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離職率那麼高呢?

不琦喃


創業至今,全職快2年了,一開始招聘,基本上用的都是應屆生,結果發現離職率很高,留存很低,現在招聘基本上不招應屆生,那麼,為什麼現在應屆生或者說年輕人離職率那麼高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一、 自我認知

很多年輕人,對自我認知不清晰,表現為:第一,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第二,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不足是什麼。所以隨便搞個企業就去待著,想著不行就換,其實如果去了一個企業,不是很差的話,最好多待著,多學東西,具體怎麼分析可以看我之前的寫的答案。

二、 期望值管理

對公司期望太高,對薪資福利期望太高,對公司氛圍期望太高。公司不是你爹媽,不要期望太高。學到本事才是核心競爭力。其實只要餓不死,能學到東西就可以了。

三、 心智不成熟

人年紀大了,就會穩定,年輕的時候,就會想著不行就換,下一家就會好些,殊不知,其實天底下的企業都差不多的,企業的本質是逐利,最提升投入產出比,只有有貢獻的人,才能獲得企業的回報。

四、 我的建議

1、 多增進自我認知。建議在學校的時候多去企業實習,如此可以加深對企業和社會的瞭解,也趁著實踐加深對自我認知,想我當年在報社實習的時候就體會到,我以後不想去報社上班,我在國企實習的時候就體會到我不想去國企上班。

2、 不要期望太高。

3、 穩定很重要。沉澱很重要。


姑婆那些事兒


去年公司招人特別困難,作為Hr,我也是被年輕人啪啪打臉了。

不管是你招聘低層的工人,還是坐辦公室的管理人員,你找到他們的時候看著都很積極,也都願意在這裡做。但是時間不用多長,三個月就開始出現倦怠的傾向。

去年做多的時候有四五個年輕人集體辭職。後來我仔細想過這當中的根本問題:

1 現在的年輕人不盲從。

我們多年前畢業的時候,老師和社會教育我們的是,你們應該找一個可以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就從這就話,就是說明我們要從小白開始做,然後慢慢混成老員工,然後上到主管,一口氣二十年之後幹到退休。

這也是在十多年前,為什麼人們都願意進國企和外企。那個時候我們的確很聽話,聽話,聽話



2 現在機會很多,誘惑很多

手機和網絡讓無數人躺著也富起來,不出來工作也不缺錢花。

相比較每天上下班打卡的生活,這樣工作才符合年輕人的夢想狀態。夢和遠方。

還有現在媒體上到處出現的"他畢業三年,月薪五萬"這樣的文章。告訴所有的年輕人,只有自己幹才能有前途。

說實話,現在誘惑遠遠大於機會。

3 整體收入就是低。

看看身邊的人,別說年輕人,就說我們自己,年級三四十,還有月薪三四千的人,可是你知道很多年輕人在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就是2000元。你讓他們怎麼接受一個月三千塊的生活。

去年有個辦公室的小夥子辭職去網站寫小說,後來說他月入兩萬,結果當時和他住在一個宿舍另外一個人立刻放棄手頭人力資源的工作,就跑去寫小說了。

畢竟,現在就是錢說了算。

我覺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我們彼此之間存在的差異。

年輕人不愛幹,你還可以找愛乾的人。80後還有很多人呢。


職場瑪格麗特


我這兩年幾乎每年都換一份工作,每份都幹不過四個月。

第一份工作,主管要離職,接手的是個超級sb,第二天早晨開早會前一天晚上十一點才通知,第二天要放端午假,今天下午四點通知六點開會,關鍵是還要去總部,車程一小時那種,反正這類吐槽的事太多了,不說了,辭職。

第二份,我幹了四個多月,期間一直兢兢業業,儘自己最大所能完成工作,後面因為要參加一個考試,請假十天,回來通知我公司人太多了,所以我被解僱了???

