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農村老話“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海角天涯路


這句話說得就是孫子和外孫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對孫子疼愛將來百年時候會幫你燒紙,但如果是外孫的話,再怎麼疼愛,他也不會在你的墳墓上上墳燒紙。這句話說得就是姓氏上的差別導致內心感情上的隔閡,因為宗族關係而產生的親情上的遠近。那麼“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怎麼理解呢?



心疼孫子燒墳紙

老人對孫子的疼愛總是發自內心的,因為百年之後孫子會給老人盡孝,會在清明的時候幫老人上墳燒香。而孫子和老人都是一個姓氏,也都是一家人,自然老人對孫子疼愛有佳。並且在農村孫子基本上都是老人帶大的,從小就有著扯不斷的親情關係。而孫子也會每年給先祖們祭祀燒紙錢,這就是家族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心疼外孫把手指

雖然外孫和老人之間也有著剪不斷的血緣親情關係,但再親的感情也終究不是一家人。因為外孫和老人的姓氏不同,自然外孫就是外人。對待外孫再好他也不會記得你的好,百年之後他也不會來到墳前給你燒紙,就連女兒都不會來祭拜更何況外孫呢? 農村人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沿襲到今天,就算閨女的家裡再有錢,也和老人一點關係都沒有。而那些全生了閨女的人,基本上宗族祭祀的時候不能到祖先的牌位中祭拜,因為他的香火已經斷了。而女兒家裡再好也終究是潑出去的水,別人家的人。



當然現在農村年輕人已經沒有這種思想了,但外孫對待爺爺奶奶和外婆外公的態度還是不一樣。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其實這個就是說到外孫和家孫的區別,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這邊一句老話就是:外孫外孫,終究是外人。和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的意思差不多。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說老人去世了,家孫必須要磕頭燒紙等等這些都是孫子該做的,也就是說要孝順爺爺。但是外孫呢,老師去世了別人來了跟他們介紹一下這是我外公,用手指指一下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外孫是不需要做任何事的,也不需要孝順外公。當然作為晚輩的其實孝順自己的外公,去世了磕頭燒紙這些也是應該的。不過在農村來說外孫這些基本上確實很少有人會做。

自古以來的文化習俗也是一樣的,就比如說親戚這兩個字,直系的也就是父親這邊的稱之為親,而母親那邊的稱之為戚,我們都可以看到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而且母親這邊的都是叫外戚。不然為什麼要加一個外字呢?

到現在來說也是一樣,一般我們比如說查祖上三代,都只是說直系三代,沒有人會查你母親那邊的三代。中國還是以父系為主的。現在可以看到一般外孫比較好的,一年回去還能去看望一下外公外婆,買點東西什麼的。如果是不怎麼孝順的,很多年不去看一下也是有的,但是這樣的人在農村也不會有人說什麼,因為這個很正常,外孫也不需要孝順外公外婆的這個已經是人的骨髓的觀念。但是如果是孫子不孝順爺爺奶奶的話,那麼在農村就會有很多人會說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覺得應該孝順外公外婆呢?


三農帝國


這話應該是理性。但沒有兒子的,只有姑娘的,當然就沒有孫子,只有外孫子外孫女。如果人人都明白了孝順,孝道的真正的實用涵義。

姑娘也好,女婿姑爺也好,外孫子外孫女大了,都懂得了,過世的爹孃,岳父岳母,姥爺姥娘需要後代,後人供養九年的燒紙燒香菸火,來維持生存,生活費用。九年後才能自立,就沒有姓氏宗族在孝道上的限制。


就是說外孫子,外孫女,姑娘女婿,就秉承了孝順,孝道的義務。不能眼瞅著這過世的姥爺姥娘沒吃沒喝的,飢寒交迫的,艱難困苦的熬日子吧!

