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英國、法國、德國為何不將本國人口提升到一億以上,使得自己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

被稱為神


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一,英法德政府已經在盡力提倡本國人口生育;

其二,經濟總量與人口數量沒有必然聯繫。

英法德等西方國家信奉基督教,對墮胎這件事爭議極大。但凡有宗教信仰,有所畏懼的國家,都會對墮胎問題有所保留。那麼英法德對自己國家的人口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中國近代以來,國力羸弱,普通家庭添丁進口,高興之餘還會有些發愁“又添一張吃飯的嘴”。何為小康?吃飽飯而已。中國人在歷史上餓的時候多,飽的時候少,即使在盛世時期,也僅僅七成人口能吃飽,所以中國人最樸素的生活追求即是小康。歷屆政府為了解決人們肚子捱餓的問題,也是費盡了心思。所以,作為中國人會更容易體會到生之艱難。

(各個地區生育率)

歐洲人其實以前的日子也很苦,也是經常吃不飽飯。英國人聊天經常聊天氣,即是歐洲數百年來天氣陰晴不定形成了民俗。天氣陰晴不定,那麼土地所能出產的穀物糧食就非常有限,所以英法德等國的人口在近代以來一直都很少。英國人到了跟西班牙人在海上拼命的16世紀晚期,整個英格蘭才只有幾百萬人口,法國只有1100萬人口,但是已經排到印度、中國、日本之後,成為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了。靠著這樣多的人口,法國也在歐洲順利地建立了霸權。

此後的歐洲各國政府引入了馬鈴薯後,拼命鼓勵生育,短短200多年間,西方白人就已經遍佈全球,人數多達7億(不包括拉丁裔)。雖然人口增加,但是西方白人在最近500年間佔據了世界話語權,能夠攫取的物資遠高於其他人種,因此白人的沒有遇到大面積的捱餓問題,而且他們的人口也多數經受了教育,按照他們的說法,叫做人力資源。中國人有人力資源的概念,還是在1978年之後所說的所謂“人口紅利”衍生出來的概念。

(春運:所謂的中國人口紅利)

所以,西方國家由於佔據了世界經濟規則上的上游,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物資來養活他們的人口,加上他們的文化也不限制人口數量,政府方面出於對抗競爭的關係(一戰前德國敢於發動戰爭的前提是英法只有4000萬人口,德國卻有6000多萬人口),也極力鼓勵生育,甚至還有計劃地引入勞工移民。所以,西方國家政府,實際上已經做了很大提升本國生育率的工作,但是,發達國家遇到他們普遍存在的問題:低生育率。

關於人口生育率的問題,很多專家都從社會學、人口學、經濟學上做了很多論證,從普通老百姓能切實感受到的例子來說:其一,社會越發達,撫養孩子的相對成本越高,收益率越低;其二,社會越發達,人們就越容易追求精神生活層次,更多體現“人”的精神屬性,而非“生物屬性”。

(歐美人開始享受精神生活)

美國是歐洲國家的特例,因為美國的人口生育率總是在世代更替水平之上,這是發達國家裡很少見的。華人世界裡,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的生育率之低,在全世界都是排的上號的。

美國為什麼能保持他們國家人口的生育率在世代更替水平之上呢?這涉及到美國在如今世界的超然地位,也即這個問題的第二個層面,經濟總量究竟與什麼有關。

現在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這個說法並不是其他幾個國家加在一起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了,比如歐盟,就能說明他們的經濟比美國強了?不是這樣的。美國所處的超然地位,使得美國具備了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天花板優勢。也就是說,其他國家,不管再怎麼發展,其發展上限,就是美國現在的樣子。

美國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在現在的國際經濟體系中,佔據了優勢地位,甚至可以說是核心地位,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貿易體系,是現階段世界經濟發展的基礎,美國是制定規則、標準的一方,很多國際知名機構的總部都設立在美國,美國企業也是近水樓臺,在發展上取得其他國家不具備的先發優勢。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都是美國率先開始,然後逐漸普及到全球的。比如現在的互聯網經濟,中國雖然奮起直追,但是與美國的互聯網經濟相比,還是弱了很多。通訊、金融、芯片等國際標準的主導權,多數仍然在美國手中,這也是美國動輒對其他國家施行經濟制裁的底氣之一。

