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离职率那么高呢?

不琦喃


创业至今,全职快2年了,一开始招聘,基本上用的都是应届生,结果发现离职率很高,留存很低,现在招聘基本上不招应届生,那么,为什么现在应届生或者说年轻人离职率那么高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一、 自我认知

很多年轻人,对自我认知不清晰,表现为:第一,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第二,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所以随便搞个企业就去待着,想着不行就换,其实如果去了一个企业,不是很差的话,最好多待着,多学东西,具体怎么分析可以看我之前的写的答案。

二、 期望值管理

对公司期望太高,对薪资福利期望太高,对公司氛围期望太高。公司不是你爹妈,不要期望太高。学到本事才是核心竞争力。其实只要饿不死,能学到东西就可以了。

三、 心智不成熟

人年纪大了,就会稳定,年轻的时候,就会想着不行就换,下一家就会好些,殊不知,其实天底下的企业都差不多的,企业的本质是逐利,最提升投入产出比,只有有贡献的人,才能获得企业的回报。

四、 我的建议

1、 多增进自我认知。建议在学校的时候多去企业实习,如此可以加深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也趁着实践加深对自我认知,想我当年在报社实习的时候就体会到,我以后不想去报社上班,我在国企实习的时候就体会到我不想去国企上班。

2、 不要期望太高。

3、 稳定很重要。沉淀很重要。


姑婆那些事儿


去年公司招人特别困难,作为Hr,我也是被年轻人啪啪打脸了。

不管是你招聘低层的工人,还是坐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你找到他们的时候看着都很积极,也都愿意在这里做。但是时间不用多长,三个月就开始出现倦怠的倾向。

去年做多的时候有四五个年轻人集体辞职。后来我仔细想过这当中的根本问题:

1 现在的年轻人不盲从。

我们多年前毕业的时候,老师和社会教育我们的是,你们应该找一个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就从这就话,就是说明我们要从小白开始做,然后慢慢混成老员工,然后上到主管,一口气二十年之后干到退休。

这也是在十多年前,为什么人们都愿意进国企和外企。那个时候我们的确很听话,听话,听话



2 现在机会很多,诱惑很多

手机和网络让无数人躺着也富起来,不出来工作也不缺钱花。

相比较每天上下班打卡的生活,这样工作才符合年轻人的梦想状态。梦和远方。

还有现在媒体上到处出现的"他毕业三年,月薪五万"这样的文章。告诉所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干才能有前途。

说实话,现在诱惑远远大于机会。

3 整体收入就是低。

看看身边的人,别说年轻人,就说我们自己,年级三四十,还有月薪三四千的人,可是你知道很多年轻人在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就是2000元。你让他们怎么接受一个月三千块的生活。

去年有个办公室的小伙子辞职去网站写小说,后来说他月入两万,结果当时和他住在一个宿舍另外一个人立刻放弃手头人力资源的工作,就跑去写小说了。

毕竟,现在就是钱说了算。

我觉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

年轻人不爱干,你还可以找爱干的人。80后还有很多人呢。


职场玛格丽特


我这两年几乎每年都换一份工作,每份都干不过四个月。

第一份工作,主管要离职,接手的是个超级sb,第二天早晨开早会前一天晚上十一点才通知,第二天要放端午假,今天下午四点通知六点开会,关键是还要去总部,车程一小时那种,反正这类吐槽的事太多了,不说了,辞职。

第二份,我干了四个多月,期间一直兢兢业业,尽自己最大所能完成工作,后面因为要参加一个考试,请假十天,回来通知我公司人太多了,所以我被解雇了???

