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華為最頭疼的對手是誰?

用戶56289734556


華為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再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大致瞭解一下華為。華為創始人也是目前的實際掌舵人是任正非,目前實行輪值CEO制度,並實行全員持股,且堅決不會上市(未來說不準)。目前整個華為有三個事業部,分別是消費者事業部,企業事業部,運營商事業部。

其實在華為還沒有成立消費者事業部,也就是普通民眾還不知道華為的時候,華為已經在國外開疆擴土,並與世界頂級運營商思科,愛立信,諾基亞等通信設備製造商進行正面pk,並與近幾年成為行業老大。

華為剛剛公佈年度財報,2017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經營活動現金流高達963億元,相比2016年不到0.5%的增長,華為2017年淨利潤475億元,同比增長28.1%,過去這一年利潤優先戰略見成效。此次盈利的提升主要來自規模的增長、運營效率的提升以及匯兌損失的減少。財報顯示,2017年華為銷售毛利率為39.5%,較上年40.3%有所下降0.8個百分點。

無論怎麼分析,或者看目前的增長勢頭,華為都交出了漂亮令人滿意的答卷。華為每年在研發投入巨大,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89690百萬元,約佔全年收入的14.9%。

對於華為來說,5G領域及數字化智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從目前來說,還沒有那個公司能夠發展的如此迅速,並不斷地制定行業標準。

但是恰恰因為是行業巨頭,一旦決策失誤可能就是萬丈深淵,前面諾基亞、摩托羅拉的倒下就是鮮明的例子。華為要想在行業內繼續引領潮流,未來最大的挑戰或許就是自己,隨著任正非年級的增長或許慢慢失去話語權。輪值CEO制度目前儘管運行良好,但是拼命的加班制度等也一直讓底層員工所詬病。

崇尚狼性文化是華為立身之本,未來的發展要避免狼發瘋,自己才是最大的對手!


鎂客網


嗯華為公司啊?我覺得這種公司最頭疼的敵人可能是自己……

首先,華為不上市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個原因被大家所熟知,就是華為的“虛擬股權”制度……可以說可能是這個制度一手將華為推上了今天的行業頂端!

據幾家機構聯合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華為平均工作日加班時間達 3.96 小時,超過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位居榜首。

這些僅僅是粗略的統計,實際上這種情況可能更加嚴重,很早之前就有媒體報道過,華為的加班已經成了華為的“企業精神之”一地鋪文化?據說當時每個華為人辦公桌下都有一個瑜伽墊……這個是加完班之後睡覺用的,而且這個沒人強迫,完全自願!!!

之前有媒體報道,華為為什麼在短短時間內就能佔領通訊市場那麼大的份額……員工的工作狀態根部不是在拼命,那簡直是在玩命!再加上華為用了極高的獎金來刺激員工的積極性……要是你你會趁年輕多掙錢,還是混吃等死?

當然這個是正面的促進,但是這個制度現在可以說也成了華為的暗疾……

你以為華為之前為什麼突然要辭退很多35歲以上的員工?因為能力?其實有媒體報道說是,是因為華為的利潤有很大一部分就消耗在他們這些人身上……他們有資歷,而且不需要奮鬥就有了很高的收入,快刀斬亂麻才是根本……

還有華為之前都是狼性文化,是追逐別人的弄潮兒,並不是引領者……現在華為成了引領者之一以後,大企業病也隨之而來

還好,任老一直在!他是華為的定海神針,他不止一次的提出華為在危險期!一定要居安思危!我覺得很多時候他都不是在危言聳聽

所以,華為之危只能處在自身,外界有誘因,但是不是重點!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如果小編的回答您喜歡,就給個贊吧,有問題可以討論交流