因此,美國能夠在現在的國際貿易中,獲取更多的利潤。比如,美國是現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如今已經達到3.23億人口,但是其人均GDP卻要比日本、英、法、德等國都要高。這些國家的人均GDP大多在3.8萬到4.2萬刀之間,美國人均GDP已經達到5.75萬刀。

因為美國人掙錢更容易一些,所以美國政府能夠提供的福利相對就會更多,加上美國是清教徒建立的國家,對於墮胎問題非常嚴肅,所以美國人對生孩子沒有中國人的斤斤計較,顯得悠然從容很多。很多美國家庭逛超市,一大家子人口十多號人一起出動,場面蔚為壯觀。中國人在很久之前,也有過這樣的場景。

(美國主持的G8會議)

因此,如果英法德日等國並沒有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遊離在美國體系之外,那麼以他們現有的體系分佈,他們能夠分到的利潤就只有這麼多,多增加人口並不能立刻產出效益。何況,最近美國手頭緊,還在不停地要跟西方國家加收保護費。西方國家他們能掙到的利潤就會更加少了,經濟總量也會相應減少。這也是德國不遺餘力地推動工業4.0計劃的內在原因之一,在原來的G8體系裡,各國的蛋糕都已經被分配完了,人口再怎麼多,能分的蛋糕也就那麼大。


而知而行的歷史


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分別是世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大經濟體,2017年這四個國家的經濟總量和人口分別如下:

日本:經濟總量48845億美元,人口1.27億

德國:經濟總量36519億美元,人口8300萬

法國:經濟總量25748億美元,人口6700萬

英國:經濟總量25651億美元,人口6600萬

2017年日本的經濟總量分別是德國、法國和英國的1.34倍、1.9倍、1.9倍,人口分別是它們的1.53倍、1.9倍、1.92倍。所以理論上講,如果德國、法國和英國把人口提升到目前日本的水平,那麼德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日本,而法國和英國的經濟總量將和日本大體相當。



但是這裡僅僅是理論上講,如果德國、法國和英國都擁有1.27億人口,那麼它的經濟總量就真的能超過日本嗎?

英法德都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高,社會福利也高,所以很多人都是享樂主義者,不願意去工作。而且它們國家一天的工作時間都一般都不會超過8個小時。英法德的科技實力強大,目前它們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科技創新來驅動。不可否認,人口增多會創造財富,但也會平攤財富,比如印度,雖然它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但它的人均GDP至今為止仍然不超過2000美元,甚至比非洲一些落後國家的人均GDP還低。而且人口太多會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就業壓力、環境問題等等,如果增加人口百利而無一害,為什麼發達國家都不極力增加本國人口,使自己的經濟實力更強大呢?



除此之外,並不是自己想增加人口就能增加的,在發達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一般都很低,因為在發達以後,人口素質普遍比較高,很多人都不願意多生,因為多生了也會影響自己生活品質等等。

即使英法德通過提升人口數量使自己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但這樣就能證明它們的經濟實力就比日本強嗎?GDP只是反映經濟實力的其中一個指標,要知道日本在海外擁有鉅額資產,據說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5~1.8倍,高居世界第一,英法德雖然在海外也有很大的資產,但是肯定比不上日本。所以即德國、法國和一個通過提升本國人口使自己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那也並不意味著它們的經濟實力就比日本強。


錦繡中源


一個國家經濟總量當然是越多越好,但是不能盲目追求,尤其是以提高人口數量的方式,要通過提高人口素質的方法。


一個國家的資源所能夠容納的人口數量是有限制的,比如我國過去就一直說地大物博,但是近些年來很少說了,因為資源雖多,但是平均到每個人頭上就不行了,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英法德國提升人口數量,那麼人均資源的佔有量就會下降,如果教育水平下降,就算是人數再多又有什麼用?

英法德等國雖然人口數量不是特別多,但是經濟水平一直排在世界前幾位,靠的就是科技教育,通過高科技生產的產品遠銷全球,附帶高附加值,比如德國產品,一直是高質+高價的代名詞,價格再高都是搶手貨。



如果教育跟不上,人口數量再多有什麼用?就拿印度來說,13億人口,經濟總量還不如英法德和日本,要是說到人均GDP,簡直淚流滿面。


歐洲發達國家一直受到低生育率的困擾,僅以德國為例,在財政補貼方面,每個兒童可以為家庭帶來7428歐/年(約5.8萬元/年)的免稅額或者194歐/月(約1500元/月)的兒童金,直到兒童18歲成年。如果兒童念大學,則補貼直至兒童25歲。如果兒童殘障,則補貼至25歲以上。

以上僅僅是財政方面,其他包括產假等方面的補貼更多,但是生育率一旦下降,很難提升的。因為享受富裕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何必多生孩子遭罪呢?


