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提起古代权臣,人们常常说到霍光、张居正、鳌拜等人,这些权臣具有哪些共同点?

T雀儿章1


题主只提到了一类,这几位以及长孙无忌、多尔衮等得都算一类,结局很惨的。不是生前就被收拾了,就是死后被“鞭尸”。

其实,还有两类:曹操、司马懿、赵匡胤等,这部分是把皇帝扒拉到一边,自己或家族取而代之的;还有一类就是君臣相得益彰,善始善终的,比如周公、诸葛亮等。所以对于权臣的特征不是特别好总结。

新君年纪太小,或者性格比较柔弱,执政权通常会落到外戚之手,比如汉代就有外戚专权的传统;或者老皇帝不放心,临终指定托孤大臣。

皇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不管他是不是弱,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就是他成年之后的首要任务。而辅政大臣,多年来也尝到了权力的甜头,没有几个是会轻易还政皇帝的。所以,两方的矛盾无可避免。

作为辅政大臣,都是能力强的,不然老皇帝怎么肯托付?而能力强的人,看着谁都不如自己,更执着于权力。就是抱着权力不松手。也许他们是想把小皇帝“扶上马,再送一程”,然后是“再送一程”“再送一程”“再送一程”……,直到小皇帝急了,等不及了或等出火来。如果是大臣本身没有非分之想,通常就是身死或者族灭,就是题主提到的这类。能力强但没野心。

能力强但有野心的,就自己或家人把小皇帝架空,直至取而代之。就是曹操、司马懿、赵匡胤一类。

而有能力、无野心、知退的,就如周公辅成王。但这类君臣相得益彰的太少了。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华夏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权臣。权臣的可以定义为,掌控朝局乾纲独断,通俗点说,那就是架空皇帝。完全有能力篡位。而皇帝基本上就是傀儡。

西汉霍光,东汉曹操,三国司马懿父子,两晋南北朝属于世家门阀,几乎都是权臣篡位。隋唐以后几乎就没有权臣了。明代张居正和满清鳌拜算不上权臣,他们既不想,也没有能力篡位。而皇帝虽然年幼,但朝局基本上还是以皇帝为首的宗室所掌控。应该把张居正鳌拜和其他权臣区分开。

权臣的结局就两种,一种是篡位,如司马氏,曹操。一种是自身被诛三族如霍光。这是封建制度不可避免的,一旦掌握最高权力,除了一直向前之外别无他法。一旦后退放弃必死无疑。唯一的例外就是诸葛亮与刘禅,正因为少所以才流传千古。

提题主所说的这三位权臣都没有好下场,都是为国彪炳千古,但最终的个人结局却是很凄惨。一句话,自古权臣没有好下场。




清水空流


说到霍光,张居正,鳌拜,我们想到的是是什么呢?是霍光废帝,张居正的东林党,康熙智杀鳌拜。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期都是为了他们所在的朝代立下汗马功劳,是当时的中流砥柱,使的朝廷转危为安。后期飞扬跋扈,不听皇命,功高盖主,为皇帝所忌。死后都没有什么好果子,但是能在青史上留名。

霍光


他击败上官桀发动的宫廷政变,废刘贺,立汉宣帝使汉室转危为安,其政治胆略颇可与萧何相比。 他改变武帝末年急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不断调整阶级关系,使空痹的大汉国转危为安,产生了自大汉文景之治后的第二个盛世。

霍光去世,汉宣帝亲自前往霍光灵堂祭悼,赐霍光谥号为“宣成侯”,以帝王的规格风光大葬霍光。但是汉宣帝却把霍光灭门。

张居正

张居正政治上整顿吏治、厉行节约,巩固国防,抵抗倭寇,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他不仅自己廉洁奉公,对家属要求也极其严格。 元气大伤的明王朝重新生机勃勃。

但是到了执政后期风格转变,变得奢华淫欲,在朝堂之上一言堂,国家大事都由他说了算,不听取任何人意见,娇奢专权。死后被万历皇帝抄家,几个儿子被逼死。

鳌拜

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战功封公爵。在皇太极期间立下赫赫战功,被皇太极所喜。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立其子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争得福临继位。他为此与睿亲王多尔衮结下怨仇,在后者摄政期间,多次遭受残酷打击,三次论死。因此在顺治死后被立为顾命大臣。

但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骄横跋扈、贪婪不法。后康熙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儿子也陪他一起下狱。