視味百科


華為終端業務的“傲嬌”成績以及掌舵人餘承東的頻頻“放炮”不禁讓華為的手機業務成為外界最為關注的焦點。事實上,四年前,華為的終端業務還掙扎在生死線上,但四年後的今天,也許連餘承東都沒想到,自己會常常出現在時尚場合,為外界講述一個“如何趕超蘋果”的勵志故事。餘承東說,在趕超三星和蘋果的目標中,自己確實把“中國”去掉了,現在希望在兩到三年做到全球第二,五年份額做到第一,“因為去年,華為已經是中國市場份額的第一。”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此前宣佈,將在今年7月推出公有云服務,這意味著華為將進入之前曾由政府、微軟以及亞馬遜主導的公有云市場,這對華為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這一屆分析師大會上,華為還罕有地對未來提出了明確構想:實現2017年700億美金的收入新高。從運營商市場拓展為運營商、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塊並重,併成為千億美元的公司,這是華為四年前發下的重誓。換個角度來看,在運營商市場,華為的敵人曾是愛立信,現在已經超越了;在企業業務市場,華為一向瞄準思科;而在消費者業務市場,華為的敵人恐怕更多,蘋果、三星。

另外思科曾是華為在企業市場的強大對手,但從今天華為在企業業務領域的拓展來看,與技術層面,華為與思科並無太多差別。此前努力的進行中國本土化。但是,該公司由於稜鏡門事件正在中國快速失去市場份額。華為迅速搶佔市場。回顧過去當時的思科跟華為完全不是同一數量級的公司。2003年之後,隨著思科與華為各自業務的不斷拓展,雙方競爭的領域不斷擴大,從交換機到路由器,從企業到核心網市場。十年質變,至少在中國市場,華為無論在企業市場還是消費者市場全數將思科打趴。

另外中興也是華為的一個對手,業界素有“華為是狼,中興為牛”一說。華為實際上最值得一說,也最應該有的對手卻是老字號企業——中興。自1996年首次交鋒以來,雙方狼牙對牛角、針尖對麥芒,激烈混戰了整整15年。現在包括手機業務、通訊業務兩家企業業務重合,有可能在未來將是一個對手。

最後按照任正非所說,“華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是自己偏離了客戶的需要和科技變化的趨勢。”任正非表示,對數字的過度崇拜、對成本的過度控制、對企業集團規模的過度追求、對創造力的遏制,管理的過度使一批美國大企業遭遇困境。華為要避免管理者的孤芳自賞、自我膨脹,要以客戶為中心,實現跨領域、跨部門的流程集成和貫通。


科技之窗


今天的華為,應該不會去想誰是最頭疼的對手,而是在想誰是最值得珍惜的對手。當前的華為,不僅是一個生產手機的企業,瞭解華為的人都知道,華為分為消費者BG,運營商BG,和企業BG,而手機業務就是屬於消費者BG,也就是說,華為的手機業務,僅僅是三大業務之一。

在國內,華為的手機業務發展迅速,經歷了巨大中華到華米OV的時代,也是唯一一個能夠在行業鉅變中生存下來並且蓬勃發展的企業,可能是由於華為背後的技術支持,迄今為止,華為在技術研發投入超過3000億,這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做到如此投入的技術企業,也是全球僅次於微軟和谷歌的技術型企業。在手機行業,國內的小米強勢崛起,OPPO,vivo在線上已經超過華為,這些品牌紛紛把華為當做是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並且自我感覺良好。但是華為還不會把這些企業當做是競爭對手,畢竟華為的野心是在全球,走向世界,有人統計過,華為一年的營收是騰訊+百度+阿里全年的總和,甚至還多,在世界500強企業的排名也是遙遙領先,而其他手機行業的品牌,或許還在國內500強的線上掙扎。

放眼未來,人工智能將是這個世界的潮流,所以科技佈局才是未來最大的贏家,華為也在躍躍欲試。當前的科技領域,放眼全球,無疑是谷歌,微軟,蘋果,三星在引領群雄,戰略卓絕。這場大戰誰能勝出,方能在以後的發展中取得保命符。所以,今天的華為,應該珍惜的對手是微軟,谷歌,蘋果,只有和這些對手切磋,才能像華山論劍那樣不斷提升。在敬畏對手已經毫無出路的情況下,唯有珍惜對手,才能一展所長。

在國內,華為的對手有阿里,騰訊,百度,這些看似和手機行業關聯不大的品牌,卻是佔到了互聯網風口的邊緣,他們的騰飛是可怕的,並且這也是國內佈局科技意識最強的企業,他們的成功也是必然的,所以,對於華為這樣的研發型公司來說,珍惜國內這些對手,在他們的追趕中不斷提升自己。

