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今天的人要写诗应该押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呀?

腹黑的小忧郁王子璇


关于此问题,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这里从继承、顺应时代和创作三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从继承诗词精华方面来说,有必要学习平水韵,这样才能在欣赏古典诗词时,更好的理解它的韵味和格律美。

二、从顺应时代的方面来说,用中华新韵创作的诗词更便于传播和服务于大众。

三、从诗词创作的角度来说,无论诗用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只要肯下功夫,对照韵谱就可进行创作。要创作出好的诗词,不是由用什么韵决定的,而是由意境、用字词和组句精炼达意决定的,韵和格律只是形式。采用中华新韵完全可创作出好的诗作来。当然由于平水韵属古韵,共一百零六韵,上、下平各十五,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上平、下平韵部字为平声字,上声、去声和入声韵部字为仄声字。中华新韵最新版按拼音韵母仅划分为十四个韵部,其读音为一、二声的字为平声字,三、四声的字为仄声字。平水韵韵部多,变化多,但因时代的变化许多字的读音和声调与今天有差异,故只有对韵部去创作。而采用中华新韵就简单多了,从创作用韵和格律方面来说,新韵更利于当代人的诗歌创作,但应注意因韵部宽范,同韵部字用于一首诗押韵时应注意音律的上口合谐。

下面是本人用中华新韵创作的五首律诗,望条友品评斧正。

五绝 趵突泉

趵突泉水澈,三眼涌花莲。

客赏流波映,源头自哪山?

五律 秋登鹳雀楼

默步唐诗韵,秋登鹳雀楼。

凌空观日近,举手揽云头。

远影青山秀,田原翠色稠。

黄河天际尽,了去万千愁。

七绝 关中夏收

关中六月麦金黄,日照割机地里忙。

四五田家乘樾乐,经年汗水化成粮。

七律 彻省因

日月星辰万象循,翩跹物种地球缤。

神机妙理尤奇异,怎奈馋猫坏宇伦。

暴殓猎食山野味,天咳散落冠毒尘。

举国之力势除灭,痛定还需彻省因。

七律 大雁塔

雁塔雄姿矗寺中,千年肃穆向天穹。

晨钟暮鼓东西守,阅历风云气度宏。

夜昼修行心待客,星移物转目从容。

终南渭水长空望,静纳纷华默悟宗。

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望海涵。


珒禺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这样来看,就说我自己吧,从上学识字开始学得就是中华新韵。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写文章,业余时间爱写写小詩,散文等等。退休后也没有搁笔,头些年看到现代詩歌走上了朦胧之路,读不懂看不明白的时候,我就爱上了律詩和绝句,觉得比看不懂的朦胧詩要好过千倍,自己也在学习练习。原来想学习平水韵,买了书以后,由于自己年龄大了記不住,与新韵老是相混,干脆就放弃了。现在写什么詩都用新韵,因为我只会新韵。

第一,由于流行的一直都是普通话,小时候虽然说学了一些文言文,但是古代的去声已经归入了拼音的三四声里,没有专门的研究,是没有人能够分出来的。

第二,由于平水韵懂得的人比较少,你即使是使用了平水韵,如没有注明也是看不出来的。现代人学习的都是拼音字典里的中华新韵,写现代诗和写律詩,詩词,古风,也都用新韵。

第三,只要是你的詩歌写得好,有意境之美,又有押韵的音乐之美,还有其它的艺术之美,用什么韵都无所谓,因为说到底那只是一种表达的工具。

谢谢悟空问答平台!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支持!





封护胜463


平水韵和中华新韵都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作诗都是用平水韵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中华新韵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更准确地说,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为了促进声韵改革和推行新声韵,很有必要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以应急需。据此,《中华诗词》编辑部组织力量才整理出了《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公布时间是2010年。满打满算也就10年时间。现在,诗词界实际上是平水韵和中华新韵双轨并行。

总体来说,中华新韵比平水韵简单多了,对于繁荣诗词创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音韵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新韵并不完美,尚需进一步修订完善。就我的实践体会来说,刚开始,我就采用中华新韵,写诗很实用,用韵较宽,得心应手,写了几百首诗后,总觉得有点韵味不足,兴趣未致,尤其是与标准的古诗相比,更显单调。于是,我转而采用平水韵,虽然难度大一点,但是诗意更好表达,韵味更浓。又写了几百首平水韵诗作,顿感游刃有余,也日渐习惯!

所以,我认为,平水韵继承了隋唐的韵书一脉传承而来,是没有割裂的文化瑰宝,是应当继承发展的,不能轻易抛弃!但是,我也不反对采用中华韵,只是觉得中华新韵还要再修订再完善,声韵不可太宽泛,这是可以改进的,期待通过改进、提高与磨合,达到更好效果!


