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河南人口为什么这么多?有历史原因吗?

鹰击长空168119


首先,请地域黑者离开。河南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常住人口9500多万,位居全国第三,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级行政区之一。河南省人口众多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古代的河南长期都是全国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

第二,河南平原广布,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第三,现实因素就是河南省经济欠发达,思想观念所导致。


全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个省独占四个——洛阳、郑州、安阳、开封。“中国”之名最早就是用于描述河洛平原地区,数千年中,河南都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即便是经济中心南移以后,河南的经济仍旧非常发达。

强大的经济文化与政治影响力,使得河南在古代成为了重要的人口流入地区,尤其是两宋漕运的发展,使得河南省更加成为了商业中心,人口众多,非常富庶。


河南境内一半以上都是平坦而肥沃的平原地区,淮河与黄河在河南境内支流众多,在古代,河南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农业发展。而农耕文明影响之下,人口是非常重要的,加上封建王朝对于人口增长的大力支持,河南这个农业发达的地区,自然人口不断增加。

至今,河南仍旧是全国农业大省,加上经济不是很发达,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远远高于东部发达地区。


澹奕


历史原因?地理原因才是核心吧。

华北平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区域,也是经济最强的区域。不论古代,还是当今。就因为,华北平原是温带大平原。而河南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心位置。

可能有些人不服。但包含京津冀鲁豫皖苏的华北平原,就是中国经济和人口最强。或许单列一个省,一个市确实受政策影响不如广东和上海。但五省两市相连的区域,也就是华北平原。中国任何其他同面积区域,甚至其他任何七个省级单位,都不是对手。

这里不争论鲁豫两省谁人口多一点的问题。山东人口一亿左右。而河北如果加上京津也有一亿左右人口。江苏八千万。安徽六千万。河南南邻的湖北也有近六千万。而这几个省份之中的河南有一亿左右人口,不正常吗?很正常。坐拥华北平原中心地区如果人口远少于周边才不正常。

另外,不要夸大古代战争。战争的目的是征服,而不是屠戮。为的可不只是抢夺土地,而是抢夺和控制土地上的居民。杀人立威是有的,屠光某地是不可能的。且不说按分子人类学来讲,中国各省汉族O3基因都在60%左右。就说一点,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没让华北平原的农耕文明变成游牧地区。把人杀光了自己种田?战争胜利不是为了自己做地主,而是继续做牧民?农民?我想看到这里的各位,也没有一个是这么傻的。还有,刚刚结束内战抗战之后的中国,1953年人口普查。山东4800万人口,河南4400万人口。是中国人口的第二第三省。人口仅次于面积比三个河南大的包含重庆而且未被鬼子占领的四川。所以,华北平原人口多,河南人口多。是自古至今都这样。并不会因为战争有颠覆性的影响。


淡蓝色荣誉02


目前河南人口1.08亿,是国内第一人口大省,如果把河南单拿出来和世界各国比人口,你会发现,河南人口排在日本之后埃塞尔比亚之前,位列第12位。

河南人口能这么多,有历史原因也有环境和气候原因,更离不开农业革命的帮助,这几点缺一不可!

从历史和文化角度看,河南一直是人口大省

河南居于华北平原,这里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因为气候宜人适合耕种,从而吸引了大量人口进行开拓。最起码从夏朝开始,河南地区就成为华夏文明重要的文化、政治中心。所以这里的开发叫边疆地区更彻底。所以到了战国初年,处于河南地区的魏国已经没有待开发土地。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这是第一个人口增长到达顶峰的地区,其历史悠久可见一斑!

而相对来说,边疆地区在农业文化方面的不足,导致开发能力不足,人口一直涨不上去。比如云南地区虽然如今有人口4770万,但在明朝初年人口只有几十万,随后中原地区的移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让当地人口大幅度增加。

环境和气候的原因

河南境内大部分为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可开发耕地多,而且气候温暖宜人,属于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00-900毫米,适合开展农业生产。黄河自西向东横穿河南省,为这里带来了大量养料,滋润着流域内的土地,对农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人口增加提供了保障。

(华北平原)

与之相对应的是东北地区曾经长时间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当地除了辽东以外只能以渔猎为主要谋生手段,结果整个东北地区在历史上大多数时间内人口密度都非常小,空有黑土地。

农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积极作用

河南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触达人口容量的顶点。比如到晚清时期河南人口已达3600多万,为封建时代历史之最。所以,在丁戊奇荒之时河南地区人口损失惨重,几年之内减少量达22%。一直到抗战前,河南地区人口都没有超过这个数字!

