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董卓的发迹史

董卓是国人较为熟悉的历史人物,正是他的出现,给了本已摇摇欲坠的东汉帝国最后一击,推动历史走进我们熟知的三国时代。那么,董卓又是怎样进入东汉朝廷的权力核心呢?


01

凉州

凉州,其地西方所在,以其金行,土地寒凉而得名。因处帝国西陲,又称西凉。为他取名的是威名赫赫的汉孝武皇帝。这位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杰出帝王,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大破匈奴,开疆辟土;其子孙踵行前路,将这弹丸之地不断扩大,直至发展成囊括今天甘肃、陕西西部、内蒙古西部的煌煌大州。

汉人煊赫武功之下,满是羌人血泪

凉州自古本是诸羌(羌人无统一部族,散居诸地,故称诸羌)之地,自凿空西域以来,汉人移民、骑兵、烽燧逐渐将肥饶之地占据,半耕半牧的羌人被迫或与汉人杂居,或退居贫瘠之地。

汉族移民和羌人在凉州因土地、风俗等问题矛盾逐渐升温,而在汉帝国中,凉州居民又被中原视为野蛮人,帝国在此的官员也是横征暴敛,欲壑难填。

用歧视浇灌疑惑惧怕的种子,成长出来的只会是恶的果实。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自东汉明帝始,羌族大规模的起义便连绵不绝,汉帝国开始了与羌人漫长的战争。初期汉军尚能占得上风,但由于东汉朝廷举措不当(有天才提议放弃凉州迁当地汉人入关,朝廷派人强毁汉人屋舍田地),使得不少凉州汉人投靠羌人(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至顺帝时,羌人势力大盛,伏杀以贪婪暴虐著称、战功赫赫的名将马贤,凉州局势大坏。直至东汉后期出现三位凉州籍的名将方才稳住局势。

这三位分别是:

皇甫规,字威明。主张对羌人胡萝卜加大棒,甚得凉州羌、汉人心。因拒绝向当权宦官行贿被处罚,官仅仅做到弘农太守、护羌校尉。

董卓的发迹史

皇甫规

张奂,字然明。文化人,大将军梁冀(饼里放毒害皇帝那个)故吏,皇甫规推荐的接班人,为官清廉,恩威并重,战功赫赫。被宦官忽悠逼死大将军窦武、间接害死太傅陈蕃(不扫房间还嘴硬要扫天下那个),与宦官不和,免官归乡。回家写了30多万字,成了一方文坛大V。

段颎,字纪明。与张奂不和,手段狠辣,对羌人实行种族灭绝,战功为三人之最,受封万户。为保位禄,曲意逢迎宦官,官至太尉。后在酷吏打击宦官事件中,成为被搂草后暴打的那只兔子,服毒自尽。

这三位名动朝野的战将,其表字中都有一个“明”字,故而京师将其合称为“凉州三明”。三明老去,那么未来的帝国将星又在哪里?凉州局势又会何去何从?

02

从戎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凉州的问题,还需要凉州人来解决。下一代的将星,早已在凉州军中冉冉升起。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董卓自幼成长在凉州,性格豪爽有谋略,武艺高强,能骑马左右开弓(对,太师不是从小就按吨计算体重),在羌人中很有威名。

董卓的发迹史

他年少时更曾游历羌人部落,与不少部落首领交情不错,各部羌人有来他家作客的,小董甚至杀耕牛款待——这种无限趋近于萧峰的做派,迅速为小董积攒了人气,一时间董仲颖的名字在西凉热搜榜上高居不下。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况且把小董这种人扔在混乱、武力至上的凉州,简直如同在晚上点燃火把般耀眼。

董卓的机会很快便来了。

凉州刺史成就(凉州一把手)认为这小子是个人才,让他在自己手下干,小董也不负厚爱,领骑兵伐羌,“大破之,斩获千计”。

当面喊哥哥,背后掏家伙。只要需要,可以马上捅同桌饮酒的旧相识一刀。

阴狠,是董卓具备的第一样成功要素。

董卓的战功打动了“凉州三明”中的段颎段纪明。段将军颇为满意董卓狠辣的手腕,将他推荐至公府,董卓被司徒袁隗(袁绍的叔叔)召任属官。在当时,这意味着董卓身上打上了袁氏的烙印,成为汝南袁氏庞大“门生故吏”集团中的一员。