第三份,前一個老闆介紹的私人機構,加我加老闆三個人,幹了半個月,老闆很年輕,25歲的小姑娘,想一出是一出,變臉比翻書還快,典型的畫大餅,辭職。

第四份,老闆也是個沒有信譽的人,拜拜了您嘞。

第五份,現在這個,可以說也是相當sb了。但我還沒辭職。

怎麼說呢,現在好多的私人小單位確實沒有保障,老闆今兒高興工資就今兒發,老闆心情不好我就拖一兩天再發。

我在一個行業裡換了這麼多,只能說小單位的領導確實不如大單位的領導,為什麼大單位就那麼幾個,而小單位跟共享單車一樣多也是有原因的。

不能不說我矯情,我沒辦法接受一個人騙我,就是他說過的話沒有實現我都會認為他是騙我,所以這也是我不斷換單位的原因之一。

這次疫情又給我上了一課,自己沒本事之前,不要隨便換單位,趁著年輕,受點苦沒什麼的,重要的是要學到本事。有本事之後,自己也就有了跳槽的資本。


襪子的教育觀


很正常啊,就現在的年輕人高不成低不就的,從小沒吃過什麼苦,家裡就這麼一兩個孩子,父母都是捧在手心裡,要什麼有什麼的,大學幾年玩過來,轉眼到了找工作的時候,除了那些重點大學,像大專、一般二本的,即沒什麼好學歷,也沒有什麼好手藝,在一家公司,肯定沒什麼高工資,做了幾天就夠了,尤其在一家公司,剛入職什麼也不會,很多都是去的第一天就走了。

其實很多公司都是你剛入職先把你曬一天,看看你是否能耐得住寂寞,很多心裡上就受不了這種冷漠的環境,就自動離職。

還有一類是工作長了一點時間,就感覺沒激情了,想出去看看,就經常跳槽。甚至於有些是看不慣公司的某個領導,根本不在乎賺不賺錢,只看自己做的開不開心,不吃一點委屈。

還有一類是覺得自己肯定能賺大錢,在一個公司穩定不下來,想著在還有其他更好的工作,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一個很好的把控!

其實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多做幾份工作是好的,看看自己適合哪一方面,但是一定要給自己定好位,不要好高騖遠,做一份工作就要踏踏實實的做好!

當然也有一類人,在一個公司一直堅持下去,慢慢做到管理崗位,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態度!


小丸娜


先對你的副標題裡的內容做個解答:原來4000元/月,在你的努力下給他加了1000元/月,也就是每個月工資5000元。換一家公司漲的應該是每月1000元,而不是每年1000元吧。也就是換一家公司,工資從5000元/月漲到6000元。這個漲幅並不算大。每個月5000元,換一家公司至少應該漲到7000元,才有意義。換一家公司,看上去好解釋,事實上,換一家公司,除了有表面上工資的漲幅以外,還有一些風險,比如新公司的工作環境不如上一家公司,新公司的薪資結構不合理(比如:6000元,給你切割成,基本工資3500元,績效工資2500元),新公司的上級無能等等。

年輕人現在離職率高,有很多種原因。

公司自身的原因:當前經濟形勢一直不樂觀,市場競爭壓力大,公司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公司在環境投入、辦公條件投入上小心翼翼,工資也不敢太高,否則公司的整體成本會直線上升,微薄的利潤不足以支撐公司的現金流。接下來的影響就是,老闆太累,焦頭爛額,繼而影響到心情,心情不好,自然影響到老闆對員工的態度,老闆對員工的態度影響到員工去留的決定。還有一種公司,就是老闆本身的格局和胸懷都不夠,造成整個公司的氛圍極其不良,整個扣沒有人能解得了,只有老闆改變自己的格局和胸懷,但格局和胸懷和性格一樣,是極其難改變的。也許他能夠在幾次失敗之後,能夠反省,並真正改變自己,以後的公司才會有救。

年輕人自身的原因:現在的一部分年輕人,由於生長在“計劃生育”的年代,小時候都是家裡的“寶貝”,父母慣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疼著,吃不得一點苦頭,受不得一點委屈。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畢業,基本都在“呵護”之下。大學畢業後,一下子進入一個“無情”的職場,由於沒有承受壓力鍛鍊的基礎,沒有受過委屈的經歷,一言不合就離職,受點小委屈就離職,什麼都由著自己的性子。對職場的這種不適應,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沒有一家是看得上眼、讓自己順心滿意的。離職的頻率高也就很自然了。我看到一位26歲的年輕人,到我夫人的公司面試,這個年輕人的母親竟然陪著他面試,可想這位年輕人有多麼嬌嫩。(備註:這裡說的是一部分年輕人,不是全部)

