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去終南山隱居的越來越多?

凡人蛻變說


我去年12月初,深入終南山圭峰寺一帶,用三天時間跟10多個隱士同吃同住,目的是想對這一群體有一個深入而客觀的瞭解。

在平常人眼裡,終南山隱士非常神秘,很多人都有窺視他們生活的想法。之前看過很多關於終南山隱士的報道,我本身對佛、道文化也比較感興趣,所以就有了這次親身體驗。

從這些隱士的口中得知,終南山隱士總共大約有5000名左右,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佛教徒和道教徒佔總數的約90%左右,剩下那10%的人,有信其它教的,也有極少一部分人或許什麼也不信,只是想找一個清淨地方,短期調理一下精神狀態而已。

通過對10多位隱士的瞭解,以我分析,來終南山修行的隱士,人員構成非常複雜,這裡就像一個小社會或小江湖。

這些人裡邊,大概有這麼幾種。

第一種,真正的修行之人。以我估計,這種隱士能佔到30%左右。

他們親近大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領悟生命真諦,住在簡陋的土木或土石房子裡,嚴格遵循著佛道的清規戒律,平日粗茶淡飯,自力更生,許多人都會在屋前開闢一塊地,種上菜,種白菜、土豆之類的居多,因為這些菜耐保存,可以吃很長時間。

他們做飯、煮茶時都自己撿柴燒火,並且,佛教徒嚴格遵守著“過午不食”的戒律。在食物不充足的情況下,常常依靠附近村民或者山下朋友接濟。

真正的隱士,喜歡清靜,只有碰到投機的人,才會跟你說幾句話。大多時候,他們都是一個人獨處,有些隱士若被人發現行蹤了,甚至會換一個更偏僻,更清靜的地方進行修煉,生怕被別人打擾。他們屬於真正的修道之人。

第二種,有其它想法的人,跟“終南捷徑”的目的比較匹配。

這些人也為數不少,以我估計能佔到30%左右。他們更像穿著僧袍或道袍的生意人。我認識一名“隱士”,在本質上講,更像一名制琴師,他有一幅做古琴的手藝,常蒐集舊料制琴,一把古琴能賣到數萬元。他每年會做出2——4把古琴,一年下來,收入也不錯。

每到週末,這個“隱士”會下山,跟城裡一幫朋友聚會,順便委託朋友宣傳他的古琴,並推廣市場。

這些人裡邊,還有一部分書畫家,因為頭上頂著“世外高人”的光環,書畫作品價格也很硬氣,一些金主就喜歡掏錢收藏他們的作品。

第三種,現實生活中受打擊的人,來這裡避世。

這種人我估計能佔到20%左右,其中,有失戀者,生意場上的失敗者,以及失去親人後的無依無靠者,他們來這裡調理心靈的傷痛,如果狀態好轉,會下山進入紅塵中,開始新生活。

當然,有一部分人喜歡上了這裡,把自己昇華成了真正修行之人。

第四種,跟風者,給自己積攢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者。

這一種人基本上也能佔到20左右,跟走“終南捷徑”的人,走本質上比較相近。

各懷心思和目的的人大量湧入終南山,讓這裡變得不再那麼清靜,有了一絲商業氣氛。這裡以前被當地村民遺棄的老房子,大多為土木結構,重新有了商業價值。

我認識的一個當地村民,有一院遺棄的老房子,本來快要拆除了,卻趕上了修行潮的到來,變廢為寶。

他家老院子共有四間房,每間約15平米,加上一座約60平米的大院子,把這些房屋和院子租出去後,每年能收到6000元租金,讓他說起這件事時,時常笑得合不攏嘴。


鴻鵠迎罡


接觸終南山的文化和終南山那些所謂的“隱士”已經有些年頭了,所以在此也說一說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簡單的看法。

和山上一位出家師父聊天時,他說:“現在哪裡有‘隱士’,首先‘士’這個階層在中國的社會中早就已經不存在,既已沒有了‘士’,又何來‘隱士’呢!” 當然,師父所說的“士”,自然是我們古代真正意義上的士,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說,不光是現代,就算古代想必也沒有幾個人能稱得上真正的“隱士”了。所以我們就權且稱這些住在山裡的人為“隱者”吧!

