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遇到最有名的抵抗战是哪一场?能否详细叙述一番?

绵绵情话不说



碰巧刚看过电视剧《成吉思汗》,基本尊重历史的,还有点印象,乐于回答。

蒙古帝国进行过三次横扫欧亚大陆的西征: 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灭了花剌子模国和西辽; 第二次是成吉思汗之孙拔都统领的“诸子西征”,打到过多瑙河畔的匈牙利格兰古城,建立了“钦察汗国”; 第三次是成吉思汗孙子、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领的铁骑,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国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在波斯地区建立了“伊利汗国”。 蒙古军到达的最大范围:西到波兰,西北到莫斯科,西南到巴勒斯坦,北到北冰洋,东到日本,东南到印尼爪哇岛,南到缅甸、越南。

成吉思汗只是第一次西征消灭花剌子模和西辽是干的,其余两次西征,成吉思汗已经不在人世,都是他后世子孙们所为。

铁木真(1162年—1227年),大蒙古国可汗,成吉思汗是他的尊号,意为“拥有海洋四方”。 1215年(成吉思汗十四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按协定派出500头骆驼商队,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花剌子模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的海儿汗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国王屠杀了成吉思汗的499名商人,侵吞了商品与骆驼。

成吉思汗为避免中断贸易,采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其国王摩诃末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害正使,把两位副使的胡须剃光,押送出境,这下惹怒了成吉思汗。 1217年成吉思汗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准备复仇战争。 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 1219年六月,成吉思汗亲统亲率20多万大军西征,从额尔出发,越过阿勒台山,经别失八里(新疆破城子)、仰吉八里(新疆马纳斯)、天地(新疆寨里木湖)、畏兀儿(新疆东南地)、阿力麻里(新疆霍城)、哈刺鲁(哈萨克斯坦),于中秋前后抵达虎思斡耳。

几年间,成吉思汗先后攻破讹答剌、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派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己率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骑兵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 古印度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花剌子模的王子札兰丁率领残部进行抵抗,在八鲁弯之战中蒙古兵损失近3万,但札兰丁被成吉思汗围困在申河边上,最后突围逃往印度。

成吉思汗为何不追击到印度呢?成吉思汗不追击到印度有两个原因,蒙古骑兵在南亚作过战,当时正值酷暑,天气炎热,蒙古铁骑行军数里,很多士兵都中暑了,没有了战斗力。还有个原因印度拥有庞大的象兵部队,非常厉害。后来成吉思汗的后代就饱受其苦,1397年,成吉思汗的后代率军3万铁骑攻打印度,印度派出120头大象,每头大象背上都有10名士兵,这些士兵以弓箭为主,蒙古骑兵都变成了活靶子,最后惨败而归,所以成吉思汗还是很高明的。

1225年秋,成吉思汗历时5年时间征服了花剌子模,消灭其40万大军,返回蒙古草原。 此时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

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享年66岁。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成吉思汗在第一次西征途中,基本上打得顺风顺水,没有遇到过大的阻碍。不过,却有一场战斗,让成吉思汗痛彻心扉,也是他西征途中遇到的最大的阻碍。

这场战斗,在历史上被称为“范延堡之战”。

(范延堡之战)

一、“范延堡之战”的背景。

“范延堡之战”前,成吉思汗基本上已经拿下了花剌子模的大部分地区。说大部分地区,其实主要是四座城市,讹答剌城、旧都玉龙杰赤、新都撒马尔罕、不花剌。成吉思汗先是拿下讹答剌城(这也是抢劫成吉思汗商队,惹起成吉思汗西征的一座城市)。然后拿下位于新都和旧都之间的不花剌。再接着派自己大儿子术赤、二儿子察合台攻打旧都玉龙杰赤,成吉思汗和三儿子窝阔台、四儿子拖雷攻打新都撒马尔罕。

当时,住在新都的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和王子札兰丁打不赢,逃到一个岛上。后来,摩诃末病死,札兰丁返回来,回到旧都玉龙杰赤。当时玉龙杰赤还没有被蒙古军攻下来,不过,玉龙杰赤的将领却怕札兰丁夺他的权,把札兰丁撵走。札兰丁逃到哥疾宁。不久玉龙杰赤也被蒙古军拿下。

札兰丁到哥疾宁后,很快就组织了8万人马。札兰丁带着这8万人马,与蒙古大断事官失吉忽秃忽打了一仗。当时失吉忽秃忽只有3万人,结果败给了札兰丁。

这一次大战意义重大,因为蒙古人西征以来,花剌子模还从来没有打胜过蒙古军。可以说,这一场大战,极大地鼓舞了花剌子模人的士气。

(成吉思汗)

二、“范延堡之战”的过程。

成吉思汗得知失吉忽秃忽打败后,亲自领兵,往哥疾宁推进。他要打败札兰丁,把蒙古军损失的颜面挽回来。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在通往哥疾宁的途中,遇到了范延堡城。

本来,如果札兰丁没有打败蒙古军,可能范延堡城的抵抗还没那么强烈。因为札兰丁打败了蒙古军,极大地鼓舞了范延堡人的士气。又由于范延堡城是石头垒的墙,非常坚固。而当时成吉思汗又没有什么攻城利器。因此,蒙古人在城下久攻不下。

不但久攻不下,更为严重的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木阿秃干(察合台儿子)还被打死在城下。

这个打击对成吉思汗来说,太严重了。因为木阿秃干是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孙子,做事稳重,打仗非常英勇,成吉思汗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木阿秃干战死后,成吉思汗抱着他的尸体,把自己关进一个屋子里,呆了整整一天,然后下达了进攻命令。

这次进攻,可以说是成吉思汗玩命的进攻,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战争惨烈到哪种程度。就是当时范延堡城下已经是尸体“堆积如山”。真正的堆积如山,不是夸张。当时的蒙古军,最后是把尸体作为梯子,爬到范延堡上面去的。可以想象,尸体堆得有多高。

(札兰丁的对抗)

三、“范延堡之战”的结局。

蒙古军经过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拿下来范延堡城。成吉思汗进城以后,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不但杀光了城里的人,杀光了城里的牲畜,砍光了城里的植物,还烧毁了城里所有的房屋。最后,连留下来的石头也不放过,而是被成吉思汗全部拆掉,真正叫做“夷为平地”。不仅如此,成吉思汗还不解气,又给范延堡城改了一个名字,叫做“卯危八里”,这是“歹城”的意思。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的过程中,有些城市的抵抗是很坚决的,给蒙古军队也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比如讹答剌、范延堡等,但是究竟哪一个是最有名的,实在不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