中華文明,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在過世父母的孝道上遮掩不清,在外祖父祖母的孝道上更是冷落,象沒人管的嬰孩一樣。孝順,孝道不能只講儀式,更深切的是實用,應飢餓的實用。這是孝道內涵的實際意義。

如果人人感受到了,過世老人必須需要,後人,後代在祭祀,祭奠日,清明節,七月十五,一七,三七,五七,七七,百天,週年,春節前,上墳燒紙燒香,來完成九年之內的每次給養,才能自立,才能有轉生等安排。人們就不會記角孫子和外孫子的區別了。

上墳燒紙燒香就是把對前輩,父母,祖父母的那份尊重,尊敬,那份孝道,和燒紙的煙,燒香的煙,飛向故人,讓以故的先人有吃有喝,送去能生存的給養。缺少了這些,過世的父母,前輩就象沒人管的嬰孩,怎麼活啊!



所以當人人都明白了孝道的真正實用涵義,很多大善人在祭祀,祭奠日都燒大量的紙錢,來給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些無兒無女的過世老人,緩解他們無吃無喝的艱難困苦的生活。


我想真正懂得了孝順,孝道的外孫子外孫女們,姑娘們,姑爺女婿們,在過世老人沒有兒子的,能及時上墳,燒紙,燒香,煙向故人飛,行孝道是美德,也是義務。更是祖祖輩輩,一代一代人脈,人緣積大善德,延長,延續人類生命的根本。

文章原創意藝術領域作品,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


關愛文化歷史藝術源泉


右上方紅色“關注”點一點,更多農村農事、惠農政策早知曉。

農村老話“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這句農村老話說的主要是”家孫子“與”外孫子“的區別,在筆者家鄉還有”家孫子打不跑、外孫子養不順“的說法,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筆者就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心疼孫子燒墳紙

這裡所指的孫子,是自己兒子的孩子,也就是筆者所說的“家孫子”。在我國,“隔輩親”的現象很是普遍,或許一位父親對於自己的兒子很嚴厲、要求很嚴格,但是對於孫子,總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口裡怕化了”,疼愛有加、百般溺愛,所以,孫子與爺爺、奶奶的感情通常很深。而爺爺、奶奶百年之後,如果孫子在爺爺、奶奶的忌日和清明節等節日在墳前燒些紙錢的話,就會被認為是對孫子的愛沒有白付出,用筆者這裡的話來說“孫子沒有白心疼一場”。

心疼外孫把手指

外孫子,指的是自己女兒的孩子,一般都是跟自己的姓氏不一樣,而稱呼也不一樣,一般是姥爺、姥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即使姥爺姥姥對於自己的外孫子多麼的疼愛、多麼的照顧,但是,等到自己百年之後,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外孫子是屬於女婿家的血脈,是不會在忌日和清明節等節日前來給自己燒些紙錢和祭拜自己的。

當然,現在情況不一樣的,不管是“家孫子”還是“外孫子”,都會記得自己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會在他們忌日的時候一同祭拜。

您又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歡迎關注“農策分析”,您的關注、閱讀、點贊、評論、轉發、分享,是筆者解答更多農業問題、解讀更多涉農政策、詮釋更多農村現象的動力。謝謝!


農策分析



很多農村人都說“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很多人都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疼孫子和疼外孫子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特別是當老人去世的時候,孫子會痛哭流涕,在墳前磕頭燒紙,而外孫子卻在墳前把玩手指。其實就是說孫子和外孫子對待長輩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很多人都覺得孫子和外孫子是有很大差別的,而且有人覺得心疼外孫子是不值得的,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女兒生的畢竟是別人家的孩子,而孫子是自己家的。所以農村還有一句俗語,說“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也是說外孫子的。



不過現在人們的思想已經轉變了很多,很少再有重男輕女的人了,而且孫子外孫子一樣疼。 我還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現在姥姥是帶娃大軍,奶奶反而沒事做,網上還有人編了一句順口溜“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爸爸回家就上網”,聽著挺有意思的,但卻反映了很多有孩子家庭的現狀。


多米聊三農


我們這農村的說法略有不同‘家孫看見燒張紙,外孫看見指兩指’,不管哪一種說法意思都是一樣的!

1、家孫或本題中的孫子,是指兒子的孩子,外孫則指的是女兒的孩子!

