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心血管病做這些運動,能起到吃藥效果

單純的壽命延長意義不大,人們需要有質量的健康長壽,這都需要康復來提供。康復是投資不大,但健康收效很可觀的事業。然而現狀是,病人生病才來醫院,心肺康復環節是缺失的,治療出院後繼續胡吃海塞、熬夜打牌,導致再次發病。醫療措施越來越先進,病人卻越來越多,正是這種單一診療模式的結果。醫院不僅要做治療,還要做前期預防和治療後健康管理,讓患者享受到健康、有品質的生活。

1.首先進行運動監測

心血管病做這些運動,能起到吃藥效果

病人在做心肺功能評估

想了解自己適合的運動,首先要進行運動監測。鄭大五附院心肺康復科趙陽主任指出,運動監測是評估患者的身體素質,包括通過坐下、起立實驗評估患者肌肉力量,通過單腿站立評估患者平衡能力,評估關節活動能力等。

接下來進行心肺運動實驗,包括6分鐘最大步行距離實驗、心肺功能運動實驗等。這一步主要是讓患者嘗試各種類型的運動,例如快速步行、模擬蹬自行車訓練等。通過一定時間運動後,再評估患者的心跳、血壓等變化,確定患者的心肺承受能力,最終選擇適合患者的運動項目。

2.開具個性化運動處方

心血管病做這些運動,能起到吃藥效果

詳實的運動處方

根據以上標準,醫生為患者開具個性化運動處方。每張運動處方中,還會包括對運動頻率的要求。例如每天做哪項運動,每天運動多少次,一週需要做多少次,每次鍛鍊多長時間、走多少米等,和吃藥很類似,需要像按時吃藥一樣去做運動。

對大部分患者來說,一般需要每週鍛鍊3~5次、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當然,如果患者採取走路這種輕緩運動,鍛鍊時間就要長一些。“同等級別運動量中,有很多運動項目,患者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避免因失去興趣難以堅持。例如,有氧跑步和打羽毛球效果差不多,不想跑步的就可以選擇打羽毛球。”

3.運動處方需經常調整

一張運動處方並非一成不變。患者每2個月需要複查一次,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調整。“患者長期堅持鍛鍊,身體機能會提升,在新的運動處方中,可能會給其增加運動量,或調整運動項目,以取得更好效果。”

複查主要評估攝氧能力。正確運動,能顯著提升攝氧能力。攝氧能力,是身體從空氣中攝取氧氣的能力。攝氧能力越強,心肺功能就越強,運動耐力也更持久。

胡大一教授說:“美國心臟協會發表聲明,攝氧能力和有氧運動能力,是衡量患者壽命和健康狀態的重要生命體徵。冠心病患者如果能進行康復運動,攝氧能力變得很強,仍能健康長壽。”

4.安全有效是最大前提

運動處方的最大前提,就是安全有效。“所謂安全,就是運動不能超過患者的無氧閾值。無氧閾值是身體對無氧狀態的承受極限,一旦運動量超過極限,神經調節就會跟不上,導致昏厥等危險。每年馬拉松比賽都有選手猝死,原因就是運動量嚴重超過了自己的無氧閾值,導致昏厥窒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