然而,或许是出身草莽的粗豪董卓与世代簪缨的袁氏清贵格格不入,董卓在这里过得并不顺利——一些年后,在汉桓帝末年,他以凉州六郡清白子弟的身份当选羽林郎,重返军中。

这次董卓跟随的是“凉州三明”中的另一位——张奂张然明。张奂也很看得起的董卓,任命他为军司马。在防御先零羌寇略三辅(关中)的战斗中,董卓大获全胜,获得了朝廷九千匹缣(细绢)的嘉奖。

董卓的发迹史

张奂

面对朝廷大红花小细绢的奖赏,董卓不仅没有飘,反而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为之则己,有之则士”。意为功虽然是我立,但赏赐应该是大家的。随后,董卓把所有赏赐分与士兵,自己丝毫不留。

打仗时,喊弟兄们跟我来;领赏时,喊弟兄们给我上。试问,这样慷慨豪迈的领导谁不喜欢?此事之后,董卓身边迅速聚集了一批死忠粉,这也成为了董卓日后纵横天下的重要班底。

善邀人心,是董卓的第二件法宝。

随后,董卓率领自己的班底与羌胡大小百余战,威名与著于关陇之地。

黄沙百战穿金甲,显赫的战功成为董卓进身之阶,董仲颖连续升迁,转任西域戊己校尉(新疆地区军事长官之一),但不知为何,忽遭罢免;随后,又诡异的被拜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结合“凉州三明”的经历与史料痕迹,我们有理由猜测,董卓很可能是因站队问题(张奂故吏)得罪了宦官集团;随后他向宦官曲意讨好,又得到升迁。此后,董卓的老上司张奂与他形同陌路——董卓派其兄长带缣百匹送给张奂想要挽回关系,张奂认为其人品不好拒之门外。

这是董卓人生路上重要的一课。从此他彻底明白,朝里有人好做官,有道是,情义三千不敌胸脯二两,千军万马不敌宦官一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汉末极端腐朽的政治环境下,董卓身上的黑暗面迅速放大。

变通,成为他的第三样武器。

03

发迹

黑化的董卓遇到了东汉朝廷最大的挑战:黄巾之乱

在这次天下大乱中,东汉军中涌现出了三位名将:皇甫规的侄子皇甫嵩,范阳卢氏始祖大儒卢植(刘备、公孙瓒的老师)和朱儁。这三位均是才兼文武之人,在平黄巾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多与宦官不和。

董卓的发迹史

董卓在黄巾之战中表现并不好。卢植将大贤良师张角围在下曲阳后被宦官谗言中伤,朝廷命董卓接手(卢植打到残血董卓来捡人头,说董卓和宦官没关系我是不信的),却因临阵换将大败而归(演义中刘关张救董卓应在此时),董卓因此被罢官抵罪。

几家欢喜几家愁,董卓落寞时,皇甫嵩连斩张角之弟张梁、张宝,并将已病死的张角从棺椁里掘出来又杀了一回。战功卓著的皇甫嵩迅速蹿红,成为大汉军界的superstar,风头一时无两。

按理说董卓起码得沉寂几年,但摇摇欲坠的大汉朝廷却是祸不单行:黄巾之乱勉强平息,凉州羌人裹挟汉人名士韩遂、边章为首领再次起事,烽火染红了帝国西陲。

国困思良将。汉灵帝诏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董卓作为副将,一同出征。随后,老套路再次上演,不愿与宦共舞的皇甫嵩被宦官中伤,董卓升任破虏将军;文官出身的新任车骑将军张温率领朝廷新锐军官江东孙坚(对,就是孙权他爹那个孙坚)赶赴战场主持大局。