历史咸谈


漫长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多有名的权臣,他们的权势大到可以挑战皇权。后人常用“行伊霍之事”,来代指权臣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以致于一提起权臣的名单,人们常常会说到霍光、张居正、鳌拜等人。这些生活在不同朝代的权臣具有哪些共同特点呢?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是身居高位,手握兵权。最高的政治地位和掌握兵权,是权臣之成为权臣的两项最根本条件。以霍光为例,他在受命为顾命大臣时,就是顾命大臣的首辅。此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他成功剪灭其余四位辅政大臣,独揽大权。在此期间,实际上代汉家天子行使全部皇权,他持有的最高位权和兵权,在众多权臣人物中是极为罕见的,也是最典型的。

二是拥有废立皇帝的实力。具备废立皇帝的实力,是权臣的共有特征之一,他们也因此为历代帝王所忌惮。汉昭帝驾崩后,霍光能够随心所欲的废立昌邑王刘贺就是一个例子。事实上,诸如张居正、鳌拜等人,也具备了废立小皇帝的实力。

三是肩负非凡的政治使命。在非常之时,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也是权臣行为的基本特征。事实上,一般的臣子能够成为权臣,大多也是在非常的政治局面下。霍光、张居正、鳌拜等人,都是在皇帝幼冲的情况下,受命出任辅政大臣,帮助小皇帝处理朝政。在辅政时期,原本属于皇权的范围之事,暂由这些辅政大臣行使。在代行皇权的过程中,权臣的权势得到进一步成长。如果该臣子能恪守在臣位上,那他能本分地完成一个权臣所能完成的超俗的使命。反之,他可能对皇帝构成极大的威胁,并为皇帝和朝臣所不容。


与书居


古代帝王也难,新君幼弱必然需要强臣作为顾命大臣辅佐。但顾命大臣能知进退的不多,恋栈不去的不少,也就造成新君与顾命大臣之间的冲突,甚至顾命大臣大揽大权欺压幼主。如果辅政大臣太弱,就会被更强者所夺,例如周世宗托孤大臣范质等人被赵匡胤击败,咸丰皇帝托孤大臣肃顺等被慈禧太后击败。选择继承人需要长君,避免不得不设置顾命大臣。

先说说霍光,他是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西汉名将霍去病异母弟。汉武帝晚年将幼子托孤给霍光,这就是汉昭帝。霍光作为托孤大臣,辅佐了汉昭帝、昌邑王、汉宣帝,开创了“昭宣中兴”。霍光死后,家族被汉宣帝诛灭。霍光是悲剧忠臣的象征,也是汉朝待功臣凉薄的牺牲品。韩信、霍光之死,成为许多谋臣劝说权臣自立为帝的反面教材。

再说一下张居正,这是隆庆皇帝托孤大臣。张居中本是帝师,与高拱、高仪共同受命托孤辅佐幼主。张居正在辅政期间积极变革,改革吏治、巩固国防、增加财税,明朝出现“万历中兴”局面。但张居正死后,立即被万历皇帝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霍光后来被灭族,还是因为子孙飞扬跋扈。张居正一代忠良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可见明朝帝王刻薄寡恩。

最后说一下鳌拜,他是顺治皇帝托孤大臣。顺治皇帝临终时把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托孤给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鳌拜虽然排名最靠后却能力最强,最终独揽大权。鳌拜一方面为清王朝政权巩固对南方继续用兵,另一方面则大力铲除异己甚至圈占农田,引起广泛不满。后被康熙皇帝擒获,监禁而死。鳌拜没有霍光、张居正这些的内敛,虽然没有威逼皇上,最终也被一战而擒,这也说明鳌拜只是跋扈,而没有谋逆之心。


小学生雨茶




权臣分两种,一种是篡权自立的;一种只是利用权利做事的。

霍光、张居正和鳌拜,无疑属于后者。细看他们几个,有不少共同点。

都是精明强干的主


在成为权臣之前,霍光们会有一系列的历练,历练导致这些人,要么在政务处理上有一套,要么在人际关系上有独到之处,要么在外打仗时有不俗表现。

总之,由于这些人出色的能力,导致影响力逐渐变大,最终位居人臣之巅,进而影响朝政。

没有过人的工作能力,是玩不转自己的工作,也玩不转其他官员的。

胆子很大,杀伐果断



没有一个权臣是斯文和柔弱的,基本上都是很强势的主,说一不二。不仅对朝廷其他官员敢于杀伐果断,而且对于皇帝也是敢于“管理”的。

霍光,西汉名臣,受汉武帝委托辅佐汉昭帝。汉昭帝死后,霍光等立刘贺为新的皇帝,可是刘贺喜好声色,不事政务,怎么办?