(丁戊奇荒)

解放后,稳定的环境对人口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农业革命带来的粮食亩产量的增加,使河南以不变的耕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由于化学肥料、农药、高产作物的推广,目前河南在可耕地面积1.2亿亩的基础上,实现粮食产量1194亿斤,人均粮食产量为1100斤,比国内平均水平高出200斤!

以上!


历史风暴


我以前回答问题很啰嗦的,现在尽量简短。首先请地域黑走开。

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不受偶然因素去战争和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人口多少基本上与面积成正比。

首先看河南的粮食产量。如附件图。也就是说

如果仅凭粮食产量,河南自然条件下应该是第一人口大省。

另外,我们假设以坡度30度一下的地形作为可居住地形,那么河南的适宜居住的面积占比在65%以上,在全国也基本属前三甲,没毛病吧。

看很多人说河南人贫穷素质低,所以生育率高。我笑了。如果说生育率高跟低素质挂钩,那广东福建应该是中国最没素质的。我没有攻击福建和广东朋友的意思,我知道的是,我广东的朋友和同学家里大部分都是三个孩子,而河南的基本两个。只是因为河南平原多,气候还行,所以本身能养育的人口就应该比其他省份多。想想福建,一眼望去几乎全部是大山,七山两水一分田不是吹出来的。在自然经济下,一分田无论如何养不了六分人,仅考虑可居住区域人口密度,无论福建,还是浙江,江苏都高于河南,但是因为面积小,所以“面积x人口密度”得的总人口比较小。

再者,我想过很久,大家也都知道,行政划分很随机。如果我们把豫东,皖北和鲁西南划到一块,跟河南面积相当的面积人口肯定大过河南。再者,如果把上海周边画出16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也远远多于河南。不是河南人如何如何能生,而是行政区划恰好把人口多的区域划到了一个省份而已。

有些人会怼我,既然河南自然条件好,为啥经济不好?经济不好多方面因素,比如观念,政策交通区位等等。曾经的豫南和豫东很多地方通航,通什么航?当然是船运啦,比如南阳和驻马店(汝宁府),周口三地主要河流均通航,很多地方种植水稻,后来因为黄河多次泛滥,以及汝宁府水患频发,导致民不聊生,经济凋敝,教育荒废。建国后,国家对豫南河道裁弯取直,围垦湖泊,修建水库,水患没了,但是自然环境也垮了,75年洪水洗劫驻马店地区,老百姓几十年财富积累付诸东流,是真的什么都没了,驻马店房屋损毁率96%,生活物资猪牛羊死亡率接近100%。平地起步发展成如今的样子已经比其他地方好太多了!

希望少一些喷子,少一些键盘侠!



趣方言


2017年年末,河南全省总人口10852.85万人,常住人口9559.13万人,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全球一级行政区划中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是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不管是在历史时期,还是在当下,河南在全国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是作用。河南人口众多,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更有地理位置的原因。为了更清楚说明河南人口多的原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其一,“居天下之中”的河南

河南地处“天下之中”,连接了西南、东南、华南、西北、东北以及华北等地区,处于中间地带。在古代的全国交通网中,河南交通网络最为密集,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之区。从今天的发展形势和全国格局来看,河南位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城市带之间,且是进出西北的重要门户。因河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河南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铁路、公路、航空、通讯以及能源枢纽。在上个时期七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在整顿全国濒临瘫痪的交通时,首先以郑州火车站为突破口,通过整顿以郑州为中心的铁路运输网络,来梳理全国的铁路运输体系,足见郑州在全国交通中的重要性。

其二,河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经过中游的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今河南境内沉淀下来,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可供耕耘。同时,河南境内地势平坦,大部分是平原地区,耕耘便利。在早期农业社会,这点尤为重要。

从河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来看,河南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降水适中,适宜种植多重农作物,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河南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供应中心,是全国棉花、烟草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其三,历史悠久,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前代的积累

中国的早期部落大多活动在河南一带,河南是中华民族早期主要的居住地。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原”“中州”之称,从三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在河南建都起,后又有众多朝代建都于此。