第三份,前一个老板介绍的私人机构,加我加老板三个人,干了半个月,老板很年轻,25岁的小姑娘,想一出是一出,变脸比翻书还快,典型的画大饼,辞职。

第四份,老板也是个没有信誉的人,拜拜了您嘞。

第五份,现在这个,可以说也是相当sb了。但我还没辞职。

怎么说呢,现在好多的私人小单位确实没有保障,老板今儿高兴工资就今儿发,老板心情不好我就拖一两天再发。

我在一个行业里换了这么多,只能说小单位的领导确实不如大单位的领导,为什么大单位就那么几个,而小单位跟共享单车一样多也是有原因的。

不能不说我矫情,我没办法接受一个人骗我,就是他说过的话没有实现我都会认为他是骗我,所以这也是我不断换单位的原因之一。

这次疫情又给我上了一课,自己没本事之前,不要随便换单位,趁着年轻,受点苦没什么的,重要的是要学到本事。有本事之后,自己也就有了跳槽的资本。


袜子的教育观


很正常啊,就现在的年轻人高不成低不就的,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家里就这么一两个孩子,父母都是捧在手心里,要什么有什么的,大学几年玩过来,转眼到了找工作的时候,除了那些重点大学,像大专、一般二本的,即没什么好学历,也没有什么好手艺,在一家公司,肯定没什么高工资,做了几天就够了,尤其在一家公司,刚入职什么也不会,很多都是去的第一天就走了。

其实很多公司都是你刚入职先把你晒一天,看看你是否能耐得住寂寞,很多心里上就受不了这种冷漠的环境,就自动离职。

还有一类是工作长了一点时间,就感觉没激情了,想出去看看,就经常跳槽。甚至于有些是看不惯公司的某个领导,根本不在乎赚不赚钱,只看自己做的开不开心,不吃一点委屈。

还有一类是觉得自己肯定能赚大钱,在一个公司稳定不下来,想着在还有其他更好的工作,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控!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多做几份工作是好的,看看自己适合哪一方面,但是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位,不要好高骛远,做一份工作就要踏踏实实的做好!

当然也有一类人,在一个公司一直坚持下去,慢慢做到管理岗位,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态度!


小丸娜


先对你的副标题里的内容做个解答:原来4000元/月,在你的努力下给他加了1000元/月,也就是每个月工资5000元。换一家公司涨的应该是每月1000元,而不是每年1000元吧。也就是换一家公司,工资从5000元/月涨到6000元。这个涨幅并不算大。每个月5000元,换一家公司至少应该涨到7000元,才有意义。换一家公司,看上去好解释,事实上,换一家公司,除了有表面上工资的涨幅以外,还有一些风险,比如新公司的工作环境不如上一家公司,新公司的薪资结构不合理(比如:6000元,给你切割成,基本工资3500元,绩效工资2500元),新公司的上级无能等等。

年轻人现在离职率高,有很多种原因。

公司自身的原因:当前经济形势一直不乐观,市场竞争压力大,公司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公司在环境投入、办公条件投入上小心翼翼,工资也不敢太高,否则公司的整体成本会直线上升,微薄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公司的现金流。接下来的影响就是,老板太累,焦头烂额,继而影响到心情,心情不好,自然影响到老板对员工的态度,老板对员工的态度影响到员工去留的决定。还有一种公司,就是老板本身的格局和胸怀都不够,造成整个公司的氛围极其不良,整个扣没有人能解得了,只有老板改变自己的格局和胸怀,但格局和胸怀和性格一样,是极其难改变的。也许他能够在几次失败之后,能够反省,并真正改变自己,以后的公司才会有救。

年轻人自身的原因:现在的一部分年轻人,由于生长在“计划生育”的年代,小时候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惯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疼着,吃不得一点苦头,受不得一点委屈。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基本都在“呵护”之下。大学毕业后,一下子进入一个“无情”的职场,由于没有承受压力锻炼的基础,没有受过委屈的经历,一言不合就离职,受点小委屈就离职,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对职场的这种不适应,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没有一家是看得上眼、让自己顺心满意的。离职的频率高也就很自然了。我看到一位26岁的年轻人,到我夫人的公司面试,这个年轻人的母亲竟然陪着他面试,可想这位年轻人有多么娇嫩。(备注:这里说的是一部分年轻人,不是全部)

