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古代医生是怎么知道那种药材治哪种病的?

李双的生活记录


这是一个好问题,问到了整个中医药的发展历史。

关于药物起源

中国古代有一些著名的传说,比如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神农尝百草,伊尹制汤液等,这都很好的反映了中华先民是如何认识和使用药物的过程。

举大家最熟悉的神农的例子,传说他尝过的花、草、根、叶多达三十九万八千种。当然数字可能有点夸张,但留下的《神农本草经》是目前保存最早最经典的药物学专著,最能体现哪种药材治哪种病的问题,也为后世药学理论发展奠定基础。

传承与发展

经过世代人的无数次尝试和经验积累,逐渐获得了鉴别食物、药物和毒物的知识,并有意识加以利用。随着人们更多的生产和医疗实践,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并积累发展了药物知识。

中药发展

最早的“药”这个字出现在古青铜器上,西周以后才更多见,像《易经》《礼记》等均有记载。在这个过程中,药品种类不断丰富,甚至一些药物的确切疗效被记录了下来。春秋战国时期之前,出现了复方药,中国古代的复方有多种剂型,我们熟知的汤剂只是其中之一。魏晋以来,炮炙学开始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不管继承,不断发展,不断总结提炼的过程中个,使得药物品种、治法等日益丰富,并著之于文献,即历代本草专著中。到清代,本草古籍达1000余种,保存至今的也有400余种。

顺便多说一句,对于那些抨击中医中药的人来说,真是数典忘祖,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技术,中药多是祖先们试出来的,是经验医学,不知道珍惜也就罢了,还各种抨击。要知道就是这些中药,可能救活过您的祖先。相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的神秘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不药不药】简介

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不药博士


在《五帝纪·炎帝神农氏》中写了:

少典氏之君娶于有蟜氏之女曰安登,生二子焉,长曰石年,育于姜水①,故以姜为姓。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

古者,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时,相地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始教民蓺五谷,而农事兴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复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由是斯民居安食力,而无夭札之患,天下宜之,故号曰神农氏。

也就是说,我们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炎帝,也就是神农氏,因为看到百姓生病,却不知道怎么治疗。于是亲自跋山涉水,品尝各种植物并一一记录下来,“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曾经一天之内就吃到了七十多种有毒的植物。最后留下了一本《神农本草经》,是世界历史上最早最经典的药物学专著,也为后世药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医道”这一本学科也正是自此开始。

在药物学方面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医生,那就是明朝的李时珍。

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他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亲自采集、仔细观察、实验、比较和分类,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世尊为“药圣”。

所以说,中草药就是在被先贤反复尝试和实验的基础上,最后经过分类、比较并总结成经验和文字而流传下来的。实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财富之一!我们后人自己不知珍惜还不说,还不断质疑、否认,一想到此,每每掩卷叹息,这是我们中医的悲哀!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悲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


无知先生


欢迎关注正哥,持续获得关于中医临床、养生、科普和教育的专业解读。

《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相传在上古时期,位居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为了解救黎民于病厄,不顾自身安危,亲自跋山涉水去采药,一日而遇七十毒,每次中毒了就是靠茶叶来解毒,直到有一天服用了断肠草,因为毒性剧烈,还没来得及服用茶叶解毒,就永远的倒在了采药辨药的路上。



虽然以上属于传说,但是也实实在在的反应了先民辨识药物路上的艰辛。中草药就是在被先民反复使用和尝试的基础上,口口相传,最后总结成经验和文字而流传下来的。可以说,中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礼物,也是我们先民就给我们的巨大财富。


正说中医药


各种方法,比如平时经验,吃生姜后的感觉,取类比象并验证,比如杜仲,杜仲那个直象人需要挺直腰杆一样,以方位气候等结合作用确定,比如罂粟,为什么会成瘾,就是因为生于雨林气候地带湿重湿性粘滞使然,尝试各种植物等,这个和尝试某种东西是否能够食用过程是一致的!这是药食同源的基础!等等等等各种可以应用的方法和经验!当然比较专业的方法是,古人修炼气功,内功修炼高深之人,在气功内气潜转的状态下,把相应药物吃进去,通过内视可以看到药物比较专业的中医上的认识,比如从那一条经络走,即药物归经,是寒是热,是升性还是降性,功效等!医圣张仲景所著伟大经典之作《伤寒杂病论》序中说曾经参考过各种书,其中有一本叫《胎胪药录》的,胎就是指的是气功状态,气功的最高境界胎息,胪就是轱辘,轮子,是内气潜转的意思!药录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吃药后反应的记录!为什么伤寒杂病论上的方剂疗效之高,这个可能就是原因之一!


云南辛昆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络小铜人和扁鹊医书竹简清楚的说明,中医药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成体系的存在了,据专家介绍,有些药方到现在还在用。古代医生为什么知道药材的用法?主要中国最早进入农耕社会,人口爆炸造成了荒年丰年,荒年时就要找替代食物,自然中药就进入了人们的饭碗中,人们也就知道了中药的性味归经,自然写入竹简传与后人,后人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就得出正确的结论,再写书传与后人,如此往复形成了现在的中医药宝库。


细雨双桥


是李时珍偿百草!中药祖师:李时珍,经过反复的科学实践与论证的检驗!才得出的科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并科学性地指明那种药治那病!所以数千年都以其为准!当今中医界(特别在乡下的中医店),都绘有,中药祖师李时珍的肖象,椐说是保医学道路上平安,不出医疗事故!


东海诗意


我们😊结婚,20,年,没有😭孩子走了,好

多,冤枉路,没有😭看,看好把我们😁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

没有😭看好😊叫天天不应,叫地,不灵。哭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