第三,部分年輕人缺乏引導,沒有導師。年輕人需要引導,但第一引導人就是家長。對於走到職場和社會上,家長關注的是孩子有沒有受委屈,有沒有被老闆責備,有沒有太辛苦,從不會告訴孩子:社會和職場是無情的,誰也幫不了他。這一點要向動物學習:從小就教授和指導他們踏入森林獨立生存的本領。上個世紀,進入職場,就有師傅帶著,無論是技術還是做人,師傅一個人說了算。現在沒有師傅這一說,都是但靠自己慢慢去領悟人生、領教職場的“厲害”。當然,年輕人也要有一顆願意“被引導”的心,有意願讓他人“引導”才行。年輕人真正應該有的職前教育,很少,如果有,也是有些假大空的東西。缺乏引導,年輕人找準方向的機會就渺小。

這樣,公司一方、年輕人自身和導師三方都欠缺的情況下,導致了年輕人的心理需求和職場的要求對不上號,就不斷辭職“探索”新公司,最後,離職頻率高成了以後就業無法消除的瓶頸。

最後給一句勸誡: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同一個環境和機制下有始有終解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才可能得到提升。況且,世界上永遠沒有讓你完全滿意的公司,東山望著西山高。找一個尚可的公司,沉下心來積累經驗,提升能力,才是正道。而這些,只有靠自己,沒有人能幫得了你。

年輕人,加油!


耕然夫


題主面臨的問題,不該只關注為什麼年輕人離職率這麼高,雖說這一代年輕人有些個性,但並不是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應該向內看,看看自身及公司管理等各方面有木有問題,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節奏。

從題主副標題的描述,給你做下簡單的分析。

1、作為直屬領導,不關注員工的工資,這是最大的錯誤,你要明白每個人去工作,最終都希望拿到對等的工資,如果工資架構有問題,對員工的影響是最大的。

就算公司刻意保密,你作為領導也有知情權,要不怎麼帶領好團隊,如何根據每個人的具體工作能力等來審核付的勞動報酬是否合理?不合理就要跟公司反饋。(承上啟下的作用)

2、你覺著他的工作能力一般,那你是否有關注過他,跟他進行溝通,他為什麼工作能力一般?

這個問題可能他自己也有意識到,但從他接下來的表現中,他並不覺著自己工作能力一般是因為自己,更有可能會覺著你不善於發現他的優點,或者公司培養機制一般,並沒有讓我有多大成長。

3、能在一個公司堅持工作3年以上,並且工資一般,那不能算隨便離職,也算不到離職率高。

4年了,一個員工對公司的瞭解及對個人成長的期待都已一目瞭然了,他自己絕對經過各種掙扎,思考,覺著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長久發展才選擇了放棄。

4、你覺著你煞費苦心,對他關愛有加,但你解決不了他面臨的問題。例如:結婚、家人生病、自我價值實現等等。

對一個人再好不如解決他的問題來的重要。

5、公司說明年再給他漲1000塊工資,算起來有7000塊,我想說他聽到這話能果斷離職,證明他有更好的發展,當然比這7000塊高出不只1000、2000。

6、你怎麼能保證你們公司一定會在第三年還給他穩定的1000左右漲幅?

7、他能在離職前直接給你說他的想法,證明跟你關係不錯,在他心裡,他懂得你對他的照顧,如果他有更好的發展你應該替他高興,就算不能在一個公司成為同事,成為朋友也是不錯的吧。

在管理這塊,從來沒有容易的事情,作為一名管理者,不要站在我以為我認為的制高點上,員工離職,不是情能牽住的,因為人要吃要喝,有家庭壓力。



朱扭扭扭


年輕人就默認大學生了。因為公司的待遇差制度不合理。不要老覺得年輕人不能吃苦,你要告訴我吃苦有用嗎?廈門當地均價2萬以上,你破例給他漲了1000工資才4000,在拋去花銷,怎麼買房,你告訴我他多吃苦才能買房?吃苦沒用人家為啥要吃苦。

第二點,現在都2018年了,不是過去70,80年代讓你們老闆隨便壓榨了。你看看人家合資外企待遇,日,韓臺不算,主要看歐美的。


首先,人家保證8小時工作,白領給雙休。給績效,13薪,獎金。5險一金加商業保險是標配。年假20天起步,1年一次體檢。國家法定節假日給津貼。採暖費和防暑降溫費是標配。婚假給10天,護理假7天。結婚了公司給500賀禮,親屬去世公司給500慰問金。要人性化,懂不?

都是幹相同的活,沒有太大差距。人家當然都想去歐美企業,私企那找點沒本事的。年輕人要的啥你們不知道嗎?

