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网信文化」中式传统花园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ardens

「网信文化」中式传统花园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ardens

【《老花园》封面】

明清两代,天津曾先后出现过数十座可与江南私家园林媲美的中式传统花园别业。无论是其造园技法、艺术成就,还是它们所展现出来的人文风采和社会影响,都为传统社会后期的天津园林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代中期,卫城之内出现了天津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花园——浣俗亭。它坐落在老城里户部管仓分司公署内,不仅是户部分司的胜景,而且成为了天津地方官员交流、会客的场所。

「网信文化」中式传统花园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ardens

【古典园林中的彩绘长廊】

随着清王朝的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天津逐渐发展成为漕运进京的枢纽和南北方货物的集散中心。而在1668年长芦巡盐御史从北京宣武门外改驻天津以及1677年长芦盐运使司沧州分司迁入天津以后,天津就注定要成就一批以长芦盐业起家的豪富。这些盐商大族发家以后,置办房产地业就成为了他们巨大资本的一个重要去向,这其中就包括建造高大气派的豪宅和景色优美的园林。正因如此,天津的传统花园在清代中前期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阶段。

「网信文化」中式传统花园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ardens

【华灯初上的宁园湖畔】

这一时期,几乎天津所有的花园别业都是由大盐商建造的。比如张霖的一亩园、篆水楼、问津园,安尚义、安岐父子的沽水草堂,查日乾、查为仁父子的水西庄,这些规模宏大、构造奢华的花园都与盐商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清代中期风光一时的皇家园林——柳墅行宫和海河楼,也都是由众盐商一手打造的。此外,诸如帆斋、老夫村、杞园、萧闲园、寓游园等别业也与盐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网信文化」中式传统花园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ardens

【清代中期柳墅行宫复原图】

近代以前的天津花园大多分布在天津城东、北、西三面与大河相近的地方,而这样的布局恰好是天津城市格局与传统造园手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围绕传统商业中心三岔河口建造花园别业十分有利于绅商大户进行社交与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以北运河、南运河、海河、金钟河为代表的众多河流为大河造景创造了条件。造园者或借河流转弯之势为景,或开挖新渠以通故河,或利用原有水面造景。总之,临水几乎成为了这一时期所有天津花园最显著的特征,“水”这一重要的景观元素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网信文化」中式传统花园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ardens

【中式园林中优雅的曲折桥】

除了临水的共同特征之外,天津传统花园在造园风格、花园规模、园内建筑以及花木配置等方面的差别十分明显。一些私家花园着眼于清新自然的田园风格,另一些则注重人工雕琢,追求细致入微的奢华效果。有些花园规模很小,比如老夫村只占五亩,杞园也不过是天津城西北角内的一座小园;有一些则非常宏大,查氏水西庄的占地面积就在百亩以上。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花园,建筑多以少而精的形态点缀其间;强调人工打造的园林,则是各色建筑充斥其间,数量丰富,形态各异。

「网信文化」中式传统花园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ardens

【曹家花园旧址东南部的小湖与湖畔的半亭】

就花木配置而言,每一座花园中都生长着充满野趣的原生植物和精心培育的人工作物,而其中的海棠与柳树又是天津花园中最具特色的景观。种植海棠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景方式,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家名园,海棠都是不可或缺的胜景。天津的佟园、一柳园都以海棠著称,而艳雪楼的海棠更是堪称“销魂”。因地处河岸、湖边,柳树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成景手段。问津园、浣花村中的柳树都可谓无处不在,至于柳墅行宫,清高宗皇帝更是感叹道:“柳墅由来柳树多,入门循径窣婆娑。”足见柳树规模的宏大。

「网信文化」中式传统花园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ardens

【李纯祠堂中茂密的绿竹】

诗文唱酬与饮宴是传统社会中文人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传统花园中重要的文化活动内容。活动的参与者大多是与园主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或文人名士,而不同的园主之间也常常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一日一聚,或十日一聚,或连续日夜相聚,热闹非常。除了日常的觞咏和学术交流以外,诸如水西庄一类的传统花园还是举办大型游宴活动的场所。上至皇帝、大学士,下到布衣文人、方外贤士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造就了传统社会中的文化繁荣。

「网信文化」中式传统花园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ardens

【冬日中的半壁廊与重檐六角亭】

清代的盐商虽然富可敌国,但在重农抑商的传统社会中,商人的地位总是不入流的,成为士人才是被上流社会认可的重要一环。因此,许多由盐业起家的豪富往往热心于与文人雅士相交流,并令其子孙向这些人学习,以便考取功名,改换门庭;相应地,大多数文人学士出于利益、爱好等多方面的考虑,也乐意与乡绅豪富打交道;而这些传统花园就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交流场所。

「网信文化」中式传统花园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ardens

【晚霞中的水上公园】

文字图片资料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提供

声明:本公号发表的文字和图片未经书面许可,其他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擅自使用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