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么去安慰一个有抑郁症的病人呢?

AstroC


有的时候你过分的安慰,更加会导致他们的不自在或者厌烦。有些道理其实抑郁症患者也都懂,只不过他们做不到。抑郁症患者其实需要的不是安慰。你可以去理解他们,然后等待,当他们愿意跟你说的时候,你默默倾听。然后可以说一些你的观点,但是切记不要过激,一定不要说“你要坚强起来!”“你要打起精神!”“你怎么这么懦弱!”这样之类的话。这些话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很刺激他们的。还有就是,切记不要在抑郁症患者面前摆出紧张,焦虑不安,担心的表情,因为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看到这样的表情,会自责,会害怕,会更加讨厌自己,想要逃避。放平心态,想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就好,只不过避免那些过激的话。

思睿明精神心理


尽量不要说那些肤浅话语,如,“别哭了,坚强点儿”;“别伤心,会好起来的”;“我了解你现在痛苦,真想替你承担一部分”等等,其实这些安慰抑郁症病人的方法任何意义都没有,安慰抑郁症病人也要讲心理技巧,要根据对方的心理活动,给予最贴心的抚慰。  要倾听对方的苦恼由于生活体验、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等不同,形成了每个人对于苦恼的不同理解。因此,当试图去安慰一个人时,首先要理解他的苦恼。安慰人,听比说重要。一颗沮丧的心需要的是温柔聆听的耳朵,而非逻辑敏锐、条理分明的脑袋。聆听是用我们的耳朵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不要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要急于做判断,要给对方空间,让他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聆听时,要感同身受,对方会察觉到我们内心的波动。如果我们对他的遭遇能够“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对被安慰者而言,这就是给予他的最好的帮助。  要接纳对方的世界安慰人最大的障碍,常常在于安慰者无法理解、体会、认同当事人所认为的苦恼。人们容易将苦恼的定义局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范围中,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是“苦”得没有道理了。由于对他人所讲的“苦”不以为然,因此,安慰者容易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抗拒,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安慰者需要放弃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承认自己的偏见,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他所面临的问题。“放下自己的世界,去接受别人的世界”,就是这个道理。最好的安慰者,是暂时放下自己,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用他的眼光去看他的遭遇,而不妄加评断。  要探索对方走过的路安慰者常常会感到自己有义务为对方提出解决办法。殊不知,每个被苦恼折磨的人,在寻求安慰之前,几乎都有过一连串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探寻经历。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探索对方走过的路,了解其抗争的经历,让他被听、被懂、被认可,并告诉他已经做得够多、够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慰。提醒安慰者一个重要的观念:“安慰并不等同于治疗。治疗是要使人改变,借改变来断绝苦恼;而安慰则是肯定其苦,不试图做出断其苦恼的尝试。”实际上,在安慰人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任何解决方法都很可能会失灵或不适用,令对方再失望一次,故而不加干预、不给见解,倾听、了解并认同其苦恼,是安慰的最高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