錢不能少,工作時間不能太長,雙休要保證。不然為啥大學生不去當農民工?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在說靠工作4,5千肯定買不起房?年輕人都佛性了,誰還慣你那臭毛病。

總結一下,年輕人愛離職的原因不是馬雲那個錢不夠,受委屈了,他說的是30,40成家立業那樣的人。

年輕人愛離職的原因總結:錢給的少,工作時間太長(超過8小時工作),加班時間太長,週六日不雙休,受委屈了,不給上5險一金,飯太難吃,需要上夜班,工作沒前途。以上滿足一點,年輕人就可以辭職。


靜心思考人生1234


18年,某招聘平臺的調研數據顯示,當代職場人換工作的平均週期是1.5年,資歷越深,換工作的週期就越長,也就是意味著畢業五年內的年輕人,平均跳槽週期還不到1.5年。

最近我在招一些人力資源的候選人,也發現同樣的問題,一家單位幹得沒多久,就又看外面的新機會了。但他們居然能把在一家單位幾個月的工作經歷寫得很豐滿,很有內容,我也是打嘀咕了:難道他們作為人力資源行業的人,也不清楚企業用人的標準與換工作應有的態度麼?

所以,放之於全行業,我就更想明白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換工作會這麼隨意。於是我把這個問題帶入了我的面試提問中去,通過多人調研,我總結出以下幾方面原因:

1、就業大環境來講,人更“值錢”了。

怎麼理解?假設我們把現在這批年輕人放到十幾二十年前,想必他們也會向我們的父輩一樣在一家公司即使工作並不順利,也會暫且待著。為什麼?因為在當時我國的市場經濟才剛起來,註冊制企業公司總體還比較少,一個城市可能成規模的公司可能也就這麼幾家,然而當時的中國正處於人口紅利的爆發期,人口總量及農村城市化建設給城市帶來了大量年富力強的勞動力,所以,就勞動力市場供給側來講,供遠大於求,買方市場還是佔據了主導。因此也就可以理解當時的人為什麼不太願意輕易離職了。

然而,時間過了十幾年來到現在。不論從政府還是從市場整體環境都在鼓勵創新創業。國民經濟從最開始的一第一第二經濟為主導,已經轉向了以第三經濟為支柱的新的發展模式。所以就單單我所住的杭州濱江區,每天註冊的新公司也有近百家。同時我們再看一下勞動力市場的情況。早在2016年,我國的人口學專家就已經調研出目前我國已經幾乎沒有了人口紅利,相帶來的是適齡勞動人口的減少以及老年人口的增長。供給方的不斷增長以及勞動力人口的趨穩,帶來的就是對於職場勞動者來說,他們變得更“值錢”了,可以選擇的餘地更大了,那麼自然他們也就會開始“挑”工作了。

2、當代年輕人受到了更多元文化的薰陶,人的思想更獨立和自主了。

2000年以後互聯網的普及以及2008年左右開始移動智能終端的大規模應用,讓新思想、新文化被年輕人更多地接受。同時由於他們的父輩已經有了物質生活的改善,所以針對他們的下一輩(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給予了更好的生活條件和更為“皇帝般”的照顧。在這種思想多元,生活溫室裡長大的年輕人,自然更不願意受到那些機制僵化或管理嚴苛的企業的約束了。

3、生活的壓力與薪資的比較。

這些年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整體的物價水平確實上升相對來說還是有的。住房等生活成本的攀升,導致了現在年輕人的整體壓力確實也比較大。而如果你在一家企業從事了3~4年的工作,你會發現在企業內部的漲薪比例確實還是比較小的。所以說很多年輕人開始選擇外部的機會,通過跳槽來給自己增加工資。

另一種情況是新增的攀比。或許你不承認,但是你也必須得正視,那就是當自己和同齡的其他小夥伴同樣工作了三年以後,你發現其他小夥伴已經能夠買的上汽車,而你仍然需要靠你的11路或者公交車上下班。這時候你會天然地對目前的工作產生一定的不滿,希望自己能夠增加工資,也能夠儘快趕上你同齡的小夥伴,因為你覺得你在綜合能力上其實並不比他差。