董卓的发迹史

张温

张温是朝廷里的老同志,资历老,名气大,风评好,涵养也不差,总之,除了不会打仗其他都还过得去。大敌当前,董卓压根儿没把这位新任领导当盘菜,集会时迟到加吐槽,白眼儿翻的都快夺眶而出,年轻气盛的孙坚气得跟张温咬耳朵要杀董卓。张温自知军事是个门外汉,作战还需倚仗董卓,只将孙坚赶出帐外,并未发作。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当时的张温,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日后自己将会为这个决定付出怎样的代价。

当时叛军势大,朝廷军与之交战屡有失利。

战局的转机发生在冬季。

一天夜里,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叛军大营上空,营中的骡马都激动得仰天长嘶,欢庆这短暂生命中千年一遇的奇景。然而叛军却没有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浪漫,反而认为见到扫把星是极大的晦气,准备撤军回老巢。

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战场,撤退是难度很大的行动。由于上下沟通不畅,稍有意外发生,撤退就易变为溃退。老辣的董卓没有错过这次机会,派军追击,大败叛军。

见此情形,张温派出六路大军继续追击。伟大领袖说过,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六路追兵中,五支溃败,只有董卓部被围后筑堤佯装捕鱼悄悄过河,然后决堤阻断追兵,方才得以全身而退。

无功无罪,本应无赏无罚。然而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安抚董卓,东汉朝廷下令封董卓为前将军、斄乡侯(三十七年后刘备给马超的封号,想来意味深长)。这一举动,让董卓看透了朝廷的虚弱:

中原军队不过一群战五渣,自己手中身经百战的西凉铁骑是朝廷最重要的倚仗。

有枪就是草头王,这是董卓学到最重要的一课。

不久后,朝廷调张温回京升任太尉,董卓成为了西北军界的一把手。位高权重,手握精兵,真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04

过河

年余后,韩遂卷土重来,朝廷起用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部参战。

品阶更高的西凉军界巨鳄董卓一脸错愕,成为皇甫嵩部下,朝廷亲手在两员战将间埋下了嫌隙的种子。在战斗中,董卓与皇甫嵩两次意见不合,皇甫嵩均当面拒绝坚持己见,并大败敌军,可谓把董仲颖的脸都打肿了。此后,两人关系全面恶化。

经此一役,西北局势暂时稳定。

就在这时,专著淫乐二十年、把大汉搞得奄奄一息的国际知名昏君汉灵帝同志,走入了人生的最后岁月,开始布置身后的政局。

董卓的发迹史

汉灵帝

首当其冲的便是军阀大老虎董卓。

大概在裸游馆里玩久了,亦或是被太监们忽悠瘸了,刘宏同志明显智商不在线,下令:征前将军董卓为少府,命令完。调西北野战军司令为大内总管,没有任何调和缓冲,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就是这么任性。

面对不按套路出牌的汉灵帝,董卓出了一招云手:老大,不是我不想走,手下抱着我大腿哇哇哭,说离了我连饭都吃不上,死活不让走啊。我那些部下有不少是羌人,真急了他们可啥都干得出来,陛下你懂的……我也没办法,只能留下安抚他们了。

董卓开始耍赖,朝廷很忧虑,经过脑力风暴,重病的灵帝再次出招:征董卓为并州牧,手下军队交给皇甫嵩统帅。

并州这块地盘董卓很喜欢,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他早已明白,上疏朝廷:我没啥才能,但掌了十年兵了,手下记挂我的恩情,愿意给我卖命,希望我能把他们带到并州,继续为构建以大汉为主导的国际秩序添砖加瓦。

董卓拒绝上交兵权,皇甫嵩也是秀逗了,不愿担上擅杀大臣的责任,毅然的,给皇上打了董卓的小报告……报告的结果只能是,皇帝喷了董卓一顿,皇甫嵩与董卓关系降至冰点。

随后,董卓率军来到洛阳的对岸河东,“以观时变”。这一观就观出事儿来了,灵帝两腿一蹬升天,大将军何进召董卓等几路大军进京。

这时候,董卓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口气上五楼都不带喘的“卓得诏,即时就道”,像后世宗泽老帅那般,高呼“过河”,走进了自己的后半生,也带着中国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