在霍光看来,办法只有一个,把皇帝换了。想到就去做到,霍光就此联合了上官太后,废黜了刘贺。胆量不是一般的大。



张居正,在万历年间,仿佛就是“实际执政者”,朝廷各种大事,都是张居正做主。连皇帝的行为,张居正都能“管理”。正是因为这杀伐果断的性格,巨大的权利,导致张居正改革较为成功。



鳌拜,功勋卓著,给康熙辅政之时,敢于杀了看不顺眼的康熙侍卫,敢于找理由杀了苏克萨哈,敢于杀了不和他“换地”的三个大臣,真是胆大包天,大到超过了自己的控制能力。

鳌拜的军事能力很突出,政治能力稍微弱一些,不过并不影响他当了权臣。由于过于专权,过于飞扬跋扈,使得最后被康熙整了个“终身监禁”。

总之,权臣的胆子都是大的出奇,胆子不大,也当不了权臣。

手段硬朗,做事狠、准



职位离皇帝越近,权利就越大,风险也越高。除非做事狠准,否则难以在高位久待。

一个善良的大臣,一定走不远;一个糊涂的大臣,也很难爬高。

身居高位,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作为权臣,一定会给支持自己的人更多机会,而将反对自己的人尽量清除或调岗。



霍光如此,张居正也如此,鳌拜更是如此。官场竞争,任何过于“善良”的行为,都会导致自己和支持自己的人利益受损。

权臣大多深谙官场竞争之道,要么不做,要么做狠,做到位。



做事灵活圆滑

高明的政治家,大多做事灵活;蹩脚的政治家,多是不懂变通之辈。

权臣,大多做事很灵活,否则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各个困难,会很难克服的。一种方法不成,就会换一个,一个人不行,那就会换另一个。



权臣历史中很多见,其群体共同点也很多。但,权臣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霍光、张居正相对水平高一些,鳌拜则相对低一些。

权臣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未来,也决定了权臣们的余生。

(亲爱的读者,你是怎么看待权臣呢?欢迎留言评论。)


蓝风破晓



霍光、张居正和鳌拜都历经三朝,到最后权倾朝野,甚至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朝代的代名词。一段时期,人们只记得他们的名字,而忘记了皇帝的存在,被认为是“不是皇上的皇上”。

【】首先他们应该是能臣【】

之所以历经三朝而不倒,说明他们自身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一、霍光11岁时就进了汉武帝的警卫营。混了几年就当了奉车都卫,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在汉武帝身边一呆就二十年,想想看,汉武帝是什么人,伴君如伴虎地伴了二十年,不出差错,霍光表现的多么地小心又谨慎。汉武帝临死时感叹,身后的事,唯有交给霍光他才放心。



二、张居正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三中进士,刚崭露头角时就被人称之为“国器”。明嘉庆时期,严嵩父子掌权,虽排出异已,但对张居正却十分优待,可见张居正为人处事之老练。隆庆时期,严嵩父子一倒,张居正就上了位。

三、鳌拜年轻就跟随皇太极东征西战,是大清夺得天下的重要功臣,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摄政王多尔衮也要给几分薄面。


【】他们都有杰出的贡献【】

一、霍光执政二十年,对内推行休养生息、养兵积蓄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多次大赦天下,增强了汉朝的国力。对后来击败匈奴,迫使匈奴臣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张居正在万历年间,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改革,财政上,国库充盈,军事上任用名将戚继光等抗击倭冠,吏治上采取实名考核制度。开创了“万历新政”时代。

三、鳌拜跟随皇太极时就是镶黄旗护军统领,手握重兵。是太宗皇太极的心腹重臣,又军功赫赫,被封为公爵,是影响清初政局的重要人物。




【】他们心狠手辣排除异己【】

霍光、张居正和鳌拜,都在权利达到顶峰时,诛杀怠尽与自己不和的政敌,且不思归政于皇上,任意行使皇帝的权威。


【】他们死后遭到清算,连累家人【】

霍光死后,家人遭谋反之罪,尽皆被诛;张居正尸骨未寒,家人就被朝庭整的没有一张吃饭的嘴,惨不忍睹;鳌拜遭囚禁死于牢中,家产抄没,家人赶出京城。这权臣之祸,乃是他们在位高权重之时埋下的祸根。


长弓视野


霍光、张居正、鳌拜能成为权臣,有他们共同的特点。

1主少国疑,都是得到皇家最高权力者的认可,作为幼主的顾命大臣。霍光受汉武帝、汉昭帝的信任,张居正伙同大太监馮保,受到李太后的信任,而鳌拜则受到顺治帝的信任。

2集中权利,三个人都是当时的顾命大臣之一,为了独攪大权,用尽各种方法,打击和消灭对手,如霍光对上官桀、张居正对高拱、鳌拜对苏克萨哈,最后大权独掌。

3皇帝和权臣

霍光辅佐了两代幼帝,尽管他控制欲和权力欲极强,独揽大权,权力超过皇帝,汉昭帝死后,霍光废掉了当了20几天皇帝的放荡子弟刘贺,又立汉宣帝,在他执政期间皇帝形同虚设,大小事物全由他处理。但他小心谨慎,表面上还懂的分寸和避让,汉昭帝和汉宣帝对他都很信任尊重,但由于霍光的子女飞扬拔扈,他的女儿嫁给汉宣帝,霍家人竞刺死宣帝的原配许皇后,他的女儿当了皇后,他的儿子、女婿全大权在握,汉宣帝想亲政霍光不让,君臣不和谐的关系在他死后爆发,导致灭族,但霍光墓仍在。