2、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孫子有家孫與外孫之分,人在百年過世後,會埋有墳頭吧,家孫則在逢年過節會到墳前燒紙(傳說中陰間為錢)掛墳飄(傳說中為陰間望山錢、搖錢樹),而外孫就不一定了,即使路過,也可能只是用手指一指說那是外公的墳而已,即使外公在世時對他很好也可能會是這樣!



3、這其實還是受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的思想的影響,孩子一生下來就可能會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而對爺爺更會多一份親熱感!

4、其實家孫與外孫的血緣關係是一樣的,不存在親與疏,但我國姓氏文化就是這樣的,孩大絕大多數隨父姓,孩子傳承的也是父姓!

不過,這種現象也已開始打破,祭祀祖先的方式也在開始發生變化,從以前的燒紙,鞭炮等改為文明祭祀,用鮮花等代替了!


搬起石頭砸


農村老話“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是啥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老表哥給這句老話加加標點符號,以便於更好的理解。意思是老人心疼和疼愛孫子,孫子是自家的香火,是給已故的老人燒墳紙,祭祖。而老人再怎麼心疼和疼愛外孫,外孫也是不會給已故的老人祭墳,燒墳紙的。

1、“心疼孫子燒墳紙”

在傳統的觀念中,兒子孫子是自家香火的延續,是可以也有義務給老人養老送終的。老人也非常真心地疼愛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在農村有成文的規定,老人也義務撫養自己的子女,也有義務帶大自己的孫子孫女。帶孫子孫女雖然沒有法律的規定,但老人也一直遵循著不成文的農村規定。在農村老人養老送終主要是靠自己的兒子,雖沒法律規定要帶孫子,但為了減輕兒子的負擔,一般都會主動帶孫子。而且在農村清明節等祭祖的節日,兒子孫子甚至曾孫都會去墳前祭拜自己的祖先,按照習俗要在墳前燒紙錢。在老表哥當地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冬至這三個時節,都會去祭拜我的先祖。


2、“心疼外孫把手指”

外孫不會去祭拜老人。

再怎麼真心疼愛外孫,按傳統習俗,外孫是不會給外公外婆養老送終的,已故外公外婆,外孫也不會去墳前燒紙錢,祭祀的。按照傳統觀念,外孫是女婿的血脈香火,不屬於外公外婆的香火,是不用給外公外婆養老的。就算外孫知道老人的墳在哪,在清明節等時節也不會去祭拜。

“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認不到”

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外孫與孃家人的關係。外孫與外公外婆,舅舅等是非常親的一代,但到了舅舅的兒子那一代就是表親了,舅舅的兒子的兒子也許就認不到了,不再走親了。自然外孫是不會給老人祭拜,不會在墳前燒紙錢了,只會“把手指”指出哪座墳是外公外婆的。

3、現在獨生子女多,外孫也許也會去祭拜已故的老人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女兒出嫁後。老人老了,去世了,也只能由女兒女婿去祭拜,外孫也會隨父母去祭拜外公外婆。

在農村子女多,大部分人還是遵循著“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但隨著獨生子女的越來越多,也慢慢變老,也許這句老話也不太適合獨生子女的夫妻家庭。也許以後會改為“心疼孫子燒墳紙,或者是心疼外孫燒墳紙了”


昕瑞生態


農村老話“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實質上講的是一種血脈相承和道德倫理的關係。意指如果對家孫疼愛有加,那麼爺爺奶奶死了之後,家孫子就會哭天嚎地,摔盆盡孝燒墳紙,而心疼外孫則是白心疼,爺爺死後外孫則有可能不管不顧,只貪自己玩耍。


這是一種古老的觀念,總認為家孫子才是自己的,才能夠傳宗接代,而外孫子始終是外姓,是別人家的孩子,是不能給本姓傳宗接代的。

這一點從稱呼上就可以感覺的到:爺爺,奶奶;外爺,外奶,姥爺,姥姥。這就從感情的紐帶上先打了一個死結,輕易是無法解開的。

第二過去的人總認為外孫子和本家的血脈關係不密切,身體裡流淌的是別人家的血脈,和本家不是一脈相承,外孫子是坷垃田裡的“旋風風”,是留不住人心的。

而且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不可否認卻是也存在,但也並不是絕對的,若不然也沒有此俗語產生的基礎。實際上家孫子和外孫子的血脈或者說是基因應該是對等的,只不過受姓氏和傳宗接代的影響,人們在心理上逐漸拉大了彼此之間的矩離,由此而造成了一些倫理關係上的不對等,從而人為地形成了一些偏見、觀念。

