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老人说“一家不容三姓人”,究竟是哪三姓?说得有道理吗?

fengyongyao


以前的社会结构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

为了保障自己宗族的利益,同时也为了保证宗族能够延续下去,在婚姻方面一般采取两种方式:

一种是女方嫁入到男方家族,另一种就是男方入赘到女方家族。

女方嫁入到男方家族之后,就会把自己的姓氏改成自己丈夫的姓。

比如一个赵姓女子嫁给一个钱姓男子,这个赵姓女子就改叫钱氏了。这就表示女方融入了男方的家族,从此成为了男方家族里的一员。

我们老家的村子里,还有一部分老奶奶就是这样。我们见到她们的时候叫一声钱奶奶,其实这个钱是她丈夫的姓,并不是她们原先的姓氏(赵)。

还有一种就是在自己的姓氏之前冠以夫姓。

比如赵姓女子嫁给钱姓男子,这个赵姓女子就改叫钱赵氏。一般孩子们见面时还是称呼为钱奶奶。

不管是改成丈夫的姓氏,还是在自己姓氏前冠以夫姓,她们所生的孩子都是跟随父亲的姓氏。

宗族处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家族里面就只有一个姓氏了!

有时候家族娶的这个妻子,在嫁入男方之前曾经结过婚。这个女子可能是因为以前的丈夫已经去世了,或者是解除了婚约。

这个女子如果没有带着孩子,那么还是和前面的情况一样。如果是带着孩子嫁入男方家族,那么带来的那个孩子也要改成现在这个丈夫的姓。

改成现任丈夫的姓氏之后,就意味着这个孩子改宗到了现任丈夫的家族里了。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已经成为了现在这个丈夫的孩子了。

否则那个孩子就不会享受到家族的待遇,因为他没有成为现在这个家族的一员。

范仲淹年幼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了朱文翰家。所以范仲淹随着继父的姓氏改名为朱说。

范仲淹考取功名的时候用的就是朱说这个名字。范仲淹后来直到母亲去世之后,这才认祖归宗。认祖归宗就要把姓氏再改回到范姓。

男方入赘到女方,和女方嫁入男方是完全一样的。

结婚之时,需要女方到男方家里去迎新郎。新郎入赘到女方家之后,也要改随女方的姓氏。

婚后所生育的所有子女,全部都是跟随女方姓氏。孩子称呼母亲的父母为爷爷奶奶,父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

男方入赘女方家族之后,和女方嫁入男方家族是一样的。

不过入赘和嫁人还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

女方嫁入到男方家族之后,只是改随夫姓或者在自己姓氏前冠以夫姓,并不需要改名字。

男方入赘到女方家族之后,一般都是改随妻姓,没有在自己姓氏前冠以妻姓一说。在有些地方男方连名字都要改,而且改的名字还要由女方的家长来改,由不得自己做主。

在男方入赘的这个模式之下,女方的整个家族里面也是只有一个姓氏!

当家族因为各种原因到了没有子嗣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家族无法延续下去了。

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一般是从同宗里面过继一个孩子过来。因为都是同宗,这时家族还是保持着一个姓氏。

有时候除了自己之外再也没有其它同宗的时候,那就要从其他宗族里来过继。这时候过继过来的那个孩子,就不一定是这个家族的姓氏了!

解决的办法依然是改姓,也就是改成现在这个家族的姓氏。只有这样才能被家族和世人认可,才能被当做这个家族的一员。

没有改成现在这个家族姓氏的,只能算作是义子,是没有继承家族的资格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家族还是只有一个姓氏!