我們一直都說,終南山自古就是隱士聚居的地方,山裡到處都可以看到一些茅草房子,或者一些山洞。尤其是近些年,隨著各種媒體的炒作,“終南山隱士”似乎已經成了一個時尚的代名詞,這多少令人有些不可思議。我所接觸或者知道的住山者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真正的修行者。這類人現在是非常非常少見的,幾乎沒有,就算有,一般也不會在人能輕易到達的地方。有句話叫“自古修道,終南為冠”,意思就是說終南山是非常好的修行道場。歷史上的老子、太乙真君、鬼谷子等,還有近代的虛雲老和尚都是在這裡修行。

我所接觸或者聽說的能稱得上修行的人,也有幾種,一種是曾經也在世間翻雲覆雨的行走過,後來由於各種機緣入山清修,這類人大多有一定的文化,通讀各類典籍。還有一種就是從小就在山裡跟隨師父清修,這類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只是修習佛法或者道法一種。山裡真正修行的人,一般修習的就是兩種,一是佛法,一是道法。

第二、走“終南捷徑”的人。這類人現在應該是為數不少的,說白了,就是到終南山“鍍金”的。山裡找個民房一住,自稱“隱士”,還要擁有自己的一項技能,比如攝影,比如斫琴,比如國學,比如瑜伽等等。總之,他隨時可以在城市裡行走,但卻擁有終南山隱士的身份和噱頭。一旦有很好的發展或者另外的人生規劃,就會下山的。但是有一點,就是這類人還算有一些真本事的,至少自己的專業和技能是真的,只是藉助於終南山這個噱頭來包裝和提高自己在同行業裡的身價而已。

第三、利用終南山隱士的名頭行各種妖魔鬼怪之事的。這類人和上一類人很像,區別就是上一類人還有些真本事,只是有待時機而已。而這類人是沒有任何本事,只是空有一個名頭,或者各種名頭,然後開班授徒,收取費用。更有甚者,利用身份和地方向外地人收取供養,或者以投資等名義斂取錢財。這類人如今在山上也是非常多的。

第四、逃避社會、尋找清靜的人。經常在山中的寺廟會見到一些非常年輕的居士或者志願者。他們的年紀正常來說應該是剛剛參加工作,有的甚至還是上學的年紀,但是卻長期住在寺廟或者道觀中。自稱是修行,不過以我拙見,認為還是應該去社會上歷練歷練,然後再決定這一輩子是否真的要追求這種清修的生活。還有很多是大學剛畢業,或者在社會生活中受到一些挫折的人,也選擇住在山中。大多是租當地山民的老房子來住,經濟實力好一些的會改造一下房子。

這類人要麼就是牙根沒有接觸過社會的,根本不知道社會是什麼樣子的,只是一味的排斥和逃避。要麼就是在社會中多次受到挫折,心理壓力巨大,失去了繼續在社會生活中拼搏的信心。所以就逃避了出來,住在山中尋找清靜。這類人現在也是非常多的一個群體,不過這些人大多不會一味沉寂住山,也是會有所變化的。要麼就是在山中慢慢恢復,最終又走出去,重新回到社會生活中。要麼就是慢慢的真喜歡上了這樣的生活,或者再繼續接觸佛道更深的思想,逐漸深入進去,成為真的修行者。

第五、由於媒體炒作而一時跟風的人。這類人很多都是經濟比較好的,看到近些年媒體對終南山隱士報道的頻繁,對這種山居生活產生興趣的。於是就花錢租山民的民房,然後再各種改造,幾乎能打造成山居別墅,然後偶爾去住一住。這類人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住山者,但是這類人現在也是所謂住山者中很多的一個群體。現在由於城市環境的汙染,聲音汙染,光汙染,空氣汙染,以至於這類借山而居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覺得山裡空氣好,環境好,水好,所以但凡經濟允許,機緣成熟,都想在山裡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這也正是山中民房租價被炒高的原因。

之前說“天下修道,終南為冠”,僅僅是在修行上來說,但是現在突然覺得,終南山之所以成為修道之冠,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對各種人和事的包容。即便是如今大多數人只是利用它的噱頭來謀利,它仍舊包容。也許自古以來一直都是這樣,只是我們所能看到也僅僅是現代而已。跟它所能兼容幷包天下所有的宗教一樣,它也能包容天下所有的人,即便是神佛菩薩、妖魔鬼怪!