第三,部分年轻人缺乏引导,没有导师。年轻人需要引导,但第一引导人就是家长。对于走到职场和社会上,家长关注的是孩子有没有受委屈,有没有被老板责备,有没有太辛苦,从不会告诉孩子:社会和职场是无情的,谁也帮不了他。这一点要向动物学习:从小就教授和指导他们踏入森林独立生存的本领。上个世纪,进入职场,就有师傅带着,无论是技术还是做人,师傅一个人说了算。现在没有师傅这一说,都是但靠自己慢慢去领悟人生、领教职场的“厉害”。当然,年轻人也要有一颗愿意“被引导”的心,有意愿让他人“引导”才行。年轻人真正应该有的职前教育,很少,如果有,也是有些假大空的东西。缺乏引导,年轻人找准方向的机会就渺小。

这样,公司一方、年轻人自身和导师三方都欠缺的情况下,导致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职场的要求对不上号,就不断辞职“探索”新公司,最后,离职频率高成了以后就业无法消除的瓶颈。

最后给一句劝诫: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同一个环境和机制下有始有终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才可能得到提升。况且,世界上永远没有让你完全满意的公司,东山望着西山高。找一个尚可的公司,沉下心来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才是正道。而这些,只有靠自己,没有人能帮得了你。

年轻人,加油!


耕然夫


题主面临的问题,不该只关注为什么年轻人离职率这么高,虽说这一代年轻人有些个性,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应该向内看,看看自身及公司管理等各方面有木有问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节奏。

从题主副标题的描述,给你做下简单的分析。

1、作为直属领导,不关注员工的工资,这是最大的错误,你要明白每个人去工作,最终都希望拿到对等的工资,如果工资架构有问题,对员工的影响是最大的。

就算公司刻意保密,你作为领导也有知情权,要不怎么带领好团队,如何根据每个人的具体工作能力等来审核付的劳动报酬是否合理?不合理就要跟公司反馈。(承上启下的作用)

2、你觉着他的工作能力一般,那你是否有关注过他,跟他进行沟通,他为什么工作能力一般?

这个问题可能他自己也有意识到,但从他接下来的表现中,他并不觉着自己工作能力一般是因为自己,更有可能会觉着你不善于发现他的优点,或者公司培养机制一般,并没有让我有多大成长。

3、能在一个公司坚持工作3年以上,并且工资一般,那不能算随便离职,也算不到离职率高。

4年了,一个员工对公司的了解及对个人成长的期待都已一目了然了,他自己绝对经过各种挣扎,思考,觉着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长久发展才选择了放弃。

4、你觉着你煞费苦心,对他关爱有加,但你解决不了他面临的问题。例如:结婚、家人生病、自我价值实现等等。

对一个人再好不如解决他的问题来的重要。

5、公司说明年再给他涨1000块工资,算起来有7000块,我想说他听到这话能果断离职,证明他有更好的发展,当然比这7000块高出不只1000、2000。

6、你怎么能保证你们公司一定会在第三年还给他稳定的1000左右涨幅?

7、他能在离职前直接给你说他的想法,证明跟你关系不错,在他心里,他懂得你对他的照顾,如果他有更好的发展你应该替他高兴,就算不能在一个公司成为同事,成为朋友也是不错的吧。

在管理这块,从来没有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要站在我以为我认为的制高点上,员工离职,不是情能牵住的,因为人要吃要喝,有家庭压力。



朱扭扭扭


年轻人就默认大学生了。因为公司的待遇差制度不合理。不要老觉得年轻人不能吃苦,你要告诉我吃苦有用吗?厦门当地均价2万以上,你破例给他涨了1000工资才4000,在抛去花销,怎么买房,你告诉我他多吃苦才能买房?吃苦没用人家为啥要吃苦。

第二点,现在都2018年了,不是过去70,80年代让你们老板随便压榨了。你看看人家合资外企待遇,日,韩台不算,主要看欧美的。


首先,人家保证8小时工作,白领给双休。给绩效,13薪,奖金。5险一金加商业保险是标配。年假20天起步,1年一次体检。国家法定节假日给津贴。采暖费和防暑降温费是标配。婚假给10天,护理假7天。结婚了公司给500贺礼,亲属去世公司给500慰问金。要人性化,懂不?

都是干相同的活,没有太大差距。人家当然都想去欧美企业,私企那找点没本事的。年轻人要的啥你们不知道吗?

