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形成和运用历史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

小美好小幸福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报任安书》)

通过研究历史现象,揭示其本质,探究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社会发展演变的规律,进而找寻出王朝兴衰变化的规律。成就自己的史学研究理论。

东汉思想家王充曾经说过:

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论衡》,王充著)

只知道现代而不了解古代,这是庸人;知道古代而不了解现代,这是蠢材。寓意治学者,必须通晓古今,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学以致用。

孙中山先生则说: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世界潮流的发展规律浩浩荡荡,应该顺应世界发展的规律,这样可以国家昌盛;逆潮流而动,则会淹没在历史发展的大潮中。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从广泛意义上说,已经过去都是历史,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一个民族、国家忘记自己的历史、篡改历史、否定历史,这个民族、国家就没有了希望。

如何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简单来说,思维能力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想一想如何处理解决问题,这里的“想一想”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思维。

所谓的历史思维就是我们对历史记录要“想一想”的方式方法,通过历史现象,揭露其本质,揭露历史本质的这一过程就是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进行具体分析,每一种视角的切入分析会有不同理解:

一、时效性视野。

研究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不能局限于某一较短的时段中。因此历史学的研究大都以朝代或者某种社会潮流作为研究对象,譬如中国历史研究按照朝代来学习研究,也有把具体的历史大事件进行研究,譬如“洋务运动”、“北洋军阀”等,都是从事物的长效性来研究的,不能纠结于一人一事而盲目做出历史判断。

研究一个朝代或者事件,都面临一个时效性和完整性问题,如果只是研究片段就对历史做出判断,那肯定是不行的。就像我们对一个人做出历史判断称之为“盖棺定论”,是综合考察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后做出判断。

新中国成立之后,将俘虏的国民党高级战俘、伪满洲国战俘进行集中管理,对待这些战俘的罪和功都是全时段考察,功劳是功劳,罪过是罪过,这样才能完整评价一个人。同样道理,对历史的判断也是全时效考察研究后才能做出判断。

二、整体性视野。

我们研究解决历史问题,都要从全局出发,这个全局就是整体,是系统性思维的核心。研究历史首先要立足于整体,处理好整体与局部、整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然后综合后把握整体。

在历史上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研究历史的系统性思维(整体性)。上个世纪美越战争中,美军打赢了所有战役,但是却输掉了美越战争,被迫撤军越南。系统性研究美越战争可以了解整体和局部的思维方式。

整体性的研究视野要求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从整体上研究历史更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三、发展性视野。

研究历史现象,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历史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事物,看到的、听到的未必是历史的真相。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通过现象发现历史的本质。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历史发展自己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含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比较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人体的大脑中包含了信息量庞大的数据库,如何提取这些数据、综合这些数据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力,如果对大脑系统数据提取运用科学就可以对解决问题有非常好的帮助。

如研究历史朝代的兴替,可以锻炼个人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判断能力,对已经有的历史判断可以逆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也可以通过某一人物、事件历史进行扩展研究,可以锻炼发散思维,加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全面了解,从而对事物做出全面的评价;也可以让自己设身处地进入历史事件人物环境中,然后看自己会做出怎么样的解决当时历史问题的做法,这样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运用历史思维到实践中去?

我们经常说“以史为鉴”,历史上很多朝代的君主、大臣都研究以往朝代的历史,看出其弊端,然后进行规避。譬如自汉朝至唐朝以来,外戚把持权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到了宋朝、明朝、清朝时期的帝王对外戚专权都进行了不同的控制,受到了显著的效果。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的内忧外患不断,内外战争不断。历史上早就有判断,称“国虽强,久战必亡”,处于战争中的中国衰落是必然的,因此新中国发展坚持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思维能力是提取本身数据储存的海量信息,然后做出综合判断的能力)

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历史思维是我们在研究历史中形成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锻炼了我们自己的各种思维能力,开拓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视野,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有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对解决问题有整体性把控。


穿越再现彼岸


首先需要解释一下历史的思维是什么。

第一,我们要善于在历史中发现问题。什么是发现问题呢?比如一个历史人物,他做了什么事才能成功;一件事因为什么导致了失败。

第二,我们要善于在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这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这件事为什么能够成功或者失败?

第三,我们要能够对历史问题举一反三。因为历史终究是历史,线路是固定的单向的,而我们的人生则有无数个路口。所以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个成功的历史人物,如果换成别人还能不能继续他成功的事迹,应该怎么做?一件历史事件如果用别的途径能否发生?如果发生了转折,会怎么样?

最后,把这种思维习惯善于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分析它产生的原因,根据自己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变能够解决问题。


读书知多少


历史是最好的总结。

1、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一方面可以丰富人的知识结构,开阔人的眼界视野。另一方面从历史中总结教训借鉴经验更能够了解和掌握事情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个人的判断分析能力。

2、通过历史学习,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的发展认识会有不断的进步,培养自身探索事务,找准事务本质的能力。

3、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i闲庭信步


历史地看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