这种宗法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家族的利益。保证家族的利益不仅仅是保护自己的资产不被掠夺或分割,还有来自朝廷赐予的爵位等财产之外的东西。

所以在宗族制度之下子孙的姓氏,要么全都跟随父姓,要么全都跟随妻姓。绝对不能容忍一个跟随父姓一个跟随母姓的情况发生。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我记得很多年前听过这句话,一家不容三姓。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家庭怎么可能出现第三姓呢?小孩生下来取名字,不跟父姓,跟母亲姓也是可以的。怎么可能出现第三个姓?这第三个姓哪里来的呀!妈妈就告诉我,一个女人嫁了几个丈夫并同时为这几任丈夫生儿育女。这些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们之间的姓就乱了。我听了后觉得是那么回事,真的是够了乱的。于是我就对妈妈说,小孩随母亲改嫁不原来的姓改成现在的继父就可以了。妈妈说也许吧。


苏爱国5


胡扯八道,我家就是三个姓的,我姓孔,家人姓马,我孩子姓夏,都什么年代了,还那么迷信,我孩子正姓就是姓夏,那是因为孩子的父亲抛弃孩子,孩子上学,我只能给孩子改变成我的姓孔,我不喜欢我孩子跟别人姓的,我孩子姓是我改的,在我的人观念来说孩子跟爸妈姓都能,就是不能给别人姓的,实话,那姓不能随便改的,


平步青云云中有雨孔云


老人说“一家不容三姓人”:它的意思是指夫妻二人两姓婚配、婚姻,按中国民间现实社会家庭的传统、传承,父系氏族文化,人文伦理文化,夫妻组合家庭二人二姓所生子女跟随父亲姓(人也有极少极数随母亲),这样每个家庭只有两姓。

为什么说“一家不容三姓人”:第一层意思是指人多分家,树大开枝,指的是祖孙三代,婆婆、儿媳是外姓人,这样一个家庭就有三个姓氏。

第二层意思是指:很多家庭一个儿也好,儿多也是一样,照样、同样要分家立户。

第三层意思是指:很多家庭婆媳两姓,在同一男姓父系氏族家庭里,搞不好关系要分家立户。

第四层意思是指:男女二姓双方的再婚家庭,各自未离婚前,夫妻前配所生育的子女,重新二婚、三婚等组合家庭各自带来所抚养的子女,或一方原住子女。

这个提问、这句话,综上所述,一般相对来说,是正确的,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道理。但是,不完全、不完美的正确,不全对,不一定完全有道理。最关键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还要看论人而论,因人因事而异…………


袁聪


俗话说“一家不容三姓人”,究竟是哪三姓?说的有道理吗?首先,需要澄清一下的是“一家不容三姓人”,这里所说的“三姓”并不是指的哪三个具体姓氏,而是说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家知道,男婚女嫁,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一般来说,夫妻双方的姓氏是不同的,当然也有同姓夫妻的,不过占比相对较少。

生活中大扺常见的都是异姓夫妻,有了爱情的结晶后,也是选父母一方的姓氏,由此可见,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姓氏较为简单,通常情况下仅为两个姓氏而已。

接下来问题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慢慢地长大了,自然而然也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尤其是有儿子的家庭,新媳妇儿进了门,原本两个姓氏的家庭,就多了一个外姓人,极易发生婆媳之间的矛盾,引起家庭的不和睦。


有人说,婆媳是天生的一对冤家对头,婆婆认为自己含辛茹苦,好不容易带大的儿子被媳妇夺走了,尤其是有些儿子不会两边平衡,不晓得从中周旋,忽视了母亲的情感失落,更容易导致婆婆迁怒于儿媳这个外姓人。

如果遇到通情达理的儿媳还好,知道体谅婆婆的内心感受,通过细致入微的方式让老人得到温暖和关怀,使婆媳之间关系越来越融洽和谐,家庭成员也会和睦相处,当然也就不会存在“一家不容三姓人”的问题了。

我儿子前年底结婚了,儿媳妇儿知书达礼,我和妻子都比较满意,今年又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退休了的妻,自然责无旁贷地担负照看孩子的工作。