視野新觀


人口可以是紅利,也可以是累贅。很多人常常羨慕國外城市風景秀美,綠樹成蔭,很少汙染,這和這些國家的人口密度是有關係的。

下面是兩張海灘照,上一張是在英國,下一個在哪裡就不用齊浩說了。這就是人口多和少的一個差別。

國外很多國家對於人口多好還是人口少好都是有爭議的。比如澳洲就宣揚“一對夫婦生三個,一個為爹,一個為媽,還有一個為國家。”多生孩子的好處自然是一邊增加勞力,一邊拉動經濟。

但是人口增加帶來的直接問題是城市和環境的承受能力。

1. 交通擁堵。人口增加首先帶來的是交通擁堵問題。倫敦為了限制市中心人流,已經開徵“市區交通稅”,只要往市中心開車的都要交錢。不少城市為了應對人口增加,花錢把三車道的高速路擴展到四車道。剛剛完工,又要計劃開闢六車道。

2. 其它生活設施。生活資源越來越緊張,水、電、燃氣在現在的城市中越來越貴。

3.住房價格暴漲。房奴全世界都有,但是隨著人口增加,房價上漲,現在很多國家的年輕人連做房奴的資格都沒有。

4. 社會福利。在西方國家經濟發達的時期,這些國家大多建立了非常“豐厚”的社會福利。給出去容易,收回來難。現在西方國家大多經濟不景氣,但是要取消這些福利就困難了。盲目增加人口,大部分國家政府的財政都不能夠承受。

因此,雖然每個國家都眼饞我們有巨大的人口紅利,但是大部分國家都不敢輕易擴大人口。


梅絲露


人口,要“提升”或“節制”,都是見效緩慢而風險很大的。一個舉措的結果往往要二三十年才能看出來,因為週期很長就很難預見和迴避不確定因素。所以人為“提升”或“節制”,都是冒險的舉動。

比如說印度,它國土沒有中國大,人口快和中國持平,但是沒聽說印度開展節制人口。它的GDP上升慢,經濟比不上鄰國,但是它的人口金字塔好得很,它可以一直不愁老齡化問題。


還有,悟空上的很多國際政治方面的提問,實際上只是遊戲機玩家的思路,用國際政治的思路回答,往往是驢頭不對馬嘴。

比如說,英法德為什麼要把人口提升到和日本相等呢?要定“量級”還是要算“血”?不懂啊不懂!


ZBLiu


第一,他們為什麼要提升人口?

經濟總量的大小並不是衡量一個國家發達與否的標準,因為國家大小不一樣,不能拿總量來衡量人們的生活質量。經濟發展只要是健康的就行,沒必要在總量和別的國家進行比較。

第二,有沒有必要提升人口

英國人口密度255.6人/平方公里。

法國人口密度122.2人/平方公里。

德國人口密度236.9人/平方公里。

中國人口密度139.6人/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密度46人/平方公里。

相對來說除了法國,英國和德國人口密度是遠超所謂的第一人口大國中國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並不缺人,只是缺年輕人。所以他們需要的是調整人口結構,而非提高人口。

人口老齡化排名

改善人口結構有兩種方式,提高生育率和引進移民。但是改善人口結構的目的無非是發展經濟。這就要求移民的素質不能太低,否則反而會加重經濟負擔。同時移民造成的文化衝突也可能引起更多的問題,所以大幅度降低移民門檻是不現實的。

再有就是提高生育率了,但是由於觀念問題和生活壓力問題,提高生育率並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所以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行。


漁耕樵讀


理論上英、法、德只要人口與日本持平,勞動生產率不降低的話,經濟總量確實都能夠趕超日本。

2017年,日本人口1.268億,英國人口6602.2萬,法國人口6711.9萬,德國人口8269.5萬。

2017年,日本人均GDP3.84萬美元,英國3.97萬美元,法國3.85萬美元,德國4.45萬美元。

英法德的人均GDP都高於日本,在經濟總量上輸給日本,顯然就是因為人口數量不夠,勞動力不夠。因此,理論上只要英法德能大大提高出生率,以及有效對移民開放並進行綜合管理,經濟總量就有望逐步趕上日本。

