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心血管病做这些运动,能起到吃药效果

单纯的寿命延长意义不大,人们需要有质量的健康长寿,这都需要康复来提供。康复是投资不大,但健康收效很可观的事业。然而现状是,病人生病才来医院,心肺康复环节是缺失的,治疗出院后继续胡吃海塞、熬夜打牌,导致再次发病。医疗措施越来越先进,病人却越来越多,正是这种单一诊疗模式的结果。医院不仅要做治疗,还要做前期预防和治疗后健康管理,让患者享受到健康、有品质的生活。

1.首先进行运动监测

心血管病做这些运动,能起到吃药效果

病人在做心肺功能评估

想了解自己适合的运动,首先要进行运动监测。郑大五附院心肺康复科赵阳主任指出,运动监测是评估患者的身体素质,包括通过坐下、起立实验评估患者肌肉力量,通过单腿站立评估患者平衡能力,评估关节活动能力等。

接下来进行心肺运动实验,包括6分钟最大步行距离实验、心肺功能运动实验等。这一步主要是让患者尝试各种类型的运动,例如快速步行、模拟蹬自行车训练等。通过一定时间运动后,再评估患者的心跳、血压等变化,确定患者的心肺承受能力,最终选择适合患者的运动项目。

2.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

心血管病做这些运动,能起到吃药效果

详实的运动处方

根据以上标准,医生为患者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每张运动处方中,还会包括对运动频率的要求。例如每天做哪项运动,每天运动多少次,一周需要做多少次,每次锻炼多长时间、走多少米等,和吃药很类似,需要像按时吃药一样去做运动。

对大部分患者来说,一般需要每周锻炼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当然,如果患者采取走路这种轻缓运动,锻炼时间就要长一些。“同等级别运动量中,有很多运动项目,患者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避免因失去兴趣难以坚持。例如,有氧跑步和打羽毛球效果差不多,不想跑步的就可以选择打羽毛球。”

3.运动处方需经常调整

一张运动处方并非一成不变。患者每2个月需要复查一次,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调整。“患者长期坚持锻炼,身体机能会提升,在新的运动处方中,可能会给其增加运动量,或调整运动项目,以取得更好效果。”

复查主要评估摄氧能力。正确运动,能显著提升摄氧能力。摄氧能力,是身体从空气中摄取氧气的能力。摄氧能力越强,心肺功能就越强,运动耐力也更持久。

胡大一教授说:“美国心脏协会发表声明,摄氧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是衡量患者寿命和健康状态的重要生命体征。冠心病患者如果能进行康复运动,摄氧能力变得很强,仍能健康长寿。”

4.安全有效是最大前提

运动处方的最大前提,就是安全有效。“所谓安全,就是运动不能超过患者的无氧阈值。无氧阈值是身体对无氧状态的承受极限,一旦运动量超过极限,神经调节就会跟不上,导致昏厥等危险。每年马拉松比赛都有选手猝死,原因就是运动量严重超过了自己的无氧阈值,导致昏厥窒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