大家知道,照顾小孩子不是轻省活儿,要特别的上心才是。从早到晚忙得不行,说不累才是假的,有时也会向我诉苦,我说咱家的宝宝咱不看谁看呀。

相处久了,难免也有言语轻重的地方,妻也是有脾气的人,有时心里觉得很委屈,可为了孩子们的幸福着想,她从来没有在儿媳妇面前表现出来。在这里,我要为她点个大大的赞。

除了婆熄关系外,还有一种关系也涉及到“三姓人”的问题,比如重新组合的家庭,继父继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很难相处。因为继父母和原来的子女没有血缘关系,自然也被认为是外姓人,处理的不好,很难融入到这个家庭中。


举个栗子。十几年前,我二嫂因病故去,当时侄儿才12岁,在煤矿工作的二哥早出晚归,很难照顾好孩子。后来,经别人撮合,与现在的二嫂走到了一起,掐着指头一算,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了。

可是令人头疼的是,己长大成人的侄儿,从当初一开始就和继母的关系十分紧张,为此,作为叔叔的我,没少为他们费心思,千方百计想要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但是遗憾的是,收效甚微,彼此之间的敌视情绪仍然存在。

后来,我冷静下来想想,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二哥身上,他作为父亲和孩子沟通交流就比较少,这也可能和他工作比较忙有关。


他以为管儿子吃穿用度就行了,却不知长期的隔阂,在他们父子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墙,儿子敌视继母的态度,相当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内心缺失的父爱,由此而迁怒于进入家门的继母也就不足为怪了。

因此,和谐的家庭关系,来源于彼此之间的相亲相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至于什么“一家不容三姓人”的俗语,只是针对的那些䀝睚必报,斤斤计较的愚蠢之人,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啊!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简答:一家不容三姓人这句话,一,在封建社会不现实,官家,富豪,大户人家,都超过三姓;二,旧社会不现实,那些地主,富农,中农户多儿多女户都超过三姓;三,改革开放前不现实,公公姓陈,婆婆姓向,四个儿媳妇,大的姓杜,二的姓李,三的姓李,四的姓何;四,改革开放后不现实,爸爸姓陈,妈妈姓李,三个儿三个媳妇,大的姓程,二的姓马,三的姓安。

家庭和睦,各人的工作虽然都辛苦但很和谐。没有是是非非之不吉利之谈。

不论任何社会,都存在百人百姓(百性);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都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贤让都会兴隆和谐。大家说对吗!


团圆83


老话“一家不容三姓人”说的是一个家庭难容三个不同姓氏的人,而不是具体指哪三种姓氏。

比如父亲姓a,母亲姓b,儿女自然姓a,这一家不能容下第三姓c,假如出现第三姓会怎样呢?

我们都知道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家庭和谐社会就稳定。比如现代家庭都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多数家庭中,丈夫和妻子的姓氏不同,婚后生下的子女多数随父姓。

这时家庭没超过两个姓氏,虽然过日子也有吵架拌嘴的时候,基本属于“内部矛盾”。

要么是为教育儿女之事争吵,要么为家庭琐事拌嘴。

虽然吵架拌嘴,老夫老妻之间没有隔夜仇,父母和儿女之间更没有隔阂,毕竟“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儿女们也知道是为他们好,这是血缘至亲关系所致。

一旦儿子长大结婚娶妻后,儿媳妇的加入就会出现第三个姓氏,(其实这里说的第三个姓氏,更多指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第三个人的出现)。

儿媳妇和公婆之间的关系很脆弱,毕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主要是婆婆和儿媳妇之间事多,如果摊上一个没有教养且任性而为的儿媳妇,加上儿子是个怕媳妇的窝囊废,这个家庭基本就没有安生时候了。

“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大闹”,老两口可没这么大的精力对付,公婆不堪其扰,唯一的办法就是分家另过,把好房留给儿子和儿媳,自己搬到老屋苦度余生,一个大家庭就此解体。

这样的事情在农村很常见,大家从农民频道可以看到这样的节目。

在古代“一夫多妻”的家庭更是如此,三个女人一台戏,妻子多了家庭纠纷不断,宫廷古装戏大家也看到了,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上演了一幕幕狗血剧。