雲語紅樓


天氣好時在家裡陽臺可以遙望終南山,偶爾也羨慕那些隱士,遠離喧囂和職場壓力。

週末閒暇時三五好友時常相約爬山,山中四季景緻各異,秦嶺七十二峪至今也沒有走遍,時常在山裡遇到身穿道袍僧服之人,也有廟宇道觀,更有農家小院。


每個時代,都會有人遠離廟堂,選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個原因暫且不表,我來說說,終南山實在是個隱居的好場所。


文化悠久:堪稱“隱居聖地”,歷史上最早在這裡隱居的名人可以追溯到姜子牙,歷朝歷代也是名流不斷。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在中國尋找隱士的記錄書籍《空谷幽蘭》,也是專門探訪終南山,記述了幾千名隱士們在這裡生活,過著千年來沿襲的生活傳統。山中居民或些旅遊進山的遊客,也自然傳承了尊重隱居者的習慣。

環境舒適: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分界線,終南山作為秦嶺山系,處於中國中部位置極佳,四季分明景緻非常美,夏季涼爽不說,冬季也沒有酷寒。我們好幾次冬天下雪時爬山,山中氣溫也沒有很多北方地區的極寒。

交通便利:從西安長安區開車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山下。新修通的環山線將秦嶺七十二峪口連結起來,離我最近的子午峪,爬山的水泥路差不多修了三四公里。很多隱居的人不是完全和塵世隔絕,即有外界朋友探訪,也有外出辦事。這種出則喧囂,入則寧靜的交通格局,也是很方便的。山腳下現在很多的別墅區,反倒成了有錢人的另一種閒暇隱居呢。

生活便捷:長久以來山裡本來就有居民,現在交通便捷物資進山也方便,生活在這裡的隱士一方面自己種種菜,另一方面買物資也很方便。很多搬出的山民出租的房子,也成了隱士們在這裡迅速落腳的據點,而且這種便捷,基本上已經到了通電通網的地步。

不管是打算長期隱居,或從塵世中跳脫一兩載,終南山都能為他們提供各取所需的環境。實在是便捷又妥帖,人數不斷攀升在情理之中。


微微光


以前也很多,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除非有新聞報道。

現在則不同了,由於各種小視頻、短視頻、直播平臺的崛起,很多“隱士”也開始通過這類平臺出現在大眾的眼前。

而且因為媒體平臺、社交網絡的發達,隱士們之間的流派,齷齪,爭鬥,也隨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比如某個道長跟西瓜那啥,某個道長生孩子被告,某個法師跟女徒弟有不正當關係,讓很多大眾發現,所謂深山老林,也不是淨土、世外桃源。

這印證了民間流行的話語: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幫派。

魏晉隱士最出名,也分流派,比如何晏這樣的吃藥玄學派,竹林七賢這樣的喝酒作詩派。那時候魏晉名士跟現在還有所區別,只是半隱。因為他們一直吸引著朝廷的目光。鍾會慕名去拜會嵇康,山濤被逼出仕。等等。

現在很多所謂隱士,也是半隱,大多數心裡大概還惦記著錢。要不然,何必再在網絡上露面呢?無非是吸引點好虛之徒,送點柴米錢,送點香火錢。

民國時,有些隱士,真的做了隱士,就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隱士。比如弘一法師。

今天的隱士,不太合格。


西堤君


只要你沒錢在那裡都是隱居。

以前有個朋友在工作上和感情上受到了了打擊,就在問去那裡隱居比較好。其實在目前我們這個社會,你只要沒錢的話,哪怕你在鬧市區,其實過的跟在深山差不多,無人問津。



其實去到終南山隱居的人,內心的訴求不比去到麗江和陽朔這種邊陲的地方開個小客棧,逃離北上廣的人有什麼區別。只不過去到終南山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是個很酷的事情,但是大部分都是呆幾個月受不了寂寞,還是回到滾滾紅塵中俗世當中。
建議有那種避世想法的人,可以先不用去到終南山,回到自己的老家農村,現在的農村空心化很嚴重,青年人都去到大城市了,村子裡面也沒幾個人。你可以居住一段時間,看看這種寂寞你受的了嗎?如果你忍受不了的話,那就別去終南山了。大家覺得呢?可以在下面留言互動下。


