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一說到西南邊陲,第一印象就是比較蠻夷、遠離中文文化,但是在到達雲南建水後,這樣的印象立刻改觀,特別是在逛過建水古城的朱家花園之後,更是覺得不可思議,如果不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是雲南建水,真的會懷疑自己是來到了江南。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遠在江南之外,卻又是江南般的精緻。朱家花園有“滇南大觀園”之美譽,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當地鄉紳朱渭卿弟兄所建,祠宅毗。建築佔主體建築呈“縱三橫四”佈局,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層出有致。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能夠看出,朱家花園建材和裝飾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結構精巧、佈局考究。整組建築陡脊飛簷,雕樑畫棟,精美高雅,庭院廳堂布置合理,空間景觀層次豐富且變化無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在朱家花園遊覽,感覺就像在迷宮中行走一般,稍有不慎就會迷路,感覺就是在繞圈圈,找不到進出的路,由此也可見朱家花園之大,設計之精妙。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據說朱家花園從落成至今的近百年中,因幾度被抄沒,解放後又幾度挪作他用。1990年建水縣政府收回朱家花園後,先後投資180多萬元,對其進行整體維修。1998年10月,朱家花園被列為我省第一期精品旅遊項目後,又投入近820萬元進行全面修繕並重建了後花園,才使這座百年老宅重新煥發出歷史的光彩。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天井中有一口水井也是與眾不同,不僅井內的水從不幹竭,更妙的是它的水位始終比地面高,當年朱家人將它視為“財源”。因為她的水位極高。無需吊桶,伸手即可觸及水面。井緣上有個小洞,據說水位最高的時候,井水就會從小洞溢出,在院中的四個角落流淌,也稱“財源滾滾”。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朱家花園是一個讓人震撼的整體,見之讓人想起頤和園,想起《紅樓夢》裡的大觀園。說讓人震撼是有原因的,一是西南邊陲能出現這樣大規模的建築本身就讓人驚歎;再是其為私家豪宅更令人噓噓,三是其建築中的人文、地理和工藝水平之高更是讓人難以想象。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朱家花園竟然也有古時江南的戲臺,讓人聯想到魯迅筆下的《社戲》。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在朱家花園隨處可見盆景,其精雅程度完全不遜於江南。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以朱家花園為代表的民居建築是建水古城的得要組成部分,古城內所有的建築都內雅外秀、環境清幽、色彩淡雅、裝修有度、結構統一,仔細觀看會發現,這些建築是結合了內地文化與邊疆文化而建成的,具有很高的建築研究價值。

融合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而成的朱家花園,走進就像走入迷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