当和儿子分家另过后,两个家庭恢复到了原来的两个姓氏,这时候“婆媳大战”基本也就平息了,由此古人总结出了“一家不容三姓人”这句话,还别说挺形象丰富的。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丈夫死了妻子,重组家庭,超过了三姓氏,家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继母和原来孩子之间的关系,这种母子关系没有血缘,从心里是相互排斥的,继父和后老伴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关系很脆弱,都需要用心呵护。稍有不慎就会爆发“战争”。

综上所述,“一家不容三姓人”适用于大多数家庭,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好的家庭也不在少数,这取决于第三姓(儿媳妇)的修养教育程度,对于没文化的泼妇谁也没办法。


秉烛读春秋


在农村常有俗话说“一家不容三姓人”,老祖宗为什么会流传下来这句话呢?

众所周知,一般家庭当中都是存在两个姓的,一个为父亲,一个为母亲,不管是孩子生下来跟谁姓,总归都是这两个姓,要出现第三个姓以及以上,那么就有其他的关系了。

从儿子的角度看

在中国,婆媳问题已经是千古难题了,就算是当下感觉很和睦,时间长了仍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而且现在女性地位比古代提高很多,儿媳自然不会像古代那样对婆婆“听之任之”。因此作为儿子,夹在中间其实最不好受,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妻子,不管偏袒谁都不太合适。要解决“一家不容三姓人”就只能在结婚之后选择了和父母分开住,这样矛盾就会减少许多 。

从父母的角度看

这句话涵盖了父母心中所想,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起来。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之后,分开生活、自己承担责任,照顾家里的孩子妻儿,这也是一种成长。而且父母也清楚自己和儿媳如果相处不好,会产生很多矛盾,大多数老人不希望给子女添麻烦也会自己选择过自己的,和孩子分开。

如果再算上没出嫁,没娶妻的子女,每天不知道要唱多少出戏……所以对父母来说,子女成家后分开住,利大于弊的。

其他角度

古代有的家庭甚至有多个儿媳妇,有可能是儿子众多,也有可能是妻妾众多,不论哪种情况,姓氏都是三个以上了。这样的一个庞大家族,天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巴结父母、“争宠争位”,就好像是微缩的《红楼梦》或者宫廷戏。每天小矛盾不断,大矛盾接二连三,再和谐的家庭也要变得人心薄凉了。

所以啊,老祖宗的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为了一家人和睦,姓氏不超过三真的有道理。

在农村不管是近亲还是远亲,只要是有点关系,那就算得上是亲戚。在农村生活长大的人深有体会,整个村子甚至隔壁村子都可以攀上亲戚,走在村子里看见了根本不知道该叫什么。很多辈分连上了年纪的人都还理不清楚,关系真的就像是一张大网,非常凌乱。

农村老一辈人嘴里流传着很多俗语,这些俗语都是老祖宗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口口相传下来的智慧结晶。虽然有些话听起来很糙,但是里面所蕴含的哲理我们现在也依然适用。


悦学越乐


所谓的一家不容三姓人,在以前主要是指婆媳间的关系,说这话多数是从儿媳妇或者上门女婿一方为出发点。

抛开文化教育程度不说,这绝对是一种陈旧的老观念,不应该继承和发扬,而是应该坚决的抵制和抛弃。

如果不说人性,单纯指姓氏的话,一家不容三姓人,这更是无稽之谈。举个例子:爷爷、奶奶辈两个姓,儿子辈一个姓,也可以是第三个姓,孙子辈可以是一个姓也可以是第三个姓,所谓的第三个姓,就是双姓,最常见的就是夫妻把各自的姓提出来合并给子女使用,这种双姓在现实生活中会偶尔出现。所以说,一家三口,可能有三种姓氏存在。



吹沙见金


导言

我们的俗语"一家不容三姓人”原来说的是婆媳关系不好处理的问题,但是到了现代可能有了更多的新的意义内涵。确实这句话点出了家庭内部的核心矛盾点,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一家三姓人

