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呼吸名醫科普:教你正確認識慢阻肺患者的氧療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人們常說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老百姓俗稱的“老慢支”。這是一組氣流進出肺部受限的疾病,支氣管炎症可以導致分泌物增多,出現咳嗽、咯痰;支氣管狹窄導致肺功能下降,逐漸出現活動後氣喘、呼吸困難。

呼吸名醫科普:教你正確認識慢阻肺患者的氧療

慢阻肺進展到後期時,很多病人會出現缺氧狀態。這時,醫生可能建議患者吸氧。但是,並非所有的慢阻肺患者都需要吸氧,只有病情發展到比較嚴重的階段或者患者確實出現缺氧表現的時候,醫生才會建議患者吸氧。下面來看濟南哮喘病醫院專家的介紹:

血氧飽和度低於88建議長期氧療

從專業角度看,慢阻肺患者進行氧療是有明確指標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患者在呼吸困難時,可以建議短時間吸氧;第二,患者在運動時,由於身體本身耗氧量增加,此時出現缺氧,也可以吸氧;第三,長期持續氧療,尤其是患者已經出現了肺心病、肺動脈高壓、心功能不好等情況時,醫生會建議患者吸氧。

慢阻肺患者由於機體本身代償機制很差,運動時可能會出現缺氧。如果患者確實在運動時呼吸困難明顯加重,適當吸氧是允許的。除了運動之外,慢阻肺患者在夜間也最容易發生缺氧症狀,因此需要特別注意。

很多慢阻肺患者可能會突然出現短暫的呼吸困難症狀,但在接受一些檢查後卻發現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對於這種突然出現的症狀,短時間內吸氧是可行的,但長期氧療還需要符合指徵。

實際上,大家通常所說的吸氧是長期氧療。一般而言,長期氧療是有指徵的。當患者的動脈血氣分析氧分壓低於55毫米汞柱,或外周血氧飽和度監測低於88,這時醫生就會建議患者長期氧療。關於這兩項指標的檢測,一般是三週之內查兩次,這樣能保證患者確實符合長期吸氧的指徵。

對於沒有真正缺氧的患者,醫生不建議患者在家吸氧。因為過多的氧氣可能會產生氧自由基,加重氣道炎症。另外,無論是氧氣瓶還是製氧機,家庭應用的時候都有一些注意事項,如防火。同時,很多慢阻肺患者有吸菸嗜好,可能產生潛在的危險。

吸氧時間最好保證每天15小時

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是逐漸下降的,目前醫學上還沒有辦法能夠緩解或阻止患者肺功能的下降。因而一般來說,氧療是慢阻肺發展到終末期的治療,此時患者的肺功能已經處於極重度的分級。長期氧療並不是為了改善肺功能,而是阻止慢阻肺長期缺氧後繼發的肺動脈高壓、肺心病等嚴重併發症。

呼吸名醫科普:教你正確認識慢阻肺患者的氧療

對於需要長期吸氧的慢阻肺患者來說,吸氧時間該如何選擇呢?早在上世紀70年代,英國和美國分別進行了兩個大規模的研究,發現長期不間斷吸氧的效果優於單純夜間吸氧,單純夜間吸氧優於完全不吸氧。也就是說吸氧的時間越長越好。但是,對一般人而言,一天24小時吸氧很難做到,而研究發現,每天吸氧15小時可以明確改善患者的生存時間,因此,15小時就成了指南推薦的指標。然而,具體多長時間還是要根據患者的情況而定,如果情況允許,吸氧時間越長越好;如果情況不允許,在可行的範圍內越長越好。

對於慢阻肺患者,必須強調低流量、低濃度吸氧。一般來說,慢阻肺患者的流量在2升/分以下,製氧機流量表上都有刻度,將流量調節在1~2升/分即可,這就是低流量吸氧。而低濃度吸氧就是說氧氣濃度保持在35%以下。氧濃度和氧流量是相關的,可以通過換算關係而得知,一般3.5升/分的流量的氧濃度是35%。在家裡,一般製氧機生成的氧氣濃度在90%以上,通過調整氧流量,患者吸進去的氧濃度就可以降低到35%以下,不會是純氧。低流量、低濃度吸氧可以完全達到治療的目的。

很多人擔心長期吸氧會不會發生氧中毒,其實如果長期吸入100%純氧確實有這種可能,但氧療採用的是鼻導管吸氧,即使把氧氣流量調整到最大,也不太可能發生氧中毒。氧濃度過高時可能會發生二氧化碳瀦留,也就是說慢阻肺患者氧氣吸得多了,無法將二氧化碳排出去,並非是氧中毒。因此,醫生建議不要輕易調高氧流量和氧濃度。

患者在選擇製氧機時,首先要保證製氧機的氧濃度能達到90%,目前市面上多數的製氧機都能達到這個要求。其次,要關注製氧機的性能是否穩定。因為慢阻肺患者吸氧時間很長,而且要吸氧多年。

氧療與藥物不能相互替代

目前,無論是藥物、非藥物(包括氧療、康復等),以及外科手段等,都不能讓慢阻肺發生逆轉,疾病會長期存在而且表現為不可逆的過程。但是,從延長生存期、提高存活率的角度來說,氧療是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因此,如果病人達到氧療指徵,醫生會建議患者終生氧療。

為了有效減少慢阻肺的急性發作,患者應該注重防範,預防呼吸道感染。特別是冬天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門時衣服要穿暖,還可加用圍脖、手套禦寒。因為冷空氣會增加支氣管黏液分泌,減弱支氣管纖毛運動,降低局部抵抗力,導致機體易受細菌侵襲而發病。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清新,多開門窗,減少室內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濃度。平時還應注意康復鍛鍊,以增強體質。

患者在病情緩解期如有輕微咳嗽、咯痰,可服溫和鎮咳藥物。應避免服用強力鎮咳藥,因為這些藥可導致痰液瀦留,加重病菌感染和氣道阻力。同時可服用祛痰藥物,減少痰液的黏稠度和分泌物,改善氣流受阻程度。但如果痰不多,咳喘不明顯,則不必服用祛痰藥物。

呼吸名醫科普:教你正確認識慢阻肺患者的氧療

若患者開始出現氣急症狀,即應進行康復治療,其中包括氧療、呼吸阻力鍛鍊、縮唇呼吸等。

1.縮唇呼吸:經鼻吸氣,然後縮攏口唇呼氣,即為縮唇呼吸。縮唇呼氣時氣道內壓升高,有助於防止小氣道陷閉,幫助新鮮空氣吸入,糾正體內二氧化碳瀦留,減少呼氣時肺內殘餘氣體。

2.遞增性呼吸阻力鍛鍊:慢阻肺患者因肋間肌和膈肌虛弱而使呼吸肌力減退。呼吸阻力鍛鍊有助於增強呼吸肌力,預防呼吸肌疲勞和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阻力器鍛鍊時,每天3次,每次15分鐘,在鍛鍊過程中逐漸增強呼吸阻力。

氧療是非藥物治療手段中最重要的一個措施,但如前面所說,只有患者出現比較嚴重的情況時才可能需要長期氧療。而藥物的應用遠遠在此之前。藥物治療可以緩解患者不同的症狀,改善運動耐力、生活質量等。氧療和藥物本身具有不同的作用。應該這樣理解:當患者充分應用藥物治療仍不能改善情況且符合氧療指徵時,才需要長期氧療。兩者應該同時進行,不能互相替代。

最後濟南哮喘病醫院專家提醒大家:藥物治療只能起到緩解、預防的作用,無法有效控制病情,科學規範的治療才是針對此病最好的解決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