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紅樓夢》中,薛寶釵端午節為何要戴上對身體不好的“紅麝串”?

承諾一張沒有簽名的白紙╰


薛寶釵端午節為何要戴上對身體不好的“紅麝串”?“紅麝串”是元妃賞賜的端午節禮物,端午節不戴何時戴。

“紅麝串”的出現,是元春明確向大家傳遞了看中寶釵的信息,至於元春只回來過一次,也只見過黛玉和寶釵一次,且在省親的時候見的時候對她倆是同樣的讚賞,現在為何卻能將寶釵和黛玉區別開來,在前面的眾多回答中我已經答過了,這裡不再作答。

關於禮物的分配,書上是這樣寫的:

襲人又道:“昨兒貴妃打發夏太監出來,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戲獻供,叫珍大爺領著眾位爺們跪香拜佛呢。還有端午兒的節禮也賞了。”說著命小丫頭子來,將昨日所賜之物取了出來,只見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寶玉見了,喜不自勝,問“別人的也都是這個?”襲人道:“老太太的多著一個香如意,一個瑪瑙枕。太太,老爺,姨太太的只多著一個如意。你的同寶姑娘的一樣。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同數珠兒,別人都沒了。大奶奶,二奶奶他兩個是每人兩匹紗,兩匹羅,兩個香袋,兩個錠子藥。”寶玉聽了,笑道:“這是怎麼個原故?怎麼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樣,倒是寶姐姐的同我一樣!別是傳錯了罷?”襲人道:“昨兒拿出來,都是一份一份的寫著籤子,怎麼就錯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裡的,我去拿了來了。老太太說了,明兒叫你一個五更天進去謝恩呢。”

寶釵對待這“紅麝串”的態度也很有意思。我們知道,寶釵一向不愛打扮,什麼脂啊粉啊花啊珠啊都不願意戴,唯獨這元春賜的“紅麝串”寶釵拿來就戴上了。這很值得深思。我們不妨來分析分析其中的緣故:

寶釵是極為看重元妃對她的認可的。

不愛戴首飾的寶釵立馬戴上“紅麝串”就是最好的證明。可是,作者也很有意思,寶釵明明很在意此事,在作者的筆下,卻越發變得沒意思起來。且看原文的內容:

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昨兒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

這個沒意思應該怎麼理解?元春給寶釵的東西跟寶玉是一模一樣的,擺明了就他倆成為一對的。可是,寶玉的心思全不在她身上,這讓她覺得很沒意思。寶釵的有意與寶玉的無意放在一起對比,就更沒意思了。因為作者接著就說了:

幸虧寶玉被一個林黛玉纏綿住了,心心念念只記掛著林黛玉,並不理論這事。

寶玉心心念念都記掛著黛玉,並不把宮裡送來的東西當回事。前面還讓丫頭送去讓林妹妹挑,林妹妹自然不會要。

忽見寶玉笑問道:“寶姐姐,我瞧瞧你的紅麝串子?”可巧寶釵左腕上籠著一串,見寶玉問他,少不得褪了下來。寶釵生的肌膚豐澤,容易褪不下來。寶玉在旁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正是恨沒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再看看寶釵形容,只見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不覺就呆了,寶釵褪了串子來遞與他也忘了接。

這一段話很有趣,一方面寶玉的少年心性尚未成型,見了姐姐忘了妹妹的事也時有發生。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寶玉確定對寶釵沒意思。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這句話怎解?這時候寶玉看到寶釵雪白的臂膀是動了心的,但是,如果是長在林妹妹身上,將來他跟林妹妹成親了,自然彼此之間的親暱少不了。但是,長在寶釵身上,在寶玉的心中自己又不可能跟寶釵發生什麼,所以臂膀雖然誘人,卻也不會也輪不到他來摸。

至於“紅麝串”對身體不好,大概是清宮戲看多了。古人確實是覺得麝香會影響懷孕,但不存在對身體不好一事。所以大家就不要為寶釵操心了。

我是蘇小妮,喜歡就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蘇小妮


首先,我們有必要明確一下,麝香並非對身體不好,而是不宜孕婦,因為有“催產”的功效。

那麼,歷來不愛佩戴飾品的寶釵,為何要把麝香串戴在手上呢?

