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邢燕子,知青典型,18岁回乡务农,受到毛主席5次接见,今已78岁


邢燕子,女,原名邢秀英,1940年出生,天津市宝坻县人。从小跟爷爷在农村老家长大,父亲是天津市一家工厂的副厂长。1958年,高小毕业后没有回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回到家乡宝坻县大中庄乡司家庄村务农,发愤改变家乡的穷貌。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并组织了一个“邢燕子突击队”,成绩突出。

邢燕子大名叫邢秀英;当地领导杜元恒在检查工作的时候,说“你这燕子的名儿还是不错的,能够飞黄河、跨长江”,1959年秋天地委书记马力接见邢燕子的时候,就说,把那大名去掉,就叫邢燕子。邢燕子说:“其实燕子只是我的小名,我是在北京出生的,爸爸在燕京、燕生、燕子三个名字中选了这一个。有个报社记者在写报道时说燕子更形象,以后大家就都叫我邢燕子,我的本名邢秀英反而很少人知道了。

邢燕子的父亲当时是天津陶瓷厂副厂长,她完全有条件当工人,也可以继续读书。当时她的想法很单纯:“农村青年都应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听党的话,不是空洞的口号,要看实际行动,农业这么重要,党需要自己留在农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留在农村。”


她却选择了回到天津市宝坻县司家庄务农,这发生在国家大规模动员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前10年。邢燕子的这一选择与当时党中央的号召不谋而合。当时正是农村遭受天灾人祸最困难的年头,需要树立一个“发奋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1959-1960年,邢燕子的事迹在全国造成一个空前的宣传声势,各大报纸、电台纷纷报道。

1960年8月15日《河北日报》以《邢燕子大办农业范例》套红标题报道了邢燕子的事迹。

1960年9月20日《人民日报》也介绍 了邢燕子的事迹,在全国造成一个几乎是空前的宣传声势,各大报纸、电台和《中国青年》、《中国妇女》纷纷报道。

1960年10月12日邢燕子入党,同时,她与另外两个全国回乡知青的典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徐建春、吕根泽互相下战书,进行“建设新农村”的友谊竞赛,全国各地农村知青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在当时严重饥荒已蔓延到全国的关头,邢燕子们发出的劳动竞赛活动,稳定了广大农村青年的情绪,鼓舞了他们“大办农业,大种粮食”的士气,此时对邢燕子的宣传达到了最高潮,她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1961年7月3日,邢燕子与王学芝结婚了。夫妻俩穷得什么都买不起,邢燕子嫁过来,公婆只好出去借宿。3天后,新婚的邢燕子就和丈夫搬到了婆家早年喂驴的小草棚里,那个棚子只有1米多宽,没有床,就搭了个简单的土炕,站起来都直不起腰,一下雨就漏水。


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邢燕子曾5次见到毛主席,13次见到周总理。邢燕子成为“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是影响一代人的青年标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