4、招聘平臺與獵頭的“慫恿”。

由於人口紅利的減少以及許多新興的招聘媒介的出現,現在的著名的這些招聘平臺也並不像以前一樣能夠坐天收成。所以說現在你只要在一個平臺上註冊了自己的招聘信息,即使你沒有求職的意向,你也會偶爾收到招聘平臺給你發的一些最新的熱門崗位資訊。很多時候人是經不起誘惑的,當他們發現有一些合適的崗位更適合自己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選擇去投遞簡歷,這就客觀上也增加了候選人求職的可能性。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現在的獵頭公司,其實這些年獵頭已不再像過往那樣神秘,而且它對於人的門檻也越來越低,很多時候一個畢業兩三年的年輕人就會收到很多獵頭公司的電話,給他們去推銷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合適他們的崗位,這個時候就把這些其實本沒有求職打算的候選人觸發了他們的求職動機。

5、被迫離職換工作。

在和候選人攀談的過程中還有一點很有意思,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發現很多年輕人換工作不是基於自己的主觀意願,還是被迫選擇了換工作。我可以說這些候選人的運氣不是特別好,或者說是她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並沒有很好的眼光很好的判斷。我發現不少年輕人,他們之所以換工作,是因為他們之前所從事的企業倒閉了,或者說是資產轉讓了,導致大批量的離職。

對於這一類的換工作的年輕人來講,我只是希望他們能夠更謹慎的選擇下一份工作,一定要看好一個好的企業,好的方向。

好了,我碼了這麼多字沒有功勞是不是也有苦勞?如果你覺得我講得還是有道理的,可以關注或者給我點個贊。


職場HR老王


提這種問題的公司以及高層,請先看看你自己是怎麼對待你的員工的!作為職場上的的年輕代表,我以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說說吧。

2018年,大學畢業近3年,差不多換了好幾個工作,可能從簡歷上來看,我的職場經歷也算得上是跳槽頻繁,基本在一家工資都沒待滿一年就離職了,但是很現實的問題是,公司的離職率其實很多情況下還是要看公司的企業文化來說的。



舉個身邊很現實的例子,一同事來到公司,當初來的時候,老闆說的很好聽,以什麼期權、股權、上市等誘惑員工入職好好幹,因為以前和這位老闆有人情來往,條件談判說固定薪酬、不坐班,但是半年後,老闆不同意,要求必須坐班,否則離職處理,這讓人很難以接受。當初談的上就是不用坐班的薪酬,如今老闆變卦,不僅要求坐班,還不漲薪酬,這讓員工怎麼看待呢?換誰心裡都不好過,這種翻臉不認人的做法,難道還能留住人嗎?況且公司很摳門,一年到頭,從來沒有任何福利等等。想想這種離職率高也很正常!



其實很多時候,年輕人並不是喜歡頻繁跳槽,但是很多情況都是公司真的是不道德,做的實在太差勁了,尤其是在北上廣這種地方,一個人離職,就要考慮諸多問題,比如換房子、社保交接等,沒人會願意這麼折騰,但凡公司有一點好處,員工自然會感激的,但是,說實話,現在這就是利益社會,沒有利益交互,公司就是待遇很差!


提這種問題的公司以及高層,請先看看你自己是怎麼對待你的員工的!謝謝!


那是怎樣的天堂


年輕人的離職,有個人的因素,也有單位的原因,也很整個大的就業環境關係很大。

就拿本人來說,從畢業到目前為止,換個不下十個工作,一方面,是工資不太理想。另外一方面,從事的工作自己不太喜歡。

所以,這個問題得具體分析一下。

1、工資不符合期望,工作環境不太好等因素。

現在的年輕人跟以前的人不一樣,工資過低、工作環境差等等情況,甚至老闆性格不好都能成為離職的原因。

大部分人離職很大原因就是工資問題,坊間流傳著一句話,要想工資漲的快,看你跳槽勤快不勤快。當然,這個跳槽的前提是你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

另外,現在年輕人對工作環境要求很高,比如干淨整潔的寫字樓,甚至工資低點都能接受。

可能老闆的一句難聽話,員工立馬就撂挑子不幹,這獨來獨往的人很多。

2、社會競爭激烈,公司倒閉嚴重

這個就屬於客觀原因了。很多公司特別是小公司,由於經營不善,加上本身現金流就很緊張,一不小心就倒閉破產。

在這種情況下,求職者只得另尋出路,另謀生計了。

3、年輕人任性,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

年輕人之所以比較任性,最大的資本就是年齡優勢。因為離職對他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反正離開了這裡,我能找到更好的。

長期下去,從整個職業生涯來說,頻繁的離職是百害無一利的。

所以,年輕人因為職業規劃混亂,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幹啥。完全個人想法,想幹就幹,不想幹就辭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