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中国酒文化:酒与诗词(二)

中国酒文化:酒与诗词(二)

小便 此次向大家推荐的是 —— 中国酒文化:酒与诗词

唐代

诗经历唐代颠峰状态后开始走向衰落,在此同时,词开始逐步繁荣。与诗一样,词从一延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人司空图有《酒泉子》词写道:"白发多情人便惜,黄昏把酒祝东风,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的韦庄十分好酒,常常"深夜归来长酩酊,挟入流苏尤未醒,醺醺酒气麛兰和。"

北宋词开始成熟,词人辈出,酒词名作也不断。

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长呼,他的酒词是他忧国忧民真情的流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也导致了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北宋初期词以婉约为主,酒词也往往与无边愁绪汇集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以词酒作排遣的晏殊"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宋初则想留住这斜阳"为君持酒对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苏东坡不仅会喝酒、酿酒,更会写酒文学,酒词也多佳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来问去却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不过生性旷达的苏东坡词,已突破婉约派藩篱,词的表现范围也更广阔,形式也更多样"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饮成三客"这些已是浩瀚之气,深沉之思。

继承苏东坡豪迈之慨的辛弃疾,站到了豪放派词的最高峰,与大多数文人墨客一样,辛弃疾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有一次醉后把给松树也当成是人"昨夜松也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因而遭受主和派的不断打击。在42岁就开始闲居,可他抗金的心没有闲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他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中,写了自己与另一位爱国词人陈亮,欢饮纵谈的喜悦,以及对当权者偷安误国的痛心。

与辛弃疾一样,经历北宋到南宋生活的李清照,则走了与辛弃疾完全不同的词风这路。李清照的词清丽委婉、凄婉动人,是宋词的婉约派杰出代表。在李清照所有词作中,内容涉及到酒的,竟占一半以上。李清照的饮酒史,是从少女时期就已经开始,这在她的《如梦令》里可窥一斑:"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与赵明诚结婚两年后,两人经常分别,小则数月,多则一年半载,时间即使比较短暂,也常常牵动李清照的离别情绪"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如梦令》充分表达了词人伤春惜别的情怀。

李清照中年经历丧夫、金人南侵等大事后,沉浸在家破国亡的悲痛之中,词也表现着低沉悲悒的情调: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逍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