所谓的三姓人,在古代由于是大家庭、多子女制,聚集在一个家庭里就有父姓、母姓和妻姓组成。这里的三是一个虚指,可以有更多的姓,毕竟儿子们娶的老婆不一定是同姓的。“三姓”问题的核心就是婆媳关系。


作为一个女子,这辈子最好的时光是出现在自己做了婆婆的时候才算是出头。家中的权力地分配是 父、子、母、媳。父亲不在了要长子当家。但是长子怎么得都要听母亲的话,所以在古代中国的家庭结构中。父母加儿子是一伙的 而媳妇是外人。就产生了一个特有的家庭矛盾,那就是欺负儿媳妇。

作为人家的儿媳妇的时候要处处小心。这里我们说的还是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一夫一妻的模式。媳妇基本上就是家庭里的免费保姆的存在。男人出去挣钱,媳妇在家伺候长辈,而且还要做家务,带小孩,因为没有能力参加养活家庭的工作所以经济地位决定了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这样一来就更加不能得罪婆婆了。

有恶婆也有悍妇。这一直是中国家庭中最重要的两大变量。

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

明朝末年有一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媳妇的生活日常。新婚不久丈夫就出远门了,媳妇难免会有一点思念,婆婆张口就骂:你这婆娘,害得什么相思病! 有一天这个媳妇起床起的晚了,婆婆着急要吃早饭,张口又骂 你这个好吃懒做的淫妇,你睡到什么时候才起来做饭!

你看媳妇在家庭的地位多低。这还是丈夫还活着的时候的样子。如果丈夫死了你又没有孩子,那很可能就会被赶走。所以母凭子贵是一个真实和现实的道理。


现代家庭的概念重塑

对于现在来说,家庭小型化,妯娌都快没有了,婆媳之间也开始分家生活。小型化的家庭最核心的又回到了夫妻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二姓之争。但是你要说真的没有“三姓”问题吗?那也是有的。

比如重组家庭。

在原生家庭中各自带来的孩子,特别是妻子带来的孩子重构的家庭既有三姓问题。这样的家庭必须非常小心处理孩子之间的不平衡感和剥夺感的问题。当然电视剧里有着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就是情景喜剧《家有儿女》里面。夏东海带着孩子夏雨、夏雪 刘梅带的孩子刘星。注意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核心问题。这里只有两姓。也就是说,跟随母亲的孩子必须改姓,这是什么道理嗯?就是要解决未来出现的三姓矛盾。谁都希望视如己出。可是对于异姓存在于新构建的家庭就是一个冲突矛盾点,必须进行解决。这给我们解决三姓问题提供了思路。

第二种家庭是领养孩子组建的

这里也是一样。必须给孩子重新定义一个姓氏,表示大家是一家人。中国人对于姓氏的延续问题非常在意。即使这个孩子并不是我所生的,但是他的义务是要将我的姓给传递下去。这是一个自古以来的遗传,也是人性自私的一面。不能说他不对,他就是存在。

解决家庭矛盾的武器:理解和尊重

这是对于现代人来说的。我们必须要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

互相尊重,首先是对人格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都有维护自己尊严的愿望和要求。具体简单地说,就是都需要有个“面子”,互相之间都要给“面子”。即使在吵架的时候,也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其次,要尊重对方的劳动。对别人的劳动,无论其成果大小,也无论何种形式,大家都要尊重。一是要对所付出的劳动予以充分的肯定,二是要对其劳动成果予以爱护

媳妇要理解婆婆们的想法,他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成了你的丈夫,开始宠你爱你,相当于他们失去了一个儿子,你要做到让她感觉,她不仅没有失去儿子,而且收获了一个女儿。她们也许来自农村,也许思想有些落后,但她们需要的是时间去改变。

当然作为一个婆婆,你也要明白,人家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嫁给你丈夫成为她的妻子,为你们家生儿育女,为你们家辛苦操劳,甚至有些女人不是为了过来和你夺儿子,而是可能过来帮儿子一起照顾你。她们本意并不想和你们吵架,因为她们也不想让自己心爱的人夹在你们中间难做。

讲明白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