要提高人口數量,最簡單也容易見效的一個方案就是對移民開放。指望通過加大福利刺激本土人民積極生育,現實的結果是效果不理想。經濟發達後人們往往都不願意生太多孩子,畢竟哪怕撫養得起,養育也會佔用掉生命中的許多時間。

不妨對比一下移民給美國帶來的好處。美國立國200多年的根本,廣泛接納移民已經是一種美國文化,即使目前特朗普倒行逆施,想開反移民倒車,結果還是受到了美國人的強烈抵制。包容移民其實也是美國經濟增速在發達國家中,始終沒有被本土出生率下降拖累的一個根本因素。

歐洲近些年來也在轉向對移民的包容與開放政策。但是畢竟管理的難度非常大,目前帶來了許多社會情緒的反彈。要使移民與難民無縫融入歐洲社會,需要投入很大的教育與培訓成本,與此同時還要維持好社會公共安全,並最大限度降低文化衝突。理論上,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從未來經濟增長利益的角度來看,歐洲應當歡迎移民。

對比來看,美國社會的開放與管理水平的確是更高的,否則確實無法應對每年那麼大量的移民。而反觀日本,本土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齡化嚴重,勞動力人口規模減少,對移民的態度又相當保守;這導致了近一二十年來,日本的經濟增速在主要發達國家中是比較拖後腿的。但這在日本來說是一個文化問題,根深蒂固挺難改變的。這對經濟增長來說其實是致命的不利因素。我們不能過度幻想人的勞動生產率會一年一年迅速提高,實際情況是保持適當規模的人口數量,對於穩定經濟增長絕對是必要的。


建章君


誰說英法德等國不願提升人口?英法德三國做夢都想提升本國的人口。

以英法德三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是世界最發達的區域之一。但是另一方面,西歐國家同時也存在人口增長非常緩慢甚至減少的情況。這也是西歐發達國家面臨的普遍問題,長此以往,後果非常可怕。

因此,為了促進人口增長,西歐國家想盡了各種辦法,諸如對生育的各種補償獎賞等等。但是收效甚微,人口並未迎來明顯增長。因此,法德等國不得不從國外引進大量移民,來填充本國人口。

尤其是法國,引進了大量的黑人和阿拉伯人。如今的法國,黑人和阿拉伯人已經佔據了非常龐大的數量,且法國新增人口半數以上為移民或移民後代。據推測,30年後,即2050年左右,法國本土人口將不足全國人口的一半,而另一半將是移民和移民人口的後代。至於百年或者數百年以後,按照現在的趨勢,歷史上曾經叱吒風雲的法蘭西族群將面臨消失的風險。

因此,誰說英法德不願提升本國人口?只是在事實年前,他們也無能為力而已。



↑↑(法國女子與黑人男友)

而至於日本,日本現在雖然也有超過一億的人口,但日本的老齡化與人口減少也非常嚴峻。在這一波老齡化過後,日本人口將大規模減少,且減少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下去。40多年後,預計2065年左右,日本人口將會減少到8000萬左右,較現在減少3000多萬人,且減少趨勢還會持續。

在一些國家,人口的減少是很難恢復的,現在的發達國家低生育已漸成一種文化,一種文化一旦形成,將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在一代兩代人中或許看不出什麼影響,但數代以後,其後果對於一個族群是毀滅性的。

因此,對於英法德也好,還是日本也好,與亡國滅種相比,區區經濟總量算什麼?