新鮮資訊集散地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以前小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句話,現在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來了。

題主的問題有兩個意思

1,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選擇做隱士?

2,為什麼做隱士的大都喜歡終南山?

首先,這可能是受陶淵明的影響,因為陶淵明寫過很多隱士生活,比如《桃花源記》,比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近代的有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等也都有關於終南山的描寫,而金庸的描述更為貼切,終南山下,活死人墓。喜歡隱世的人很多人都是心"死"了,所以叫活死人。



其實,我倒是認為去做隱士的人不過就是為了追求一種感覺而已。一種心靈上的慰藉,現在的都市生活,每天都是在重複昨天,不是有一句很火的網絡語嘛?"一月有30天,而每個月只過了一天,剩下的29天不過是在重複第一天而已"由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現在很多都市人不喜歡這種生活,壓力大,責任大,節奏快。從小那種無憂無慮的感覺,從工作開始之後,一下子就沒有了。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心裡特別累,特別壓抑,好像隨時都能爆發一樣。


為了自己不把自己逼成瘋子,很多人開始追尋最原始的生活,那種蟲鳴鳥叫,每天被小鳥的嘰嘰喳喳聲叫醒,醒來之後看著青山綠水,問著花香,這種意境,這種身體與精神上的放鬆,讓人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這種反潮流的做法,在快節奏的生活下,會越來越多,因為快節奏生活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幸福生活的滿足感,還有高強度的工作,更大的生活重擔,責任等等,都會讓人厭倦。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很多人下了班宅在家裡面玩遊戲或者出去泡酒吧的原因,因為這麼大的壓力,他需要找一個地方釋放出來,所以,也有這些人選擇到終南山做隱士,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內心的壓力,重擔都慢慢的釋放出來。隨著這幾年中國風歌曲的流行,也能窺探出來一些東西,中國風的歌曲就是很自在,很輕鬆,喜歡的人都喜歡歌詞裡面的意境,那種與世隔絕,輕鬆自在的隱士生活。


臨淵羨魚


我想,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對世事失望的人越來越多;

第二,感覺自己這一生罪孽深重,想贖罪 也就是洗白自己的人越來越多;

第三,想出世的人越來越多;

第四,不知道“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這句 話的人越來越多;

第五,附庸風雅的人越來越多。


學動春風


如果是無牽無掛,父母已經養老送終,妻子安頓妥當,孩子長大成人的話,這種隱居我贊成,過那種與世無爭,閒雲野鶴的生活,其實是很多人的夢想,但是很多時候,現實很殘酷,有誰真的能放下一切,誰能真的沒有一點該負的責任,所以,如果是為了逃避現實,逃避壓力,而選擇隱居,那就真的該問問自己,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很多人也耐不住那種枯燥寂寞的生活,除非有很多的資金做後盾,樓主問得這個問題如果直接回答,那就是因為現在人的壓力越來越大,所以才會選擇隱居,說難聽點就是逃避!


山西小胖


簡單的說,真正隱居的還是少,還是那麼一小部分人。而看起來隱居越來越多的,其中的多數都不是真正的隱居,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目的,只不過掛了個隱居的名頭而已。

高讚的幾個答案對這些人的組成分析的很到位了,我就不獻醜了。


每夕讀書


一言以蔽之,大隱隱於市 小隱隱於野,既然歸隱,心若往之,何處不是歸隱之地。我更相信這句話。

愛好廣泛的執業醫師就是我😄,想了解更多關於醫學類、養生類、健康類還有好玩有趣事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我(健康有趣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