其實答案只有一個:元春送的。

因為寶玉要看,回目又是“羞籠麝香串”,引發很多讀者以寶釵的這一行為有了誤解,也對元春賜禮物的行為有誤解。

首先我們來說明一下,為什麼寶釵的禮物和寶玉的一樣,黛玉的和三春一樣呢?

其實,我們有此一想,是受寶玉的誤導。戀愛中的人,總希望自己所經歷的一切,都與戀人有關,對於元春賜禮物,寶玉的第一反應就是“林妹妹應該和我一樣”,這是寶玉的想法,卻不是元春的想法。如果元春也是這麼想,那她就不是賢德貴妃了。

元春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寶釵是客,是親戚,而黛玉從進賈府的那一天起,就和三春一樣是賈家的女孩了。如果把黛玉和三春區別對待,才不正常。

所以,元春賜婚之說,實在是子虛烏有。

那麼,寶釵為什麼要戴呢?她不是不受這些飾品嗎?

答案在第五十七回。寶釵見邢岫煙戴了一個碧玉珮,先是告誡她“咱們如今比不得他們了,總要一色從實守分為主,不比他們才是”。這裡體現的是寶釵歷來儉樸的原因。當邢岫煙準備摘下來時,寶釵又說:“這是他好意送你,你不佩著,他豈不疑心。”這句話體現的正是寶釵的為人處世之道,也是她懂得人之常情的通達之處:別人送的禮物,要接納,否則會讓送禮之人覺得禮物被嫌棄。

我們常說,送禮要送到心坎上,怎麼才能體現是送到了心坎上呢?比如送的衣服人家會穿,送的飾品人家會戴,送的食物人家會吃。憑心而論,如果我們送出的禮物被人丟在一邊不重視,我們會是什麼心情?

所以,寶釵會在第一時間戴上,既表示對元妃的尊重,又不讓自己顯得特別。


我是浮生漫讀,歡迎關注我的系列紅樓解讀文章。


浮生漫讀


先說一說紅麝串,薛寶釵端午節戴在腕上的紅麝串,是賈元春賜給大觀園裡面的女兒們的各種禮物中的一種,又叫數珠兒,香串兒,是一種飾品,不僅顏色鮮亮,而且散發淡淡香氣,如麝如蘭,清幽雅緻,頗受年輕女孩子們的推崇。



紅麝串雖名為紅麝串,但並非含有麝香或曾在麝香中浸泡過,而是因為其香味淡雅,暗示其高貴經典罷了。他不但對身體無害,而且因為雞淡遠香氣而有提神醒腦的作用。試想如果紅麝串對人體有害,賈元春做為“賢德妃”,怎麼敢賞賜孃家人這樣的禮物。



再說說一向不喜飾品的薛寶釵為何帶上紅麝串,主要是因為對賈元春的禮物的看重。賈元春賞賜的禮物只有賈寶玉與薛寶釵的一樣,暗示著賈元春對金玉良緣的支持。薛寶釵帶上賈元春賞賜的禮物,實際上就是在向人們提示,她已經是被賈元春接受了的寶玉妻子的人選。當然,紅麝串並不是與眾姐妹不同的禮物,薛寶釵還沒有那樣淺薄,不過,只要一看到賈元春的賜禮,賈府的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起薛寶釵禮物是與賈寶玉一樣的。



另外也因為時值端午節,吃粽子,帶手串是一種風俗。特別是在江南,端午這天,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戴五彩絲線編織的絡子等,薛寶釵帶紅麝串也算應了節日的氛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