钱不能少,工作时间不能太长,双休要保证。不然为啥大学生不去当农民工?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在说靠工作4,5千肯定买不起房?年轻人都佛性了,谁还惯你那臭毛病。

总结一下,年轻人爱离职的原因不是马云那个钱不够,受委屈了,他说的是30,40成家立业那样的人。

年轻人爱离职的原因总结:钱给的少,工作时间太长(超过8小时工作),加班时间太长,周六日不双休,受委屈了,不给上5险一金,饭太难吃,需要上夜班,工作没前途。以上满足一点,年轻人就可以辞职。


静心思考人生1234


18年,某招聘平台的调研数据显示,当代职场人换工作的平均周期是1.5年,资历越深,换工作的周期就越长,也就是意味着毕业五年内的年轻人,平均跳槽周期还不到1.5年。

最近我在招一些人力资源的候选人,也发现同样的问题,一家单位干得没多久,就又看外面的新机会了。但他们居然能把在一家单位几个月的工作经历写得很丰满,很有内容,我也是打嘀咕了:难道他们作为人力资源行业的人,也不清楚企业用人的标准与换工作应有的态度么?

所以,放之于全行业,我就更想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换工作会这么随意。于是我把这个问题带入了我的面试提问中去,通过多人调研,我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原因:

1、就业大环境来讲,人更“值钱”了。

怎么理解?假设我们把现在这批年轻人放到十几二十年前,想必他们也会向我们的父辈一样在一家公司即使工作并不顺利,也会暂且待着。为什么?因为在当时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起来,注册制企业公司总体还比较少,一个城市可能成规模的公司可能也就这么几家,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的爆发期,人口总量及农村城市化建设给城市带来了大量年富力强的劳动力,所以,就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来讲,供远大于求,买方市场还是占据了主导。因此也就可以理解当时的人为什么不太愿意轻易离职了。

然而,时间过了十几年来到现在。不论从政府还是从市场整体环境都在鼓励创新创业。国民经济从最开始的一第一第二经济为主导,已经转向了以第三经济为支柱的新的发展模式。所以就单单我所住的杭州滨江区,每天注册的新公司也有近百家。同时我们再看一下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早在2016年,我国的人口学专家就已经调研出目前我国已经几乎没有了人口红利,相带来的是适龄劳动人口的减少以及老年人口的增长。供给方的不断增长以及劳动力人口的趋稳,带来的就是对于职场劳动者来说,他们变得更“值钱”了,可以选择的余地更大了,那么自然他们也就会开始“挑”工作了。

2、当代年轻人受到了更多元文化的熏陶,人的思想更独立和自主了。

2000年以后互联网的普及以及2008年左右开始移动智能终端的大规模应用,让新思想、新文化被年轻人更多地接受。同时由于他们的父辈已经有了物质生活的改善,所以针对他们的下一辈(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为“皇帝般”的照顾。在这种思想多元,生活温室里长大的年轻人,自然更不愿意受到那些机制僵化或管理严苛的企业的约束了。

3、生活的压力与薪资的比较。

这些年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整体的物价水平确实上升相对来说还是有的。住房等生活成本的攀升,导致了现在年轻人的整体压力确实也比较大。而如果你在一家企业从事了3~4年的工作,你会发现在企业内部的涨薪比例确实还是比较小的。所以说很多年轻人开始选择外部的机会,通过跳槽来给自己增加工资。

另一种情况是新增的攀比。或许你不承认,但是你也必须得正视,那就是当自己和同龄的其他小伙伴同样工作了三年以后,你发现其他小伙伴已经能够买的上汽车,而你仍然需要靠你的11路或者公交车上下班。这时候你会天然地对目前的工作产生一定的不满,希望自己能够增加工资,也能够尽快赶上你同龄的小伙伴,因为你觉得你在综合能力上其实并不比他差。