當一個企業還沒成型的時候,或許有著讓自己頭疼的對手;當一個企業已經成為業界標杆的時候,更多的不是害怕對手,而是珍惜對手。自古就有木秀於林,風必催之,況且對於行業獨大者,沒有對手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搞機特工


華為目前最頭疼的對手應該是以下幾個:

蘋果:蘋果手機一直以來都是手機巨頭,雖然銷量有所下降,但是要知道蘋果手機只走高端,銷售額可還是最高的,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進軍高端市場有所收穫,但是要想“幹掉”蘋果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畢竟華為採用的是都在用的安卓系統,想要出色還是很難。

OV:OPPO和vivo位居2016年手機銷量排行榜第二第三,雖然華為成了老大,但是2500-3500價位目前還是OV的天下,華為在線下和線上同時部署,不過,OV的廣告宣傳力度實在是太大了,想要搶下年輕人的這個市場,還得多努力。華為在去年也推出了主打年輕人群體的nova手機,也邀請了小鮮肉張藝興代言,不過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數碼視界


你看看華為海軍黑誰最多就知道對手是誰了啊


言浪散人


只有三星和蘋果。

三星有強大的供應鏈,自己的工廠,以及屏幕等的壟斷性的物件,還有眾多的專利。

蘋果有獨有的IOS,封閉的生態環境等。

這些是華為一時半會無法超越的,即使銷量超過,但利潤也差的很遠。

至於國內廠家,沒有哪家有絕對的優勢,不是缺這就是缺那。不如你的地方,我能用你的方法達到同樣的效果,再加上我的特長,沒準能更好。


瑟瑟_龍


我個人認為,華為不應該執意找對手;我認為,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手機終端瞄準蘋果的系統,三星的屏就可以了。自己的對手永遠是自己,自己的優秀方面要保持,不足和差的地方,儘可能的跟上和超越。這樣就沒有了頭疼。


袖珍天子


華為最頭疼的對手是華為自己。華為從一個小草根通訊沒備代理商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通訊設備製造商和服務提供商,全球第三大手機制造商,華為的飛躍是任正非堅持按國際範管理企業和打造狼性團隊文化的成果。

從華為在制能芯片、人工智能諸多領域的佈局來看,以目前的增長勢頭髮展下去,華為不懼任何競爭對手,也完全能超越對手。但就象任正非最擔心的就是大企業病,企業效率下降;團隊失去狼性,貪圖享受,不思進取,所以,華為團隊多年來一直保持較高的淘汰率。華為只有不斷超越自己也才能超越競爭對手。


牛哥的天空


覺得華為的對手目前不該是蘋果、三星,充其量是個追趕目標,還成不了對手,因為不對等。反過來華為的發展勢頭倒有可能成為蘋果和三星的對手。跟人家有差距,追就是了,沒什麼可頭疼的。頭疼的對手個人認為兩點:一、自身的贅肉、龐大的開支、過大的胃口。成本支出過大增加了市場風險。胃口過大什麼都不放過、什麼都想做,必然導致投入分散、人力、財力分散,其結果有可能讓自己進入自己設計的囚籠,事事都在做,事事做不好。排除別的不說,單就手機終端來說,成本高、利潤低、庫存大,避險能力較差,風險很大。二、小米的新零售模式也許才是華為最大的心頭大患。這種模式衝擊的正好是傳統模式的根本。華為一直放棄對ov的壓制,坐視ov做大甚至反超自己而不顧,從產品到廣宣以及媒體導向一味針對小米,實質上不是針對小米的產品,而是小米這種“變態”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是對傳統模式的致命挑戰。雖然把小米拉下銷量神壇,但小米頑強的生命力仍然時刻威脅著所有傳統制造企業。成本上漲,但定價權卻不完全掌握。你降不下來價,沒法和小米打價格戰,而小米的價格又制約著你的定價。反之小米一旦發力拋棄性價比,開始攻擊價格高端卻是很容的事,而且利潤空間還會有大幅提升。更難於容忍的是小米開始回頭補課,大量購買專利,又推出了芯片,雖然家大業大底子厚,可除了拼銷量和市場佔有,其它方面對小米束手無策。這麼多年拼死了大批中小企業,而小米一成不變仍然安逸的存在著。而目前ov的崛起無疑又是一刀。事實上是兩種產銷模式的生死較量,無法調和,只有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