【朋友們好,我是冬青裡的駱駝草,致力於原創作品的創作,歡迎大家的交流和互動。此文圖片來自網絡】


駱駝草的吟唱


這是一句民間的老俗話。


從字面意思理解是說爺爺奶奶心疼孫子,等自己過世了,他們還能去墳上給自己燒紙錢,炸鞭祭拜;


而心疼外孫,等自己過世了,外孫也只會用手指指著墳墓說,這是我的外公外婆,是不會去墳上給自己燒紙錢,祭拜的。


這句話實質是在說孫子和外孫的區別,是以前爺爺奶奶認為孫子才是自家人的智慧結晶。這麼說,有書君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受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影響


據史料記載,在我國上古的卜辭裡就認為生男為嘉,生女為 不嘉。


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瓦解後,新民主運動開始推崇男女平等。

因為重視男孩,所以爺爺奶奶會認為孫子才是自己家的親骨肉;而女孩長大成人後終究留不住,是要嫁出去的。


所以也就有了那句:“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女孩入不了家譜。那出嫁的姑娘,生的孩子自然就是別人家的人。


2.對血緣關係認識存在誤區


古代因為醫學不發達,人們認為只有男孩才能傳宗接代,延續香火。這種思想觀念一直延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直至20世紀。

所以為了傳宗接代,不斷香火,一定要生男孩。以前,家裡沒有男孩的,一家人都抬不起頭,甚至會被人罵絕後。


不少家庭為了生男孩,在沒有計劃生育之前,不停的生;在計劃生育後,有的甚至發現是女孩,採取流產或生下來掐死,送人等方式,一心要生男孩。


其實無論孫子還是外孫,身上都流淌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血。


3.姓氏不同


我國從古始就非常重視家庭觀念和血脈傳承。而姓、氏等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家族體系與脈絡。


孫子是跟爺爺的姓,而外孫除非很特殊的情況,否則是不可能姓外公的姓的,因此就是外姓人。


外姓人自然在心理上面就有一層隔閡。


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因為父母早亡,寄居在外婆家,雖然外婆很疼她,但她始終感覺到自己是外人。

綜上,因為這些傳統的約定俗成的原因,爺爺奶奶認為孫子才是自己的親骨肉,孫子認為自己是爺爺家族血脈的延續,外孫就是外姓人。


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解放,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孫子和外孫的區別也越來越小。


尊老愛幼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孫子、外孫,都應該孝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為他們盡一份心。


對以上理解你認同嗎?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農村古語‘’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個人理解是老人心疼孫子孝心之舉,每年都掃墓都燒掉很多錢。老人心疼外孫不把自己當親人,用手指著墓碑說‘’這個是我外公‘’!

其實,孫子和外孫一個是老人兒子的兒子,一個是女兒的兒子,按照道理來講都是老人的至親呀!為什麼孫子和外孫的行為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重男輕女封建思想,兒子可以傳宗接代,女兒長大之後要嫁人。兒子生的孫子也是一樣,女兒生的外孫就不同了,他可是個外人!因為孫子可以一代又一代的繼續傳脈下去,每年都會有後人們來燒紙掃墓。

然而,外孫這邊就不一樣了,當外孫在長大之後,不僅看望老人的時間和次數很少,甚至在老人百年之後,很少來掃墓燒紙戴孝,並且用手指著墓碑介紹給別人,一點都不尊重老人,枉費老人生前的疼愛了,不愧為外姓人啊!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那種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很少了,現在人們的觀念是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百善孝為先,連父母都不尊重的人,怎麼能讓別人去尊重你呢?一直以來,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是中華人們的傳統美德,希望朋友們繼續發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