万历即位时刚10岁,张居正象管儿子一样管他。万历皇帝不读书,李太后就拿张居正吓唬他,太监教唆皇上玩女人,张居正就把他们都杀了。万历隨着长大对张居正的态度渐变,幼时尊敬依赖信任,但由于李太后给他讲霍光废立之事,心中有了阴影,当长大后,体会到权力的重要,开始对他不满,畏大于敬,张居正的家人"鸡犬升天",相权压到皇权,后来则变为仇恨,毁掉张居正墓。灭张居正全族。

鳌拜一介武夫,不知收敛,拿皇帝当小儿戏耍,碰到的又是康熙大帝,早早被擒拿。

4历史功过,在这里鳌拜就要被去掉了,鰲拜始终以满人贵族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为第一,坚持跑马圈地,使百姓民不聊生,所以他被擒后,清政权由衰转盛,出现了康雍乾盛世。

霍光和张居正还有相同点。即两人均才干过人,对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把当时的政治、经济都帶到一个顶端,他们死后,两个王朝都迅速沒落,并走向灭亡。

原因是他们大权独揽,皇权削弱,皇帝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这是封建王朝最大的忌讳。而且他们都沒有培养接班人,他们死后皇帝只顾泄私愤,德不配位,智不配位,导致汉宣帝后王莽篡权,张居正死后明朝开始沒落。

多说一句,鰲拜还不足以与霍光、张居正比肩,清朝真能拿出来比较的,是多尔衮。


旁观者岚


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特殊的群体——权臣,他们是国家柱石,权力一度凌驾于皇权之上,但是他们往往成于“权”也败于“权”。


临危受命。权臣多受命于特殊时期,一种是先皇死前留给继承者的顾命大臣,保护伞。比如说霍光,就是汉武帝“病笃”时“受遗诏辅少主”。当时孝昭帝只有八岁,生母钩弋赵倢伃已被处死。还有一种是新皇帝年幼,太后掌权,或者是太后的亲戚或者是太后非常相信仰仗的人。比如说,年仅十多岁的神宗继位后,生母李太后娘家没人,就和张居正结成了政治联盟,而且因为关系太亲密还传出“黑心宰相卧龙床的绯闻。”



权势滔天。一般老皇帝为了权力制衡都会同时委任三四位顾命大臣,很多权臣就会在新皇帝继位初期搞些小动作把这些分散的权力想办法收过来。他们一家独大,弄权擅政,政由己出,就会做出逾越“人臣之礼”的事来。比如,霍光 和上官桀争权。权臣的权力可以大到威胁皇权,霍光行使过皇帝的废立权,让汉宣帝感到“芒刺在背”。

必死的宿命。正像《红楼梦》中写的“忽喇喇似大厦倾”,权臣的宿命是身死族灭。霍光葬礼的隆重是家族荣耀的顶峰,但是只过了三年,霍光的儿子霍禹就以谋逆罪处以极刑,整个家族也得到彻底清算,“唯独霍后废处昭台宫,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说到底,一是权力的膨胀让权臣有了“不臣”之心,二是过渡期结束,他们对皇帝就没用了,甚至形成掣肘。所以,要么被皇帝干掉,要么干掉皇帝。比如,杨坚。


俳语杂说


提起权臣,霍光,张居正,鳌拜等,这些权臣。他们均是文能安邦或武能定国,少年时寒窗苦读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总而言之均有盖世功绩。

他们均为三朝元老,后至辅政大臣,可谓高官厚禄,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后期不思忠君报国,却结党营私,排除异已心狠手辣,就连少主也不放在眼里。

不可否认,他们都是权臣,都是能臣,事发后都成了大奸大恶之臣。

这种权臣他们权倾朝野,欺负少主,声色犬马,为所欲为,但没有反心,只是自持功高,被眼前所得成就蒙蔽双眼,狂傲自大。如激烈勇退,都会有很好的下场,会青史留名。

但利欲熏心的他们,如骑虎背愈演愈烈。

人算不如天算,少主羽翼丰满,邪不压正。他们最终都受到严厉的惩罚,均被抄家灭族,只有鳌拜抄家沒有灭族,罪判无期徒刑,终身监禁!

君毕竞是君,臣就是臣。

……

再次谢谢您的信任,再见!

4月25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