平潭老兵曾7089889


关于写诗押韵的问题,诗词界一直争论不休。我的观点是:作为一般爱好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灵活,只要确保不混押即可,也就是在一首律诗(或绝句)中,要么押平水韵,要么押新韵,不能混押是基本原则。作为要深入学习、研究古代诗词的朋友,则需要学习、采用古韵。

  1. 中华新韵是为推广诗词而制定的,根据普通话的发音,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仄声,的确很好区分,总体上也不影响诗词的创作和赏析。
  2. 但是,中华新韵舍弃了入声字,将其分派到平声或仄声,另外还有少数今平古仄或今仄古平的情况,因此,对有一定水平和需求的诗词爱好者也需要了解古韵,这对深刻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也重要作用。
  3. 诗词创作讲究“炼字”,由于古韵窄,新韵宽,所以如果用古韵进行创作,难度会更大,但同时对作者创作能力的持续提高具有一定帮助。

零点拾韵


今天的人要写诗都应该押中华新韵,因为今天的人在学习字词文章(包括古诗词)都是以新华字典的音调为准,也就是以普通话的音调为准则的。特别在平仄上更应以中华新韵为标准。今天的人根本就不通平水韵的平仄音调,学都没学拿什么懂。只能学习继承古诗词的一部分能为今所用的格律,去掉一部分不合现代诗词可用的一小部分,根据生活写作需要,融入一部分现代元素,为完美表达诗词的意境情思服务。这就是所说的继承去糟创新的辩证思维。


云游24735908485


应该使用《中华通韵》。这是2019年初,教育部委托中华诗词学会,和北京的一些大学的专家学者们立项研究后通过的。是国家推行的,一部用来规范诗词、戏曲等韵文创作的用韵依据。

《中华通韵》是根据现在全国通行的法定标准语言_普通话的读音为依据,整理而成的音韵工具书。具有契合时音,简单明了、科学合理的巨大优势。以中华通韵为依据创作的诗词作品,受众是全国人民,因而,会受到更为广泛的欢迎和流传。会对繁荣诗词等韵文创作,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因为,新韵刚刚诞生,很多诗词爱好者早已习惯使用“平水韵”。诗词创作在目前又是纯民间行为。故国家没有废止平水韵。但提出“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就是在目前:大力提倡使用今韵(倡今)对古韵,适当了解即可(知古)。看来,平水韵被新韵取代,已是大势所趋,时间问题了。

在诗词创作中使用国家通行的新韵,是顺天应人的明智之举。



橡木桶61955766


这个完全看这人的兴趣爱好。


如果你学生广博,精通平水韵,对格律诗有比较严格的讲求爱好,那就使用平水韵。在我所认识的大学古代文学的老师中以及一些资深近体诗爱好者,他们喜好平水韵,甚至对使用新韵的创作者嗤之以鼻,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何必强人所难。


时代在变化,语音语义也在变化。实际上,如果你能穿越到古代去,他们说话你可能完全听不懂。与时俱进,,那我们写诗歌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平水韵呢?中华新韵是现在进行时,反映了现代的语音语义,为什么要舍近求远、食古不化呢?


因此,根据个人爱好,你能力所及,使用平水韵当然可以。如果对平水韵不大精通,那完全可以使用中华新韵。


本人也是诗词爱好者,也经常写写,用的就是中华新韵:


  • 疫中观花
  • 蓓蕾花开春千朵,细风晖映霞一抹。
  • 寒冬历尽蜂不散,绕枝依旧忙如梭。

  • 疫中读书
  • 诗书如酒可醉人,快意著笔慰风尘。
  • 信步寻得桃源渡,小楼一统乐无闻。

  • 秋日晨景
  • 旭日初升云雾彤,晨霜未散七色工。
  • 秋风合是多情客,软语羞红满山枫。


  • 无题
  • 月下逡巡忆萧娘,蟾光佐酒断人肠。
  • 援笔还道相思意,满纸尽笺春恨长。

  • 拙作几首,献丑!敬请各位方家指正!

耕读小栈


写诗填词应根据本人的心情和抒发形式来定词牌,一般都喜欢平水韵。

明末公安派核心理论主张者袁宏道先生在填写诗词方面上讲到:“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意在灵活,美在表达即佳。





吴常学


写诗押什么韵,要看你的文化程度,平水韵窄,押起来比较困难,新韵宽,写起来出韵的概率小。刚学写诗的同志,先押新韵,熟练了,就学习韵律格式,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循序渐进,作到这一步,游刃有余了,就可以换平水韵了。

其实,写古风诗,意境宽阔、恢宏,也是一件根好的事情,大诗人李白,写不好七律诗,但是,他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是无可比拟的。


老张1800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现代写诗无论是新韵或者旧韵几乎都是蒙童水平,真正的人写诗可以做到随心所欲的。李贺的诗不押韵,照样可以流芳千古,万人传颂。

乾隆皇帝的诗,句法,韵脚,都对,可是没有一个人觉得他写的好。说明什么。

诗的灵魂已经超越了他的外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