↑↑(日本人口發展趨勢)


蘇綻


首先,提升人口並不能直接提升經濟總量。其次,提升人口會帶來相應的代價。第三,中等收入陷阱下,提升人口並不是動動嘴就能提升的。

(1)提升人口不能直接提升經濟

一個國家的人口增加,確實意味著勞動力的增長,市場的增大,國家基礎實力的增強,長遠來看能夠做到提升經濟。但這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不是說今天生了一個嬰兒,馬上經濟就跟著拉動了幾分。

人,既是人口,又是人手。他既能生產勞動產生價值,也必須消耗社會產品,佔有資源。而且一個人在能為社會貢獻力量之前,先必須經過社會多年的奉養。所以,每個國家的人口應該有一定的適宜條件,“增加人口”並不該成為提升經濟的直接手段。“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正是很多非洲國家的現狀。

(2)提升人口會帶來相應的代價。

由於人口增長,帶來人均佔有資源的下降,以及嬰兒撫養成本,這些都可能給社會帶來衝擊。

拿題主舉例的一個國家,英法德意,我們看看他們彼此的數據:

日本,面積38萬平方公里,人口1.27億,GDP4.87萬億美元

英國,面積24.4萬平方公里,人口0.66億,GDP2.62萬億美元

德國,面積35.7萬平方公里,人口0.83億,GDP3.68萬億美元

法國,本土面積55.4萬平方公里,人口0.67億,GDP2.58萬億美元


我們可以看出,從人均GDP來說,這三個國家對比日本並沒有什麼優勢。如果單純把國家人口往上拉昇,在短時間內是會消耗社會財富,造成人均GDP下降,生活水平下降。而以這樣的代價,只換來一個“提升經濟總量”的好處,實在得不償失。


(3)人口不是想拉就拉

當然,即使不從經濟總量的角度,人口過少和人口老齡化確實會帶來諸多社會問題,所以增加生育率是有必要的。問題是,增加生育率並不是說了就能做到。西方在社會負面方面,其實對產婦已經有很多優待了。但是,架不住人家小青年願意享受二人世界甚至單身貴族生活,任憑你國家辦幼兒園,給新生兒補貼減稅,我就是不生,你奈我何?


巴山夜雨涮鍋


人口不是決定經濟總量的唯一因素。如果是,那麼中國現在就已經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印度現在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了。

首先,平心而論,憑理而析,人口數量對經濟總量有影響,但這個基數提升有難度。

先看一個公式:經濟總量=勞動者數量×人均生產效率。這說明,要提升經濟總量,有兩個關鍵要素,即勞動者數量和人均生產效率。人口不是決定性因素,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可以看到,英法德也在通過各種方式鼓勵生育,但是,人口,不是想提升就能提升的。

人是有生產週期的。從精子與卵子結合的受精卵,到孩子出生,到長大成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英國、法國人口都是6000多萬;德國人口多一些,有8000多萬。從英國法國來說,要提高60%的人口才能達到一個億的目標,德國也需要提高25%人口總量。這是多麼艱鉅的任務!如果依靠本國生育年齡的夫妻,要增加數千萬人口,那也是難度不小的。

何況,歐洲國家的人,比較注重活在當下的幸福,並沒有中國“多子多福”的觀點,社會保障、社會福利較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生子生女的意念並不強烈,也就是參與到推動人口增加的積極性比較沒有。

第二,現在,英國和德國人口密度,是超過中國的。它們缺的是具有勞動力的人口,而不是其他。如果把世界簡單地分為兩種人:年輕人與老年人。那麼,它們缺的是年輕人。

,一個國家人口增加了,不一定就是好事,還得看人口中的人口構,不然,創造價值的人群與養老人群的失衡,這個國家的經濟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現在,不少國家都通過對人口結構的調整,來減弱老年化社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來提升人均生產效率。

第三,好吧,還有一個是靠移民來增加人口。

一般來說,大部分移民,都不是高素質的人口(當然,一些國家是有錢人忙著移民他國,但在這股大潮中,他們稱不上主流)。高素質人口在本國都混的很好,幹嘛要移民去這些國家打工呢?低素質人口占比太高,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所以,移民這事,英法德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是逐步有限放寬條件的,不會開閘放量的。

第四,判斷一個國家富有與否,經濟總量是一個標準,這代表著國家的整體實力。但判斷一個國家國民生活是否幸福,還有另外一個數據,就是人們普遍收入水平。

英國法國德國,都是西方發達國家,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國民幸福感比較強烈,幹嘛要那麼多人口?

而且,人口太多,人均資源自然下降,這樣反而降低生活的幸福感。英國國土面積只有24.41萬平方公里,人口有6600萬;德國多點兒也只有35.7376萬平方公里,人口是8300萬;法國最多是67.2834萬平方公里,人口有6700萬。多幾千萬人口,大家能夠享受到國土空間、資源、道路、海灘、公園,數量大量減少,這不是降低國民幸福感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