4、招聘平台与猎头的“怂恿”。

由于人口红利的减少以及许多新兴的招聘媒介的出现,现在的著名的这些招聘平台也并不像以前一样能够坐天收成。所以说现在你只要在一个平台上注册了自己的招聘信息,即使你没有求职的意向,你也会偶尔收到招聘平台给你发的一些最新的热门岗位资讯。很多时候人是经不起诱惑的,当他们发现有一些合适的岗位更适合自己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选择去投递简历,这就客观上也增加了候选人求职的可能性。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猎头公司,其实这些年猎头已不再像过往那样神秘,而且它对于人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很多时候一个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就会收到很多猎头公司的电话,给他们去推销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合适他们的岗位,这个时候就把这些其实本没有求职打算的候选人触发了他们的求职动机。

5、被迫离职换工作。

在和候选人攀谈的过程中还有一点很有意思,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换工作不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还是被迫选择了换工作。我可以说这些候选人的运气不是特别好,或者说是她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眼光很好的判断。我发现不少年轻人,他们之所以换工作,是因为他们之前所从事的企业倒闭了,或者说是资产转让了,导致大批量的离职。

对于这一类的换工作的年轻人来讲,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更谨慎的选择下一份工作,一定要看好一个好的企业,好的方向。

好了,我码了这么多字没有功劳是不是也有苦劳?如果你觉得我讲得还是有道理的,可以关注或者给我点个赞。


职场HR老王


提这种问题的公司以及高层,请先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对待你的员工的!作为职场上的的年轻代表,我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说吧。

2018年,大学毕业近3年,差不多换了好几个工作,可能从简历上来看,我的职场经历也算得上是跳槽频繁,基本在一家工资都没待满一年就离职了,但是很现实的问题是,公司的离职率其实很多情况下还是要看公司的企业文化来说的。



举个身边很现实的例子,一同事来到公司,当初来的时候,老板说的很好听,以什么期权、股权、上市等诱惑员工入职好好干,因为以前和这位老板有人情来往,条件谈判说固定薪酬、不坐班,但是半年后,老板不同意,要求必须坐班,否则离职处理,这让人很难以接受。当初谈的上就是不用坐班的薪酬,如今老板变卦,不仅要求坐班,还不涨薪酬,这让员工怎么看待呢?换谁心里都不好过,这种翻脸不认人的做法,难道还能留住人吗?况且公司很抠门,一年到头,从来没有任何福利等等。想想这种离职率高也很正常!



其实很多时候,年轻人并不是喜欢频繁跳槽,但是很多情况都是公司真的是不道德,做的实在太差劲了,尤其是在北上广这种地方,一个人离职,就要考虑诸多问题,比如换房子、社保交接等,没人会愿意这么折腾,但凡公司有一点好处,员工自然会感激的,但是,说实话,现在这就是利益社会,没有利益交互,公司就是待遇很差!


提这种问题的公司以及高层,请先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对待你的员工的!谢谢!


那是怎样的天堂


年轻人的离职,有个人的因素,也有单位的原因,也很整个大的就业环境关系很大。

就拿本人来说,从毕业到目前为止,换个不下十个工作,一方面,是工资不太理想。另外一方面,从事的工作自己不太喜欢。

所以,这个问题得具体分析一下。

1、工资不符合期望,工作环境不太好等因素。

现在的年轻人跟以前的人不一样,工资过低、工作环境差等等情况,甚至老板性格不好都能成为离职的原因。

大部分人离职很大原因就是工资问题,坊间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工资涨的快,看你跳槽勤快不勤快。当然,这个跳槽的前提是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另外,现在年轻人对工作环境要求很高,比如干净整洁的写字楼,甚至工资低点都能接受。

可能老板的一句难听话,员工立马就撂挑子不干,这独来独往的人很多。

2、社会竞争激烈,公司倒闭严重

这个就属于客观原因了。很多公司特别是小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加上本身现金流就很紧张,一不小心就倒闭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求职者只得另寻出路,另谋生计了。

3、年轻人任性,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年轻人之所以比较任性,最大的资本就是年龄优势。因为离职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反正离开了这里,我能找到更好的。

长期下去,从整个职业生涯来说,频繁的离职是百害无一利的。

所以,年轻人因为职业规划混乱,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完全个人想法,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辞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