总之,今日河南人口之现状,绝不是偶然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人口众多,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更有地理原因。而在众多的原因中,独特地理位置是主要的原因,包括历史上河南为什么能够发展,其中是和地理位置分不开的。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点道理,敬请关注、讨论。


沙漠孤狼2017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

这是一个有关自然生态科学文化知识科普的好问答。

河南人口这么多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河南的自然生态气候环境最适合人口发展。河南是一个“很平常”的地方,正是因为这种“平常”,为人口的发展提供了“超常”的环境,保证了人口发展的正常与安全,繁育与成活率大大提高,实现了人口增长与增多的客观自然生态资源环境,在自然生态农耕经济时代,自然生态气候的良好,是人口发展的第一保障。

河南是一块“最养人”的地方。首先它不是“极端”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平稳,气候温度湿度适中,自然灾害较少,季节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相对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第二、自然农耕生产力比较发达,关键在于便于耕作,生活可以得到保障,民以食为天,有了足够或相对充裕的粮食或食物,人口的发展便自然增多。

正是有了这两点:粮食和人口。河南(中原)变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没有粮食,无法养兵;没有兵源,何来“一统天下”!所以才有了“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必然现象,才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河南,是一个自然生态养生健身最好的地方,是养生健身之风水宝地。





罗无声永不落幕名博汇


河南从古至今,一直是全国的中心地带。地处平原,优越的耕地环境吸引了全国太多人来中原定居,黄河贯穿河南全镜孕育着这片土地,人口在古代就是全国最多的,在上个世纪 60 70年代农村 封建迷信的思想比较固化,多生儿子,少生女 有的家庭 生不出儿子能一直生,少数家庭,三四个姐姐 就一个儿子,更有甚者,女孩是赔钱的,只有兄弟多,这个不成才,那个成才的价值观,从而也导致了今天男多女少 结婚难的局面。



汽车内饰翻新改装


先看一组数据:民国十四年四川人口52548993人(民国四川邮政统计)现在1.1211亿(重庆四川人口总和)。湖南30236835(民国二十一年鉴),现在0.629亿,江苏32169679(民国二十二年省政府调查)现在0.7865亿。河南32672928(民国二十二年省政府年刊)现在1.1722亿。由此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四川含重庆现在才1.12亿人,而民国时期有5千多万人,湖南民国时有3千万现在是6千6百万,江苏民国3千200万现在7千8百万,独独河南!民国3千200万现在1亿7百万人!河南人什么会这样,“河南人口之谜”……


气候与历史的关系


事实上,历史上河南的人口,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就以距今最接近的明、清两代而论,明朝时,河南全省人口还不到一千万(面积比今天大),当时河南省内到处分布着朱姓大小藩王的皇庄,农民多为佃农,在全国也不算人口多的地方。只是因为皇庄的劳动生产率太低,所以到了明末,河南反而成了农民起义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原大地变成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逐鹿的主要战场。

到了清朝,河南的皇庄都被取消,但是人口数字仍然不高。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全国人口从清初的几千万猛增到嘉庆、道光年间接近四亿人,这个增长过程中河南省作出的“贡献”并不大。道光年间河南省的人口总数不过才 2000 多万,还不到全国总量的 7%。据《清史稿·地理志》记载,宣统三年(1911年)河南省的人口也才不过 2600 多万人。

河南的人口迅速增长,最终达到今天这个高度,可以说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了。民国建立以后,河南属于国内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为主,再加上华北平原一马平川,农业开发容易,所以河南境内的人口开始迅猛上升。1949 年前后,河南省的人口数字已经达到了 3000 万,建国以后更是成倍增长。近年来已经超过一亿,稳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但是,河南省的人口分布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西部人口密度小(山区),东部人口密度极度膨胀(平原),大城市发育不充分(缺少大都市)。这也将长期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


黄岩岩107008496


昆山富士康卫星信号线弄死了工厂跳楼自杀的男士们,女士们,工厂人员跳楼自杀,飞机失灵死去的人民们,死者的家属们,到今天你们要知道你们的孩子们在富士康里面上班为什么跳楼自杀,都是卫星信号线定位工厂,研究工厂机器人,信号线传播人体巨毒,让人跳楼自杀,无法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