明孝陵選址在獨龍阜這座石頭山上,從石頭山腰橫向鑿入,在石頭山山體中鑿出一個巨大的整體的空間,在內部建造地宮,然後在別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封門,然後封土,施工難度非常之大。連入口都找不到,更別說盜墓了。

清朝對明孝陵的保護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入關後,揚州三日、嘉定三屠使得漢人對滿人懷恨在心。於是清朝皇帝為了安撫漢人,想出了一個保護明朝皇陵的辦法,對盜墓者一律處以重刑。甚至像康熙和乾隆皇帝還要大張旗鼓的去祭拜明孝陵以穩定統治。



明孝陵得以完完整整保存至今,無人敢盜,也算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大財富。想想經歷了六百年的風吹日曬、雨打飄搖,我們的“乞丐皇帝”和“大腳皇后”還安安穩穩的躺在一起,何嘗又不是一種莫大的欣慰呢!
平凡的我們又何嘗不希望能與心愛的人“生則同室”、“死則同穴”呢!


卓達典範


朱元璋殺功臣很多時候都是直接滅族,即便那些被滅族的功臣中偶爾也有幾個後代逃出生天,也是從此隱姓埋名。誰又敢在朱元璋死後去挖他的墳復仇。而且朱元璋死後,明朝國怍還有幾百年,明孝陵還有專門的守靈軍隊,誰也不會敢冒這個風險。再說貪官,歷史上被殺的貪官這麼多,還沒有聽說過哪個朝代的貪官後代會有能力報復國君的。



明末的時候流民起義頻繁,雖然李自成最終攻陷北京,但他們在北京待的並不長久,很快就被打著為明朝報仇旗號的清軍驅逐。所以即便當時李闖有挖明十三陵的心,也沒挖的命!再者明孝陵在南京,一直在南明的控制之下,流民根本沒有機會對其進行破壞。



清軍入關攻滅南明之後,同樣對明孝陵進行保護,並讓世襲的軍隊繼續為朱元璋守靈。清朝入關之後,國君無論是順治,還是康熙都對明孝陵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康熙甚至還親自去南京祭拜朱元璋。這些都是清朝出於穩定統治,安定漢人,收買人心,以及炫耀文治武功的一種手段。也得益於此,經清一朝,明孝陵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民國初期軍閥混戰,盜墓猖獗,就連清朝的慈禧和乾隆墓都被軍閥炸開,陪葬品被劫掠一空,屍骨遭受侮辱。而位於南京的明孝陵為什麼又倖免於難?

這源於清末孫中山提出的革命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孫中山以明太祖朱元璋為漢人正統,讚揚其推翻元朝統治,恢復漢人江山的不世功勳,孫中山本人更是親祭明孝陵。在這樣的宣傳下,朱元璋所代表的不只是明朝開國皇帝,還是推翻異族統治的民族革命英雄。朱元璋在這層外衣的保護下,上至大軍閥,下至小賊小盜,誰要是動了他的墓不得成民族罪人,成為整個國家攻擊的活靶子。所以誰也不敢打這個主意。



當然,明孝陵未被盜還與建築本身防盜設計高超等因素有關。歷史上,特別是近代以來即便地面建築因為戰爭而損毀,但民國和新中國都繼承了對明孝陵的保護而對其進行修繕,這也是明孝陵至今保存比較完整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